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恶作剧之吻续写 > 第3章 手术台旁的分歧与病床前的坚持

周二清晨的湘南医院,神经外科办公室的空气比往常更紧绷些。湘琴推着治疗车经过时,透过半开的门,看到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男人正站在直树对面,手里拿着厚厚的病历夹,语速极快地说着什么。男人约莫四十岁,戴金边眼镜,笑容温和,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专业气场——不用问,这一定是昨天护士站议论的新专家,沈亦舟。

“江医生,关于上周那个脑干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方案,我有个新想法。”沈亦舟把一份打印好的方案放在直树桌上,指尖在“激进康复训练”几个字上轻轻点了点,“国外最新研究显示,术后72小时启动高强度康复,对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率能提升30%,我们可以试试。”

直树拿起方案,眉头微蹙,手指划过其中一段:“沈主任,患者年龄68岁,有二十年糖尿病史,术后血压波动还没稳定。高强度康复可能增加颅内压升高的风险,我认为应该先进行三天基础康复评估,再调整方案。”

“风险是可控的。”沈亦舟推了推眼镜,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坚持,“江医生,你太保守了。我们做医生的,不能因为怕风险就错过最佳康复期,国外的案例已经证明了这种方案的有效性。”

直树抬起头,眼神平静却坚定:“医学不是照搬案例,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我需要对我的病人负责。”

两人对视的瞬间,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湘琴站在门外,心里捏了把汗——她从没见过直树对谁如此坚持,也从没见过有人敢直接反驳直树的专业判断。

“抱歉,打扰一下。”湘琴轻轻推开门,把直树的晨间咖啡放在桌上,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自然,“江医生,15床的李爷爷该测血糖了,我来跟你确认一下他的胰岛素剂量。”

直树接过咖啡,指尖碰到杯壁的温度时,紧绷的肩线微微放松:“按昨天的剂量来,要是血糖低于6.0,就先暂停,等我过去看。”

“好的。”湘琴点点头,转身时瞥见沈亦舟正看着自己,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她连忙加快脚步走出办公室,心跳比刚才还快。

15床的李爷爷是昨天新入院的患者,81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同时伴有轻度脑梗。湘琴走进病房时,护工正扶着李爷爷坐在床边,他手里攥着一块褪色的手帕,嘴里反复念叨着:“阿英,等我,我马上就来……”

“李爷爷,早上好呀。”湘琴笑着走过去,拿出血糖仪,“我们测个血糖,很快就好,不疼的。”

李爷爷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着湘琴,愣了几秒,突然抓住她的手:“阿英?你是阿英吗?你怎么才来?我等你好久了……”

湘琴的手僵了一下。护工在旁边小声解释:“袁护士,阿英是李爷爷的老伴,三年前走了,爷爷记不太清事情,总把年轻的姑娘认成阿英。”

湘琴心里一软,轻轻拍了拍李爷爷的手:“爷爷,我不是阿英,但我会像阿英一样陪你聊天的。我们先测血糖,测完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李爷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松开了手。湘琴熟练地帮他消毒、采血,血糖仪显示血糖7.2,在正常范围内。她刚把结果记在病历本上,李爷爷的儿子李伟就走进了病房,看到湘琴,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袁护士,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别跟我爸说些有的没的!”李伟的声音带着不耐烦,“他现在脑子不清楚,你跟他讲故事、认人,只会让他更混乱!你们做护士的,只要做好基础护理就行了,别搞这些没用的!”

湘琴愣住了。昨天她跟李伟沟通时,特意提到李爷爷情绪不稳定,或许可以通过回忆往事缓解焦虑,当时李伟没反对,怎么今天突然变了态度?

“李先生,我只是想帮爷爷放松心情,他情绪稳定了,对病情恢复也有好处。”湘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而且刚才爷爷把我认成他老伴,我顺着他说,他才愿意配合测血糖……”

“配合?”李伟打断她,声音提高了些,“我看你是想偷懒!不好好盯着输液,反而跟病人闲聊,这就是你们的专业态度?我要找你们护士长投诉!”

李爷爷被儿子的声音吓到,缩了缩肩膀,手里的手帕攥得更紧了,嘴里又开始念叨:“阿英,别生气,我错了……”

湘琴看着李爷爷害怕的样子,心里又急又委屈。她明明是想帮爷爷,怎么反而成了“不专业”?正想解释,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李先生,我想跟你聊聊。”

湘琴回头,看到直树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李爷爷的病历夹。他走到李伟身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李爷爷的阿尔茨海默症属于中度,目前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心理干预也很重要。袁护士通过回忆疗法帮他稳定情绪,是符合临床护理规范的,而且昨天的护理记录显示,爷爷在和她聊天后,进食量比之前增加了20%,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李伟愣住了,显然没想到直树会为湘琴说话,语气也软了下来:“江医生,我不是故意要为难袁护士,我就是……担心我爸的病情。他最近总是认不清人,有时候连我都不认识,我怕再跟他提过去的事,他会更混乱。”

“我理解你的担心。”直树翻开病历夹,指着其中一页,“但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通过熟悉的人、事、物唤醒记忆,能延缓认知衰退速度。袁护士刚才提到爷爷总念叨‘阿英’,也就是奶奶,这说明奶奶是他记忆里最深刻的人,用奶奶的事情作为切入点,反而能帮他建立安全感。”

他顿了顿,看向湘琴:“袁护士,你昨天跟李爷爷聊到奶奶喜欢的茉莉花茶,对吗?”

湘琴点点头:“对,爷爷说奶奶以前每天都会泡茉莉花茶,他们一起坐在院子里喝。”

“那我们可以让家属带些茉莉花茶过来,每天下午让爷爷闻闻茶香,或许能进一步稳定他的情绪。”直树的建议具体又可行,李伟的脸色彻底缓和下来,对着湘琴说了声“抱歉”。

湘琴看着直树,心里又暖又感激。刚才她差点被李伟的指责弄哭,是直树用专业和耐心帮她解围,还肯定了她的护理方式——原来她的努力,他一直都看在眼里。

等李伟离开病房,直树走到李爷爷身边,蹲下来,看着他手里的手帕:“爷爷,这块手帕真好看,是奶奶给你绣的吗?”

李爷爷抬起头,眼睛亮了些:“是……阿英绣的,上面有茉莉花……”

“真漂亮。”直树的声音放得很柔,“那我们今天下午让护士姐姐帮你泡杯茉莉花茶,好不好?”

李爷爷笑着点头,攥着手帕的手放松了些。湘琴站在旁边,看着直树耐心和李爷爷说话的样子,忽然觉得,他其实比自己想象中更懂“共情”——他不是冷漠,只是习惯用专业的方式表达关心。

中午,湘琴在护士站整理病历,林姐走过来,递给她一块三明治:“刚才江医生让我给你的,说你早上没来得及吃早饭。”

湘琴接过三明治,心里甜甜的:“谢谢林姐,也谢谢江医生。”

“你呀,真是好福气。”林姐笑着说,“刚才沈主任还在办公室跟我们夸江医生呢,说他虽然年轻,但对病人特别负责,就是有时候太固执了。”

湘琴愣了一下:“沈主任夸江医生了?”她还以为两人早上因为康复方案吵了架,关系会很紧张。

“可不是嘛。”林姐坐下来,压低声音,“沈主任说,他刚才去查房,看到江医生跟李爷爷聊天,还特意查了国外的阿尔茨海默症护理文献,证明江医生的建议是对的。他还说,江医生是个值得合作的对手,也是个值得尊敬的医生。”

湘琴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原来直树和沈主任的分歧,只是专业上的碰撞,不是针对个人。她之前还担心两人会闹矛盾,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下午三点,湘琴拿着茉莉花茶走进15床病房,李爷爷正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梧桐树发呆。她把茶杯放在床头柜上,轻轻说:“爷爷,茉莉花茶泡好了,你尝尝。”

李爷爷拿起茶杯,闻了闻,眼睛弯了起来:“香……跟阿英泡的一样香……”他小口喝着茶,开始断断续续地跟湘琴讲他和奶奶的故事——他们是在供销社认识的,奶奶喜欢茉莉花,他就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茉莉花树,每年花开的时候,奶奶都会泡很多茉莉花茶,装在罐子里,让他带到单位喝……

湘琴坐在旁边认真听着,偶尔帮他擦嘴角的茶水,心里暖暖的。原来护理不只是打针、换药,还是倾听和陪伴——这些看似“不专业”的事情,其实是病人最需要的温暖。

正聊着,沈主任突然走进病房,看到湘琴和李爷爷聊天的样子,笑着说:“袁护士,你这护理方式很特别啊,比我们这些医生还懂怎么哄病人开心。”

湘琴站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沈主任您好,我只是陪爷爷聊聊天,他喜欢跟我讲奶奶的故事。”

“这可不是简单的聊天。”沈主任走到李爷爷身边,看了看他手里的茶杯,“茉莉花茶是江医生建议的吧?你们配合得很好,比我预想中还要好。”

他顿了顿,看向湘琴:“我早上跟江医生因为康复方案的事有点分歧,还担心他会生气,没想到他不仅没放在心上,还主动跟我分享了李爷爷的护理经验。袁护士,江医生能有你这样的伴侣,真是他的幸运——你不仅能照顾他的生活,还能在工作上给他支持。”

湘琴的脸瞬间红了。她没想到沈主任会这么说,其实她没做什么,只是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让直树担心而已。

等沈主任离开病房,李爷爷突然拉着湘琴的手,小声说:“姑娘,你跟直树……是一对吧?”

湘琴愣了一下,笑着点头:“是呀,我们结婚快一年了。”

“好……好啊。”李爷爷看着她,眼神很温柔,“直树是个好孩子,小时候就懂事,你们要好好的……”

湘琴愣住了。李爷爷刚才还认不清人,怎么突然记得直树?她刚想追问,李爷爷又开始念叨“阿英”,眼神恢复了之前的浑浊——看来是短暂的记忆清醒,又陷入了混乱。

虽然只是短暂的清醒,但湘琴心里还是很开心。至少她知道,李爷爷的记忆没有完全消失,只要坚持正确的护理方式,他或许能慢慢好起来。

晚上七点,湘琴换好便服走出医院,直树的车已经停在门口。她拉开车门坐进去,看到直树手里拿着一份病历,眉头微蹙,好像在思考什么。

“还在忙吗?”湘琴小声问,怕打扰他。

直树抬起头,把病历放在副驾驶座上,发动车子:“没事,在想明天的手术方案。沈主任刚才跟我商量,想把明天的动脉瘤手术改成微创,说这样创伤小,恢复快。”

“那你同意吗?”湘琴问。

“还在考虑。”直树的语气有些犹豫,“微创虽然创伤小,但患者有严重的血管钙化,操作难度很大,风险也比传统手术高。我需要再评估一下,确保手术安全。”

湘琴看着直树认真的样子,心里有点心疼。他每天都要面对这么多艰难的选择,还要承受手术失败的风险,却从来没跟自己抱怨过。

“直树,”湘琴轻轻握住他的手,“要是你觉得累,就别硬撑着,我们可以回家先休息,明天再想方案。”

直树转过头,看着她担忧的眼神,心里一暖:“没事,我已经跟沈主任约好,今晚再一起查些文献,确定最终方案。你别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回到家,江妈已经做好了晚饭,餐桌上摆着直树喜欢的清蒸鱼和海带汤。江爸坐在沙发上,看到他们回来,连忙招手:“直树,快来看看,今天的报纸报道了你的手术,说你是‘神经外科的青年才俊’呢!”

直树走过去,看了一眼报纸,没什么表情:“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什么叫该做的事?”江妈端着菜出来,语气很骄傲,“我儿子可是救了好多人的命呢!对了,沈主任今天有没有为难你啊?我听湘琴说,你们早上因为康复方案吵了架。”

湘琴连忙解释:“妈,没有吵架,就是专业上的分歧,沈主任后来还夸直树呢!”

“那就好。”江妈松了口气,“我还担心你会受委屈呢。对了,温泉山庄那边我又问了,下周末有空房,我们到时候一定要去,让你好好放松一下。”

直树看着江妈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好,下周末我们去。”

晚餐时,江爸一直在说医院的趣事,江妈则给湘琴和直树夹菜,气氛很热闹。湘琴看着一家人开心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有爱人,有家人,有自己喜欢的工作。

吃完晚饭,直树走进书房,准备跟沈主任视频会议。湘琴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放在他桌上:“别太晚了,记得喝牛奶,对身体好。”

直树点点头,拉住她的手:“你先去休息,不用等我。”

湘琴看着他专注的眼神,心里有些犹豫——她其实很想陪他一起,哪怕只是在旁边坐着,也能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但她又怕打扰他工作,只能点点头:“好,那你早点休息。”

回到卧室,湘琴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她想起白天直树在办公室和沈主任讨论方案的样子,想起他蹲下来跟李爷爷说话的样子,想起他为自己解围的样子——他总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却把压力和焦虑藏在心里。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一直想“追上直树的脚步”,却忽略了他也需要陪伴和支持。或许她不能帮他解决手术方案的难题,但她可以做他的“倾听者”,让他知道,就算遇到困难,他也不用一个人扛着。

凌晨一点,直树轻轻推开卧室门,看到湘琴还没睡,坐在床上,手里拿着他的手术笔记。他走过去,小声问:“怎么还没睡?”

湘琴抬起头,眼睛红红的:“我在等你。直树,你是不是有心事?今天跟沈主任讨论手术方案,你是不是很担心?”

直树愣了一下,坐在她身边:“你怎么知道?”

“我看你晚饭时没怎么说话,刚才在书房又皱着眉头,就知道你肯定有压力。”湘琴握住他的手,“直树,你别什么都自己扛着,有什么担心的,跟我说好不好?就算我帮不上忙,我也可以听你说,陪你一起想办法。”

直树看着湘琴认真的眼神,心里一软。他其实很少跟别人说自己的压力,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困难。但此刻,看着湘琴担忧的样子,他突然想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或许,跟她分享,也不是一件坏事。

“明天的动脉瘤手术,患者血管钙化很严重,微创的风险比我预想中还要高。”直树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疲惫,“沈主任主张微创,认为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但我担心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血管破裂,反而危及生命。我查了很多文献,也咨询了老主任,还是没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湘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她知道,直树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倾听。

“我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我太谨慎了?”直树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自我怀疑,“沈主任说,医学需要冒险,才能进步。可我看着患者的家属,他们把亲人的生命交给我,我不敢冒险,也不能冒险。”

“直树,你不是谨慎,你是负责。”湘琴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我记得你跟我说过,医生不是神,不能保证每次都成功,但要尽最大的努力。你现在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负责。就算手术方案不完美,只要你用心去做,患者和家属都会理解的。”

直树看着湘琴,心里的压力好像减轻了些。他一直以为自己需要的是专业上的认可,却没想到,湘琴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他觉得安心。

“谢谢你,湘琴。”直树抱住她,头靠在她的肩膀上,“有你在,真好。”

湘琴回抱住他,轻轻拍着他的背:“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第二天早上,直树和沈主任在办公室进行了最后的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微创 传统手术备用”的方案——先尝试微创,如果遇到血管破裂的风险,就立刻转为传统手术。这个方案既考虑了患者的恢复,也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得到了科室所有人的认可。

上午十点,手术准时开始。湘琴在病房外等待,心里默默祈祷手术顺利。她知道,直树此刻正在手术台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相信,他一定能成功。

下午两点,手术室外的红灯终于灭了。直树穿着手术服走出来,脸上带着疲惫,却对着湘琴笑了笑:“手术成功了,用的是微创,患者情况很稳定。”

湘琴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跑过去抱住他:“直树,你太棒了!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沈主任走出来,拍了拍直树的肩膀:“江医生,你做得很好。这次是我太激进了,应该听你的建议,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直树笑了笑:“沈主任,我们都是为了患者,没有谁对谁错。以后还要多向你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看着两人互相认可的样子,湘琴心里甜甜的。原来“竞争”不一定是对立,也可以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就像她和直树,她在努力追赶他的脚步,他也在她的影响下,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绪,两人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好。

晚上,湘琴和直树坐在客厅里,看着窗外的星星。湘琴靠在直树的肩膀上,小声说:“直树,下周末去温泉山庄,我们可以一起泡温泉,一起看星星,还可以吃你喜欢的温泉蛋。”

直树点点头,握住她的手:“好,都听你的。”

“对了,”湘琴想起什么,坐起来,“李爷爷今天下午又清醒了一会儿,他还跟我说,等他出院了,要给我们看他和奶奶的合照呢。”

“好啊,到时候我们去看他。”直树的声音很柔,眼里满是笑意。

湘琴看着直树的眼睛,忽然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个人,愿意陪你面对所有困难,愿意跟你分享所有心事,愿意和你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可她没想到,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医院就来了一个特殊的患者——一个患有罕见神经遗传病的小女孩,她的病情,不仅让直树和沈主任面临新的挑战,也让湘琴第一次意识到,护理工作中,除了温暖和耐心,还需要面对“无力感”的勇气。

周一早上,湘琴刚到医院,就看到急诊科的护士推着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小女孩脸色苍白,呼吸微弱,她的父母跟在后面,哭得撕心裂肺。护士长拦住他们,大声问:“什么情况?”

“患者叫林萌萌,5岁,患有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刚才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我们已经做了紧急处理,需要立刻转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护士的声音带着焦急。

湘琴心里一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遗传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护理延缓病情进展。她之前在护理课上学过这种病,知道患者会逐渐失去平衡能力、语言能力,最后连呼吸都需要依靠呼吸机——这是一种让人绝望的疾病。

直树和沈主任很快赶到,两人查看了萌萌的情况,立刻决定将她转入重症监护室。看着萌萌被推进监护室,她的母亲瘫坐在地上,哭着说:“医生,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女儿!她才5岁,她不能就这么走了……”

直树蹲下来,看着萌萌的母亲,语气很柔,却带着一丝无奈:“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但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她维持生命体征,减轻她的痛苦。”

萌萌的母亲哭得更凶了。湘琴站在旁边,心里酸酸的。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护理知识和耐心,在罕见病面前如此无力——她能给萌萌讲故事,能帮她擦身体,却不能阻止她的病情恶化,不能让她像其他孩子一样跑跳、玩耍。

沈主任拍了拍直树的肩膀,小声说:“我们一起查国外的文献,看看有没有新的治疗方案。就算不能治愈,也要让她多活几年,让她的父母少些遗憾。”

直树点点头,眼神坚定:“好,我们一起查。”

湘琴看着两人的背影,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她虽然不能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但她可以通过自己的护理,让萌萌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或许她不能改变结局,但她可以让这个过程,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快乐。

她走到萌萌母亲身边,递了一张纸巾,轻声说:“阿姨,您别太伤心了。萌萌现在需要您的支持,您要是倒下了,萌萌会更害怕的。我是神经外科的护士袁湘琴,接下来萌萌的护理主要由我负责,我会每天跟您说萌萌的情况,也会帮您多陪陪萌萌。”

萌萌的母亲抬起头,看着湘琴,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袁护士……谢谢你……”

湘琴笑了笑:“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一起加油,好不好?”

萌萌的母亲点点头,慢慢站起来。湘琴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管接下来会遇到多少困难,她都会陪着萌萌,陪着她的父母,一起面对这场艰难的“战斗”。而她也知道,这场战斗,不仅是对直树和沈主任的考验,也是对自己的考验——考验她面对“无力感”时,是否还能保持温暖和勇气。

第三章通过罕见病患者的案例,引出“医学局限性下的人文关怀”这一深层讨论点,同时让湘琴首次面对护理工作的“无力感”,推动她从“温暖型护士”向“坚韧型护士”蜕变。直树与沈主任从分歧到协作的过程,也打破了“天才必对立”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专业竞争中的尊重与成长。接下来可以围绕萌萌的治疗进展展开,比如是否能找到新的护理方案、湘琴如何帮助萌萌建立信心等,你是否想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创作,或者有其他新的想法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