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七十四回 烽火传顺义 京营镇边关

孙承宗与孙传庭自宁远和西北发出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接连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京城激起了越来越急促的涟漪。

未等朝廷对西北堡垒群前的小胜做出进一步反应,更为急促、带着血火的警讯便如同冰雹般砸向了通政司!

“报——!宣府北路急报!虏骑大队猛攻独石口!守军血战一昼夜,烽燧已断两个时辰,情况不明!”

“报——!宣府总督急报!马营堡、赤城堡外均发现大股虏骑游骑,边墙多处烽烟并举!”

“报——!蓟镇急报!古北口外虏骑活动异常频繁,疑有偏师牵制!”

一道道染着烟尘与血腥气的军报,将皇太极此次入塞的最终路线清晰地勾勒出来。

后金主力在试探性攻击孙传庭的堡垒群受挫后,果然避实击虚,选择了集中兵力,猛攻宣府镇北路防御相对薄弱、且年久失修的独石口一带!

烽燧断绝意味着关隘可能已经失守,至少也是危在旦夕!

一旦独石口被破,后金铁骑将如同决堤洪水,涌入蓟镇后方,兵锋直指顺义、密云,威胁京城东北方向!

而大同、古北口方向的动静,则显然是牵制与佯动,意图使明军首尾难顾。

皇极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虽然早有预警,但虏骑如此凶悍且迅速地找到了防线的薄弱点并发起猛攻,还是让不少官员面露惊惶。

一些原本就对新政和军区改制心怀不满的官员,虽不敢明言,但眼神闪烁间,难免流露出“新政劳民伤财,终致虏患”的意味。

朱由检高踞御座,将台下诸臣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冷笑。

他并未给这些人发作的机会,直接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瞬间压下了殿内的窃窃私语:

“虏酋猖獗,竟敢再次入寇,窥伺京畿!此非天意,实乃**!

边关将士正在浴血,朝廷自当全力应对,扫除奸宄,以安天下!”

他刻意加重了最后几个字,目光如电扫过几个心思浮动的官员,令其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朕决意如下——”

“一,京畿军区总督满桂,即刻率京营主力,火速出德胜门,北上驻防顺义、怀柔一线,依托城池、山地,抢筑工事,构建防线!

务必阻敌于京畿之外!授满桂临机专断之权,各路援军,皆受其节制!”

“二,宣大总督、西北军区总督孙传庭,”朱由检的目光仿佛穿越殿宇,望向西北,“着其严密监视大同方面虏骑偏师,固守宣大本部!

同时,派遣精锐骑兵,自侧翼快速东进,做出威胁入寇虏酋之后路姿态,迫其分兵,迟缓其进军速度!若有机会,可与宣府溃散官兵收拢联系,袭扰虏军粮道!”

“三,辽东孙承宗、祖大寿,继续固守宁锦防线,加强戒备,严防虏酋声东击西!

东江镇陈继盛、刘兴祚,加大出击力度,袭扰虏巢,使其后方不得安宁!”

“四,户部、兵部,全力保障前线粮饷、军械、火药供应,若有延误,严惩不贷!

京城九门戒严,由留守京营及巡捕营负责,严防奸细,稳定民心!”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瞬间理顺了应对机制。

满桂早已披甲持械,等候在殿外,闻令当即大步踏入,单膝跪地,声若雷霆:“末将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定将虏骑挡在顺义以北!京营儿郎,已准备就绪!”

朱由检看着他虬髯戟张、斗志昂扬的模样,沉声道:“满卿,京营新军初成,此战正是检验之时。稳扎稳打,依托工事,以燧发枪炮之利挫敌锐气!

勿要浪战,以保全实力、阻滞敌军为上。朕在京城,等你的捷报!”

“遵旨!”

满桂起身,甲叶铿锵,大步流星走出皇极殿。

殿外广场上,早已集结待命的京营将士,如同沉默的钢铁森林,随着满桂一声令下,迈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开出德胜门,向北迎敌而去。

新装备的燧发枪在春日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炮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隆隆的声响,一股肃杀之气弥漫整个京城。

就在京营主力北上的同时,西北的孙传庭也接到了皇帝的旨意。

他站在三边总督府的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宣府北路的位置。

“皇太极主力果然选择了这里!”

孙传庭对麾下将领道,“陛下命我侧击牵制,此正合我意!堡垒群虽未能完全阻敌,却已迟滞其行动,迫其暴露主攻方向!”

他迅速下令,“传令,调‘归化义从’两千精骑,再选新标军中最擅奔袭的骑兵一千,由参将贺人龙统一率领,即刻东出张家口,沿边外快速向独石口方向运动!

不必与虏主力硬碰,以袭扰其后勤辎重、猎杀其传令游骑、焚毁其搜集的粮草为主!要让皇太极感觉如芒在背,不得安宁!”

“得令!”悍将贺人龙抱拳领命,眼中闪烁着好战的光芒,他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来去如风的战斗。

孙传庭又看向地图上广袤的河套地区,心中那个以堡垒和互市为核心,逐步经略草原的长远规划更加清晰。

此战之后,无论胜败,这套策略都必须坚持下去。他补充道:“同时,令各堡加强戒备,防止虏骑小股部队渗透破坏。

通报沿线蒙古部落,凡有助我大明侦缉虏情、截杀虏骑散兵者,赏格加倍!”

---

京城,随着京营主力北上,气氛更加紧张。

市面上流言开始滋生,一些富户暗中收拾细软。

但朱由检刻意保持着镇定,他每日照常视朝,处理政务,只是召见大臣的频率更高,尤其关注前线军报和后勤供应。

这一日,他召见了徐光启,询问军工生产情况。

徐光启回禀:“陛下,西山匠作苑已全力运转,然燧发枪打造费时,月产仍难突破五百之数,主要优先补充京营及孙传庭部。

火药生产倒是充足,新式轻型火炮又铸成十门,已按陛下之前批示,秘密调拨给了东江镇五门,以增强其岸防和袭扰能力。

研究院正依据佛郎机人的技艺,改进铸炮模具,然欲见大效,尚需时日。”

朱由检点点头:“非常时期,能产多少是多少,质量务必保证。研究院对尼德兰人带来的造船图样,研究得如何?”

“回陛下,其夹板船(盖伦船)结构确有其独到之处,尤重炮位布置与远航能力。我院工匠正在尝试结合我朝福船、广船之优点,绘制新舰图样,然欲建成巨舰,非一日之功,且需合适船坞与大量资财。”

“朕知道了,此事不急,稳步推进即可。”

朱由检明白,海军建设是长远之计,眼下还需先渡过陆上的危机。

他话锋一转,“前线急需火炮,尤其是轻便可用以野战的,让匠作苑再多想想办法。”

“臣遵旨。”

处理完军工事宜,王承恩送来最新军报:满桂已抵达顺义,正在紧急部署防线;

独石口确认失守,虏骑先锋已入关,但进军速度似乎因孙传庭派出的贺人龙部在侧后的袭扰而有所放缓;

卢象升的河南新军已抵达保定府待命。

朱由检提起朱笔,在卢象升的奏报上批示:“卢卿所部,暂驻保定,保持警惕,随时听候调遣。稳守京南,亦是重任。”

放下笔,他走到那幅巨大的舆图前,目光紧紧锁定在顺义至独石口之间那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地域。

历史的车轮似乎仍在沿着某种轨迹滚动,皇太极的绕道入塞,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然而,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仓促应对、进退失据的崇祯。

孙传庭在西北的堡垒虽未竟全功,却已改变了敌人的进攻节奏;

京营和边军经过了初步整顿,装备了部分新式火器;

卢象升的预备队已经就位;贺人龙的袭扰如同毒刺……

“来吧,”朱由检在心中默念,眼中闪烁着冷静而锐利的光芒,“让朕看看,你这绕道之剑,能否劈开朕为你准备的新篱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