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一一九回 炮火复海州 雷震破孤寨

这些火炮射程更远,精度更高,装填速度也因燧发机括和定量药包的运用而大大提升。

“各炮位——校准目标!城南敌楼基座——放!”

随着炮队把总声嘶力竭的口令,炮手们熟练地操作着带刻度的照门、准星,调整射角,填入用丝绸药包装好的定量火药,再推入沉重的实心铁弹。

“轰!轰!轰——!”

烈焰喷吐,白烟弥漫,沉重的弹丸带着刺耳的呼啸,划破长空,如同冰雹般砸向海州城墙!

起初几轮,弹丸多在墙面上留下凹坑或越过城头。

但明军炮手训练有素,迅速修正。不过三轮齐射,一枚炮弹便精准命中城南一座箭楼的基座!

“轰隆!”一声巨响,砖石横飞,烟尘冲天,那箭楼上半部分如同被巨斧劈开,轰然坍塌,将里面的守军连同旗帜一并埋葬。

城头守军一片哗然,恐慌开始蔓延。

炮击持续不断,重点轰击城门、角楼等薄弱环节,城墙开始出现明显的裂痕和缺口。

然而,祖大寿的杀招并非仅此而已。在炮火掩护下,数支身披轻甲、行动矫健的“锐士营”精锐,借助弹坑和沟壑的掩护,匍匐接近至城墙根下。

他们并非挖掘地道,而是携带了一种新式武器——以油布包裹、内填精炼火药、装有拉发引信的轰天雷药包(即大型炸药包)。

这些敢死之士冒着城头零星射下的箭矢,将数十斤重的药包紧贴城墙根部,或塞入炮火炸开的裂缝深处,随即拉燃引信,迅速后撤。

“嗤嗤——”引信急速燃烧。

“轰!!!!!!”

一声远比火炮轰鸣更沉闷、更具毁灭性的巨响猛然炸开!

大地剧烈颤抖,一段近两丈宽的城墙根部被炸得粉碎,砖石如雨点般四散飞溅,露出一个巨大的豁口!

城头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爆炸震得东倒西歪,耳鸣不止,士气瞬间崩溃。

与此同时,祖大寿派出的多支精锐骑兵,已将海州卫周边的小型堡寨、哨所清扫一空,彻底切断了其与外界的联系。

孤城海州,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又遭此雷霆重击,已到了崩溃边缘。

守城的后金甲喇额真见城墙被炸开巨大缺口,军心涣散,知事不可为,只得于六月十五日凌晨,率残兵败将数千人,从西门突围,企图逃往辽河方向。

他们刚冲出十里,进入一片必经的低洼河滩地,便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祖大寿早已在此设下重兵埋伏。

号炮一响,伏兵四起,箭矢铳弹如暴雨倾泻。

仓皇突围的后金军队伍大乱,自相践踏。

关宁铁骑趁机从侧翼猛烈突击,将敌军分割包围。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突围的后金军全军覆没,甲喇额真亦被阵斩。

而在海州卫城,残余守军见主将突围失败,城外明军主力正从炸开的缺口蜂拥而入,彻底丧失抵抗意志,开城投降。

祖大寿率军入城,迅速肃清残敌,安抚百姓。

“清理战场,修复城防,统计战果,飞马向孙督师报捷:海州卫,已克!”祖大寿沉声下令,目光已投向更北方的辽阳、沈阳。

光复后,祖大寿立即张贴安民告示,从后方运送粮种农具,招抚流亡汉民回乡耕种,并委任官吏,重建秩序,将海州变为进军辽阳的前进基地。

东路军亦不辱使命。

陈继盛率一万水师陆营,趁夜登陆旅顺口,守军猝不及防,一触即溃。

明军迅速控制旅顺,并分兵向北攻击金州。

金州守军稍作抵抗,见明军水师战舰已封锁海面,陆上援军无望,遂开城投降。

明军控制辽东半岛南端,如同在沈阳背后插下一颗钉子,并派出小股部队不断向北袭扰,使得沈阳东南方向风声鹤唳。

与此同时,一场无声的“攻心”战也在激烈进行。

随着明军收复失地,大量原本在后金统治下苦苦挣扎的汉民、甚至部分底层“包衣”得以重见天日。

孙承宗、祖大寿等严格执行朱由检的旨意,大力推行“招抚”政策。

在刚刚光复的海州城,临时搭建的粥棚前排起了长队。

许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汉民,捧着热粥,听着台上吏员宣读的《大明皇帝谕辽东遗民书》:

“……尔等皆朕赤子,昔陷虏手,备受煎熬。今天兵已至,扫荡腥膻,复我疆土……

凡我大明子民,无论曾被掳掠、抑或迫于生计而从贼,但能幡然来归,一概既往不咎,妥善安置,授田宅,免赋税……

若有能献城纳降、斩酋来归、或提供军机要务者,论功行赏,授以官职……”

言辞恳切,政策优渥。

许多汉民听得热泪盈眶,跪地高呼“万岁”。

更有甚者,一些不堪后金压迫的汉人小吏、甚至是不得志的汉军旗低级军官,开始暗中与明军联络,提供沈阳周边的布防、粮草情报。

明军则对这些人给予银钱、许诺前程,很快建立了一条条通往沈阳城内的情报线。

针对后金内部的瓦解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通过俘虏和降人,明军掌握了部分留守沈阳的八旗贵族及其包衣阿哈(奴隶)的名单。

锦衣卫的细作携带大量盖有兵部大印的“免死铁券”和空白告身(委任状),

通过各种渠道潜入沈阳及周边地区,秘密接触那些可能对皇太极不满或被边缘化的贝勒、大臣,

以及那些备受欺凌的汉官、蒙古小首领,许以高官厚禄,策动其内应或投降。

至六月中下旬,当皇太极在汉城焦头烂额时,沈阳的局势已急剧恶化。

明军三路大军,如同三只巨大的铁钳,已牢牢锁住沈阳。

三韩北部的锦衣们,按照皇帝的要求,开始有意放过一些信使,因为牢笼已经基本铸成。

来自京师的援军已经抵达三韩,一方面控制三韩北方糜烂的局势,为日后重建以及移民扫清障碍。

一方面在各大要道建立防线,防止在三韩的后金军队有可能的回援。

西路曹文诏已扫清沈阳西面,陈兵浑河西岸,搭建浮桥,建立坚固营寨,炮兵阵地直指沈阳城墙。

南路祖大寿在肃清海州、辽阳以南广大地区后,主力已进抵辽阳城下,将这座重镇团团围住,日夜炮击,辽阳危在旦夕。

东路陈继盛部虽兵力不多,但活跃于沈阳东南腹地,不断袭扰,使得后金守军疲于奔命。

沈阳,这座后金苦心经营多年的都城,已彻底沦为狂风暴雨中的一叶孤舟,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完全断绝。

城外,明军旌旗蔽日,营垒相连,挖壕筑墙,铁桶合围之势已成。

城内,留守的岳托、济尔哈朗等贝勒面对明军泰山压顶般的攻势和严密的围困,一筹莫展,军心浮动,粮草日蹙,恐慌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

而这一切的布局者和最高决策者,大明皇帝朱由检,在接到沈阳已被合围、辽阳旦夕可下的奏报时,正于京师皇城之巅,远眺东北方向。

他的手中,把玩着一枚刚刚由六百里加急送来的、来自三韩的密信。

信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沈炼所写,详细禀报了汉城景福宫之变及玉玺到手的过程。

“王承恩。”

“老奴在。”

“告诉孙承宗、曹文诏、祖大寿,沈阳已是瓮中之鳖,不必急于攻城,徒增伤亡。继续围困,加紧攻心。

将沈阳危在旦夕的消息,以及朕那份‘招降’的公告,想办法让三韩的皇太极知道。

朕,要看看这只困兽,最后会如何抉择。”

王承恩欣喜道:“皇上,老奴也想知道,建奴是想拼命回师,在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的大明军队面前碰个头破血流、然后被灭族?

还是听皇上的,乖乖的东渡倭国,为我大明开疆拓土?…”

朱由检闻言,嘴角微微勾起。

他在前世就听说,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现如今,后金没有蒙古骑兵的支援,没有晋商八大家的输血,没有李自成、吴三桂的内应。

更何况,明军不但满饷,还火器犀利,猪尾巴你又深陷泥潭,你拿什么跟大明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