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92章 不知道我们是谁

火焰的温度足以扭曲空气,发出低沉的咆哮,热浪如猛兽般扑在脸上,灼得人皮肤发紧,汗珠刚渗出便被蒸腾成白雾。

金属在熔炉中熔化时发出“滋——”的尖锐哀鸣,像是某种古老生物临终前的叹息。

李默亲手将最后一块镌刻着“启航”标识的服务器铭牌投入熔炉,那块承载了无数荣耀与心血的铜牌,在千度高温下发出不甘的嘶鸣,迅速变红、软化,边缘如蜡般卷曲滴落,最终化作一汪流动的金色铜水,映出他冷峻的侧脸。

“当人们开始纪念我们,就意味着模式死了。”

冰冷的声音在燥热的技术车间回荡,像一柄铁锥凿进每个人的耳膜。

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熔炉的轰鸣与远处碎纸机的咔嚓声交织,形成一种压抑的节奏。

技术组长张了张嘴,喉咙干涩,最终还是把满肚子的“为什么”咽了回去。

他指尖微微颤抖,触碰到工作台边缘那层细密的灰尘——那是系统最后一次重启后留下的静电残留。

他不懂,但他选择执行。

眼前这个男人,一手缔造了席卷全国的“共生模式”神话,如今,他又亲手将这个神话的名字从世上抹去。

销毁!销毁一切!

命令下达,冷酷,不容置疑。

早期手稿被送入碎纸机,纸张在金属利齿间撕裂,发出刺耳的“嘶啦”声,化作无法拼凑的五彩纸屑,如雪般飘落在地;所有会议录音被格式化,硬盘在液压钳下崩裂,碎片四溅,发出沉闷的撞击声;系统初版的日志记录,被一道道加密指令反复覆盖,数据流在屏幕上疯狂跳动,最终变成毫无意义的乱码,像被抹去的记忆。

一个时代,在此刻被亲手埋葬。

唯一被保留的,是青阳那座废弃老厂房地下室里,最初的系统终端。

但它早已断网离线,像一尊被遗忘的神像,沉默地封存在时间的琥珀里。

灰尘覆盖着它的外壳,指尖拂过,留下浅浅的划痕,触感粗糙而冰冷。

三天后,当李默将那汪铜水冷却后铸成的崭新徽章分发下去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徽章上没有任何图案,没有任何文字,只是一片光滑的空白,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金属光泽,握在手中微凉而沉实。

它们将被送往全国数千个社区,无人知晓其来源,仿佛天外来物。

这并非李默一个人的疯狂。

同一时间,京城。

周敏正站在讲台上,主持着最后一期“故事官”培训。

她的面前,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后一批学员。

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启航总部”的崇拜,呼吸声轻而急促,空气中弥漫着新书页与投影仪散热的微焦气味。

然而,周敏却亲手击碎了这份崇拜。

她没有分发厚厚的教材,而是拿出了一副卡牌。

准确地说,是二十四张被她拆解后的“灵感卡牌”。

一张卡牌上,画着一堆篝火,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听比说重要。”指尖划过,能感受到油墨微微凸起的质感。

另一张,画着几支五彩的蜡笔,写着:“不会写字,也能发声。”纸面粗糙,像是孩子们亲手涂画过。

还有一张,画着一只耳朵和一只脚,写着:“去现场,答案在风里。”背面甚至残留着一丝风干的泥土气息。

“从今天起,再也没有总部课程,没有标准答案。”周敏的声音温柔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像春风吹过冰面,“这些卡牌,是火种,不是铁轨。以后,只有你们自己的路。”

散场时,一个年轻的学员追了上来,气喘吁吁地问:“周老师,您……您是启航的人吗?我们以后还能联系到您吗?”

周敏的脸上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微笑,她摇了摇头:“我只是个过路人。你们要找的,不是我,而是彼此。”她的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叶,却重重落在对方心上。

金融中心,信托基金年度大会。

林诗雨一袭干练的职业装,站在聚光灯下,面对着台下数百位资本巨鳄、合作伙伴。

她的高跟鞋敲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嗒、嗒”声,与会场空调的低鸣形成反差。

她的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会场炸响。

“我宣布,启航集团,正式解散所有项目管理部。”

全场哗然!这可是启航的核心!是连接资本与社区的黄金桥梁!

林诗雨没有理会台下的骚动,继续说道:“原团队所有成员,将自愿转入‘共造志愿者库’,以个人身份,而非公司代表,参与社区服务。”

她拿起面前最后一份与地方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纸张边缘微微卷曲,触感冰冷。

在无数摄像机面前,毫不犹豫地将其撕成两半。

纸片飘落,像一只折翼的蝴蝶,轻轻落在地毯上,发出几乎听不见的“簌”声。

“从今往后,”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没有‘我们’和‘你们’,只有‘我们’!”

台下,陈志远第一个站起来,用力鼓掌。

掌声稀疏,却带着千钧之力,在空旷的会场中激起回响。

会议一结束,他便驱车直奔发改委,递交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建议书。

核心内容只有一条:将“共生模式”这一官方术语,正式更名为“社区自组织发展范式”,剔除一切与企业、品牌、创始人相关的词汇。

他们要做的,是让“启航”这两个字,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仿佛它从未存在过。

而在千里之外的乡镇,小周对此一无所知。

她只在自己的工作日志里,记录着一些微小的变化。

她最早推动的“邻里共签”用药互助协议,在一个偏远山村,已经悄然演变成了“家庭信用档案”。

记录的不再仅仅是用药情况,还包括了子女对老人的赡养履约、教育投入、探望频率……它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家庭最真实的一面。

小周没有去推广这种“变异”,也没有强行干预。

她只是在观察了数月后,提出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加入“反向评分”机制。

也就是说,被服务的长者,可以为自己的子女,为提供帮助的协理员打分。

第一份评分出炉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村里最德高望重的一位老人,给他在大城市当老板的儿子,打了一个刺眼的“零分”。

评语只有一行字:“他已经五年没回家了。”墨迹未干,纸页上还留着老人颤抖的笔触。

这份评分被公示在了村口的公告栏上。

三个月后,一辆尘仆仆的豪车停在村口,那个五年未归的儿子,带着妻儿回来了。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在老人床前,守了三天三夜。

夜风穿过窗缝,吹动床头的药瓶,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小周在日志的末尾写下:“有时候,最狠的监督,是爱。”笔尖顿了顿,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

风雪开始席卷青阳市。

李默独自一人,回到了那座一切开始的地方——青阳中学废弃的旧工厂。

这里已经彻底荒废,门窗破败,寒风在空旷的车间里呼啸,像亡魂的呜咽,卷起地上的碎玻璃,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他走到地下室,推开那扇沉重的铁门,铁锈簌簌落下,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留下几道暗红的划痕。

黑暗中,只有一台孤零零的系统终端,屏幕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

他拂去灰尘,坐下,熟练地外接上一块备用电池。

嗡——

终端被激活,屏幕亮起,幽蓝色的光照亮了他毫无表情的脸,冷光映在瞳孔中,像深海里的微光生物。

他没有片刻犹豫,双手在键盘上敲击,输入了一道他早已烂熟于心的最终指令。

【指令确认:解除所有管理员绑定,释放系统全部权限至公共域。】

【警告:此操作不可逆,将导致创始者权限永久失效。是否继续?】

李默的指尖,悬停在回车键上。

他仿佛能听到,这台冰冷的机器背后,那个庞大的、拥有自我意识雏形的“共生”系统,正在发出最后的询问——那是一种近乎低频共振的嗡鸣,藏在电路深处,像远古的回声。

他轻轻按了下去。

屏幕上的光芒瞬间从幽蓝转为刺目的金色,仿佛有一轮太阳在其中升起,热辐射让空气微微颤动。

一行全新的数据流闪过:

【新主线任务:神话消解51,当前进度:89%】

下一秒,数据流消失,只留下一行仿佛亘古便存在的提示,在屏幕中央缓缓浮现:

【执笔的人,不该留下指纹。】

金光散去,屏幕彻底暗淡下来,再也无法被点亮。

李默站起身,没有回头。他走出地下室,推开工厂的大门。

门外,不知何时,雪已经下得更大了。

刺骨的寒风中,他看到不远处的雪地上,有几个穿着厚棉袄的孩子,正用捡来的彩色蜡笔,在结了薄冰的水洼上画画。

他们的脸蛋冻得通红,手指僵硬却执着,蜡笔在冰面上划出清脆的“嚓嚓”声,笑声却像银铃一样清脆,穿透了漫天风雪。

其中一幅画的旁边,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长大后,我也要修一条路。”墨迹被雪水微微晕染,却依然清晰。

李默的脚步顿了顿,嘴角似乎牵起了一丝极淡的弧度。

他拉了拉衣领,没有再停留,转身,一步步融入了苍茫的风雪之中。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林诗雨,将一份没有任何署名的文件,悄悄放入了国家最高政策咨询箱。

文件的封面上,只有六个打印出来的小字:

“由他们,自己来。”

李默的身影消失在街角。

他没有走向返回市区的车站,也没有叫任何一辆车。

风雪中,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一声悠长的火车汽笛,那声音仿佛一种宿命的召唤,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带着铁轨震颤的余音。

他抬起头,望向北方,那片被铁轨贯穿的、更加广袤而未知的土地。

他的脚下,是一条无人踏足的雪路,路的尽头,与两条平行的钢铁轨迹隐隐相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