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沪上警事:1950 > 第39章 无声的界碑

沪上警事:1950 第39章 无声的界碑

作者:猫不吃狼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7 15:44:55

刘工程师的落网,像一阵强烈的风暴,席卷了红星钢铁厂,随后又渐渐归于某种更深沉的平静。表彰和总结大会开过了,李振邦的名字再次被提及,但他婉拒了上台发言,将功劳更多地归于集体和像老郭这样长期扎根一线的北方同志。他额角的疤痕在北国的寒风中似乎更显沉稳,那份来自南方的细致与韧劲,赢得了分局乃至市局领导的进一步认可。

风暴过后,日常的冰层再次凝固,但冰层之下,暗流依旧。齿轮破坏案和小孙的遇害,暴露了工业战线反特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也提醒着每一个人,胜利只是阶段性的,隐藏的敌人绝不会甘心失败。

就在李振邦以为会继续扎根红星厂,深入进行“清理巩固”工作时,一纸新的调令,再次改变了他的轨迹。

这次召见他的是市局一位分管边境地区工作的副局长,一位姓冯的领导,脸色黝黑,眼神如同鹰隼,带着长期在艰苦环境下磨砺出的锐利和沧桑。

“李振邦同志,”冯局长的办公室甚至比高副局长那里更简朴,墙上挂着的是一张详细的边境地区地图,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符号,“你在红星厂的工作,证明了你不只有细致的心思,更有在复杂环境下打开局面的能力。现在,有一个更艰巨、也更隐蔽的任务,需要你去完成。”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一个靠近国境线的、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镇位置——“黑瞎子屯”。

“这里,是我们和北边邻居漫长边界线上的一个点。看似偏僻荒凉,但位置敏感。近年来,有情报显示,敌特分子利用这里地形复杂、人员往来相对频繁(包括边民互市、林业工人等)的特点,建立了一条秘密的‘交通线’,用于传递情报、输送人员甚至走私违禁物品。他们的活动非常狡猾,像泥鳅一样,常规的边防检查和群众工作很难抓住他们的尾巴。”

冯局长的目光紧紧盯着李振邦:“我们需要一个人,以合理的身份潜入进去,像一颗钉子,扎进黑瞎子屯,摸清这条‘交通线’的脉络,找到他们的节点和首脑。这个人,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要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我们认为,你是合适的人选。”

边境潜伏? 李振邦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比在工厂里搞内部调查要危险得多,也孤独得多。那将是真正的敌后工作,远离组织和战友,独自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

“你的公开身份,将是林场新派来的技术员,负责协助林业普查。这个身份可以让你合理地在屯子及周边山林活动。”冯局长继续交代,“到了那里,你会有一个单线联络人,代号‘老猎人’,他会和你接头,提供必要的情报和支持。但绝大部分时间,你需要靠自己。”

冯局长没有问“你愿不愿意去”,他的语气是命令式的,但眼神中带着信任和期待:“这是一场无声的战斗,战场就是国境线。你站在那里,本身就是一道界碑。有没有信心?”

李振邦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办公室炉火的温度似乎都无法驱散那份寒意。他想起离开上海时父母的叮咛,想起林淑娴织的围巾,想起红星厂那滚烫的钢水和冰冷的齿轮,想起小孙年轻却已冰冷的脸庞。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有!保证完成任务!”他挺直胸膛,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离开市局,李振邦没有立刻回宿舍收拾行李。他一个人走在北方城市宽阔而萧索的街道上,雪花落在他的肩头,融化成冰冷的水渍。他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重大转变,来调整心态,准备投入一个完全陌生、充满未知风险的环境。

他给上海的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里只说自己因工作需要,将调往更偏远的地区一段时间,通信可能会不便,让父母勿念,照顾好身体。措辞尽量轻松,但字里行间难免流露出远行的痕迹。

然后,他给林淑娴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他写得格外艰难,几次提笔又放下。最终,他没有透露任何关于任务的细节,只是说即将执行一项重要的外勤任务,会离开很长时间,可能无法经常通信。他写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于此亦感责任之重。前路漫漫,然心有所系,便不觉孤寒。盼你一切安好,勿以为念。待任务毕,再详叙。”

他将那份牵挂与承诺,浓缩在这含蓄而克制的字句里。他知道,林淑娴一定能读懂。

出发前,高副局长和老郭为他举行了一个极其低调的饯行。没有酒,只有滚烫的茶水。

“黑瞎子屯那地方,苦得很。”老郭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冬天贼拉冷,夏天蚊子能吃人!人心也杂,三教九流都有。去了那边,眼睛要亮,胆子要大,心要细!有啥困难,想办法给‘老猎人’递消息!”

高副局长则言简意赅:“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背后,是国家。”

几天后,李振邦再次踏上了旅程。 这一次,没有吉普车相送,他穿着一身半旧的蓝色棉制服,背着一个打着补丁的行李卷,混迹在拥挤的长途汽车里,向着地图上那个遥远的边境小镇而去。

车越往北开,人烟越发稀少,景色越发荒凉。广袤的原始森林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天地间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偶尔能看到一两只耐寒的乌鸦在枯枝上聒噪。气温急剧下降,即使裹紧了所有衣物,寒气依然无孔不入,仿佛要将人的血液都冻僵。

颠簸了几天几夜,换乘了各种破旧的交通工具,甚至有一段路是坐在运送木材的马拉爬犁上,李振邦终于在天黑前,看到了远处山坳里几点微弱的灯火——黑瞎子屯到了。

屯子比他想象的还要小,几十户低矮的木刻楞房子(用原木垒成的房子)散落在冰冻的河边,烟囱里冒着若有若无的炊烟。一条被车轮和马蹄压得结结实实的土路,就是屯子里唯一的街道。四周是寂静的、仿佛无边无际的森林和群山,国境线就在那群山之后。

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燃烧的烟味、牲畜粪便味和一种边境地带特有的、荒凉而紧张的气息。几个穿着厚重皮袄、脸色粗糙的屯民,用警惕而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外来者。

李振邦按照指示,找到了屯子里的林业站——一间比红星厂保卫科还要简陋的小木屋。接待他的是林业站的站长,一个沉默寡言的鄂伦春族老汉,只会说几句生硬的汉语。他看了李振邦的介绍信,只是点了点头,指了指角落里一个空着的板铺,示意他就住这里。

放下行李,李振邦走到木屋门口,望着外面漆黑的山林和稀疏的星斗。寒风呼啸着穿过林间,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野兽的低嚎。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近乎原始的寂静和寒冷。

这里,就是他的新战场。 没有明确的敌人,没有清晰的线索,只有无形的压力和沉甸甸的责任。他摸了摸贴身藏好的、用于紧急联络的特定信物,又紧了紧脖子上那条灰色的围巾。

冰冷的空气吸入肺中,带来一阵刺痛,却也让他无比清醒。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必须彻底忘记李振邦过去的身份和经历,完全融入“林业技术员”这个角色,像一颗无声的种子,在这片冰封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等待着与那个代号“老猎人”的同志接头,等待着从这片看似平静的冰雪之下,钓出那条危险的“大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