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是眼红,大可以去申请,只要家里人口够多,街道办肯定批。
可有了林真这个自掏腰包的先例,别人就得自己出钱自己盖。
这么一来,那些觉得不公平的人也就没话说了。
林真家实际只有两间正房。
外面的厨房是后来搭的,面积不大。
左边是片空地,早先是地主家堆放杂物的地方。
现在停着自行车、三轮车,还摆着鸡笼之类的杂物。
林真把车子都挪到车棚,鸡笼搬到淋浴间后面。
收拾干净后仔细一量。
贴着围墙盖的话,能建出21平米的屋子,实际使用面积也有20平。
回屋就跟媳妇报喜。
娄晓娥开心道:“加上这20平,咱家就跟傻柱家一样大了!”
林真笑道:“当初分房时看见边上这块空地,我就盘算着扩建了。
院里能加盖又不碍事的,也就咱家这个位置。”
娄晓娥抿嘴一笑:“谁让咱家住在角落呢,搁以前这可是下人住的地方。”
“哈哈哈,新时代了,想找个丫鬟伺候都没门儿。”
“哼!我看你是皮痒了!”
“别别别,我这就画图纸,还得算算材料钱呢。”
“这次饶了你~”
第二天清早,林真上班前先去了趟街道办,递上扩建申请。
赵主任坚持道:“林工,补贴必须给,集体制下不能让群众自己解决住房问题。”
林真笑道:“我家情况特殊,现在月工资一百三,负担得起。
要不这样,您把这笔补贴转给孤寡老人或者困难户吧!”
赵主任感动道:“那我就不推辞了,就以你的名义捐赠。
说真的,能有你们这样的住户,是我们街道的福气。”
“您太客气了,我得赶着上班,先走了!”
林真要扩建的消息很快传遍大院。
多数人虽然羡慕,但也说不出什么。
毕竟林家八口人挤了一年多,扩建合情合理。
而且他开了这个头,以后别人家人口多了也能申请。
但也有气得牙痒的,贾张氏就是头一个。
她最见不得林家过得好。
原先八口人挤两间房,是她唯一的安慰。
每次心里不痛快,想想林家转不开身的窘样就能舒坦些。
如今听说要扩建到围墙边,贾张氏气得连饭都吃不下了。
“盖吧盖吧,有钱就往马路上盖!烧包玩意儿,气死我了!”
“妈您消停点,贰大爷都没吱声,街道办批的条子,何况娄晓娥还捐了辆三轮车呢!”
贾张氏撇着嘴冷哼:“淮茹,你去街道办把那三轮车借来,我得绕着护城河转三圈才能顺气。”
棒梗插嘴道:“奶奶,林国林说只有病危老人才能借车,您真要坐啊?”
“呸!小兔崽子咒谁呢!”
后院厢房里,刘海中嘴角燎泡。
他盯着林家叮当作响的施工队,后槽牙咬得咯吱响——自家老二刘光天正扛着木料跑前跑后,比盖自家房还卖力。
“养了二十年的白眼狼!光齐回家时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现在倒贴着给外人当苦力!”
贰大妈往炉膛里添了把煤:“怨谁?你要在厂里能评上八级工,在街道办说得上话,当年赵主任批给咱的就不是木棚子!”
刘海中忽然直起腰:“听说街道办给盖房补贴?林真明面上装清高,背地里......”
“对呀!”
贰大妈拍大腿,“光齐的房有着落了!快写申请,明儿就找赵主任!”
翌日清晨,刘海中捏着申请书在街道办碰了壁。
赵主任推回材料:“刘光齐有暖瓶厂宿舍,您家58平住四口人,林真家45平挤八口人。
要不...您两家换换?”
刘海中的公文包啪嗒掉在地上。
刘海中满脸通红,羞愧地离开了街道办,连连认错道:是我糊涂,思想觉悟不高,回去一定好好反省。”
他再也不敢提盖房的事,生怕赵主任真把他和林真的房子对调了。
转眼到了周日,林真家开始动工扩建。
邻里关系如何,此刻一目了然。
院里除了贾家,家家户户都来帮忙,有的出一两个人,有的全家出动。
马华负责给大家做饭,孙安堂带着钳工车间的代理主任二陈,还有几个保卫科的同事也来搭把手。
叶芪特意熬了一大锅消暑汤。
林真拿出二十块钱,让许大茂早早骑着三轮车去东单菜市场采购。
虽然不给帮忙的邻居发工钱,但管饱是必须的。
秦淮茹见全院都去帮忙,心里过意不去,对贾张氏说:妈,今天没法帮您糊火柴盒了。
等会儿带棒梗看完傻柱,我得去林真那儿帮会儿忙。”
贾张氏气得直咬牙:这一院子人都是势利眼,看他当上工程师就巴结!
您别这么说,秦淮茹劝道,咱们毕竟住在一个院,要是跟所有人都对着干,以后有困难谁还帮咱?您忘了东旭出事时大家还给捐款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