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小兵传奇之苟王崛起 > 第89章 蓝海初探

小兵传奇之苟王崛起 第89章 蓝海初探

作者:穿叔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6 01:00:32

高洋觉得,自己大概是全宇宙最“敬业”的coo(首席运营官)了。当“公司cEo”唐龙还在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本能地倾向于“打打杀杀”的粗放式扩张,甚至差点在堪称混乱的“团队建设活动”(唐龙的生日无遮大会)上被热情过度的“女员工”们“深度关怀”以致于差点引发管理危机之时,他,高洋,已经拿着电子板,开始在脑海中疯狂构思并初步草拟《Kd-73星域根据地(原基地)向无乱星系发展战略初步可行性分析报告V0.1(草案)》了。

当然,这份报告目前还只存在于他的脑细胞和随身的电子板备忘录里,连雏形都算不上。毕竟,当陈抗那支规模不大但明显科技含量超标的舰队抵达,那艘漆黑涂装、线条凌厉、散发着冰冷压迫感、被唐龙凭着第一印象随口命名为“陨石号”的x级战舰,如同蛰伏的星空巨兽般缓缓停泊在基地主要通道口时,整个Kd-73基地的注意力,从最高指挥官唐龙到最基层的工程兵,都被这强大的“新玩具”牢牢吸引了过去。

高洋也不例外。他站在略显杂乱的迎接队伍里,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习惯动作),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上下打量着“陨石号”。内心的小算盘噼啪作响:“这‘硬件配置’……看那主炮口径,看那引擎喷口设计,看这整体隐形涂层和模块化装甲接缝……陈抗这‘独家供应商’提供的‘标准配置包’也太顶配了吧?这哪是给我们这种‘初创公司’的‘入门级装备’?这性能,这做工,放在地球时代,简直是能让五大流氓打破头的‘战略级武器平台’!唐龙这‘老板’的面子(或者说那不讲道理的主角光环)也太好用了点,这‘融资’能力,堪比拿了无限额度的黑卡啊!”

当唐龙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大孩子,兴冲冲地跟着陈抗去参观“陨石号”的内部,女兵们欢呼雀跃地去清点随舰运来的、堆积如山的各类物资,工程队则摩拳擦掌、热火朝天地开始按照新战舰的需求和未来规划改造基地基础设施时,高洋却异常冷静。他悄悄拉住了负责内务和后勤的尤娜、负责军事训练的莎丽,以及心思缜密、开始显露出情报分析天赋的凌丽,找了个暂时还没被工程机器人和兴奋人群占领的、相对安静的备用仓储区角落,开了个简短的、非正式的“战略方向研讨会”。

“各位,刚才陈抗和司令的谈话,信息量很大,值得我们仔细咀嚼。”高洋开门见山,语气是工作中罕见的严肃,暂时收起了那套职场油条的调侃,“无乱星系,一个由成千上万大小势力构成、政治制度从原始部落到寡头共和五花八门、几乎时刻处于低烈度战争与结盟动态平衡中的‘超级混乱市场’。对我们‘大唐’而言,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隐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尤娜捋了捋额前因为忙碌而散落的发丝,点了点头,她刚才也隐约听到了陈抗对无乱星系的描述:“高参谋,你的意思是,我们未来走出这片陨石带的方向,应该优先定在无乱星系,而不是杀回万罗联邦那个烂摊子,或者去碰银鹰帝国的霉头?”

“从‘战略性赛道选择’和‘机会成本’角度综合分析,是的,无乱星系是目前的最优解,甚至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出路。”高洋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同时在空中虚点,仿佛面前有一张无形的星图,“万罗联邦已是泥潭深陷,军阀割据,海盗横行,背后还有陈昱、林南那种老狐狸搅风搅雨,我们这点刚刚起步的力量进去,要么被当成肥肉分食,要么成为众矢之的,性价比极低。银鹰帝国情况不明,但帝都爆炸,皇子夺嫡,水太深。而无乱星系,虽然混乱得像一锅煮沸的粥,但其底层规则相对‘简单透明’——实力为王,成王败寇。而且,正因为其势力林立、相互牵制的独特政治生态,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大国博弈阴影,反而给了像我们这样有潜力、有特色的小势力生存、周旋乃至崛起的缝隙。陈抗提到的‘中州星域’和其中的‘唐家’,听起来像是个不错的‘初期切入点’和‘跳板’。”

莎丽抱着手臂,冷静地分析:“投靠一个本地势力,积累实力,然后……在内部寻找机会,取而代之?”她的话语直接而精准,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

“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一种高效的风险控制策略。”高洋赞许地点头,用了一个更现代化的比喻,“这在商业上叫 ‘借壳上市’(Reverse merger)。充分利用目标公司(中州星唐家)现有的‘平台资源’(势力框架、人口基础、地理位置)和‘市场合法性’(被无乱星系各方势力默许存在的身份),快速积累我们自身的‘核心资本’(功勋、声望、实际控制力、人才),并在内部矛盾激化或外部机会来临时,实现关键的‘控股权转移’(夺取实际领导权)。这比我们在一片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根基的星域白手起家,从零开始搞‘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要高效得多,前期风险也相对可控。本质上,是‘以时间换空间’。”

爱尔希刚好过来找莎丽,听到这里,忍不住撇了撇嘴,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情愿:“听起来好麻烦,还要看人脸色,给人当手下?束手束脚的!不如我们直接找个弱点的星球,比如那种只有几艘老掉牙巡逻艇的,直接打下来当根据地!多痛快!”

高洋心里默默吐槽:不愧是唐龙风格的“核心骨干”,思维直接,崇尚暴力破局。嘴上却不得不耐心解释,像是在给年轻气盛的部门经理做风险提示:“爱尔希,直接发动军事攻击,属于‘恶意市场入侵’和‘破坏性竞争’,很容易触发‘行业自我保护机制’(引来周边势力的警惕、干预甚至联合打击)。而‘借壳上市’,是至少在表面上遵循现有‘市场规则’和‘潜规则’的‘合规操作’,更容易被‘市场参与者’(无乱星系各方势力)在初期接受和容忍,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缓冲和发展时间。我们要的是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不是赌徒式的一锤子买卖,稳定压倒一切。”

一直沉默倾听的凌丽此时插话,指出了关键问题:“高参谋,您的分析有道理。但是,我们对无乱星系,特别是中州星域和那个唐家的具体情况,情报几乎为零。仅凭陈抗的一面之词就决定战略方向,是否过于冒险?未知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问得好,凌丽。这正是接下来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高洋早就预料到这个问题,立刻接上,“所以,在基地完成初步升级改造,我们的核心团队(特别是‘陨石号’)形成基本战斗力之后。我建议,必须启动一个 ‘前期侦察与可行性研究’(pre-Investment Feasibility Study)阶段。我们可以派遣小股、精锐、可靠的力量,伪装成流浪商队、探险家或者小型佣兵团,先行前往无乱星系,特别是中州星域附近,进行广泛的情报搜集、市场调研和风险摸底。同时,要持续经营好陈抗这条‘外部合作与供应链’渠道,尽可能从他那里套取更多关于无乱星系势力分布、经济状况、军事水平、科技层次乃至风俗文化的详细信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他环视在场几位女性,她们如今已是这个团体不可或缺的管理层:“这是一个长期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们的核心任务,依然是夯实基础,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保质保量完成基地基础设施升级,确保我们的‘大后方’和‘研发生产中心’稳固可靠;第二,全员投入,尽快熟悉掌握‘陨石号’战舰的各项性能,形成足以自保乃至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优势的核心战斗力;第三,持续强化人员训练和内部管理流程优化,提升‘团队整体效能’和‘组织健康度’。”

尤娜、莎丽和凌丽纷纷点头,高洋的分析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既考虑了长远方向,又明确了当下重点,让她们对未来模糊的前景有了更具体、更可操作的认知。

就在这时,唐龙参观完“陨石号”,脸上带着极度兴奋的红光,像一阵风似的跑了回来,人未到声先至:“老高!尤娜!莎丽!你们快来看!太棒了!那战舰里面简直是个移动堡垒加豪华酒店!还有游泳池和全息模拟游戏室!以后咱们的娱乐活动有保障了!”

高洋和尤娜等人相视一笑,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无奈和一丝宠溺。高洋立刻切换回标准的职场应对模式,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迎上去:“司令,恭喜您获得如此强大的新座驾!这确实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资产’和‘移动名片’。关于这艘战舰的初期人员配置、操作规程制定以及针对性训练计划,我这边有个初步的构想,正好和您、还有尤娜、莎丽一起商量一下……”

他把刚才“战略研讨会”关于近期重点的共识,用唐龙能轻松理解的方式简单汇报了一遍,尤其强调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须先彻底掌握新装备、练好内功,再图向外发展的核心思路。

唐龙虽然对“借壳上市”、“市场规则”那些弯弯绕绕的战略术语不太感冒,觉得不够痛快,但他对“有了好刀要先磨利,有了好枪要先练准”这个最朴素的道理是完全认同的,立刻大手一挥,给予了充分授权:“训练和内部管理的事,老高你跟尤娜、莎丽她们商量着办!你办事,我放心!尽快让兄弟们熟悉新家伙!等基地修得差不多了,咱们就去那个什么中州星域瞧瞧,看看有没有架打!”

“老板”拍板定调,“执行副总裁”高洋立刻进入高效执行状态。

接下来的日子里,Kd-73基地(内部已开始习惯性自称“大唐基地”)进入了堪比地球时代互联网公司“996”甚至“007”的疯狂忙碌期。

大量的工程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在基地内部狭小的空间和外部崎岖的陨石表面不知疲倦地穿梭、作业。加固支撑结构、安装新型被动传感器阵列和隐蔽式防御炮塔、重新铺设大功率能源线路、扩建仓储区以适应新战舰的补给需求、建设专用的维修港坞……原本略显简陋的“陨石窑洞”基地,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一个功能相对齐全、具备一定自持力和防御能力的小型军事要塞蜕变。噪音、震动和不时闪烁的电焊弧光,成了基地的背景音。

而以“陨石号”为核心的军事训练,更是紧锣密鼓地全面铺开。唐龙身先士卒,带着一帮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的女兵(以及高洋这个需要恶补军事知识的“中年代参谋长”),几乎把家安在了战舰上。从最基础的各岗位职责熟悉、引擎启动与功率调节、武器系统(包括那门威力惊人的主炮)操作与维护,到复杂的战术机动、损管应急程序、多部门协同作战模拟,都在战舰自带的先进模拟训练系统和莎丽、凌丽等有实战或训练经验军官的带领下,一步步艰难却坚定地推进。训练舱里时常传出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模拟爆炸声和唐龙恨铁不成钢的吼声,当然,也有成功完成高难度动作后的欢呼。

高洋作为参谋长,自然也没闲着。他充分发挥了“后勤与大管家”以及“流程优化专家”的特长,结合“陨石号”的技术手册和基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极其详尽的训练日程表、装备日常保养与点检规范、分级授权操作流程以及战时物资快速分配预案。他还拉着凌丽和开始接触通讯系统的莉莉丝,尝试利用“陨石号”上可能更先进的通讯设备,构建一个更稳定、加密等级更高的内部战术通讯网络,并分出一部分算力,尝试对外界,特别是无乱星系方向的公共通讯波段,进行有限度的信号监听和信息筛选,哪怕只能捕捉到一些零碎的贸易信息或民间传闻也好。

他甚至真的在忙碌的间隙,见缝插针地在电子板上将脑海中的构思落于文字,开始正式撰写那份《大唐势力向无乱星系发展可行性分析及初步战略规划报告》。里面不可避免地充满了“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pESt模型(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用来分析无乱星系的竞争态势)等地球商业战略工具的变种应用(当然,他用的是自己才能完全理解的、经过本土化改造的大白话描述),以及各种“如果出现xx情况,那么我们可以采取YY应对方案,并预备ZZ资源”的复杂预案推演树枝图。这份报告他写得很慢,因为每一个判断都需要基于有限且可能失真的信息,但他乐在其中,这让他找回了几分当年做大型It项目架构设计时的感觉。

偶尔,在一天高强度的训练和协调工作结束后,高洋会独自一人走到基地某个尚未封闭的观测窗口,看着外面逐渐成型、泛着金属冷光的防御工事,和那艘如同黑色幽灵般静静停泊在专属泊位上的“陨石号”,心中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奇特感慨。

“从被裁员的中年It项目管理,到星际隐秘基地的‘二把手’兼‘首席战略官’,现在还要谋划着带领一帮‘问题儿童’(包括那个过于活泼的老板)去异星他乡搞‘战略并购’和‘市场渗透’……”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因为近期劳碌似乎消瘦了一点但依旧存在的肚子,自嘲地笑了笑,“这职业生涯转型的跨度,是不是有点过于离谱了?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不过,当他看到唐龙在训练中那永远充满感染力的干劲儿和肉眼可见的进步,看到女兵们眼中逐渐褪去迷茫、燃起的自信与对未来的希望,看到凌丽、莉莉丝等人在自己影响下思维方式和能力范围的拓展,看到这个小小的、原本如同无根浮萍的团体,正在自己这套看似不着调实则极其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论”的梳理下,一点点变得强大、有序且充满凝聚力,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是前世在办公室里对着ppt和KpI绞尽脑汁时永远无法比拟的。

“也许,这就是命运给我这个老咸鱼的‘第二次人生’吧。”高洋深吸一口基地内部那混合着金属、臭氧、润滑油和淡淡汗水味道的、独具特色的“空气”,“虽然开局就是‘地狱生存模式’,但跟着唐龙这个‘天命之子’(行走的bUG),拿着‘管理经验’这根看似平平无奇的破棍子,没准真能在这波澜壮阔的星际时代,敲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至少,混个‘从龙之功’,安稳退休?”

他低头看了看个人终端上那份才完成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战略规划报告”,摇了摇头,将那一丝惆怅和自嘲甩开,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专注,继续在虚拟键盘上敲打起来。

老咸鱼的星际职场转型之路,在收到了“战略投资方”陈抗的“A轮”强力注资(“陨石号”和大量物资)后,正式进入了“战略清晰化”和“能力建设加速”的新阶段。前方那片名为无乱星系的广阔星域,就像一片充满未知、危险与机遇的“蓝海市场”,等待着他和他的“大唐创业团队”去探索、评估,并最终闯入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当然,在正式“扬帆出海”之前,得先把“船厂”(基地)升级好,把“旗舰”(陨石号)磨合到人舰合一,把“船员”(全体人员)训练成精兵强将,把“海图”(情报)尽可能完善。毕竟,高洋骨子里始终坚信他那条职场铁律:“预案做得越足,风险识别越清,翻船的概率越小,至少,死也能死个明白。” 这可是他二十年职场浮沉(以及囫囵吞枣看过的无数网文)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谨慎,永不亏。

章节名:砥石砺刃

“陨石号”的入驻,如同给整个大唐基地注入了一剂强效兴奋剂。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具体和繁琐的整合与适应过程。高洋的“管理金手指”再次面临考验,这一次,是在更微观的操作层面。

第一个棘手问题,出乎很多人意料,并非来自战斗训练,而是源于——停车场。

没错,就是基地内部及连接陨石号泊位的通道规划与交通调度。原本基地设计容量有限,突然加入“陨石号”这么个庞然大物及其配套的大量工程车辆、物资运输穿梭机、人员通勤艇,再加上基地自身原有的各种小型舰船和维修机器人,使得有限的通道和泊位瞬间变得拥挤不堪,高峰期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堵车”现象。工程部的抱怨、后勤部的催促、训练部门的焦急,各种协调需求像雪片一样飞到高洋的临时办公桌前。

“参谋长,三号通道又被两艘卸货的运输艇堵死了!工程队的材料运不过去,耽误了防御炮塔的安装进度!”

“高参,人员通勤艇找不到泊位,训练集合时间快到了!”

“老大,维修机器人报告,路径被无序停放的工程车辆阻断,无法及时抵达预定维护点!”

莉莉丝作为高洋的副手,第一次面对如此具体且混乱的运营问题,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拿着好几份冲突的报告,焦急地看着高洋。

高洋却并未慌乱,反而眼中闪过一丝“终于来了”的光芒。这种资源冲突、流程混乱的场景,对他这个前世经历过无数次项目上线前混乱局面的It老鸟来说,简直不要太熟悉。

“别急,莉莉丝。这不是军事问题,这是典型的‘运营管理’和‘资源调度’问题。”高洋淡定地喝了一口合成咖啡(味道一言难尽,但聊胜于无),站起身来,“走,带我去‘事故现场’看看。”

他来到最拥堵的三号通道口,这里各种车辆和大小机械挤作一团,喇叭声(或类似功能的提示音)、人员的叫喊声、机器引擎的轰鸣声混杂在一起,活脱脱一个星际版的早晚高峰堵车现场。

高洋没有立刻下达指令,而是静静地观察了几分钟,目光扫过车辆类型、流向、停滞原因。然后,他拿出电子板,快速勾勒起来。

“看,问题根源在于几个方面。”他一边画一边对莉莉丝讲解,像是在进行现场教学,“第一,功能分区模糊。运输、通勤、工程、维修流线交叉严重,缺乏物理隔离和时间段区分。第二,泊位资源分配不合理,没有根据车辆使用频率和任务优先级进行动态分配和预约。第三,缺乏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和明确的通行规则,大家凭感觉走,肯定乱套。”

他迅速做出了决策:

“首先,立刻实施‘单行道’和‘潮汐车道’制度。根据主要任务流,重新规划通道方向,高峰期设定可变向车道。”

“其次,建立‘虚拟泊位预约系统’。所有需要占用通道或泊位的单位,必须提前在内部网络提交申请,由后勤统筹部门(暂时由你兼管,莉莉丝)进行统一审批和调度,避开冲突时段。”

“再次,划定‘临时停放区’和‘绝对禁停区’。对于短时等待的车辆,指定区域停放;关键通道节点严禁任何形式的停放。”

“最后,设立‘交通协调岗’。在关键路口,由宪兵或指定人员手持移动终端,实时协调指挥,处理突发状况。”

命令通过莉莉丝迅速下达。同时,高洋要求工程部立刻在关键位置加装简易的信号指示灯和电子路牌(利用现有材料快速改造)。他甚至亲自起草了一份《基地内部交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各类车辆的路权、限速、停放要求和违规处罚措施。

效果立竿见影。虽然初期有些人不习惯,但在宪兵的严格执行和高洋亲自督阵下,混乱的交通状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得到了改善。通道变得顺畅,泊位利用率提高,各部门的抱怨声迅速减少。

莉莉丝看着眼前井然有序的景象,对比之前的混乱,对高洋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高参,您真是太厉害了!这么复杂的问题,您这么快就理顺了!”

高洋笑了笑,带着点过来人的感慨:“这算什么?在地球上,解决写字楼电梯高峰期拥堵、优化公司食堂排队流程,比这复杂多了。记住,莉莉丝,管理的本质之一,就是建立秩序,优化流程,减少内耗。无论是管一个公司,还是一个基地,道理是相通的。这叫‘运营效率提升’。”

这场“停车场风波”的顺利解决,让高洋的威信在基层官兵中进一步巩固。原来参谋长不只是会躲在后面写报告、玩战略,解决起实际运营问题也这么有一套!

与此同时,在“陨石号”内部,另一场“磨合”也在紧张进行。唐龙凭借着惊人的天赋和直觉,飞快地掌握着战舰驾驶和基础战术操作,但他那跳脱的思维和偶尔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格,也让负责具体训练的莎丽和熟悉系统操作的凌丽有些头疼。比如,他可能会在常规机动训练中,突然要求测试战舰的极限加速性能,或者试图同时激活所有武器系统进行饱和测试,完全不顾及能量负载和设备冷却限制。

高洋得知后,没有直接否定唐龙的热情,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他找到唐龙,没有谈训练纪律,而是聊起了“项目管理”。

“司令,您看,咱们这‘陨石号’就像咱们最大的一个‘项目’。”高洋用唐龙能理解的比喻说,“要想这个项目成功,光有好的‘产品’(战舰)不行,还得有好的‘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您刚才想测试极限性能,这个想法很好,很有探索精神!但咱们是不是可以先做个‘测试计划’?比如,分阶段测试,先测引擎极限,记录数据,让工程师分析影响;再单独测试武器系统峰值功耗和散热;最后再尝试小范围的协同测试。这样,既能摸清底牌,又能避免‘项目风险’(比如设备过载损坏),还能积累宝贵的‘技术数据’,为以后改进和战术设计提供依据。这叫‘敏捷开发,小步快跑’。”

唐龙听着觉得新奇,但也觉得有道理。他虽然喜欢直来直去,但并非听不进合理建议,尤其是高洋这种把他“想玩”的心思包装成了“战略性测试”的说法,让他感觉很受用。“老高你说得对!是得有点章法!好,就按你说的,咱们制定个‘测试计划’,一步步来!”

于是,在高洋的引导下,“陨石号”的训练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数据驱动。每一次极限测试、战术演练都有明确的目标、预案和数据记录分析环节。唐龙的奇思妙想没有被扼杀,而是被引导到了更安全、更高效的轨道上。莎丽和凌丽的工作压力大减,对高洋这种“向上管理”的艺术佩服不已。

在这段紧张充实的“砥石砺刃”时期,莉莉丝的成长尤为明显。在高洋的言传身教下,她不仅快速熟悉了参谋业务的各项流程,更开始学着用高洋那种“结构化思维”去分析问题。她主动接手了部分情报整理工作,将零散获取的关于无乱星系的信息,按照高洋提到的“pESt”模型进行分类归档,虽然还很稚嫩,但已经初步显现出一定的分析能力。她甚至开始尝试用图表的形式,向唐龙和高洋汇报一些简单的情报摘要,让信息的呈现更加直观。

高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颇感欣慰。莉莉丝就像一块璞玉,正在被慢慢雕琢。他开始有意识地给她分配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比如让她独立负责与陈抗下一次联络时的“信息需求清单”拟定,锻炼她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然而,平静的发育期并非完全没有波澜。来自万罗联邦方向的情报碎片,经由2号星零和凌丽的不懈努力,偶尔会传递回来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林南的活动似乎更加频繁,与某些神秘财团的接触若隐若现。而关于刘思浩在都星地面部队“表现活跃”,甚至开始拉拢部分中层军官的消息,也让高洋微微皱起了眉头。

“内部风险标的,开始显现活跃迹象了啊。”高洋在私下里对莉莉丝提醒道,“记住,对于组织而言,很多时候内部的隐患比外部的威胁更致命。要持续关注,但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注意收集证据。”

莉莉丝郑重地点头,将这句话牢记在心。

基地的建设与训练如火如荼,对外情报的搜集也在缓慢推进。高洋那份战略报告的内容逐渐丰满,对无乱星系的“蓝海”认知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开始出现一些模糊的轮廓和亟待验证的假设。

终于,在基地主体改造工程接近尾声,“陨石号”初步形成战斗力,人员磨合也达到一个新高度时,高洋认为,启动“前期侦察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条件,基本成熟了。

他在一次核心层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派遣先遣侦察小队前往无乱星系,特别是中州星域的建议。

“司令,各位,我们的‘刀’已经初步磨利,‘盾’也已基本铸就。是时候,派出一支‘先遣队’,去亲自丈量一下我们未来可能驰骋的‘蓝海’了。”高洋指着星图上那片代表着无乱星系的、星光格外密集的区域,语气沉稳而坚定,“这次侦察,目的不是战斗,而是‘市场调研’和‘风险识别’。我们需要知道那里的水有多深,鱼有多大,游戏规则到底如何。”

唐龙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早就等得不耐烦了:“终于要出去了!老高,你说,派谁去?怎么去?”

新的征程,即将在一个谨慎而充满谋略的决策中,悄然拉开序幕。大唐这把初砺的锋刃,终于要向着更广阔的世界,探出它的第一道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