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二十六回:忠良固根基 辽东潜暗流

阉党清查与皇家银号的筹建在朱由检的掌控下并行不悖地推进着。

朝堂之上,因大量职位空缺而显得有些寂寥,但这正合朱由检之意。

他需要的是宁缺毋滥,是要在这片被清理过的土壤上,栽种下真正忠于朝廷、有能力办事的幼苗。

刘鸿训举荐的孙传庭已被任命为顺天府丞,协理京畿防务。

此人到任后,雷厉风行,梳理积案,整顿治安,其刚毅果决的作风很快便显露出来。

朱由检通过图谱观察,见其忠诚度稳定在八十以上,且【知兵善战】的特质愈发鲜明,心中甚慰,开始考虑是否让其提前接触军事,以备将来大用。

这一日,朱由检正在翻阅陆青岩呈上的关于晋商范永斗、王登库等人在京活动的最新密报,王承恩悄步进来,低声禀奏:“皇爷,通政司呈递外官奏疏中,有一份大名府知府卢象升所上《陈时政疏》,言辞恳切,颇有见地,李阁老(李国普)特命单独呈送御览。”

卢象升?

朱由检心中一动,立刻接过奏疏展开。奏疏中,卢象升不仅分析了当前吏治、民生的诸多弊端,更提出了“练乡勇、实仓廪、清刑狱、恤民力”等具体方略。

尤其强调在地方编练可用之兵的重要性,认为“天下变乱,多起于饥馑,而成于盗贼,防患未然,莫若使地方有自保之力”。

文笔犀利,切中时弊,更难得的是那份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朱由检凝神望向脑海中的图谱,虽未见面,但凭借这份奏疏所体现的才识与气节,他已能大致判断。

明末又一擎天之柱,历史上以文官之身统兵,屡破流寇,最后壮烈殉国的卢象升!

“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于郡守之位。”朱由检放下奏疏,对王承恩道,“传旨,擢升卢象升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准其编练民壮,以备非常。”

他将卢象升放在毗邻京畿、同时又靠近未来可能爆发动乱的河南、山东的区域,并给予练兵之权,正是要看看这位名将的成色。

“老奴遵旨。”王承恩应下,心中暗赞陛下识人之明,用人魄力非凡。

处理完卢象升之事,朱由检又将注意力放回晋商密报上。

陆青岩的人监视发现,这几家商号近期与一些来自辽东的“皮货商人”接触频繁,且货物运输路线诡秘,并非全部走官方认可的关口。

“看来,这群蠹虫是越来越按捺不住了。”

朱由检眼中寒光一闪,“传令给陆青岩,设法弄到他们具体交易的货物清单,尤其是运往辽东的!必要时,可以‘请’几个对方的核心账房回来问问。”

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才能发动致命一击。

便在此时,司礼监随堂太监曹化淳(经图谱确认,忠诚度75,绿色)引着一人求见,却是皇家技术研究院的山长徐光启。

徐光启面带喜色,行礼后便迫不及待地奏道:“陛下,托陛下洪福,研究院近日于火药一道,颇有进展!”

“哦?徐先生快快讲来!”朱由检闻言,精神一振。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强军之本。

“臣等遵陛下指示,反复试验火药提纯、配比。

现已初步掌握以浓煮、沉淀之法,可大幅提升硝、磺纯度。

以此纯硝、纯磺,辅以精挑细烧的木炭,按新定比例配置,其爆速、威力远胜旧式火药!若用于火炮,射程或可增一成半,用于鸟铳,则膛压更足,弹丸更疾!”

徐光启语气激动,“此外,宋应星博士带领工匠,参照陛下所提‘燧发’构想,已试制出数种击发机构样品,虽尚需完善,然已见雏形,若能成功,则我军火器可无惧风雨矣!”

“好!好!好!”

朱由检连道三声好,心中大喜。

火药改良是基础,燧发枪是关键,这两项若能突破,新军的战斗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徐先生与宋先生辛苦了!所有参与研造人员,皆有重赏!研究院所需银钱、物料,优先拨付!”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支装备着精良燧发枪、配属着威力更大火炮的新式军队,在不久的将来横扫战场。

“臣等谢陛下!”

徐光启躬身谢恩,又道,“只是,陛下,新式火药耗费硝磺甚巨,且提纯工艺复杂,若要大规模制备,恐需专设工坊,并保障硝石、硫磺供应。”

“此事朕知晓了。朕会命工部、户部协同办理,在西山择地设立皇家火药局,专司此事。原料供应,着令相关州县尽力保障,亦可派人探寻新矿。”

朱由检当即拍板。有了抄没阉党的巨额财富作为后盾,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投入资源推动技术革新。

然而,好消息带来的振奋并未持续太久。

数日后,一封来自辽东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打破了京城的平静。

奏报是辽东巡抚袁崇焕所上。

他在奏疏中详细禀明了辽东近期军情:后金主皇太极自去岁宁锦之战受挫后,并未大举兴兵,然小股精锐侦骑越边刺探、骚扰之事日渐频繁。

更令人担忧的是,蒙古漠南诸部,如察哈尔、内喀尔喀等,在后金军事压力与财物诱惑下,态度日趋暧昧,与后金往来增多,甚至有部落已暗通款曲。

袁崇焕判断,皇太极可能在酝酿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目标或是彻底收服蒙古,或是再次尝试叩关,请求朝廷预作准备,并催发欠饷,稳定军心。

朱由检看着奏报,眉头紧锁。脑海中,袁崇焕的光点依旧是绿色,忠诚度七十五,但其【刚愎自信】的特质也清晰可见。

袁崇焕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对辽东局势的判断,以及其某些可能“擅权”的举动,始终是朱由检心中的一根刺。

皇太极……蒙古…… 朱由检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目光在辽东、蒙古广袤的地域上扫过。

历史的车轮似乎并未因他的到来而彻底偏离轨道,外部威胁依旧存在,甚至可能因为内部阉党的迅速清算而显得更加紧迫。

“传旨,”朱由检沉吟片刻,下令道,“谕令袁崇焕,谨守防线,严密监视虏骑动向,尤须注意蒙古各部动态。所需粮饷,着户部、兵部会同皇家银号(筹)尽快筹措,分批解运。另,谕令满桂,京营整顿需加快,汰弱留强,强化操练,以备调遣。”

他没有直接干预袁崇焕的指挥,而是给予支持的同时,也加强了京营自身的实力,并开始通过陆青岩的渠道,加大对辽东和蒙古的情报渗透。

他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袁崇焕一人身上。

内患未靖,外虏已伺。

朱由检感到肩上的压力骤增。

清理阉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更为错综复杂的边镇军头、虎视眈眈的塞外强敌,以及国内可能随时爆发的民变。

朱由检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他需要尽快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绝对忠诚且能征善战的军事班底。

科技、财政、军队、人才,这一切都必须加速,再加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