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恶作剧之吻续写 > 第34章 樱花星辩与宇宙护理的伦理微光

湘南医院的百年樱花树旁,新立了一座“星辩堂”——堂身由透光的“伦理晶石”搭建,墙面会随讨论主题变换颜色:探讨生命权时泛着暖橙,争论资源分配时转为淡蓝,提及文化尊重时则染成粉白。堂内中央设着圆形的“辩思台”,台面上嵌着全息投影装置,能实时调取各星球护理案例;四周的座椅按“地球主辩席”“跨星观察员席”“伦理顾问席”分区,每个座位前都有一块“观点记录屏”,可同步显示不同语言的辩论观点。

百岁的樱禾坐在“伦理顾问席”的软榻上,身上盖着晓念织的“星辩绒毯”——毯子用火星伦理晶石磨成的纤维混纺,上面绣着交织的“生命符号”与“文化图腾”,指尖触碰不同图案,会弹出对应的伦理案例摘要。她胸前的“星际护理联盟终身荣誉主席”徽章旁,挂着一枚“星辩坠”,坠子是微型的辩论槌模型,里面封存着1975年湘琴与直树争论“患者自主选择权”的录音片段,晃动时会传出“护理不只是技术,更是选择”的对话。

“太奶奶!‘星辩计划’今天启动了首场‘跨星护理伦理辩论’,主题是‘极端资源下,儿童与濒危科学家的护理优先级该如何界定’!”全息投影里,九十岁的小远穿着银灰色深空制服,身后是泛着冷光的冥王星护理舱背景,手里举着一块“案例晶片”,屏幕上正播放着争议场景:冥王星科考站突发能源故障,仅剩一套低温生命维持设备,一边是突发急病的外星儿童,一边是掌握星际航线关键数据的濒危科学家,“我们把太奶奶您在肯尼亚遇到的‘资源分配困境’、太爷爷处理的‘罕见病伦理争议’,还有李爷爷的‘文化适配护理原则’,都纳入了辩论数据库。现在八大星球的护理代表都在星辩堂连线,地球主辩席由晓念带队,他们说‘这不是争论,是为宇宙护理找更暖的答案’!”

樱禾凑近投影,浑浊的眼睛追着画面里激烈讨论的身影,手指不自觉摩挲着星辩坠。一百一十年前,小远还是个在她怀里、看着湘琴为“是否隐瞒患者病情”纠结的婴儿;如今,他成了“宇宙护理伦理构建工程”的发起者——不仅搭建了跨星球辩论平台,还在地球同步轨道建了“伦理案例库”,把湘琴的“患者心理优先”原则、直树的“生命平等”理念、樱禾的“文化尊重”实践,都转化为可讨论的伦理框架,让不同文明的护理人能在辩论中寻找共识,像当年樱禾在肯尼亚调解“西医治疗与传统巫术”的冲突、小远推动星愿传递一样,这份对“护理本质”的追问从未被宇宙的差异搁置。

“小远,告诉晓念,辩论时别只谈‘优先级’,要问问‘两个生命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樱禾的声音虽轻,却带着穿透争议的清醒,指了指身边的紫檀木盒,“里面是你太奶奶记录的‘临终患者心愿清单’、我在肯尼亚写的‘资源分配日记’、太爷爷的‘伦理争议处理笔记’,让晓念把这些案例调出来——伦理不是冰冷的规则,是藏在每个故事里的人心。”

关闭投影,护理机器人“辩忆”推着载满物件的小车过来,车上放着晓念刚整理好的《星辩集:宇宙护理伦理争议录》。画册封面是湘南医院的樱花树与星辩堂的合影,飘落的樱花落在辩思台上,化作“生命”“尊重”“公平”三个发光的关键词。翻开第一页,就是1975年湘琴的“隐瞒病情争议”记录:“患者张阿婆查出癌症晚期,家属要求隐瞒,阿婆却偷偷问我‘是不是治不好了’。我最终选择用樱花做比喻:‘樱花落了会结果,生命结束也会留下念想,您想知道的,我都告诉您’。后来阿婆笑着安排了后事,家属说‘原来坦诚比隐瞒更暖’。”旁边配着湘琴陪阿婆在樱花树下聊天的老照片,阿婆手里攥着一朵樱花,眼里没有恐惧,只有平静。

再往后翻,是2025年樱禾的肯尼亚“资源困境”日记:“部落爆发疟疾,药品只够一半人用。当地长老说‘先救能打猎的男人’,我却发现部落里有五个孕妇。最后我们用‘轮换用药 草药辅助’的方法,虽然辛苦,却保住了所有人。原来资源有限时,‘取舍’不是唯一答案,‘创造’才是。”还有2155年小远的火星“文化冲突”案例:“外星患者拒绝手术,说‘身体是神灵的容器,不能切开’。我们最终用‘星尘草外敷 低重力康复’的方案,既尊重了他们的信仰,又控制了病情——护理不是让对方妥协,是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路。”

“太奶奶,晓念姐姐刚发来辩论进展:冥王星代表坚持‘科学家优先,因为能造福更多人’,晓念姐姐则调出了您1975年的‘儿童紧急护理案例’,问‘如果那个孩子是我们的亲人,优先级还会一样吗’。”辩忆的电子音带着模拟的辩论现场声,投影幕上随即亮起星辩堂的实时画面:晓念站在地球主辩席,身后的屏幕上正播放着湘琴当年抢救落水儿童的影像;冥王星代表沉默片刻后说“但科学家能救更多孩子”,月球代表突然插话“可每个孩子的生命,对他们的家人来说都是全部”;辩思台中央的全息投影里,外星儿童虚弱的笑脸与科学家紧攥数据芯片的手交替闪现,场面既激烈又沉重。

樱禾看着画面,忽然想起八十年前的某个深夜:肯尼亚部落的孩子突发高烧,药品却被长老锁起来,说“要留给部落的劳动力”。她抱着孩子跪在长老帐篷前,直到天亮才换来药品——后来那孩子成了部落第一个学医的人,回来建了护理站。原来当年的“固执”,不是不懂权衡,是知道每个生命都不该被轻易放弃。

中午,晓念推着樱禾去了“伦理案例库”。库内的设计像一个环形的案例长廊,两侧的展柜里陈列着不同年代的“伦理物件”:湘琴的“患者心愿清单”,上面记着“想再看一次樱花”“要给孙子织件毛衣”等细碎愿望;樱禾的“调解笔记”,里面贴着部落长老画的草药图谱与西医处方的对比图;直树的“伦理笔记”,扉页写着“医学能救生命,伦理能救人心”;小远童年时的“选择画板”,上面画着两个手拉手的孩子,一个是地球人,一个是外星人,旁边写着“都要救”。

触摸每个物件,就能激活对应的伦理场景——樱禾指尖碰到湘琴的心愿清单,瞬间仿佛回到1975年的病房:湘琴握着阿婆的手,逐条记录心愿,阿婆说“姑娘,谢谢你不骗我”;碰到樱禾的调解笔记,就看到肯尼亚部落的帐篷前,她抱着孩子与长老对峙的画面,长老最后叹着气说“你比我们更懂生命”;碰到直树的笔记,耳边就响起他的声音:“有时候放弃一个,会让我们忘了为什么要救更多人。”

“太奶奶,冥王星代表提出了新方案:用星脉网络紧急调配设备,但需要40分钟,期间可能有一个生命无法撑住。”晓念的声音带着焦急,全息投影里,外星儿童的生命体征开始下降,科学家的呼吸也越来越微弱,“他们问,这40分钟里,该先给谁用临时维生措施?”

樱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让辩忆调出直树的“罕见病伦理笔记”,翻到1982年的案例:“当年医院只有一台透析机,一边是需要长期透析的老人,一边是急性肾衰竭的年轻人。直树最终决定‘轮换使用’,每小时切换一次,虽然操作复杂,却都保住了性命。”她抬头看向晓念:“告诉他们,没有‘该给谁’,只有‘还能做什么’——40分钟里,能不能用星尘草做临时安抚,能不能让科学家先传输关键数据,能不能让两个生命都感受到被重视?伦理不是选A或b,是在A和b之间找第三条路。”

晓念把这段话实时传到星辩堂,画面里的讨论突然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冥王星护理站的护士说“我们可以用星尘草给孩子做肺部舒缓,科学家那边先远程传输数据”;地球的生命支持专家则提出“临时拆分设备,各用一半关键部件,虽然效果会减弱,但能撑到调配到位”。争议的氛围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再想想”“还有办法”。

下午,星辩堂的辩论进入尾声。经过三小时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极端资源下,护理优先级不应以‘价值’划分,而以‘需求紧急度’与‘可替代性’界定——儿童病情更紧急且暂无替代护理方案,优先使用临时设备;科学家同步远程传输数据,待新设备抵达后再切换,期间用星尘草辅助维持。”更重要的是,各星球代表共同提出“建立跨星护理资源预警系统”,避免类似困境再次发生。

“太奶奶,他们还把您说的‘伦理是找第三条路’写进了《宇宙护理伦理共识草案》!”晓念兴奋地展示着投影里的草案内容,上面还附着湘琴的心愿清单、直树的笔记片段,“八大星球的代表都说,以后遇到伦理争议,就来星辩堂找答案,找‘人心’的答案。”

樱禾看着草案上的文字,嘴角泛起笑意。她忽然觉得,所谓星辩,不是为了争出输赢,是为了让每个护理人都记得:技术可以跨越星球,资源可以通过星脉调配,但护理的核心永远是“人”——是外星儿童眼里的恐惧,是科学家对责任的坚持,是每个生命背后不为人知的心愿。伦理的微光,就藏在对这些“人”的在意里。

傍晚,樱禾坐在星辩堂的软榻上,看着辩思台中央的全息投影——那里正播放着冥王星护理站的后续画面:外星儿童在临时设备的支持下渐渐好转,科学家成功传输了星际航线数据,新的生命维持设备也顺利抵达。护理站的护士们围着两个生命,唱起了《樱花护理歌》,歌声顺着星脉网络,传到了星辩堂的每个角落。

辩忆推着小桌过来,上面放着一杯刚煮好的茉莉茶——用的是李爷爷传下来的陶壶,茶叶是火星伦理晶石旁种的茉莉,茶香里带着淡淡的思辨气息。樱禾抿了一口茶,耳边仿佛又响起湘琴说“坦诚比隐瞒更暖”,想起直树写“伦理能救人心”,想起李爷爷煮茶时说“待人要懂变通,更要懂坚持”。

“太奶奶,小远爷爷的全息投影来了!”晓念的声音打断了樱禾的思绪,投影幕上,小远站在伦理案例库的中央,身边放着那本《星辩集》,“太奶奶,我们决定把每月的15号定为‘宇宙护理伦理日’,每年这天都在星辩堂举办辩论会,让更多人记得‘护理要暖,更要懂人心’。”

樱禾看着投影里的小远,缓缓点头:“好,好啊……记得常问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记得每个生命都该被看见……”她想说的话有很多,想告诉湘琴和直树,他们当年纠结的小事,如今成了宇宙护理的伦理指南;想告诉娜拉和李爷爷,他们的文化尊重,成了跨星护理的重要原则;想告诉晓念、小远这样的护理人,辩论的意义不是找到唯一答案,是永远不放弃寻找更暖的答案。

接下来的日子里,星辩堂的辩论一场接一场:“外星患者拒绝无痛治疗,认为‘疼痛是生命的考验’,该尊重还是干预?”“跨星护理中,地球的‘**保护’与外星的‘集体知情权’该如何平衡?”“AI护理与人类护理的边界在哪里,是否该让AI做生死决策?”每次辩论,樱禾都会坐在伦理顾问席,用老故事点亮新争议,让冰冷的原则变得有温度。

“星辩伦理大典”当天,湘南医院的樱花树旁挤满了人——地球的伦理专家捧着案例笔记,八大星球的护理代表举着共识草案,星辩堂的穹顶之上,无数条伦理原则交织成“人心为尺”四个大字。樱禾被推到星辩堂的主舞台,小远站在她身边,手里捧着紫檀木盒,身后的巨幕上,正播放着从湘琴到晓念的伦理实践片段:湘琴陪阿婆看樱花,樱禾跪守帐篷前,直树拆分透析机,晓念在星辩堂寻找第三条路。

“现在,让我们为宇宙护理伦理注入地球的‘人心温度’!”小远的声音响彻现场,樱禾颤抖着伸出手,看着湘琴的心愿清单、直树的笔记、她的调解日记被一一放进伦理案例库的核心。瞬间,案例库发出耀眼的光,光顺着星脉网络,传遍八大星球的护理站,每个星球的星辩堂都随之亮起,《宇宙护理伦理共识草案》在光中缓缓展开,上面的每条原则旁,都多了一个小小的樱花符号——代表“以人心为尺”。

“我宣布,‘星辩计划’正式进入‘全宇宙伦理共建阶段’!”小远举起案例晶片,巨幕上的伦理原则瞬间扩展,覆盖了更多未知的星球,“从湘南医院的樱花树争议,到宇宙里的星辩堂讨论,我们的护理,永远以人心为尺。只要还有不同的文明,辩论就不会停止;只要还有需要被看见的生命,伦理的微光就会永远照亮宇宙!”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地球的代表把案例笔记传给身边的人,外星代表挥动着共识草案,全息投影里的护理人齐声喊着“人心为尺”。冥王星护理站的护士还通过星辩系统,实时传来了外星儿童与科学家的合影:“太奶奶,他们都好起来了!孩子说以后要当‘懂人心的护理人’,科学家也把航线数据分享给了所有星球——这是辩论最好的答案!”

樱禾看着眼前的一切,又看了看身边的百年樱花树与星辩堂,仿佛看到了湘琴、直树、娜拉、李爷爷……他们都站在辩思台旁,湘琴手里拿着心愿清单,直树握着伦理笔记,娜拉抱着茉莉茶罐,李爷爷举着陶壶,笑着向她挥手,像在说“小禾,你看,我们当年纠结的‘人心’,真的成了宇宙护理的尺子”。

风穿过樱花树,花瓣落在樱禾的星辩绒毯上,像给伦理原则添了一抹粉色的温柔。她轻轻抚摸着胸前的星辩坠,里面湘琴与直树的对话又响起来:“护理不只是技术,更是选择。”

是啊,选择看见每个生命的需求,选择在争议中寻找温暖,选择让人心成为永远的尺子——这就是他们的星辩,一场永不落幕的、属于护理人的伦理追问。而这份追问,还会被更多年轻的护理人延续下去,直到星海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伦理的微光,都能触摸到那份跨越百年的、藏在人心深处的永恒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