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四十八回:漠南风雷动 九边策守攻

在大明忙着处理一团糟的国内事务时,正是草原上战马膘肥体壮之时。

京畿之地的燥热尚未达到顶峰,但来自关外的驿马,却带来了一股令人心悸的寒流。

……

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冰鉴里散发的丝丝凉意,勉强抵御着窗外渐起的蝉鸣。

朱由检刚将一份关于卢象升在河南以工代赈、兴修水利初见成效的奏报放下。

正准备拿起皇家商行禀报江南玻璃镜销售火爆的文书,司礼监太监王承恩便脚步匆匆而入,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皇爷,宣大总督府八百里加急!辽东亦有密报同时送至!”

王承恩的声音压得很低,双手捧着的不是普通的奏本,而是粘着代表最紧急军情的赤色羽毛封函。

朱由检心头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接过密函迅速拆开火漆。

目光扫过宣大总督的急报,又拿起旁边那份来自辽东、由特殊渠道直送御前的密信。

暖阁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宣大急报称,据多方夜不收哨探拼死回报,后金大汗皇太极已于月前亲率八旗主力,并汇合科尔沁、内喀尔喀等部蒙古兵,

总计约五万余骑,西渡辽河,兵锋直指察哈尔部林丹汗!其势浩大,行军迅疾,漠南草原东部已烽烟四起!

而辽东密信则补充了关键细节:

皇太极此次西征,筹备已久,打着“为喀尔喀部复仇”(林丹汗曾欺凌喀尔喀部)的旗号,志在打击甚至吞并察哈尔,以彻底瓦解蒙古大汗的权威,整合漠南蒙古。

辽东方面观察到,后金后方空虚,但宁远、锦州当面仍有贝勒阿敏率领偏师牵制,袁崇焕部谨守城池,未有异动。

“终于来了……”朱由检心中默念。

历史的车轮虽因他的到来偏转了方向,但某些大势依旧沿着固有的轨迹滚动。

皇太极对林丹汗的战争,比记忆中似乎稍早了一些,

但动机和目标丝毫未变——剪除侧翼,整合蒙古,孤立大明。

“传朕口谕,即刻召兵部尚书李邦华、总督京师戎政满桂、锦衣卫指挥使陆青岩觐见。”朱由检的声音沉稳,听不出半分慌乱。

“老奴遵旨。”王承恩躬身领命,迅速安排下去。

平台之上,气氛肃杀。

兵部尚书李邦华首先开口,眉头紧锁:“陛下,虏酋西征,乃是胡虏内讧。林丹汗桀骜,向来不服王化,屡犯边塞,其与建州互相攻伐,于我大明而言,未必是坏事。”

“我方当借此良机,稳固边防,加速新政,积蓄国力。”

“若贸然介入,胜则劳师靡饷,败则损兵折将,更可能将建州兵锋直接引向我朝,实为不智。臣以为,敕令九边严守关隘,静观其变为上。”

他的忠诚度七十八,绿色,所言乃是老成持重之见,也代表了朝中相当一部分文臣的观点。

满桂立即反驳,声若洪钟:“李尚书只知守成,岂不知唇亡齿寒?!皇太极若荡平察哈尔,尽收漠南蒙古部众,其实力必将暴涨!”

“届时,我大明自辽东至甘肃,万里边防线皆在其兵锋威胁之下,他便可随意选择突破口,长驱直入!”

“林丹汗虽非善类,却如同塞外一道屏障,如今屏障将倾,我辈武臣,岂能坐视?”

“陛下,臣以为,当速派精骑出塞,即便不直接参战,亦需扬威塞外,震慑诸部,令其知我大明不可轻侮,亦可延缓建州吞并之势!”

满桂忠诚度七十八,同样是绿色,作为宿将,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地缘战略上的危机。

朱由检未置可否,目光转向沉默如山的陆青岩:“陆卿,草原及辽东,近日还有何异动?”

陆青岩踏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据查,林丹汗虽未向我大明求援,但其部下已有溃散部落南逃至宣大边墙附近,乞求内附。”

“此外,喀喇沁、土默特等部态度暧昧,似在观望风色。辽东方面,袁崇焕仍在加固城防,与当面阿敏部有小规模接触。”

正说着,孙传庭的六百里加急送到。

朱由检展开一看,孙传庭的笔迹力透纸背:“臣传庭谨奏:虏酋西征,意在吞察哈尔以壮其势,此诚我大明之心腹大患,然亦是天赐良机!”

“林丹汗性骄而众离,虽拥大汗之名,实难挡建州兵锋,然其部众广袤,皇太极欲一口吞下,绝非易事,必成缠斗之局。“

“臣有三策:上策,陛下可明发诏谕,谴责建州,声援林丹汗(虽其未必领情),以示大明立场。

同时,敕令宣大、山西诸镇,准许接纳南逃投诚之蒙古部众,择其精壮,严加整训,编为‘漠南义从’,赐予田宅(于边墙左近),令其家眷为质,驱之为我军前驱,既可削弱林丹汗与建州,亦可增强我边军战力。

我宣府新标军可借巡边之名,前出至边墙外侧,建立前哨,慑服摇摆部落,搜集情报。

伺机以小股精锐袭扰建州后勤线,令其不得安宁,拖延其整合进程。

中策,严守关隘,坐观成败,然待建州消化漠南,则我将直面强虏。

下策,发大军出塞寻战,路途遥远,胜负难料,易中虏寇围城打援之计。

臣在宣府,新军已备,火器初成,静待陛下决断!”

孙传庭,忠诚度八十五,绿色,【文武兼资】【刚毅果决】【知兵善战】的特质在此刻展现无疑。

他的策略,精准地把握了“介入”与“冒险”之间的平衡,着眼于利用矛盾,培植己方势力,而非直接与后金主力决战。

朱由检心中豁然开朗。他目光扫过李邦华和满桂,最终定格在那巨大的九边舆图上。

“李卿、满卿,尔等所虑,皆有道理。”

朱由检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决断的力度,“然,坐视皇太极整合蒙古,无异于养虎为患!孙传庭之议,深合朕心!”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向漠南草原:“朕意已决:第一,采纳孙传庭上策!明发诏书,斥责皇太极不义兴兵,声援蒙古各部共抗暴金(虽知效用有限,但政治姿态必须做足)。

第二,敕令宣大、山西等地,凡有蒙古部众南逃投诚,经甄别后,择优接纳,依孙传庭所奏,编练‘漠南义从’,严加控制,以为我用!

第三,授孙传庭临机专断之权,准其率领宣府新标军,择机以精干小队出塞巡弋,侦察敌情,袭扰后金运输线,宣扬我大明威德,拉拢摇摆部落!目标非决战,而是迟滞、削弱、分化!”

“第四,”朱由检看向满桂,“京营即刻进入战备,加紧操演,特别是火器营,需确保随时可驰援各方!”

“第五,李卿,兵部行文九边,尤其是蓟镇、大同、山西、延绥等处,提高戒备,严防死守,绝不给建州或蒙古溃兵任何可乘之机!”

“第六,陆卿,”朱由检目光锐利,“加派得力人手,严密监视辽东袁崇焕、东江毛文龙之一切动向,若有异样,即刻密报!同时,深入草原,搜集林丹汗与皇太极交战之详细情报!”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既展现了介入的决心,又控制了风险,将战略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更将“以夷制夷”的方略落在了实处。

李邦华细思之下,发现此策虽涉险,但步步为营,重在利用矛盾而非正面硬撼,实乃老成谋国与锐意进取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遂心悦诚服躬身:“陛下圣断,臣即刻拟旨施行!”

满桂更是兴奋抱拳:“末将领旨!必让京营将士时刻准备为国效死!”

陆青岩无声躬身,眼神锐利,已然明了肩负的重任。

平台会议散去,朱由检独立于舆图前,目光仿佛穿透了宫墙,越过绵延的长城,落在了那片即将被鲜血浸染的广袤草原上。

“皇太极,你想安心吃掉林丹汗?朕偏要让你磕掉几颗牙!”

朱由检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这漠南的风,不会只吹向你后金的战旗。孙传庭,还有朕新编的‘义从’,会让你知道,这片草原,究竟谁才该是真正的主人!”

他仿佛已经看到,装备着燧发枪和轻型火炮的宣府新标军,如同幽灵般出现在草原深处,

联合着新归附的蒙古轻骑,不断地袭扰、切割,让皇太极的西征之路,布满荆棘。

而大明,则在这胡虏乱斗的喘息之机,加速着内部的蜕变与新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