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三十九回:江南雷霆惊 魍魉现形藏

腊月,并未给帝国带来多少和煦与安宁。

辽东大凌河畔的硝烟刚刚散去,留下的是残破的城垣与双方士卒累累的尸骨,以及一份来自袁崇焕的、带着血火气息的“捷报”与更进一步的请功索饷。

朱由检对这份奏疏的处理冷静而克制,该给的赏赐不吝啬,该补充的军械优先拨付,唯独对那若隐若现的“临机决断”之权,依旧牢牢握在手中,未松半分口风。

还有,从明年开始…不对,从tm他登基开始,大明就开始了天灾**模式!

朱由检握紧拳头,一切都还来得及!

“王承恩,近日可有陕西方面的奏报?”朱由检问道。

“回皇爷,确有几分。去岁冬陕西雪少,今春又乏雨水,延安、庆阳等地已显旱象,麦苗长势不佳,地方官奏请减免税赋。”王承恩回道。

朱由检神色凝重起来。

“果然开始了……天灾虽不可免,但人事不可不尽。”他沉吟片刻:

“传朕旨意:第一,命陕西巡抚即刻核查各地官仓、义仓存粮,严令不得挪作他用,并着手从河南、湖广等地采买粮食,充实陕库,以备荒年。此事由户部协理,皇家银号可提供低息借贷用于采买。”

“第二,谕令卢象升,河南新军编练、水利兴修之事照常进行,但要他密切关注流入河南的陕西灾民,妥善安置,收做新军也好,以工代赈也罢,严防其聚众生事。可酌情在豫陕边界增设粥厂,但需严格管理。”

“第三,着徐光启的研究院,留意搜集、整理各地抗旱作物种植之法,尤其是耐寒耐旱之物种,若能寻得,速报于朕。另,研究院可尝试研究防治蝗灾之法,未雨绸缪。”

“第四,通令西北各边镇,严查军粮仓储,确保边军供给,绝不可因地方歉收而克扣军粮,引发兵变。”

王承恩正要遵旨离去,朱由检突然想到什么:“等一下!派人到南方寻找番薯和玉米,唔,或许是叫番米,你亲自安排,找到后跟研究院商量着试种,这事儿非常关键!万不可出一点差错,种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这一连串的指令,涉及粮食储备、灾民安置、农业技术和军队稳定,虽不能完全阻止天灾,却旨在最大限度减轻其危害,并防范可能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

朱由检深知,小冰河时期的天灾他无力改变,但一个有序、有准备的政府应对,与一个混乱、无能的政府应对,结果将是天壤之别。

还好,目前手里有查抄来的大量钱粮。

想到钱粮,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帝国的东南腹地。

那里,一场不见刀光,却同样残酷的战争,正随着钦差大臣李代民的雷厉风行而骤然升级。

接到皇帝“准奏”的朱批,李待问再无犹豫。

他选择了松江府华亭县,选择了在此地盘踞百年、树大根深,且与已倒台的阉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更是积怨颇深的徐氏家族,作为新政祭旗的第一刀。

那是一个天色阴沉的早晨,钦差卫队的马蹄声踏碎了华亭县徐家庄园往日的宁静。

缇骑如虎,迅速控制了各处门户。

徐家老爷徐弘基,乃致仕的南京礼部员外郎。

他自恃功名与朝中关系,初时还试图摆出士绅的架子,质问李待问为何无故围困良善之家,甚至抬出了“太祖皇帝优免士绅”的定制。

李代民端坐马上,面沉如水,并不与他多费唇舌。

他直接命人抬出几口大箱子,里面是数月来暗中查访获得的田亩鱼鳞册副本、记录了“投献”、“诡寄”细节的暗账,以及数十份被徐家巧取豪夺、逼得家破人散的苦主血泪状纸。

证据确凿,铁证如山!

“徐弘基!”

李代民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锤,敲在在场所有士绅代表的心头。

“尔身为朝廷命官,不思报国,反而勾结胥吏,欺隐田粮,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更与逆阉暗通款曲,其心可诛!本官奉旨清查田亩,革除积弊,今日便从你徐家开始!”

他当场宣布革去徐弘基功名,锁拿收监,并即刻开始全面清丈徐家名下所有田产、店铺,无论其挂在何人名下!

此举真如晴天霹雳,震得整个松江府乃至南直隶的士绅集团目瞪口呆,随即便是滔天的愤怒与恐慌。

徐家并非个案,在场诸多士绅,谁家没有几本类似的账?

李代民此举,无疑是打破了百年来官绅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动了所有人的奶酪!

暗流瞬间化为明浪。

弹劾李代民“酷烈暴虐”、“罗织罪名”、“荼毒士林”、“动摇国本”的奏疏,如同雪崩般涌向京城。

南京都察院的御史们更是群情激愤,联名上奏。

朝堂之上,一些籍贯江南或与江南士林关系密切的官员,也纷纷出列,言辞恳切(或看似恳切)地陈述江南乃朝廷财赋根本,不宜用此激烈手段,恐生民变。

然而,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由检,面对这汹汹物议,面色平静如水。

他脑海中,那幅无形的图谱清晰地将奏疏背后的动机一一映照。

哪些人是出于维护自身阶级利益的橙色异心,哪些人是真心担忧局势的浅绿顺臣,一目了然。

他将几份言辞最为恶毒,且忠诚度不高的官员奏疏挑出。

毫不留情地朱批“挟私阻挠新政,其心当诛”,将该官员或罚俸降职,或干脆罢黜,手段凌厉,毫不拖泥带水。

同时,他再次给李代民发去密旨,只有八个字:“朕信卿,放手施为。”

皇帝的强硬态度,暂时压制了朝堂上的公开反对声浪,但江南地面上的抵抗却变得更加隐蔽和凶险。

奉命清丈田亩的胥吏夜里回家遭到砖石袭击;

几户率先响应新政、出面作证的小户人家田里的青苗被人连夜践踏;

甚至李代民的官邸之外,也开始出现一些不明身份之人的窥探,夜间更有石块投入院中,虽未造成伤亡,但挑衅与恐吓之意昭然若揭。

改革之艰难,远超想象,每一步都似在荆棘中跋涉。

正当朱由检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应对江南这块最难啃的骨头时,他自以为还算稳固的紫禁城内廷,却冷不防地给了他一个警示。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朱由检习惯性地在御花园中散步,借以舒缓批阅奏章带来的疲惫。

行至一处假山叠嶂、较为僻静的角落。

忽见一名身着低级太监服饰的小宦官,正神色慌张地从一块太湖石后转出。

见到皇帝仪仗,吓得魂飞魄散,手中一个不起眼的油纸包“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滚出几块做工精致、绝非宫内寻常可见的江南样式点心。

“奴……奴婢小德子,叩见皇爷!皇爷万岁!”那小太监面如土色,匍匐在地,浑身抖若筛糠。

朱由检眉头瞬间锁紧。宫中严禁私相传递,这是铁律。他心念微动,凝神望去。

【姓名:小德子】

【职位:尚膳监小火者】

【特质:胆小怯懦】

【忠诚度:18(橙色)】

橙色的光点,如同警报在脑海中闪烁!异心者!

“这点心,”朱由检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冰碴般的寒意,“从何而来?”

小德子几乎要晕厥过去,语无伦次:“是……是奴婢……奴婢自己……攒钱托人从宫外买的……”

“哦?”朱由检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弧度,“尚膳监的人,缺你这口点心?需要冒险从宫外夹带?王承恩!”

“老奴在!”一直紧随其后的王承恩立刻上前,脸色也已沉下。

“把人带下去,”朱由检语气森然,“给朕仔细地问清楚,这点心究竟是谁给的,除了点心,还传递了些什么?朕要听实话。”

小德子被两名如狼似虎的大汉将军拖走时,那绝望的哭嚎声在假山间回荡,令人心悸。

朱由检站在原地,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他却感到一丝寒意。

清洗了魏忠贤,不等于这宫禁就成了铁板一块!

这些底层的宫人,或是早已被各方势力渗透的眼线,或是被新近的利益所收买。

他们如同暗处的蛆虫,平日里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却能坏大事。

这点心事件,看似小事,背后隐藏的,很可能是针对他本人,或是针对正在推行的江南新政的阴谋!

不到两个时辰,王承恩便回来复命,面色凝重中带着后怕。

“皇爷,问出来了。这小德子受人指使,定期将一些他所能接触到的、关于皇爷日常起居、饮食偏好、甚至批阅奏章时偶尔流露出的情绪等零碎信息,混杂在丢弃的垃圾中,通过特定方式传递出宫。”

“接头的是西华门外一家杂货铺的伙计,再往上,小德子就不知道了。这点心,不过是对方偶尔给予的‘赏钱’。”

“零碎信息?”

朱由检眼中寒芒暴涨,“今日能传起居喜好,明日就能在饮食中下毒!查!给朕一查到底!”

“那个杂货铺,立刻让陆青岩派最得力的人去盯死!所有与之接触的可疑人员,一个都不能放过!”

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攫住了他,这深宫之内,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凶险。

内廷的魑魅魍魉尚未肃清,辽东的后续影响又至。

袁崇焕的谢恩奏疏到了,语气恭顺,但字里行间依旧透露出对更多自主权的渴望,并再次强调关宁军损失惨重,急需休整与补充。

朱由检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位手握重兵的督师,正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皇权的边界。

他压下心中的烦躁,将目光投向了一份能带来些许慰藉的奏报——来自西山皇家技术研究院。

徐光启与宋应星联名上奏,详细禀明了燧发枪量产工艺已取得决定性突破。

通过标准化零件与流水作业,月产量已能稳定在五十杆左右,且质量远超旧式火绳枪。

同时,水泥的烧制工艺也已成熟,正着手筹建大型窑厂,以备筑城、修路之用。

朱由检长长吁了口气,提笔在这份奏报上批示,字迹沉稳有力:“成果斐然,朕心甚慰。燧发枪优先装备京营满桂部之火器示范营,及宣府孙传庭之新标军。水泥量产之事,加速进行,朕另有用处。”

内外的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但手中掌握的实实在在的力量,才是破局的关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