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 > 第254章 “我们要一艘潜艇!”

尼米兹的邀请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东方旅”的命运与浩瀚太平洋紧密相连。联合规划组迅速成立,由查理和菲利普斯上校牵头,夜以继日地推敲着“海狼”行动的每一个细节。盟军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诚意,提供了数套成熟的方案供林晓选择。

方案A:利用现有改装U艇,由盟军提供最新声呐、雷达设备和加密通讯系统进行升级,主要执行近海渗透和短程破交任务。

方案b:混编作战。“海狼”突击队搭乘盟军潜艇行动,抵达目标区域后由潜艇释放进行作战,行动结束后再由潜艇接应撤离。

方案c:租借或由盟军直接提供一艘现役的、较为老旧的潜艇(如S级潜艇),归“东方旅”指挥,但需接受盟军观察员随行。

这些方案考虑周全,风险可控,但林晓仔细审阅后,眉头却越皱越紧。他将方案文件轻轻放在桌上,看向对面坐着的菲利普斯、詹姆斯和安德森。

“诸位提供的方案非常专业,也体现了盟军的诚意。”林晓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但是,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无法完全发挥‘东方旅’的作战特点,也无法满足我们未来的需求。”

菲利普斯上校微微一怔:“林将军,您的意思是?”

林晓站起身,走到会议室一侧临时悬挂起来的、巨大的潜艇结构原理图前,拿起了指示棒。他的动作自然而流畅,仿佛对眼前复杂的机械结构早已了然于胸。

“我们现有的U艇,设计初衷是北大西洋的狼群战术,虽然经过改装,但其隐蔽性、续航力和居住舒适性,对于我们需要长期孤悬海外、在广阔太平洋执行猎杀任务的‘海狼’来说,远远不够。它更像一个运输工具,而非一个真正的海上作战基地和突击平台。”

他的指示棒点在图上几个关键部位:“而盟军现役的潜艇,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其设计哲学、作战流程乃至生活空间,都是为美国海军量身定制的。我的士兵需要时间适应,更重要的是,许多我们独有的战术和装备,无法在标准化的盟军潜艇上得到有效运用。”

菲利普斯等人面面相觑,隐隐感到林晓似乎意有所指。

“林将军,那您的建议是?”詹姆斯中校试探着问。

林晓转过身,目光扫过三位盟军代表,一字一句,石破天惊地说道:

“我们不要升级,不要混编,也不要租借。”

他停顿了一下,让每个字都清晰地烙印在对方耳中:

“我们要一艘新的潜艇。一艘特制的,完全按照‘东方旅’作战需求、由我亲自参与设计方案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潜艇!”

“什么?!”

“上帝……”

“这不可能!”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压抑的惊呼。菲利普斯上校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艘特制潜艇?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便是盟军自己,建造一艘新潜艇也需要漫长的周期和庞大的工业体系支撑,更何况是为一支外国部队量身定制?

“林将军,您知道您在说什么吗?”菲利普斯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一艘新潜艇的设计、建造、测试,需要的时间是以年计算的!战争等不了那么久!而且,这需要动用我们最核心的造船资源和军事技术,这……”

“上校先生,”林晓打断了他,语气依旧沉稳,却带着强大的自信,“我并没有要求一艘万吨级的舰队潜艇。我需要的,是一艘专门用于特种作战的小型、高速、高隐蔽性潜艇。它不需要强大的鱼雷火力,但需要极佳的静音性能和更长的水下续航能力。它需要能够搭载和快速释放我们的小型突击艇和潜水员。它内部的生活和作战空间布局,必须适应我们的人员习惯和装备特点。”

他走到桌边,拿起一叠查理事先准备好的、根据他口述绘制的、极其粗略的概念草图——这是他结合后世小型特种潜艇理念,在这个时代技术框架下提出的超前设想。

“看这里,”他指着一张草图,“我们设想取消部分传统鱼雷管,腾出空间,改造为可以容纳加装了消音器的‘四三式’火箭筒发射模块,用于对付近距离的轻型舰艇或岸上目标。”

“这里,我们要求强化通气管状态下的航行能力,并配备更先进的 snorkel(通气管)雷达警告装置。”

“生活舱需要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任务需要,快速在人员运输、物资储备或临时病房之间转换。”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预留接口和空间,以便在未来,安装我们可能获得的、或者自行研发的……特殊侦察和设备。”

林晓一条条阐述着他的构想,许多想法在菲利普斯这样的专业海军军官听来,既大胆又极具前瞻性,有些甚至触及了当前潜艇设计的盲区。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陆军指挥官,更像一个深谙海军装备发展的技术专家!

查理在一旁适时补充:“我们可以提供部分特殊材料的需求清单和初步的结构应力计算(得益于林晓的系统知识和查理的理工背景),这能大大缩短贵方设计部门的论证时间。而且,我们并非要求从零开始全新设计,完全可以基于贵方某型成熟的小型潜艇(比如 mackerel 级或类似的沿海潜艇)蓝图进行深度改进。这能将建造周期控制在……我们认为可接受的范围内。”

菲利普斯、詹姆斯和安德森彻底陷入了震惊和沉默。他们原本以为只是一次关于如何使用现有装备的谈判,却没想到对方直接掀了桌子,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近乎疯狂的方案。

“林将军,您的要求……实在太超出常规了。”菲利普斯艰难地开口,“我需要立即向珍珠港,向尼米兹上将本人汇报。这已经不是我能决定的范畴了。”

“当然。”林晓点了点头,“请务必向尼米兹上将转达我们的完整构想。告诉他,这艘特制的潜艇,将不仅仅是‘东方旅’的武器,更将成为盟军在太平洋进行特种破交作战的一件‘实验性利器’。它所验证的技术和战术,或许将对未来的海战模式产生影响。而我们,‘东方旅’,愿意成为这把利剑的剑柄,也是最好的试剑石。”

他抛出了一个让盟军无法轻易拒绝的诱饵——参与并主导一项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新装备研发与实战测试。

会谈在一种极其微妙和震撼的气氛中结束。菲利普斯等人带着那叠惊世骇俗的概念草图和一份充满挑战的“作业”匆匆离去。

珍珠港的回复比预想中来得更快,也更具分量。它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派遣了一个由海军造船局资深工程师、战术专家和后勤军官组成的特别评估小组,在菲利普斯上校的陪同下,再次秘密抵达了野人山根据地。阵仗之大,让见惯了风浪的查理都暗自心惊。

评估小组的到来,本身就传递了一个信号:尼米兹上将没有将这个“疯狂”的提议一笑置之,而是给予了最高级别的重视。

会谈直接在戒备森严的技术实验区新建的简报室内进行,气氛比上一次更加专业和凝重。墙上挂满了林晓口述、查理和技术人员细化的设计草图和各种参数计算。评估小组的成员,尤其是那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造船局首席顾问霍兰德先生,一进来就被这些图纸吸引,戴着老花镜,几乎将脸贴了上去,手指不时在某个结构或数据上轻轻敲击。

“林将军,”霍兰德先生终于抬起头,目光中充满了审视和难以置信,“这些草图……还有这些计算……请原谅我的直率,它们看起来不像是凭空想象。很多设计理念,比如对静音性能的极端追求、这个……模块化的生活\/任务舱构想、以及为单兵武器预留的发射接口,都指向一种非常规的、极具针对性的作战模式。我很好奇,这些思想的来源?”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在这个时代,如此前瞻的潜艇设计思想,几乎不可能来自一个中国陆军指挥官。

林晓早已准备好应对。他面色平静,语气沉稳:“霍兰德先生,战争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缅北的丛林里,在摧毁‘鸢巢’、营救‘彗星’的行动中,深刻体会到隐蔽、突然和精准的重要性。我们将这些陆地上的作战经验,与我们对现有U艇使用中的不足结合起来,进行了一些……跨领域的思考。至于具体的技术细节,离不开我的参谋长查理先生,他拥有良好的工程学背景,以及我们团队中一些曾接触过船舶制造的成员的共同努力。”

霍兰德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来源,而是转向了技术细节:“那么,请详细阐述一下,您为什么认为基于现有mackerel级(鲭鱼级)的改进,无法满足需求?我们评估过,它的尺寸和潜深非常适合沿海行动。”

林晓走到一幅对比图前,上面清晰地标注了他设想中的潜艇与mackerel级的关键差异。

“霍兰德先生,mackerel级是优秀的近海潜艇,但它依然是按照传统舰队潜艇的思路设计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适合’,而是‘最优’。”

他指向静音性能区域:“我们需要更高效的减震浮筏、全电推进系统(至少在低速隐蔽航行时)、以及覆盖面积更大的消声瓦。这些技术贵方应该已有储备或正在研发,我们需要的是集成应用。”

接着指向武器模块:“取消部分鱼雷管,不是为了削弱火力,而是为了转型。我们面对的主要目标将是运输船和轻型护航舰艇,加装特制的火箭弹发射模块,在近距离的突然袭击中,效率和威慑力可能远超需要计算提前量的鱼雷。而且,这为我们未来测试更新的武器系统预留了空间。”

最后指向生活舱和特种装备搭载区:“长期孤悬海外,士兵的士气与体力同样重要。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任务周期灵活调整,储存更多补给或搭载更多特种装备,比如水下推进器、更先进的侦察设备。我们甚至考虑在指挥塔围壳后部设计一个可快速收放的、能容纳一条小型突击艇的密闭空间。”

林晓的阐述条理清晰,每一个要求都紧扣“海狼”突击队未来在太平洋上进行长期、独立、高隐蔽性破交作战的核心需求。他不仅提出了“要什么”,更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展现出的专业程度让评估小组的成员们频频交换着惊讶的眼神。

“林将军,您知道实现这些改进,需要多少时间和资源吗?”一位后勤军官忍不住问道,“这几乎等同于设计一艘新潜艇了。”

“我们知道这有挑战。”查理接过话头,递上一份厚厚的文件,“这是我们初步整理的、关于主要改进项目的技术需求说明和部分非核心部件的替代材料方案。我们相信,以贵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战争动员能力,如果集中资源,完全可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我们预估,如果一切顺利,建造周期可以控制在12到15个月之内。”

“12到15个月?”霍兰德扬起了眉毛,“年轻人,你很乐观。但你必须明白,这需要最高优先级的资源调配,甚至可能影响其他舰船的建造计划。”

“正因如此,它的价值才必须足够大。”林晓的声音铿锵有力,“诸位,我们要求的不仅仅是一艘潜艇。我们要求的,是一个能够在日军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予其致命一击的平台!它将成为插在日军海上生命线上的一根毒刺,让它寝食难安!它所取得的战果,以及验证的新战术,将远远超过建造它所投入的资源!”

他目光灼灼地扫过评估小组每一位成员:“盟军正在太平洋上付出巨大的牺牲进行跳岛作战。而这艘潜艇,将能从源头上削弱日军的抵抗能力,加速战争的进程!这是一笔战略投资,而‘东方旅’,是执行这项投资最合格的操盘手!”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评估小组的成员们低声交换着意见,计算着,权衡着。林晓提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装备需求,更是一整套全新的作战理念和一份极具诱惑力的战略回报承诺。

最终,霍兰德先生缓缓站起身,他收起老花镜,对林晓说道:“林将军,您的想法……非常具有冲击力,也极具风险。我无法在这里给您任何承诺。但我会将我们所有的评估,包括我对您和您的团队专业性的印象,毫无保留地呈交给尼米兹上将和海军造船局。您成功地让我们相信,这并非一个异想天开的空谈。”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至于最终能否获得您想要的‘剑’,取决于华盛顿和珍珠港如何衡量这笔战略投资的得失。”

评估小组带着更加复杂和震撼的心情离开了。他们原本是来审核一个“用户需求”,却仿佛参与了一场关于未来海战模式的头脑风暴。

送走评估小组,查理长长舒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旅座,我们这算成功了吗?”

林晓望着远方,目光仿佛已穿透群山,看到了那片蔚蓝的海洋。

“我们要一艘潜艇!”这个石破天惊的要求,已然在盟军高层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而林晓不知道的是,在珍珠港,尼米兹上将看着霍兰德发回的、充满了惊叹号和问号的评估报告,以及那份大胆的设计概要,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他的手指,最终在报告末尾“可能改变游戏规则”那几个字上,重重地点了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