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沪上警事:1950 > 第120章 井畔暖意

沪上警事:1950 第120章 井畔暖意

作者:猫不吃狼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7 15:44:55

弄堂里飘着菜干的清香,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晾绳,上面搭着翠绿的黄瓜干、紫红的茄子干,还有橙黄的南瓜条,风一吹,菜干轻轻晃着,水分被日头慢慢蒸发,缩成紧实的条状,透着股干爽的甜。张阿婆蹲在自家门口的水泥台上,手里翻着刚切好的黄瓜条,黄瓜条切得均匀,厚度刚好,她时不时用手摸一摸,感受着水分蒸发的程度:“切得薄点晒得快,晾三天就能收,冬天炖肉、炒咸菜都香。”

安安蹲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根小竹竿,轻轻拨弄着晾绳上的菜干,嘴里念叨着:“阿婆,菜干,干。”他的小褂子沾了点黄瓜汁,林淑娴正蹲在旁边给他擦手,手里拿着块洗得发白的手帕,是用旧衣服改的:“别乱动,菜干弄脏了就不好吃了。”她抬头看了看天,日头不算毒,风也凉快,“这天气正好晒菜干,过几天天凉了,想晒都没机会了。”

张阿婆点点头,往弄堂中间望了望:“就是可惜了那口压水井,要是没坏,大家洗菜、打水都方便,现在还得往河边跑,挑一趟水够累的。”

弄堂中间的空地上,有一口公用压水井,是去年合作社统一装的,铸铁的井身,刷着银灰色的漆,已经有些斑驳,井柄是木质的,缠着几道麻绳,方便抓握。之前大家洗菜、打水都靠它,省了不少事,可三天前突然坏了,压柄压下去弹不回来,井里也压不出水,只能空出“咚咚”的声响。

李振邦下班回来时,正看见老郑挑着两个水桶往河边走,水桶是铁皮的,边缘有些变形,桶里装着半桶水,晃悠悠的,溅出几滴落在青砖地上。“老郑,挑水呢?”李振邦停下车,车把上挂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给安安买的连环画,是《小兵张嘎》,安安之前在邻居家看过,一直想要。

“李副局长,你回来了。”老郑放下水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压水井坏了,只能往河边挑水,河边离得远,路也不好走,挑一趟得半个钟头。”他指了指不远处,刘嫂也挑着水桶往河边走,脚步有些沉,桶绳勒在肩膀上,压出一道红印。

“压水井坏了怎么没人说?”李振邦皱起眉,“我这几天忙,没注意,什么时候坏的?”

“三天前就坏了,王师傅来看过,说是里面的活塞坏了,得换个新的,可活塞不好找,需要工业券,合作社的工业券都用在农具上了,没富余的。”张阿婆走过来,接过话头,“大家想着你忙,没好意思麻烦你,就自己往河边挑水。”

李振邦放下布包,走到压水井旁边,握住井柄往下压了压,确实压不动,井身里传来“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零件卡着了。“我来看看,”他蹲下来,打开井身侧面的小盖子,里面黑漆漆的,隐约能看到活塞的轮廓,已经锈迹斑斑,“确实是活塞坏了,锈住了,还磨破了,得换个新的。”

“新活塞不好找,我去农机站问过,没有现成的,得从外地调,还得要五张工业券,十块钱。”王师傅推着自行车过来,车后座绑着工具箱,他刚从外面修完自行车回来,“我本来想自己做一个,可没有合适的铁皮,硬度不够,用不了几天就得坏。”

“工业券和钱的事我来协调,”李振邦站起来,“这压水井是弄堂里的公用设施,大家都要用,不能一直坏着,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往河边挑水太危险。”他转头对林淑娴说:“淑娴,你帮我照看安安,我去合作社问问,看看能不能协调点工业券。”

“你去吧,安安跟我在家就行。”林淑娴点点头,接过李振邦手里的布包,“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李振邦往合作社赶,路上遇见了张强,他骑着自行车,车后座绑着水泵零件,是去合作社检查水泵的。“李副局长,你去哪儿?”张强停下车。

“压水井坏了,活塞坏了,需要换个新的,我去合作社协调工业券和钱。”李振邦说。

“活塞?我厂里的仓库里好像有备用的,是之前修水泵剩下的,硬度够,应该能用。”张强眼睛一亮,“我去厂里问问,要是能拿出来,就能省了买零件的钱和工业券。”

“真的?那太好了。”李振邦心里一喜,“你快去问问,要是能行,咱们尽快把压水井修好。”

“好,我现在就去。”张强调转车头,往工厂赶。

李振邦继续往合作社走,王社长正在仓库里整理农具,看到李振邦来了,赶紧站起来:“李副局长,你来了,有什么事?”

“弄堂里的压水井坏了,需要换活塞,张强说厂里有备用零件,要是能拿到,就不用买了,要是拿不到,得麻烦合作社协调五张工业券,还有十块钱,买个新的。”李振邦说。

“工业券和钱没问题,合作社还有点富余,要是张强厂里没有,我马上给你批。”王社长很爽快,“压水井坏了,大家打水不方便,确实得尽快修好。”

正说着,张强骑着自行车来了,手里拿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个新活塞,是铸铁的,闪着淡淡的金属光泽。“李副局长,王社长,活塞找到了,厂里仓库里的备用件,刚好能用。”张强打开铁盒子,把活塞拿出来,“这个活塞和压水井的型号匹配,我试过了,没问题。”

“太好了,省了不少事。”李振邦接过活塞,掂量了掂,沉甸甸的,“那明天一早,咱们一起去修压水井,争取一天修好。”

“没问题,我明天早点来。”张强点点头,“我再带点工具,比如扳手、螺丝刀,还有防锈漆,修完之后给井身刷点漆,能多用几年。”

“好,辛苦你了。”李振邦说,心里踏实了不少。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李振邦就起床了,林淑娴已经做好了早饭,有红薯粥、咸菜,还有两个煮鸡蛋,是合作社分的。“快吃吧,吃完早点去修井,大家都等着用水呢。”林淑娴给李振邦盛了碗粥。

李振邦吃完早饭,拿着活塞往弄堂中间走,张强已经到了,手里拿着工具箱,王师傅也来了,推着自行车,车后座绑着防锈漆和刷子。“李副局长,王师傅,你们来了。”张强打开工具箱,把扳手、螺丝刀拿出来,放在旁边的水泥台上。

王师傅蹲下来,先把压水井的井柄拆下来,用扳手拧开螺丝,动作熟练:“这井身有点锈,得先清理干净,不然新活塞装上去也容易卡。”他拿出砂纸,一点点打磨井身内部的锈迹,磨下来的锈末落在地上,黑乎乎的。

李振邦和张强在旁边帮忙,递工具、清理锈末,路过的邻里看到了,都过来帮忙,老郑挑着水桶回来,放下水桶就过来帮忙扶井身;刘嫂也来了,手里拿着块抹布,帮忙擦井身外面的灰尘;方志强的媳妇也来了,从家里端来一盆清水,给大家洗手、擦工具。

“人多力量大,很快就能修好。”李振邦笑着说,手里拿着扳手,帮王师傅拧螺丝。

张阿婆也来了,手里提着个大搪瓷缸,里面装着绿豆汤,是特意熬的,凉透了,给大家解暑:“大家歇会儿,喝口水,别累坏了。”她给每个人都递了碗绿豆汤,“天虽然不热,但干活也出汗,喝点绿豆汤舒服。”

大家接过绿豆汤,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心里凉丝丝的。安安也跟着林淑娴来了,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在旁边的地上挖着坑,时不时抬头看看修井的进度,嘴里喊着:“爸爸,修井,快好。”

经过一上午的忙活,井身内部的锈迹清理干净了,张强把新活塞装进去,调整好位置,王师傅再把井柄装回去,拧紧螺丝。“试试能不能用。”李振邦握住井柄,往下压了压,井柄很顺畅,没有卡顿,接着“哗哗”的清水从井口流出来,清澈透亮,带着点凉意。

“成了!压出水了!”大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刘嫂赶紧拿起旁边的水桶,接了一桶水,尝了尝:“这水真甜,比河边的水干净多了。”

老郑也接了一桶水,笑着说:“以后不用往河边挑水了,省了不少事,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安全多了。”

王师傅拿出防锈漆和刷子,给井身刷漆,银灰色的漆刷在井身上,焕然一新,“刷上漆,能防锈,多用几年没问题。”

大家围着压水井,有说有笑,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李振邦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暖暖的,虽然是件小事,但能帮大家解决实际困难,比什么都强。

可没想到,当天晚上,麻烦就来了。

第二天一早,李振邦刚到弄堂中间,就看到老郑蹲在压水井旁边,愁眉苦脸的,井柄掉在地上,井口也被什么东西堵了,压不出水。“老郑,怎么了?压水井又坏了?”李振邦走过去,心里一沉。

“李副局长,你来了,压水井的活塞被偷了!”老郑指着井身内部,黑漆漆的,里面空荡荡的,“我早上来打水,发现井柄掉在地上,打开盖子一看,新活塞不见了,井口还被石头堵着,压不出水。”

“活塞被偷了?”李振邦蹲下来,查看井身内部,确实没有活塞了,地上有几个清晰的脚印,是胶鞋印,鞋底有竖条纹,大小约莫三十九码,旁边还有几块散落的锈末,像是拆活塞时掉下来的。

“怎么会被偷呢?昨天刚修好,大家都很高兴,谁会偷活塞啊?”张阿婆也来了,手里提着菜篮子,准备打水洗菜,看到压水井坏了,脸上满是惊讶。

“肯定是有人故意的,太缺德了!”老郑气得直跺脚,“刚修好就能用了,现在又坏了,还得往河边挑水。”

李振邦皱起眉,心里很清楚,活塞不值钱,但对弄堂里的人来说很重要,偷活塞的人大概率是家里也需要,或者有别的用处,不是故意破坏,应该是附近的人,熟悉压水井的情况。“老郑,你早上几点来打水的?有没有看到可疑人员?”

“我早上五点多来的,当时没看到人,压水井旁边的地上有新鲜的脚印,应该是凌晨偷的。”老郑说,“我问了附近的邻居,都没听到动静,估计是趁大家睡着的时候偷的。”

李振邦让老郑去局里叫老吴,自己则在压水井周围查看,脚印从弄堂中间延伸到弄堂西边的小巷子,小巷子很窄,两边堆着些杂物,脚印在一堆干草前消失了。他拨开干草,里面没有活塞,却发现了一块铸铁碎片,和新活塞的材质一样,应该是拆活塞时不小心碰掉的。

“看来偷活塞的人对弄堂很熟悉,知道压水井刚换了新活塞,还知道小巷子能走。”李振邦心里有了初步的判断,“应该是附近弄堂的人,或者就是咱们弄堂里的人。”

老吴很快就来了,手里拿着勘查箱,里面装着放大镜、石膏粉,还有相机。“振邦,情况怎么样?”老吴蹲下来,用放大镜查看脚印,“这脚印是胶鞋印,三十九码,竖条纹,和之前陈老实偷菜时的脚印不一样,应该是另一个人。”

“嗯,”李振邦点点头,“我刚才顺着脚印追到小巷子,发现了一块铸铁碎片,应该是活塞上的,偷活塞的人应该是家里需要,或者想卖钱,但活塞不值钱,大概率是家里需要用水,自己想装个简易压水井。”

他转头对张阿婆、老郑说:“你们帮着问问弄堂里的邻里,看看有没有人家里最近想装压水井,或者有没有人凌晨看到可疑人员,身高、胖瘦、穿什么衣服,都记下来告诉我。”

“好,我们这就去问。”张阿婆和老郑点点头,立刻分头去问邻里。

李振邦和老吴则在小巷子周围走访,小巷子连接着几个弄堂,住的大多是困难家庭,李振邦挨家挨户地问,有没有人见过可疑人员,或者有没有人家里有三十九码的胶鞋,鞋底是竖条纹的。

问了十几户,都没什么线索,直到走到小巷子尽头的一间小平房,门口坐着个老人,七十多岁,头发花白,拄着拐杖,旁边蹲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蓝布衫,胶鞋正是三十九码,鞋底是竖条纹的。

“大爷,您好,我们是公安局的,想跟您打听点事。”李振邦蹲下来,声音放轻,怕吓到老人。

老人抬起头,眯着眼睛:“你们想问啥?”

“昨天晚上,弄堂里的压水井活塞被偷了,我们想问问,您昨晚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或者看到可疑人员?”李振邦问。

老人想了想,摇着头:“昨晚睡得早,没听到动静。”他旁边的年轻人站起来,眼神有些躲闪:“你们找活塞?没见过。”

李振邦看着年轻人的胶鞋,鞋底的竖条纹和现场的脚印一模一样,心里有了底:“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昨晚在哪里?”

“我叫刘根,是老人的侄子,来照顾老人的。”年轻人低着头,声音有些发颤,“昨晚一直在家里,没出去过。”

“没出去过?”老吴走过来,指着他的胶鞋,“你的鞋印和现场的脚印一模一样,你怎么解释?还有,我们在小巷子发现了活塞上的铸铁碎片,你家里是不是有工具,能拆活塞?”

刘根脸色发白,往后退了退:“我……我没偷活塞,鞋印可能是巧合。”

“巧合?”李振邦看着他,“你家里是不是想装压水井?老人行动不方便,挑水困难,你是不是想偷个活塞,自己装个简易压水井,方便老人用水?”

刘根沉默了半天,眼泪掉了下来:“俺错了,活塞是俺偷的。”他打开旁边的小仓库,里面放着个新活塞,正是从压水井上偷的,旁边还有扳手、螺丝刀,“俺叔行动不方便,挑水得靠我,每天往河边挑水太累了,昨天看到你们修压水井,换了新活塞,俺就想着偷过来,自己装个简易压水井,方便俺叔用水,俺知道错了,不该偷东西。”

老人也叹了口气:“都是俺不好,拖累了侄子,俺要是能自己挑水,他也不会犯这错。”

李振邦看着仓库里的简易压水井架子,是用木头做的,已经快做好了,心里很复杂,刘根是因为照顾老人,想方便用水才偷的活塞,不是故意作恶。“刘根,偷东西是不对的,是违法行为,你应该跟我们说,我们会帮你解决,而不是偷。”

“俺不敢说,怕麻烦你们,也怕你们不同意。”刘根低着头,“俺知道错了,活塞俺还给你们,俺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

“活塞必须还回去,压水井是公用的,大家都要用。”李振邦说,“不过你照顾老人的心意是好的,我们可以帮你解决用水问题,合作社有备用的压水井零件,我帮你申请一个活塞,再让张强来帮你装个简易压水井,方便你和老人用水,不用再往河边挑水。”

刘根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真的吗?谢谢李副局长,谢谢你们!俺以后一定好好做人,还会帮邻里挑水,弥补俺的过错。”

“不用谢,好好照顾老人,好好做人就行。”李振邦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现在跟我们一起,把活塞送回压水井旁边,我们今天就帮你装新的活塞,修好用的压水井。”

“好,俺现在就去。”刘根点点头,抱起活塞,跟着李振邦和老吴往弄堂中间走。

回到弄堂中间,张阿婆、老郑、张强、王师傅都在,看到刘根抱着活塞回来,都明白了。“原来是你偷的,你这孩子,怎么能偷公用的东西呢?”张阿婆皱起眉。

“俺错了,阿婆,俺是想给俺叔装压水井,方便用水,才一时糊涂偷的,俺以后再也不偷了。”刘根低着头,愧疚地说。

“知道错了就好,”王社长也来了,手里拿着个新活塞,“这是合作社的备用活塞,给你用,你跟刘根去装,帮他把简易压水井修好。”

“好,我现在就去。”张强接过活塞,拿着工具箱,跟着刘根往他家里走,“我帮你装,保证好用。”

李振邦、王师傅、老郑则一起修弄堂里的压水井,把刘根送回来的活塞装进去,调整好位置,王师傅再给井身补了点漆,压水井又能正常出水了。“试试能不能用。”李振邦握住井柄,往下压了压,清水“哗哗”地流出来,大家都松了口气。

“太好了,又能用水了。”刘嫂挑着水桶过来,接了一桶水,笑着说,“以后不用往河边跑了,省了不少事。”

老郑也接了一桶水:“刘根这孩子也是一时糊涂,照顾老人不容易,幸好李副局长帮他解决了问题,不然他还不知道要犯什么错。”

李振邦点点头:“他不是故意作恶,只是想方便照顾老人,帮他解决了用水问题,他以后就不会再犯了。”

中午,张阿婆做了一大锅红薯饭,还有炒青菜、腌咸菜,邀请李振邦、老吴、王师傅、老郑一起吃,刘根也来了,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个鸡蛋,是他自己家鸡下的:“阿婆,李副局长,谢谢你们,这鸡蛋你们拿着,尝尝。”

“不用,你留着给老人吃,老人需要补身体。”张阿婆推回去。

“俺家还有,这是专门给你们的,你们一定要收下。”刘根硬是把布包塞到张阿婆手里,“俺以后会帮邻里挑水,弥补俺的过错。”

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红薯饭,聊着天,气氛很热烈。“现在压水井修好了,大家用水方便了,刘根家也装了简易压水井,皆大欢喜。”王师傅笑着说,“这都是李副局长的功劳,要是没有你,这事还不知道要怎么解决。”

“不用谢,都是应该的。”李振邦说,“邻里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忙,有困难一起解决,这样日子才能过得好。”

下午,李振邦回到局里,处理了一些日常工作,刚要下班,就接到刘根的电话,声音里带着感激:“李副局长,张强把压水井装好了,能用了,俺叔很高兴,谢谢您,谢谢您帮俺解决了用水问题。”

“不用谢,好用就行,好好照顾老人。”李振邦说,心里很踏实。

回到弄堂时,天已经有点暗了,弄堂中间的压水井旁边,有几个邻里正在打水,有说有笑,刘根也在,他正帮张阿婆挑水,水桶里的水满满的,却没溅出几滴,动作很熟练。“阿婆,水挑到您家门口了,您慢点倒。”刘根把水桶放在张阿婆家门口,擦了擦汗。

“谢谢你啊,刘根,真是麻烦你了。”张阿婆笑着说,“快进来歇会儿,喝口水。”

“不了,阿婆,我还要帮刘嫂挑水,她家里孩子多,挑水不方便。”刘根摆摆手,又挑着水桶往刘嫂家走。

李振邦看着刘根的背影,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有时候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让他走上正途。

晚上,李振邦坐在院子里,林淑娴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蒲扇,给他扇风,安安趴在他怀里,已经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个小玩具,是刘根送的,用木头做的小鸭子。“今天处理得挺好,刘根也认识到错误了,还帮邻里挑水,挺好的。”林淑娴说。

“嗯,他不是坏人,只是一时糊涂,帮他解决了实际困难,他就不会再犯了。”李振邦说,“弄堂里的事,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关系到大家的生活,不能马虎。”

林淑娴点点头,靠在李振邦怀里:“你每天都这么忙,为邻里做了这么多事,大家都记着你的好。”

李振邦握住她的手:“有你支持我,有大家的理解,再忙也值得。”

夜色渐深,弄堂里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和压水井打水的声响。李振邦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很踏实,他知道,只要他坚守初心,为邻里做点实事,帮大家解决困难,这片弄堂就会一直温暖下去,这份平凡的幸福,也会永远延续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刘根每天都帮邻里挑水,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只要需要,他都会主动帮忙,大家也都接纳了他,不再提偷活塞的事。张阿婆经常给刘根和他叔叔送菜干、红薯,刘嫂也会给他们送点馒头、咸菜,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很是和睦。

压水井一直很好用,大家洗菜、打水都方便了,再也不用往河边挑水。王师傅每隔几天就会来检查一次,给井柄上点油,清理一下井口的杂物,确保压水井正常运行。

张强依旧定期去合作社检查水泵,还帮着社员们修理农具,社员们都很感激他。方志强的媳妇在合作社上班很认真,王社长给她涨了工资,方志强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陈老实在工厂上班也很勤快,王厂长说要给他转为正式工,他很高兴,每天都干劲十足。

林淑娴的扫盲班也越来越红火,学员们的积极性很高,很多人都认识了不少字,能写简单的家书了。刘嫂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很好,老师经常表扬他,刘嫂很开心,说要好好认字,以后能帮孩子辅导作业。

李振邦依旧每天忙着处理各种案件,走访群众,解决困难,但他从不觉得累。因为他知道,每一次办案,每一次帮助别人,都能让这片弄堂更温暖,让邻里们的生活更安稳。

这天傍晚,李振邦带着安安,在弄堂里散步,安安手里拿着个小风车,风吹过,风车“呼呼”地转着。张阿婆、王师傅、刘嫂、刘根他们都坐在门口,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孩子们在弄堂里追着跑,笑声清脆响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