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 > 第99章 完美的伪装:国际考古队

加萨拉镇的闷热仿佛凝固在了时间中,废弃神庙的断壁残垣间,只有电台的滴答声和纸张翻动的窸窣声提醒着人们,这里正进行着与战争息息相关的谋划。oSS的霍华德少校、LRdG的格雷厄姆少校,以及“东方旅”的林晓、雷诺、赵刚围坐在一张摊开的大地图前,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

“沿着海岸线迂回,风险依然存在。”霍华德用铅笔在地图上划出一道虚线,“德军虽然主要兵力集中在阿拉曼一线,但他们的巡逻队和空中侦察覆盖范围很广,尤其是对沿海航道。你们的船队目标不小,很难完全避开。”

格雷厄姆补充道,他古铜色的脸上带着沙漠老兵特有的谨慎:“而且,‘兀鹰之巢’虽然被空袭重创,但未必完全瘫痪。隆美尔的手下恢复能力很强,他们很可能已经加强了周边区域的警戒。”

林晓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硬闯,代价可能难以承受。他们这支队伍,再也经不起一次像石林遭遇战那样的损失了。他的目光在地图上广袤的西奈半岛内陆游移,那片象征着荒凉与死亡的赭黄色区域,此刻却仿佛透出一丝别样的可能性。

“或许……我们不必完全依仗速度和隐蔽性去硬闯。”林晓缓缓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大摇大摆地走过去。”

“大摇大摆?”雷诺挑眉,“头儿,你没发烧吧?穿着这身皮,扛着枪,怎么大摇大摆?”

林晓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那是在法国沦陷区磨练出来的、属于投机者和生存专家的笑容。“如果我们不是一支武装部队呢?如果我们是一支……进行学术考察的国际考古队呢?”

“考古队?”赵刚愣了一下,随即若有所思。

“没错。”林晓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西奈半岛深处,“这里,不仅仅是沙漠和战场,也是古埃及文明、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留下无数痕迹的土地。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探险家在这里活动。虽然战争爆发后大幅减少,但并非绝迹。一个由不同国籍学者、向导和工人组成的考古队,出现在这里,比一支全副武装的小部队要合理得多。”

霍华德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伪装成考古队……这想法很大胆。但细节呢?人员身份、装备、考察目标,如何应对盘查?”

“细节就是关键。”林晓显然已经经过了初步构思,“人员方面,我们本身就有优势。我,可以伪装成来自东方的,嗯,比如‘中央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对,就叫这个。雷诺,你是前法国外籍军团的军官,对北非熟悉,可以作为队伍的安保顾问,或者挂个赞助商代表的名头。赵刚,你心思缜密,负责后勤和物资管理,这是考古队的标准配置。我们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队员,都可以赋予相应的学者或技术人员身份。皮埃尔可以冒充一下法国的历史学者,查理嘛……就说是个对航空史感兴趣的美国富家子弟,来考察古代交通线路的。”

他顿了顿,继续道:“装备方面,我们可以将武器藏在特制的行李箱或‘勘探设备’箱里。大部分队员换上便装,或者那种介于探险和工装之间的服装。我们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考古工具——铁锹、手铲、毛刷、筛子,这些不难弄到。再弄几顶帐篷,一些看起来专业实则无关紧要的测量仪器。最重要的是文件!”

林晓看向霍华德:“霍华德少校,这需要oSS的帮助。伪造一套完整的文件,包括国际考古学会的介绍信、埃及政府(至少在名义上还是独立的)颁发的考察许可证、以及我们每个成员的‘专业’身份证明。文件要足够逼真,能经得起一般性的查验。”

霍华德摸着下巴,仔细权衡着。这个计划听起来异想天开,但仔细一想,却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在混乱的战区,一个看似无害且拥有“合法”外衣的身份,有时比纯粹的隐蔽更有效。

“文件问题,oSS可以解决。”霍华德最终点了点头,“我们在开罗有这方面的专家,可以制作出几乎无法分辨真伪的证件。甚至可以通过某些渠道,让这些文件在开罗的官方机构‘备个案’,增加可信度。”

“太好了!”林晓精神一振,“至于考察目标……我们不能瞎编。需要找一个真实存在的,有一定知名度,但又并非当前考古热点的遗址。这样既显得专业,又能解释我们为何会出现在相对偏僻的区域。”

格雷厄姆少校这时插话道:“我知道一个地方。在内陆大约一百二十公里处,有一个被称为‘罗马边墙’的遗迹群残骸。那是古罗马帝国时期防御沙漠游牧民族的一系列堡垒和哨所的废墟。学术界对它有关注,但大规模的发掘很少,尤其是在战时。把它作为目标,很合适。”

“罗马边墙……完美!”林晓一击掌,“我们的故事就圆上了——一支由多国学者组成的考古队,得到某些学术机构的资助,前来考察和研究西奈半岛的‘罗马边墙’遗址,旨在探讨古罗马的边疆防御体系。这个理由,足以让我们携带一些‘勘探设备’,并在半岛内陆合理活动。”

计划的核心框架迅速确立。接下来的几天,加萨拉镇变成了一个忙碌的“剧组后台”。oSS通过秘密渠道送来了制作精良的伪造文件,纸张做旧,印章清晰,甚至连配套的信封和公文包都考虑到了。LRdG贡献出了他们库存的一些便装和探险装备。赵刚则发挥其卓越的后勤才能,将武器弹药巧妙地分装进加固的木箱,外面贴上“精密仪器·小心轻放”或“勘探样本”的标签。一些体积较小的冲锋枪和手枪则藏在折叠的帐篷和行李卷中。

队员们也开始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皮埃尔被迫恶补了一些罗马帝国史的基础知识,以免被问及时露馅。查理则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对历史充满好奇(并且有钱有闲)的年轻人。雷诺别扭地换上了一身卡其布的猎装,抱怨这玩意儿远没有军服自在。林晓自己则找了一副平光眼镜戴上,试图增添几分书卷气,虽然他那经过战火洗礼的眼神依旧锐利。

最绝的是,林晓甚至通过系统,用不多的贡献点兑换了几本这个时代关于罗马史和近东考古学的专业书籍(当然是这个时代已出版的版本),以及一些小巧但看起来很高端的“考古工具”,比如一个伪装成普通放大镜的、带有微光增强功能的观察镜。这些细节,进一步丰富了伪装的可信度。

出发的前夜,一支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国际考古队”已经成型。几辆经过伪装的LRdG提供的卡车(涂掉了军事标识,看起来像是民用运输车)装载着物资,队员们穿着混杂的便装,身上没有了明显的武器,取而代之的是相机、绘图板、帆布包。

霍华德少校和格雷厄姆少校前来送行。

“这是我经历过最……别出心裁的渗透计划。”霍华德看着这支“考古队”,语气复杂,“祝你们好运,林‘博士’。”

格雷厄姆则递过来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这是通往‘罗马边墙’最稳妥的路线,会经过几个贝都因小部落的夏季牧场,如果遇到盘问,可以提一下加萨拉长老的名字,他们会行个方便。”

林晓接过地图,郑重地点了点头:“多谢。等我们到了巴勒斯坦,会按约定方式联系。”

黎明时分,这支奇怪的队伍驶离了加萨拉镇,一头扎进了西奈半岛无垠的沙漠之中。车轮卷起黄色的沙尘,在初升的阳光下,仿佛给这支队伍披上了一层迷离的光晕。

一开始,队伍里还弥漫着一种扮演角色的新奇和些许尴尬。但很快,沙漠行军的艰辛就让所有人都回到了现实。灼热、干旱、颠簸,与之前作为军人行军时并无不同。

行驶了大半天后,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在前方一个狭窄的戈壁隘口,赫然出现了两辆德军桶车和大约一个班的士兵,他们设下了临时路障,正在检查偶尔经过的当地贝都因人的骆驼队。

“稳住,按计划来。”林晓低声通过车内简易的通话器告知后车。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沉浸在学术思考中、对军事拦截感到些许不耐烦的学者。

雷诺作为明面上的“安保负责人”,主动下车,带着准备好的文件,走向那名负责的德军士官,脸上堆起礼貌而略显倨傲的笑容,用流利的德语说道:“日安,士官先生。我们是国际考古队的,这是我们的证件和许可。”

德军士官是个面容刻板的中年人,他疑惑地打量着这支由不同人种组成的奇怪队伍,接过文件仔细翻看。他的目光在文件和林晓、赵刚等东方人面孔之间来回扫视。

林晓适时地走下车,拿着那本厚重的考古学书籍,用带着口音但清晰的德语补充道:“我们是来考察‘罗马边墙’的,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希望能得到贵军的理解。”

德军士官翻看着制作精良的证件,又看了看卡车上那些贴着标签的木箱和显而易见的勘探工具,脸上的疑虑稍减。他走到卡车旁,随意地用枪托敲了敲几个木箱。“这里面是什么?”

“是一些勘探设备和样本箱,士官先生。”赵刚赶紧上前,脸上带着人畜无害的憨厚笑容,“有些仪器很精密,怕磕碰。”他顺手打开一个没有藏武器的箱子,里面果然是些土壤样本袋、毛刷和标签纸。

德军士官的目光扫过队伍里的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查理那典型的美国人脸上和皮埃尔那带着学者式焦虑的表情上。他沉吟了一下,挥了挥手:“走吧。这一带不太平,你们这些搞研究的,最好早点完事离开。”

“谢谢您的提醒,士官先生。”雷诺微微颔首,保持着得体的风度。

队伍重新启动,缓缓驶过路障。直到后视镜里再也看不到德军的影子,所有人才不约而同地长长舒了一口气。绷紧的神经稍稍放松,一种成功的窃喜感在车内蔓延。

“第一步,算是成功了。”林晓摘下滑稽的平光眼镜,揉了揉眉心。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但“国际考古队”这层完美的伪装,已经为他们铺就了一条看似不可能的通途。沙漠依旧广袤,危机四伏,但他们此刻,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向着东方,悄然挺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