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自己商量吧,这事我不管了。”
......
第二天傍晚,林真带着厂里第一台内定的太阳灶下班。
工人们都没意见,毕竟是他发明的。
就算谁都不给,也得给他一台。
但林真是要送给刘婶的。
刘婶在街道办没少照顾娄晓娥。
林真两口子知恩图报,经常去看望老两口。
见林真搬来太阳灶,刘婶直摆手:傻孩子,哪有先紧着别人的?自己留着用!
林真笑道:我们白天上班用不上,又不想浪费名额,就给您送来了。”
刘叔乐呵呵地围着太阳灶转:哎呦,这就是最近传得火热的太阳灶啊!
刘婶皱眉道:“你还想留着不成?可不能收孩子的东西。”
我给钱总行吧?人都送来了,难道还让孩子带回去?
刘叔转身进屋取出五十块钱,林真,拿这钱给晓娥买东西,咦,人呢?
刘婶撇嘴道:等你半天不见人,早走了。
这孩子不会收钱的,我了解他,是个好孩子,咱们得护着他。”
刘叔笑着点头:放心,有你娘家几个侄子加上咱家孩子,只要小林晓娥不搬走,这片区没人敢议论她的身世。”
几日后,许大茂下乡放电影归来。
兴冲冲地找到林真。
林工,我花一块钱收了幅画,画的是两只麻雀啄枝头枣子,可好看了,您瞧瞧!
因林真叮嘱过,许大茂不敢明目张胆收古董。
但他每次下乡都假意慰问孤寡老人。
这次遇到个姓孙的独居老汉,子女早年去了海外。
许大茂一番嘘寒问暖,把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临走时,老人追上来送了这幅画。
林真接过一看,画角天下一人的花押令他心头一震。
这独特的花押,唯有那位艺术造诣登峰造极、治国却一塌糊涂的宋徽宗所用。
画中两只麻雀争食红枣,栩栩如生。
题款争红图三字,笔锋凌厉,确是瘦金体无疑。
画上除了徽宗花押和印章,其余皆是历代收藏者印记。
最显眼的是十全老人的印章,险些盖到雀尾。
但这反而更印证了画的真实性。
林真没想到许大茂竟能收到宋徽宗真迹。
这幅画的价值,已非金钱可以衡量。
大茂,真有你的!
许大茂得意道:您喜欢就好,我就是顺手的事。”
林真点头:这两个月就收这一件,下个月别收了。”
要是再遇到好的呢?
不急,要懂得适可而止。
对了,给老人多少钱?
一块钱,还给他安排了看电影的好位置。”
给你两块钱,必须收下。”
许大茂笑道:成,那我就不客气了。”
叶大夫给你调理得如何?
按您的吩咐天天服药,他说下个月就能见效。”
伸手搭脉片刻,林真点头:
不错,下个月秦京茹就能怀上。”
太好了!我可不能输给傻柱!您就是我们许家的恩人!
行了,记在心里就好,快回去吧。”
许大茂离开后,林真和娄晓娥在灯下欣赏争红图直到深夜。
娄晓娥从最初的惊喜中平复下来,略带忧虑道:老林,要是许大茂哪天知道他收回来的东西真正值多少钱,会不会记恨你坑他?到时候找咱们麻烦怎么办?
林真轻松一笑:绝对不会,性质完全不同。”
怎么个不同法?
这些物件是我托他帮忙收的,具体收到什么全凭他的眼力。
上回那个清末的破盘子,根本不值钱,我不照样给了一块钱?
娄晓娥若有所思:就是说他只是帮咱们跑腿的?
林真笑道:要是他祖传的宝贝被我低价买走,那叫坑他。
但这明明是我指定他收哪些物件,纯粹是帮忙。
放心吧,就算给他天大的胆子,也动不了咱们分毫。”
娄晓娥展颜一笑:我信你有分寸。
把这画收好吧,偶尔看看就行,别总拿出来。”
好,交给你保管,一定要放稳妥。”
......
光阴似箭,转眼入冬。
离过年只剩个把月,娄晓娥的预产期也就在下个月。
原本夫妻俩计划在街道办义务工作几年,图个好名声多份保障。
但孩子的到来打乱了安排。
家里没有老人帮忙照看,娄晓娥没法像其他女工那样产后四五个月就复工,至少得把孩子带到三岁能上幼儿园。
等三年后已是六五年底,再回街道办上班显然不现实。
于是林真让娄晓娥递交了辞职申请。
街道办体谅她的特殊情况,很快予以批准。
娄晓娥工作十个多月,账上积攒了三百多元工资。
赵主任坚持要一次性发放,但夫妻二人坚决推辞——他们不缺钱,要的是社会认可。
最终这笔钱捐给了公益事业。
娄晓娥因此获得区里隆重表彰,从街道办的改造典型升级为全区模范。
她也成了胡同里的居民代表,街道办但凡有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