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的寒风如刀割般掠过草原,卷起漫天黄沙。苏定方率领的唐军大营中,篝火在寒风中摇曳,映照着帐内将士疲惫却坚毅的脸庞。自奉命北上清剿突厥余孽以来,唐军已在漠北转战月余,虽屡战屡胜,却也因连日奔波、气候恶劣,伤亡与疲惫日益加剧。
苏定方坐在帅帐内,手中拿着一份战报,眉头紧锁。突厥余孽狡猾异常,凭借对草原地形的熟悉,与唐军周旋,虽已歼灭其主力,却仍有部分残部在暗中活动,想要彻底肃清,还需时日。
“将军,帐外有使者求见,说是长安来的,有重要信件交给您。” 帐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声。
苏定方心中一动,放下战报,说道:“让他进来。”
很快,一名身着锦袍的使者走进帐内,躬身行礼:“小人参见苏将军。奉皇后娘娘之命,特来给将军送一封信。” 说着,使者从怀中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双手递到苏定方面前。
“皇后娘娘?” 苏定方心中疑惑,武媚娘为何会突然给远在漠北的自己送信?他接过信封,拆开一看,熟悉的娟秀字迹映入眼帘,正是武媚娘的亲笔信。
信中写道:“苏将军辛苦,漠北清剿突厥余孽,乃国之大事,将军身负重任,媚娘深感钦佩。然闻漠北气候恶劣,唐军连日征战,将士疲惫,将军亦需保重身体。如今长安城内兵力空虚,朝中可用武将寥寥,媚娘思之,若将军能向陛下请旨,求派些许将领前来漠北支援,既可分担将军压力,也能让这些将领在实战中历练,为大唐培养人才。至于请援理由,将军可自行安排,陛下素来信任将军,定会应允。待将军凯旋之日,媚娘愿在长安曲江池设宴,为将军接风洗尘,以谢将军为国操劳之苦。”
苏定方将信反复读了几遍,心中渐渐明白了武媚娘的意图。长安城内兵力空虚,李治派往边疆的将领本就居多,若自己再请旨调派将领前来漠北,长安的军事力量将更加薄弱。武媚娘此举,分明是想进一步削弱长安的防御,为她后续的计划铺路。
他放下信纸,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纠结。苏定方一生征战,忠于大唐,对李治更是鞠躬尽瘁,从未有过二心。可武媚娘的信,却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他的心,媚娘那绝世的容颜、妩媚的风姿,以及举手投足间流露的威严与风情,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尤其是信中那句 “待将军凯旋之日,媚娘愿在长安曲江池设宴,为将军接风洗尘”,更是让他心中泛起涟漪。曲江池设宴,单独为他接风,这是何等的殊荣,也意味着他将获得武媚娘的青睐。在朝中为官多年,苏定方深知武媚娘的势力与影响力,若能得到她的支持,自己的仕途将更加顺遂。
可另一方面,他又不愿背叛李治。李治对他信任有加,将清剿突厥余孽的重任交给他,他怎能为了一己私欲,做出损害大唐安危、辜负陛下信任的事情?
苏定方站起身,走到帐外。漠北的寒风呼啸而过,吹得他衣衫猎猎作响。他望着远处漆黑的草原,心中的挣扎愈发激烈。帐内的篝火映照着他的身影,忽明忽暗,如同他此刻的心境。
“将军,您在想什么?” 副将程名振走到苏定方身边,轻声问道。他跟随苏定方多年,深知他的为人,见他神色凝重,便知他定有心事。
苏定方叹了口气,将武媚娘的信递给程名振,说道:“你看看吧。皇后娘娘想让我向陛下请旨,调派将领前来漠北支援。”
程名振接过信,快速读完,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将军,皇后娘娘这是想削弱长安的兵力啊!如今长安城内本就兵力空虚,若再调派将领前来,恐生变故。”
“我知道。” 苏定方点了点头,“可皇后娘娘的意图,我若不应,恐会得罪她。而且,我军在漠北确实疲惫,将士伤亡也不少,调派将领前来支援,也合情合理。”
程名振沉默了片刻,说道:“将军,此事关乎大唐安危,您需慎重考虑。若您决定请援,理由一定要充分,不能让陛下起疑。”
苏定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有了决定。他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罢了。我就以我军在漠北征战日久,将士疲惫,我本人也因前些日子与突厥作战时,不慎被流矢擦伤,虽无大碍,却也可作为理由,需要休养,且下属几名将领也因连日作战,精力不济为由,向陛下请旨,调派将领前来替换协助。这样既合情合理,也不会引起陛下的怀疑。”
程名振点了点头,说道:“将军考虑周全。如此一来,既应了皇后娘娘的要求,也不会让陛下起疑。”
很快,苏定方便写下奏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奏折中,他详细说明了唐军在漠北的作战情况,强调了将士的疲惫与伤亡,以及自己的 “伤病”,请求李治调派几名将领前来漠北,协助清剿突厥余孽,替换疲惫的将领。
长安皇宫内,李治接到苏定方的奏折,心中并未起疑。苏定方是当朝第一大将,战功赫赫,深受他的信任。如今唐军在漠北征战辛苦,苏定方请旨调派将领支援,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薛仁贵、李谨行等将领虽已崭露头角,却仍需历练,前往漠北协助苏定方,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