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十六回:光启论格物 帝心种新芽

魏忠贤一党的反扑虽如预料般到来,却并未能在朱由检精心构筑的防线上撕开缺口。

那道申饬御史的朱批,如同一盆冷水,暂时浇熄了言官们肆意攻讦的气焰,也让朝野上下看清了新帝维护近臣、不容轻易挑衅的决心。

王安国有惊无险,依旧埋首于翰林院的故纸堆中,只是心中对皇帝的感念与忠诚,在图谱上又悄然攀升了几分。

数日后的一个下午,秋阳明媚,少了些许深秋的肃杀。

朱由检正在乾清宫批阅奏章,王承恩面带喜色,快步而入,低声禀报:“陛下,徐光启徐先生,已至京师,现在宫门外候旨!”

朱由检闻言,精神顿时一振,立刻放下朱笔:“快宣!不,引他去西暖阁,朕在那里见他。”

他不想在过于正式的场合接见这位他寄予厚望的科技先驱,西暖阁更显亲近与重视。

片刻后,朱由检在西暖阁见到了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徐光启。

徐光启年过花甲,须发已见斑白,但身板挺直,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充满了睿智与求知的光芒。

他依礼参拜,声音洪亮而沉稳:“老臣徐光启,叩见陛下万岁!”

“徐先生快快请起,看座!”

朱由检亲自虚扶,态度十分恳切,“先生一路辛苦。朕在南京时,便久闻先生大名,于天文、历法、农事、火器乃至西学,皆有精深造诣,乃我大明不可多得之瑰宝。如今国事维艰,正需先生这等经世致用之才,故而急召先生入京,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徐光启心中感动,他在南京被闲置多年,早已习惯了官场的冷遇,没想到新帝登基不久,便如此礼贤下士,言语间充满了真诚的倚重。

他连忙躬身:“陛下谬赞,老臣愧不敢当。陛下锐意中兴,召老臣前来,但有驱使,老臣定当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内侍奉茶。他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先关切地问了问徐光启旅途情况,以及其在南京的研究近况,营造出宽松的谈话氛围。

内心独白却在活跃地评估着:“气场沉稳,眼神清澈,没有老学究的迂腐气,反而有种科学家的务实感。不错不错,这初始印象分很高。”

闲谈片刻后,朱由检才将话题引向核心:“徐先生,朕近日思之,我大明地大物博,能工巧匠辈出,然许多技艺却固步自封,难以精进。”

“反观西洋诸国,虽地处偏远,其船坚炮利,历法算术,亦有可取之处。朕以为,欲强国家,除却吏治清明,武备修整外,这格物致知、工匠技艺,亦是根本。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徐光启听到皇帝主动提及“格物致知”和“西学”,眼中顿时爆发出惊人的神采,仿佛遇到了知音。

他激动地捋了捋胡须,声音都提高了几分:“陛下圣明!真乃洞见根本之言!老臣多年来亦持此见!《大学》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世间万物,日月星辰之运行,风雨雷电之成因,金木水火土之性质,乃至稼穑之生长,器械之巧拙,皆有内在之理。若能格而究之,明其理,便能制其器,利其用!”

他越说越兴奋,几乎忘了君臣礼节,身体微微前倾:“譬如这农事,若能究其土宜,辨其物种,精其器具,适时播种施肥,则亩产倍增并非虚言!”

“再如火炮,若能明其火药燃烧之理,究其铳管铸造之法,算其弹道轨迹,则射程、精度、威力皆可大幅提升!陛下,此非奇技淫巧,实乃强国富民之实学也!”

朱由检听得频频点头,徐光启这番话,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他趁热打铁,将自己设立“皇家技术研究院”的构想和盘托出:“先生所言,深得朕心。故而,朕欲设一‘皇家技术研究院’,专司格物致知之事,聚天下巧匠与精通算学、物理之才,系统研究农工军械诸技。”

“朕意,请先生出任这研究院首任山长,总揽其事,为朕,也为这大明天下,开辟一条务实求真、利国利民的新路!不知先生可愿担此重任?”

徐光启闻言,猛地站起身,因为激动,身体都有些微微颤抖。

他一生致力于推广实学,却屡遭排挤,如今竟能得到皇帝如此支持,赋予如此重要的职责,这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他撩起衣袍,郑重地跪拜下去,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陛下信重若此,老臣……老臣虽肝脑涂地,亦不能报陛下知遇之恩于万一!老臣愿领此命,必当鞠躬尽瘁,将这研究院办好,不负陛下厚望!”

“好!有先生此言,朕心甚慰!”

朱由检亲自上前扶起徐光启,“研究院初创,百事待兴。选址已定在西苑,一应营造,由王承恩负责。启动银钱,朕已从抄没赃款中拨付五万两。”

“后续所需,朕再想办法。人员方面,朕已下诏征辟各地巧匠,并寻访一位名为宋应星的举人,其着《天工开物》,于先生或有所助益。其余人手,先生可自行举荐,或从钦天监、工部等处抽调,朕一律准允!”

“谢陛下!”

徐光启感激涕零,五万两启动资金,皇帝的全权信任,这支持力度远超他的想象。

他立刻进入状态,开始与朱由检探讨研究院的具体规划:“陛下,老臣以为,研究院初期可按陛下所定三方向设立各科。农科当以选育良种、改良农器、兴修水利模型为先;”

“工科则分军械与民用,军械首重火药提纯、燧发机括、火炮铸造之法,民用则可从改进织机、优化炼铁入手;”

“另需设一算学格物科,专司基础原理推演、数据测算,此乃各科之根基。各科需有精通此道者主持,老臣可举荐数人……”

君臣二人就在这西暖阁内,兴致勃勃地讨论了近一个时辰。

从研究院的组织架构、研究方向,到可能遇到的困难、需要哪些政策支持,朱由检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提出宏观方向和关键点,徐光启则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填充具体细节。

王承恩在一旁伺候,听着那些闻所未闻的术语和构想,虽不甚明了,却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充满希望的生机正在这暖阁内滋生。

直到日头偏西,徐光启才意犹未尽地告退,带着皇帝的嘱托和满腔的热忱,迫不及待地要去西苑勘察院址,开始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事业。

送走徐光启,朱由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多日来罕见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内心感慨道:“总算把这颗最重要的棋子落下去了。徐光启就是大明版的‘科技部部长’兼‘总工程师’啊!有他掌舵,科技树总算能开始正经点了。希望这棵小树苗,能顶住风雨,快点长大。”

他知道,研究院的建立,短期内无法立刻改变大局,甚至会引来守旧势力和阉党更多的非议与阻挠。

但这颗代表着“生产力”的种子已经种下,它关乎着帝国的未来。

与魏忠贤的权斗是“破”,是清除障碍;而这研究院的建立是“立”,是奠定新基。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宫墙殿宇,心中充满了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