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一颗石头 > 第11章 气场的涟漪

一颗石头 第11章 气场的涟漪

作者:略懂一点大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7 15:02:43

与周老那场关于“道与器”的谈话,像是一把钥匙,为陈远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不再仅仅将道石视为一个需要输入指令、输出结果的复杂机器,而是开始尝试用更“整体”、更“感知”的方式去接近它。

他的“石头研究员”模式进入了新阶段,从研究“功能”转向感知“存在”。

陈远向周老申请调用了一批高精度的环境监测设备:能探测极微弱电磁波动、引力畸变、空间曲率甚至环境背景辐射变化的传感器。他将这些设备环绕着放置道石的石台,布置得如同一个精密的科学祭坛。

然后,他开始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微远望实验,同时记录所有传感器的数据变化。

最初几次实验,如让硬币指定面朝上,或者让纸片滑落,常规传感器毫无反应,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陈远没有气馁,他调整了探测的灵敏度和频率范围。

终于,在一次让水滴以特定方式滴落的实验中,一台针对特定量子涨落频率极其敏感的探测器,捕捉到了一丝异常!在愿望达成的那一瞬间,以道石为中心,一个极其微弱、范围仅限石台周围半米左右的“量子背景噪音”被短暂地“抚平”了,就像是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石子前的那一刹那的绝对静止,随即恢复正常。

这变化转瞬即逝,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它确实存在!

“不是能量释放,而是……秩序的瞬间提升?”陈远盯着数据曲线,喃喃自语。这符合周老关于“道石是在无数可能性中选择最有序路径”的猜想。它并非强行注入能量,而是像在混乱的概率云中,轻轻拨动了那根代表着“有序”的弦。

设备能捕捉到物理信号,但陈远相信,作为与道石直接共鸣的“执石者”,他的身体和精神或许是更敏锐的探测器。

他摒弃了复杂的愿望,开始进行最简单的冥想。他盘坐在石台前,不再试图去“命令”道石,而是放松心神,将自己的意识如同触角般,缓缓伸向那块看似普通的石头。

起初,什么也感觉不到,只有冰冷的岩石触感(他并未直接触碰,但感知中仿佛在触摸)。

他想起周老提到的“修真”理念中的“入静”和“观想”。他不再强求,只是放空,想象自己的意识与石头本身的“存在”慢慢同步。

一天,两天……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种看似玄乎的方法时,在一次深度冥想中,他忽然“感觉”到了!

那不是视觉、听觉或触觉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感知。在他的意识“视野”中,道石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其周围弥漫着一层极其稀薄、几乎与虚空融为一体的“气场”。这气场并非静止,而是在以一种极其复杂、蕴含着某种深奥韵律的方式缓缓流动,如同一个缓慢旋转的、无形的星璇。

当他集中精神,准备构建愿望时,这气场的流动会瞬间加速,变得更加“有序”,仿佛在响应他的意志。而当愿望达成,代价支付的瞬间,他清晰地“感觉”到,一丝极其细微的、带着他自身独特气息的“东西”(他直觉那就是记忆或生命信息的某种载体),如同轻烟般融入了那个气场,使得气场的流转出现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小的“凝滞”,随后才恢复正常。

这个发现让他汗毛倒竖!

他不仅能感知到道石的“场”,还能感知到自身与这个场的“交互”,甚至是“代价”的支付过程!

掌握了这种独特的感知后,陈远开始进行更有趣的实验。他尝试构建不同逻辑严密度的愿望。

当他构建一个如同“超级合理版纸片滑落”那样,逻辑链条清晰、充分利用物理规律的愿望时,他“感觉”到道石的气场响应得非常“顺畅”,甚至带着一丝“愉悦”的波动,代价的支付也如丝般顺滑。

而当他故意构建一个粗糙、蛮横的愿望,比如直接“让笔移动”,气场的响应就显得有些“滞涩”、“不情愿”,愿望达成的效果也略有偏差,代价支付时那股“凝滞感”也更强。

最明显的一次,他尝试在脑海中循环了一首洗脑神曲,然后许愿。他清晰地“看”到,当他潜意识里强烈希望用这首歌作为代价时,气场在吸纳那缕“代价轻烟”时,明显出现了一个快速的“过滤”或“排斥”动作,最终只吸纳了其中关于副歌的部分,而将其他“杂质”摒弃了,导致代价支付不完全,剩余部分依然由他其他记忆承担了。

“石头兄,你还真挑食啊!”陈远哭笑不得。这气场不仅有“偏好”,喜欢逻辑严谨的“合作者”,还有点“小洁癖”,对作为代价的“记忆品质”也有要求?

陈远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周老和林静。周老激动不已,认为这是对“意识与道石交互界面”研究的重大突破。

林静虽然无法像陈远那样直接感知气场,但她作为与陈远接触最多、负责其安全的人,也被要求参与一项测试。

陈远让林静站在离石台一定距离外,放松站立。然后,他在不告知林静具体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微愿望操作。

当陈远引动道石气场的瞬间,一直凝神静气的林静忽然微微蹙眉,下意识地左右看了看。

“怎么了?”陈远问。

“刚才……好像有一阵极其微弱的风,或者……说不清,就是感觉周围的空气‘动’了一下,非常轻微,几乎像是错觉。”林静不确定地说。

陈远心中一震!林静感应到了!虽然极其微弱且模糊,但她确实感觉到了气场扰动引发的、对现实物理环境的细微影响,或者说,她的生物场感知到了那种异常!

这说明,道石的气场并非完全虚无缥缈,它会对现实世界产生极其细微的、可能被高度敏感个体察觉的涟漪!

随后的多次双盲测试证实了这一点。林静无法精确描述那是什么,但她对陈远是否在引动道石,拥有超过随机概率的准确“直觉”。这种直觉,随着她与陈远(或许也包括与道石间接接触)的时间增长,似乎还有缓慢增强的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长期接触,你的生物场与道石的场,或者与我的场,产生了某种极轻微的‘同步’或‘适应’。”陈远分析道,“就像长期住在铁路边的人,会对火车经过的震动不再敏感,但并非感觉不到。”

这个发现让“执石者保障小组”的工作有了新的方向。林静开始有针对性地训练自己对这种“气场涟漪”的感知能力,这或许能在未来某些无法直接沟通的时刻,成为判断陈远状态和是否动用了道石的重要参考。

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陈远对道石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道石并非死物,它拥有一个独特而活跃的“气场”或可称之为“道域”,这个场是它运作的基础,也是它与执石者交互的界面。这个场偏好秩序、逻辑与精确,会对使用者的意识和行为做出反馈,甚至表现出某种类似“情绪”的倾向。

使用道石,不再是人机对话,而更像是一种深度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共舞”。执石者需要用自己的意识去引导、契合那个场的韵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最小化代价。

陈远站在石台前,闭上眼睛,便能“看”到那缓缓旋转的无形星璇。他伸出手,并未触碰石头,但意识已经与那片气场轻轻接触。

“石头兄,”他在心中默念,“现在,我好像稍微懂一点你的语言了。”

那无形的气场,似乎以一次比平时更加流畅、舒缓的流转,作为回应。

他不仅是在研究一件工具,更是在尝试理解一个活着的、蕴含着宇宙至理的系统。这条路还很漫长,但每一个发现,都让他觉得离“补天”的真谛更近了一步,也让他对自己这“以科入道”的道路,更加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