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恶作剧之吻续写 > 第6章 研讨会的掌声与急诊室的星光

初秋的东京带着一丝凉意,湘琴站在医学研讨会会场门口,紧张地整理着白大褂的领口。手里的发言稿被她攥得微微发皱,指尖的薄汗晕开了纸角的字迹——这是她第一次以护理研究者的身份,站在全国性医学论坛上发言,台下坐着的,有国内顶尖的神经科专家,还有特意从大阪赶来的老主任。

“别紧张。”直树的手掌轻轻覆在她的后背,传来熟悉的温热,“你整理的护理记录比任何人都详细,萌萌的心理干预案例更是独一份,他们更想听到的是你真实的护理经验,不是照本宣科的理论。”

湘琴抬头看向他,正好对上他眼底的笑意。出发前一晚,直树陪她模拟了三次发言,从语气停顿到手势配合,连她紧张时会不自觉摸项链的小动作都提前提醒过。此刻他穿着笔挺的西装,胸前别着和她同款的银色徽章——那是医院为参与研讨会的医护人员定制的,上面刻着“医者仁心”四个字。

会场的灯光渐渐亮起,主持人念到“袁湘琴”的名字时,湘琴深吸一口气,握着发言稿走上台。聚光灯下,她看到台下的直树坐在第一排,老主任坐在他身边,两人都笑着朝她点头。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5岁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患儿的护理故事。”湘琴的声音起初有些发颤,但当她讲到第一次在监护室见到萌萌,讲到孩子攥着她手指说“甜”的瞬间,语气渐渐变得坚定,“很多人说,护理罕见病患者是‘在绝望里找微光’,但对我来说,每一次患者的微小进步,都是照亮绝望的星光——萌萌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到能清晰喊出‘姐姐’;从无法握稳小球,到能自己画出樱花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背后是护理团队与家属的共同坚持。”

她举起手里的护理记录册,展示着萌萌每天的康复进度表:“我们建立了‘30分钟专属陪伴’制度,每天用孩子熟悉的玩具和故事建立信任;针对她神经损伤导致的吞咽困难,我们和营养科一起调整了12种辅食配方;甚至在她用药出现皮疹时,我们用金银花水帮她擦拭皮肤,既避免了药物过敏,又缓解了瘙痒——这些细节或许不在教科书里,但在患者的笑容里。”

台下响起了掌声,湘琴看到直树拿出手机,悄悄给她拍了张照片。老主任更是激动地举起手,声音洪亮:“袁护士说得好!医学不仅是手术台和处方药,更是病床前的温度!我们培养了太多会做手术的医生,却需要更多懂患者的护士!”

发言结束后,好几位专家围过来和湘琴交流,有人向她索要护理方案,有人邀请她参与全国罕见病护理联盟。直树走过来时,正好听到一位专家说“江医生好福气,有这么优秀的伴侣”,他自然地握住湘琴的手,笑着说:“是我运气好,她总能让我看到医学更温暖的一面。”

研讨会的晚宴上,老主任拉着湘琴和直树的手,喝了杯庆祝酒:“当年我就说直树这孩子太冷静,需要一个能让他心软的人在身边,现在看来,我没看错。”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锦盒,递给他们,“这是我当年从医时的第一个听诊器,现在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带着它,听到更多患者康复的心跳声。”

湘琴接过锦盒,冰凉的金属听诊器带着岁月的温度,她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医院见到直树时,他就是用这样的听诊器,冷静地判断急诊病人的病情。原来从那时起,他们的人生就已经悄然有了交集。

返程的高铁上,湘琴靠在直树的肩膀上,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有她在台上发言的样子,有直树和老主任聊天的画面,还有萌萌发来的视频——视频里,萌萌正在院子里放风筝,她的父母站在旁边,举着写有“谢谢湘琴姐姐”的牌子。

“直树,你说我们以后还会遇到多少像萌萌这样的患者?”湘琴轻声问。

直树握住她的手,指尖划过她掌心的薄茧——那是长期给患者做康复训练磨出来的:“不知道,但只要我们还穿着白大褂,就会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更多的星光。”

然而他们没想到,回到湘南医院的第一天,急诊室就送来一个“特殊”的患者。

傍晚六点,湘琴刚整理完研讨会的资料,急诊室的电话就响了。护士长的声音带着焦急:“湘琴,快来急诊!有个车祸患者,头部外伤合并应激障碍,拒绝所有治疗,还把护士的手抓伤了!”

湘琴抓起白大褂就往急诊室跑,远远就听到病房里传来争吵声。推开门,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生蜷缩在病床上,双手抱着头,对着围过来的护士大喊:“别碰我!我不要做ct!我不要住院!”

男生的额头还在流血,白色的床单上染了好几片血迹。他的母亲站在旁边,哭得满脸是泪:“小宇,你听话,医生说你可能有颅内出血,必须做检查啊!”

湘琴认出他——这是半年前她护理过的林晓宇。当时他因为车祸撞到头住院,现在怎么又出了车祸?

“晓宇,是我。”湘琴放轻脚步走过去,声音柔得像羽毛,“我是湘琴姐姐,你还记得吗?你出院的时候,我和直树叔叔还送了你一串千纸鹤。”

林晓宇的身体顿了顿,慢慢抬起头。他的眼睛布满血丝,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湘琴姐姐?我……我又出车祸了,我是不是很没用?”

“不是的。”湘琴蹲下来,和他保持平视,“这次是对方闯红灯,不是你的错。你还记得你说过要考美术学院吗?你画的那只握着画笔的手,我到现在还保存着。”

提到画画,林晓宇的眼神软了些。湘琴趁机拿出手机,翻开当时他送给她的画:“你看,这是你画的手,当时你说要成为最厉害的插画师,现在怎么能因为一点意外就放弃呢?做ct是为了确认你的大脑没有受伤,只有身体好了,才能继续画画啊。”

林晓宇沉默了几秒,慢慢松开抱着头的手:“真的……不会影响我画画吗?我上次住院,医生说我可能会手抖……”

“不会的。”直树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手里拿着ct申请单,“我刚才看了你的初步检查,只是头皮裂伤,没有颅内出血,做个ct确认一下,明天就能出院。如果你担心手抖,我可以帮你联系康复科,做手部协调性训练。”

林晓宇看着直树,又看了看湘琴,终于点了点头:“好,我做ct。”

陪林晓宇做完ct,已经是晚上八点。湘琴帮他处理额头伤口时,他忽然小声说:“湘琴姐姐,其实我这次车祸是故意的。”

湘琴的手顿了顿,看着他:“为什么?”

“我考上了美术学院,可是开学前,我的右手突然开始发抖,画不了画了。”林晓宇的声音带着哽咽,“我觉得自己很没用,连最喜欢的画画都做不了,不如死了算了……”

湘琴心里一疼,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手抖不是你的错,可能是之前车祸留下的后遗症,只要好好治疗,一定能恢复的。你还记得萌萌吗?她比你小那么多,都能坚持康复训练,你怎么能放弃呢?”

她拿出手机,给林晓宇看萌萌最近的照片:“萌萌现在每周都去画画班,虽然她的手还不能灵活握笔,但她从来没说过放弃。你比她幸运,你的手抖是可以治疗的,为什么不试试呢?”

林晓宇看着照片里萌萌笑着画画的样子,眼泪掉了下来:“我知道了,湘琴姐姐,我会好好治疗的。”

直树走进来的时候,正好听到这句话。他手里拿着一杯热牛奶,递给林晓宇:“明天我带你去康复科,那里有专门针对手部神经损伤的训练设备。我认识一个插画师,他之前因为腱鞘炎不能画画,后来通过康复训练,现在比以前画得更好了。”

林晓宇接过牛奶,眼里重新有了光:“真的吗?谢谢江医生!”

送走林晓宇的母亲后,湘琴和直树一起走回办公室。走廊里的灯光昏黄,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你早就知道他的手抖是后遗症?”湘琴问。

直树点点头:“上次他住院时,我就发现他右手有轻微的震颤,当时以为是外伤引起的,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不过幸好发现得早,通过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应该能恢复。”

湘琴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说:“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做的不只是医护工作,更像是患者的‘光’——在他们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帮他们找到方向。”

“那你就是最亮的那束光。”直树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没有你的耐心,林晓宇不会愿意接受治疗;没有你的护理,萌萌也不会恢复得这么快。”

办公室的桌上,放着老主任送的听诊器。湘琴拿起来,放在耳边,仿佛能听到萌萌的笑声,听到林晓宇说“我会好好治疗”的声音,听到更多患者康复的心跳声。

接下来的日子里,湘琴和直树一起帮林晓宇制定康复计划。湘琴负责陪他做手部协调性训练,用握力球、串珠子等小游戏帮他恢复手指灵活度;直树则每周带他去见那位插画师,让他亲眼看到康复的希望。

林晓宇的进步很快,半个月后,他就能用右手画出简单的线条;一个月后,他成功画出了一幅完整的樱花图,送给了湘琴和直树。画纸上,樱花树下站着两个穿白大褂的人,旁边写着:“谢谢你们,让我重新拿起了画笔。”

这天下午,湘琴正在病房里给一位老奶奶换药,护士长突然跑过来,脸上带着兴奋:“湘琴,好消息!你之前提交的罕见病护理方案,被评为‘全国优秀护理案例’了!医院让你下周一去北京领奖!”

湘琴愣住了,手里的换药盘差点掉在地上。老奶奶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姑娘,恭喜你啊!你这么好的护士,早就该得奖了!”

直树走进来的时候,正好听到这个消息。他手里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递给湘琴:“早就知道你会得奖,提前给你准备的礼物。”

湘琴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条银色的手链,上面挂着三个小小的吊坠——一个是护士帽,一个是听诊器,还有一个是樱花。“这是我找设计师定制的,”直树的声音温柔,“护士帽代表你的职业,听诊器代表我们的初心,樱花代表我们的约定。”

湘琴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她抱住直树,声音哽咽:“谢谢你,直树。没有你,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是你自己足够努力。”直树轻轻拍着她的背,“我只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推了你一把。”

晚上回家,江妈和江爸早就做好了晚饭,餐桌上摆着湘琴最喜欢的糖醋排骨和可乐鸡翅。江爸举起酒杯,激动地说:“我们湘琴真是越来越厉害了,都能去北京领奖了!直树,你可要好好向湘琴学习,别总是冷冰冰的!”

直树笑着点头:“爸,我知道。”

江妈拉着湘琴的手,给她夹了一块排骨:“湘琴啊,去北京的时候多带点衣服,那边比我们这里冷。领奖的时候要穿得漂亮点,给我们医院争光!”

湘琴点点头,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刚嫁给直树的时候,她还是个连血压计都不会用的迷糊鬼,现在却能站在全国的舞台上,领取优秀护理案例的奖项。这一路的成长,离不开直树的支持,离不开江家父母的包容,更离不开患者的信任。

领奖的前一天,湘琴去医院看望林晓宇。他正在康复室里画画,看到湘琴,开心地举起画纸:“湘琴姐姐,你看!我画的北京**,祝你明天领奖顺利!”

画纸上,**广场上飘着五星红旗,旁边站着一个穿白大褂的女孩,手里拿着奖杯。湘琴接过画纸,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晓宇。我一定会带着你的祝福,好好领奖。”

北京的领奖台上,湘琴接过荣誉证书,看着台下的直树,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医学研讨会上发言的场景。当时她紧张得手心冒汗,而现在,她能从容地对着全国的护理专家分享经验——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更是对“护理”二字的重新理解:护理不是简单的打针换药,而是用专业和温度,陪伴患者走过最艰难的旅程。

返程的飞机上,直树靠在湘琴的肩膀上,轻声说:“接下来,我们要不要考虑把萌萌和林晓宇的案例整理成护理手册,让更多的护士参考?”

湘琴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啊!我们可以邀请更多的护理人员加入,收集更多的罕见病护理案例,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飞机穿过云层,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两人身上。湘琴摸了摸脖子上的项链,又看了看手腕上的手链,忽然觉得,她和直树的故事,就像这天空中的星光,虽然微小,却能照亮更多人的路。

回到湘南医院的那天,医院门口挂起了横幅,上面写着“恭喜袁湘琴护士荣获全国优秀护理案例奖”。萌萌和她的父母,林晓宇,还有李爷爷,都站在门口迎接她。

萌萌跑过来,抱住湘琴的腿:“姐姐,你好厉害!我以后也要当护士,像你一样帮助别人!”

湘琴蹲下来,摸了摸萌萌的头:“好啊,姐姐等你长大,和你一起穿白大褂。”

李爷爷递给湘琴一杯茉莉花茶:“孩子,这是我新泡的茶,祝你以后越来越好。”

林晓宇则拿出一幅画,送给湘琴:“湘琴姐姐,这是我画的你领奖的样子,希望你能一直这么优秀。”

直树站在旁边,看着湘琴被大家围绕的样子,眼里满是笑意。他知道,湘琴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他保护的迷糊女孩,而是能独当一面的优秀护士,是患者眼中的“星光”。

晚上,湘琴和直树坐在客厅里,看着窗外的星星。湘琴靠在直树的肩膀上,轻声说:“直树,你说我们以后还会遇到什么挑战?”

直树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不管遇到什么挑战,我们都会一起面对。就像老主任说的,医学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要带着初心,一直走下去。”

湘琴点点头,心里充满了信心。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患者需要他们,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他们。但只要他们在一起,只要他们还穿着白大褂,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用专业和温度,照亮更多患者的路。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柔而明亮。桌上的听诊器,墙上的荣誉证书,还有手里的画,都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一个关于爱、关于坚持、关于医者仁心的故事。这个故事,还会继续在湘南医院的走廊里,在患者的笑容里,在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清晨,一直写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