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一一四回 血雨浸三韩 王京泣悲歌

崇祯三年六月初,三韩战局急转直下。

尽管有锦衣卫暗中清除投降派、逼迫李倧誓死抵抗,

尽管有大明使者提供守城策略乃至少量火器支援,

尽管三韩军民在绝望中爆发出了一定的韧性,

但实力的鸿沟终究难以完全依靠意志填补。

开城府在莽古尔泰不计代价的猛攻下,坚守月余,最终城墙数处被后金仅有的少量重型火器轰塌,守将姜弘立力战殉国,城池陷落。

后金军屠城泄愤,也为震慑后续抵抗者。

开城失陷,汉城门户洞开。

皇太极不顾伤亡惨重和军中渐生的疲惫怨气,驱使大军直扑王京城下。

而且派人向三韩投递措辞激烈的最后通牒,要求三韩马上投降,要不然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然而,投降之路,已被彻底堵死。

大明锦衣卫指挥同知沈炼,如同幽影般牢牢掌控着景福宫乃至汉城的神经中枢。

在他的“劝导”下,国王李倧发布了措辞前所未有的《告全国臣民死守诏》,誓言与社稷共存亡。

与此同时,一场迅疾而残酷的“肃清”行动在城内展开。

数位此前力主求和、甚至暗中与后金有所勾连的勋贵大臣,

如领议政金鎏的心腹、判中枢府事李贵等,被锦衣卫会同“忠诚可靠”的三韩禁军,以“通敌叛国”的罪名,连夜抄家拿问。

凄厉的哭喊和求饶声在深夜的王京街巷中回荡,旋即被刀锋切断。

次日清晨,数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楼。

其家产被当即充公,部分金银绢帛甚至被直接抬上城头,当场“犒赏”给守城的将士,声称“国贼资财,正可用于激励忠勇”!

血淋淋的人头和闪光的财帛,极大地刺激了守军本就紧绷的神经,也彻底斩断了任何潜在的投降念头。

汉城攻防战,就在这种内外交困、退无可退的绝境中,惨烈地拉开了序幕,并持续了近一个月之久。

皇太极深知汉城城高池深,强攻损失必大。

他采纳了范文程等人的建议,采取了极其冷酷而有效的战术:驱民填壕,疲兵攻坚。

景象之惨烈,宛若人间地狱。

每日拂晓,凄厉的号角声便在后金营中响起。

紧接着,黑压压的人群被驱赶到阵前。他们不是后金精锐,而是数万沿途被掳掠而来的三韩平民,

男女老幼皆有,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空洞,如同待宰的羔羊。

后金步骑兵如同驱赶牲畜般,用皮鞭、长枪和弓箭,逼迫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背负着沉重的土袋、柴草,走向汉城宽阔而深邃的护城河。

“快!填平壕沟!违令者,杀无赦!”通晓棒语的通译(多为降人)声嘶力竭地吼叫着,伴随着后金督战队的呵斥与鞭打。

人群在恐惧的驱使下,哭喊着,踉跄着向前涌去。

城头上的三韩守军,看得目眦欲裂。

许多人看到了自己的乡亲,甚至隐约认出了熟悉的面孔。

他们握着弓弩的手在剧烈颤抖,箭矢难以瞄准。

“放箭!快放箭!不能让鞑子靠近!”守城的将领双目赤红,嘶声下令,声音却带着哽咽。

他们深知,若壕沟被填平,后金的楯车和云梯将直抵城下,汉城必破!

然而,对着城下这些哭泣哀嚎的同胞,如何能狠心放箭?

就在守军犹豫的刹那,后金阵中飞出密集的箭雨,不是射向城头,而是射向那些停滞不前或试图后退的平民!

瞬间,惨叫声此起彼伏,数十人扑倒在地,鲜血染红了护城河畔的泥土。

“填壕!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后金军官的怒吼如同死神的宣判。

在死亡的威胁下,平民们只能绝望地向前冲,将土袋、柴草拼命抛入河中。

城上守军被迫含泪放箭,滚木礌石也砸了下去。

一时间,城下成了修罗场。

箭矢穿透单薄的身体,石头砸碎头颅,不断有人跌入冰冷的河水中,挣扎几下便没了声息。

护城河的水色,渐渐被染成暗红。尸体堆积,竟真的在一点点地填塞着壕沟。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硝烟味和绝望的哭喊声。

后金军则在不远处冷眼旁观,偶尔用缴获或自制的火炮轰击城头,压制守军火力,为填壕的“人肉盾牌”提供掩护。

每当一段护城河被尸体和泥土填出通道,或者城墙在某次集中炮击下出现缺口,

后金真正的精锐——身披重甲、面目狰狞的巴牙喇白甲兵,便会如同嗜血的猛兽,在楯车和厚木盾的掩护下,发出震天的怒吼,发起凶猛的突击。

他们踩着同胞和平民的尸体,疯狂扑向城头。

守城的士兵,则在部分被“激励”起来的三韩军官和锦衣卫暗探的督战下,凭借城防工事,用一切可用的武器进行殊死搏斗。

滚烫的金汁迎头泼下,烧得重甲内的后金兵凄厉惨嚎;

滚木擂石砸下,骨裂之声令人胆寒;

双方在狭窄的城垛口用刀枪互斫,每一次碰撞都迸溅出火星和血花。

城头反复易手,双方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城墙被染成了暗红色,苍蝇成群,臭气熏天。

酷烈的日头炙烤着被硝烟与血污浸透的城垣,空气灼热而粘稠,混合着浓重的血腥、尸骸的腐臭以及硫磺的刺鼻气味,令人作呕。

狭窄的城垛口,此刻是生死交割的锋线。

身着破烂棉甲的后金锐卒,如同嗜血的狼群,嚎叫着不断涌上;

而守城的三韩官军与义兵,则凭着一口血气,用长矛、刀剑,甚至石块,拼死将他们顶回去。

金属的撞击声、刃口劈入骨肉的闷响、垂死者的哀嚎、将官声嘶力竭的吼叫,

与城外后金军阵中传来的沉闷鼓点、抛石机投出的巨石砸中女墙的轰然巨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绝望而残酷的死亡交响。

城墙脚下,尸体已堆积如山,层层叠叠,以至于后续的攻城者几乎可以踩着这些僵硬的“台阶”向上攀爬。

苍蝇成群结队,黑压压地覆盖在肿胀发黑的尸身上,嗡鸣声不绝于耳。

城墙的砖石被反复泼洒的鲜血染成了深褐色,在烈日下凝固成一层厚厚的、滑腻的硬壳,踩上去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运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义军,被源源不断的通过地道等方式送进城中。

这些人几乎是三韩最后的卫国者,他们现在对后金没有好感,同样的,对大明的好感也不多。

所以,锦衣卫们有意无意的促使他们消耗在守城战中。

在这片混乱的炼狱中,一个名叫李铁柱的三韩义军士兵,正机械地挥舞着一柄卷了刃的腰刀。

他本是汉城附近一个普通农户,后金军入侵,家园被焚,亲人离散,他怀着刻骨的仇恨加入了义军。

此刻,他所在的这段城墙刚刚打退了一次进攻,短暂的喘息之机,疲惫如潮水般涌来。

他背靠着冰冷的垛口滑坐在地,大口喘息,看着身旁一个刚刚还在一起说笑的同乡,此刻喉咙被箭矢洞穿,眼睛兀自圆睁,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李铁柱心中没有恐惧,只有麻木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凉。

他们这些义军,装备简陋,很多人拿着草叉、锄头,就被送上了这绞肉机般的城墙。

朝廷的官军尚且难以支撑,何况他们?

那些偶尔出现的、穿着飞鱼服、眼神冷冽的明朝锦衣卫大人,虽然会带来一些救命的箭矢和火器,但总是将他们义军安排在最危险、伤亡最惨重的位置。

李铁柱不傻,他隐约感觉到,他们这些“忠义之士”,在那些大明上官眼中,恐怕和消耗敌军力气的炮灰没什么两样。

对后金的恨是真的,但对这看不到希望的牺牲,以及被利用的屈辱感,同样啃噬着他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