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瞥见弟子满面惊异,低声解释道:“此乃古礼‘以舞相属’,是宴饮中的常礼。
主人属舞于客,宾客需报之以舞,以示尊敬与联谊。
若拒而不应,便是失礼。”
正说着,曹操已舞至华佗面前,言辞真挚:“元化先生,妙手回春,解吾头风沉疴,更竭力调治奉孝,操感激不尽。”
华佗微微一笑,起身应舞。
其舞步沉稳如山岳,又于方寸间隐含灵动生机,恰似其医术,融贯天地阴阳。
突然,曹操目光一转,越过众人落到了华佗身后的陆渊身上,朗声笑道:
“陆小先生,见识超卓,心胸豁达,今日亦当与我一舞,何如?”
陆渊脑中顿时一片空白,仿佛惊雷炸响。
他虽承袭了原主的记忆,知晓有此礼仪,可作为穿越而来的灵魂,何曾亲身经历过这般场面?
然而曹操目光炯炯,满帐文武也皆含笑望来,他只得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走上前去。
起初他动作生涩,勉强模仿旁人举手投足;
却手足无措、步伐凌乱,甚至险些绊倒自己,引来帐中一阵善意的笑声。
曹操却不以为意,反而放缓节奏,如同引导后辈般悉心指点,朗声笑道:
“少年人,舞如用兵,亦如你所学医道——重在随心而动,顺势而为,何须拘束!”
陆渊渐渐被曹操那股豪迈之气与帐中炽热的气氛感染;
身心逐渐放松,步伐虽仍谈不上娴熟,却已透出些许流畅自如。
他余光瞥见荀攸微微颔首目带赞许,郭嘉唇边噙着鼓励的笑意;
就连一向肃穆的关羽也出声助威,张辽更是击掌合拍、为他助兴。
一舞既终,曹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声音洪亮如钟:
“好!虽稍欠火候,然情真意切,赤子之心可贵!”
就在陆渊以为可悄悄退回座位时,曹操却似不经意地问道:
“方才我帐下诸人舞姿各异,奉孝之奇诡、公达之持重、云长之雄健、文远之锐进……皆如其人。
不知陆小先生观之,可有感触?”
陆渊心念电转,急智之下以喻言理,恭敬答道: “司空麾下文武兼济,人尽其才,方有延津白马之胜。
正如司空《求贤令》所言——‘唯才是举’。
能聚四海英杰而用之,实乃安邦定国之大智慧。”
曹操闻言举杯大笑,声震帐宇:“好!此言切中肯綮!当为此语,满饮此杯!”
气氛正酣,曹仁、曹洪等将领趁势请缨,舞剑助兴。
一时剑光流转,矫若游龙,满座喝彩不绝,欢腾之气盈溢军帐。
陆渊刚暗松一口气,以为自己总算过关,可以退回角落静观其变—— 谁知郭嘉忽然含笑起身。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主公,武将舞剑展雄风,我文臣亦不可毫无表示。
近日路途之中,嘉曾听陆小先生讲述一唤作《西游记》的奇闻轶事,情节曲折、意趣非凡。
何不请陆小先生为大家讲上一段,以助雅兴?”
曹操闻言眼中一亮,显然被勾起兴致,含笑望向陆渊:“孤连日督战,竟未曾听闻如此趣事。
陆小先生,可否愿为帐中诸位续此奇谈?”
陆渊心中微微一叹。
郭嘉此举明显是为了顺势推他向前、助他融入曹氏团队,曹操也语带期许……他与师父原已定策明日辞行,此刻却实难推却。
他只得稳步走至帐中,朝四下一礼: “承蒙司空与郭先生厚爱,小子便献丑了。” 顷刻间,整座大帐安静下来。
无数目光——好奇的、期待的、审视的——尽数聚集于这位少年身上。
帐内烛火通明,连枝灯盏上的焰心跃动,将陆渊的身影投在帐壁;
拉得颀长清寥,如一道独自立于虚无台上的剪影,寂静却夺目。
他稍稍整饬衣袍,目光徐徐扫视全场——曹操的深不可测、郭嘉的玩味探究;
荀攸的沉静注视、关羽的威严凝望、张辽的豪爽期待……尽数收入眼底。
陆渊轻吸一口气,声音清朗而起,不高却字字入耳:
“为诸位讲一段《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之奇谭。”
他语音微顿,巧妙融入了些时人易解的设定,方娓娓道来:
“昔有汉时玄奘法师,奉武帝之命西行,意欲取回老子化胡为佛所遗之真经。
路途十万八千里,妖魔横行,幸得三位徒弟护持——大徒弟孙悟空,乃天生地养一灵猴;
二徒弟猪八戒,原为天庭天蓬元帅;三徒弟沙悟净,亦曾是天界卷帘神将……”
陆渊越讲越是从容,将白虎岭险恶、尸魔白骨精之诡诈、其三番变化——
先是妙龄村姑,再是八旬老妇,终成耄耋老翁——一一勾勒如绘。
他说到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邪,反责悟空行凶;
八戒如何煽风点火;悟空虽遭紧箍咒痛缚仍坚持除魔;
终在山神土地为证之下,将白骨精打回原形,现出“白骨夫人”四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