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二十七回:晋商现獠牙 京畿待风雷

袁崇焕的奏疏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朝堂内外激荡起层层涟漪。

尽管朱由检已下旨优先拨付部分粮饷,但辽东局势的阴云依旧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京城之内,暗流并未因阉党魁首的覆灭而平息,反而在某些角落涌动得更加诡谲。

陆青岩再次于深夜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乾清宫,他的脸色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凝重。

“陛下,范家、王家那边,有动静了。”

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捕捉到猎物踪迹的冷冽,“我们的人发现,林茂才郎中近日频繁调阅蓟镇、宣府近年来的军力部署及塘报摘要档案,抄录后并未归入档房,而是由其心腹带走。

随后不久,范永斗名下的一支商队便以运送‘瓷器’为名,出了张家口,往蒙古方向去了。护卫之人,看似寻常镖师,实则步伐沉稳,眼神锐利,绝非普通护卫。”

“瓷器?”朱由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怕是裹着瓷器的,是比黄金还贵的军情吧。林茂才……看来是留不得了。”他脑海中,林茂才那橙色的光点此刻显得格外刺眼。“张外嘉之子那边呢?”

“张公子近日在赌场出手阔绰,欠下巨债,前日却由王登库的一名管事悄悄还上。随后,张公子便频繁出入京营旧识,打探京营整顿后的兵马数额、驻防调整等细务。”

“哼,父子齐上阵,一个卖国,一个窥探京营虚实!”朱由检眼中杀机一闪而逝。这些蠹虫,在国家危难之际,想的依然是如何损公肥私,甚至不惜通敌!“证据固定得如何?”

“林茂才抄录档案之事,人证物证俱在。张公子与晋商资金往来,亦有账目及中间人可证。只是……直接指向通虏的铁证,尚且不足。那支商队出境后便失去踪迹,难以追踪。”

朱由检沉吟片刻。

林茂才泄露军机,张外嘉之子窥探军情并收受巨额贿赂,这些罪名已足够拿下他们。

但若想将晋商通敌的罪名坐实,还需要更关键的证据,比如他们与后金往来密信,或者交易违禁品的现场。

“先不动那支商队,以免打草惊蛇。将林茂才、张外嘉之子,以及相关晋商在京的主要管事,给朕严密监控起来!”

“他们所有的往来信件、接触人员,给朕一字不漏地记下!朕要看看,还有哪些魑魅魍魉会跳出来!”他决定再忍耐片刻,布下一张更大的网。

便在朱由检专注于清理内部蠹虫之际,朝堂之上,因辽东局势而引发的暗涌也逐渐浮上水面。

这日朝会,兵部尚书王在晋再次出班,奏道:“陛下,袁崇焕虽称虏酋异动,然至今未见其大举入寇。辽东年饷耗费甚巨,今国用维艰,陕西旱情未解,各地卫所亦需粮饷。若一味倾国力以奉辽东,恐非长久之计。臣仍以为,当遣重臣巡边,核实情伪,并节制袁崇焕,使其不得妄启边衅,虚耗国帑。”

他的话音落下,立刻有几名官员出声附和,言语间颇多对袁崇焕“拥兵自重”、“虚报军情”的隐忧。

朱由检端坐其上,面无表情地听着。他注意到,出言附和王在晋的官员中,有几人神色闪烁,其忠诚度在图谱上显示仅为浅黄甚至橙色。

他们未必是真的关心国计民生,或许只是不愿看到袁崇焕继续坐大,或是与某些利益集团有所牵连。

此时,李邦华挺身而出,朗声道:“王尚书此言差矣!虏情凶险,岂可因未见其动而存侥幸?袁元素镇守宁远,力抗强虏,乃国之干城!”

“若因粮饷不继、猜忌过甚而致边关有失,届时悔之晚矣!陛下已下旨拨付饷银,正当上下同心,共御外侮,岂可再行掣肘之事?”

刘鸿训也接口道:“李大人所言极是。巡边之事或可考虑,然当以慰军、察情为主,而非猜忌、节制。当务之急,是确保辽东防线稳固。”

双方各执一词,朝堂之上再度陷入争论。

朱由检静静听着,心中已是明镜一般。

王在晋的担忧有其道理,国库确实无法长期支撑辽东的巨大消耗。

但李邦华等人的意见更是老成谋国,大敌当前,内部绝不能先乱。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既能支持袁崇焕守住国门,又能防止边镇尾大不掉,同时找到打破僵局、缓解财政压力的长远之道。

“够了。”朱由检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争论。

“辽东之事,朕意已决。饷银必保,防线必固。”

他先定下基调,随即话锋一转,“然王爱卿所虑,亦是为国计民生。长久以往,确非良策。”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顺天府丞孙传庭身上。“孙传庭。”

“臣在。”孙传庭出班躬身,他身形挺拔,面容刚毅。

“朕闻你于兵事颇有见解,近日协理京畿防务,亦见章法。今擢升你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赐尚方剑,巡按宣大、山西等处,稽核军饷,整饬边备,安抚流民,并……密查边镇与商贾往来情弊,但有违法乱纪、通敌资贼者,无论涉及何人,五品以下官员,尔可先行拿问,四品以上,密奏于朕!”

他没有直接提及晋商之名,但“密查边镇与商贾往来情弊”以及“通敌资贼”数字,已是将矛头隐隐指向了宣大地区的某些势力。

孙传庭身躯微微一震,感受到这道任命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和凶险。但他毫无畏惧,朗声道:“臣,领旨!定当恪尽职守,以报陛下!”

图谱之上,孙传庭的忠诚度瞬间攀升至八十五。

朱由检此举,一石数鸟。既回应了朝中遣使巡边的呼声,又避开了直接插手辽东、与袁崇焕产生正面冲突的敏感区域。

宣大地区同样是边防重镇,且是晋商活动的主要区域,孙传庭此去,既能整顿可能存在的军纪废弛、贪墨军饷等问题,又能从侧面查探晋商通敌的线索,甚至可能切断部分通往辽东的非法渠道。

同时,这也是对孙传庭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和磨练。

退朝之后,朱由检单独召见了孙传庭,面授机宜。

“伯雅(孙传庭字),宣大之地,关系京师安危,亦是商旅往来要冲。此次巡按,明为稽核军饷,整饬边备,暗中须留意边将是否与不法商贾过从甚密,尤其要查清,可有军资、情报外流之情事。此事关乎国本,务须谨慎,证据确凿。”

朱由检语重心长,并未直接点破晋商之名,但暗示已足够明显。

孙传庭神色凛然:“陛下放心,臣明白其中利害。定当细心查访,绝不放过任何蠹国奸佞!”

“很好。朕予你密折专奏之权,遇有紧急,可直递御前。陆青岩那边,朕会让他派人暗中配合你。”朱由检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看着孙传庭领命而去的挺拔背影,朱由检微微舒了口气。

将孙传庭这把利剑指向宣大,是应对当前复杂局面的一步关键棋。

能否斩断晋商与边镇、乃至与后金的黑手,能否在稳固边防的同时缓解财政压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孙传庭此行的成果了。

而他自己,则需坐镇中枢,继续应对辽东可能出现的变局,同时盯着京城内那些依旧闪烁不定的橙色与红色光点。

风暴并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在更广阔的天地间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