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51章 水还没凉,账先翻了

人心,才是那道最坚固的堤坝。

李默深知,水泥和钢筋只能筑起物理的城墙,而承诺与信赖,才能铸就精神的国度。

他叫来苏晓芸,递给她一份文件草稿,标题醒目——《默城居民生活权益确认书》。

“晓芸,把这个立刻拿去打印三百五十份,要最好的纸。”李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然后,挨家挨户去说明,让每户户主签字、按手印。”

苏晓芸接过文件,指尖触到纸张的厚实质感,微微发涩的边缘透出一丝庄重。

她目光迅速扫过那些黑体加粗的条款,像刀锋划过冻土,每一行都切开了长久以来悬在心头的阴霾。

内容简单直接,却字字千钧。

二期住宅楼优先入住权、学龄子女免费托管及入学资格、医疗点工分兑换药品及诊疗权……总共八项权益,每一条都精准地切中了棚户区居民最深层的焦虑与渴望。

这哪里是一纸确认书,这分明是一份来自未来的邀请函,一份将漂泊的命运彻底锚定在默城的契约。

“我马上去办!”苏晓芸的眼神亮得惊人,仿佛有星火在瞳孔深处跳跃,映着窗外初升的日光,连她呼出的气息都带着一股决然的暖意。

确认书的发放,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起初,人们激动地围拢过来,脚步踩在潮湿的泥地上,发出窸窣的声响,混杂着孩童好奇的叽喳和老人低沉的咳嗽。

可当真要落笔签字时,一丝犹豫爬上了许多人的脸庞。

“李老板……这签了字,按了手印,是不是以后就不能走了?”一个中年男人搓着手,指节因常年劳作而粗大皲裂,声音压得极低,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又像是怕自己说出口的愿望太重,会压垮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

他们被困在贫穷里太久,对任何形式的“绑定”都怀有天然的警惕,像野狗听见锁链的轻响,本能地后退半步。

苏晓芸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她只是走到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面前,轻轻蹲下身,视线与那位母亲平齐。

那孩子正昏昏欲睡,小脸烧得通红,呼吸带着轻微的鼻音。

母亲的手臂微微发抖,不知是累的,还是怕的。

“嫂子,”她柔声说,声音像春夜细雨落在瓦片上,轻却清晰,“这不是要绑住你,恰恰相反,这是要给你一份底气。一份让你敢把家安在这里,敢把户口迁过来,敢让你的孩子理直气壮地在这里读书、长大的底气。”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孩子额前汗湿的碎发,触感温热而柔软。

“有了它,你不用担心明天房子被拆了没地方去;有了它,你家孩子就能和城里娃一样上学;有了它,你生病了敢走进医疗点,因为你知道手里的工分就是救命钱。它不是锁链,是你们的护身符。”

风从巷口吹来,卷起几张未签的纸页,哗啦作响,却压不住她话语中的坚定。

那位年轻的母亲看着怀里熟睡的孩子,又看了看苏晓芸真诚的眼睛——那眼神里没有施舍,没有居高临下,只有一种共命运的温度。

她终于点头,接过笔,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像春蚕啃食桑叶。

写完名字后,她将拇指重重按进红色的印泥,又稳稳地压在签名旁,留下一个鲜红而坚定的印记,仿佛在大地上钉下了一颗钉子。

一个人的行动,点燃了所有人的决心。

三天之内,三百一十八户人家郑重地签署了确认书。

只有七户人家,因为种种顾虑,最终选择了放弃。

李默将三百一十八份沉甸甸的确认书,一份份扫描进电脑,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每一页都带着指尖的余温与生活的重量。

在文件夹的备注里,他只写了十个字:“民事合意,胜于行政命令。”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迎来了决定性的突破。

县卫生局副局长的办公室里,小周已经是第七次站在这里。

她的脚下,放着厚厚的巡诊记录、药品台账和接诊日志,纸张边缘已被汗水浸得微微发皱。

空调冷风从头顶吹下,却吹不散她掌心的湿热。

“小周同志,我再说一遍,你们那儿不合规,没有资质,不能叫‘医疗点’!”副局长靠在椅子上,一脸不耐烦地挥着手,声音像钝刀刮过铁皮,重复着前六次的说辞。

这一次,小周没有再争辩一个字。

她只是默默地打开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一个高烧到抽搐的幼儿,在医疗点紧急物理降温和喂下退烧药后,终于转危为安。

镜头晃动,能听见医护人员急促的呼吸声和水银温度计清脆的碰撞声。

孩子的母亲,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膝盖砸在水泥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对着镜头泣不成声:“谢谢……谢谢你们保住了我儿子的耳朵……要不是你们,他这辈子就完了……”她的哭声撕心裂肺,混着窗外淅沥的雨声,像一把钝刀割开人心。

画面一转,那个康复了的幼儿,正坐在默城明亮的学堂里,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脸上,他用稚嫩的声音大声背诵着墙上的标语:“知识改变命运,工分改变生活。”那声音清脆如铃,穿透屏幕,直击灵魂。

副局长脸上的不耐烦渐渐凝固,他死死地盯着屏幕,喉结上下滚动,仿佛咽下了一口滚烫的铁块。

办公室里,只剩下视频里孩子母亲压抑的哭声和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一悲一喜,交织成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许久,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签上字,盖上章。

“这样吧,”他将文件递给小周,语气缓和了许多,“先挂一个‘临时卫生服务站’的牌子,我们局里正式发文,给你们归口管理。药品和耗材,我特批一个渠道给你们。”

当晚,第一批印有正规批号的药品和医疗物资,由卫生局的专车送进了默城。

那盏崭新的红十字灯箱,在蓝白色的屋顶上亮起,彻夜未熄,像一只温柔而警醒的眼睛,守护着这片土地上脆弱的生命。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林诗雨的行动更加雷霆万钧。

她拨通了《江南晨报》首席记者的私人电话,用匿名的口吻,将一条关于李正南与“远南置业”背后错综复杂的股权关联线索,不经意地“透露”了出去。

挂断电话,她立刻换上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孔。

以“林氏集团城乡发展基金会”主席的名义,她向市教育局递交了一份措辞严谨、数据详实的《关于将默城学堂纳入流动儿童教育帮扶体系的建议》。

在这份官方文件的附件里,她同样附上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近百名孩子穿着统一的蓝白校服,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齐声朗读着《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那一声声充满力量的呐喊,仿佛穿透了屏幕,回荡在默城崭新的蓝白色屋顶之间,震撼着每一个观看者的心灵。

市教育局当夜便召开了紧急会议。

次日清晨,一份红头文件下达到县里:经研究决定,将默城学堂列为“民办教育扶持试点单位”,师资力量由县教研室统一调配支持。

一连串的变故,终于让身居高位的李正南嗅到了一股极度危险的气息。

他感觉自己像一头被无形猎网逐渐收紧的困兽。

“马上!立刻!给我组织安全复查组,去那个鬼地方给我查!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漏洞来!”他在办公室里咆哮着,将一份报纸狠狠摔在地上。

纸张四散飞舞,像一群受惊的白鸟,撞在冰冷的地板上,发出空洞的回响。

他的领带歪斜,额角青筋跳动,下属们低着头,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激起下一波风暴。

“废物!”李正南双眼赤红,“那就去查他们的水!那条战备水渠是国有资产,他们凭什么私自取用!这是盗窃国家财产!”

手下人立刻去市档案局调取资料,然而,当他们翻开一本泛黄的、标注着1983年的县志时,所有人都呆住了。

上面白纸黑字地记载着:“城南战备水渠,因多年未使用,渠道淤积严重,失去战略价值,故作废弃处理。”

消息传回,李正南颓然坐倒在宽大的老板椅上,皮椅发出一声沉重的呻吟,仿佛也在为他的败局哀鸣。

他口中喃喃自语:“他们……他们怎么可能……连这个都查了?”

他不知道,在他眼中那群乌合之众的背后,站着一个将所有规则都研究到极致的“怪物”。

几乎是同一瞬间,李默的眼前,一道璀璨的金光轰然炸裂!

【主线任务3-7:默城的根基,完成进度:89%……92%……99%……100%!】

【任务完成!奖励发放:市级重点扶持项目入围资格!】

【系统提示:当规则开始为你服务时,你便不再是规则的局外人。】

李默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他站在一座刚刚粉刷一新的蓝白色屋顶下,放眼望去。

远处,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悬挂“临时卫生服务站”的牌子,金属支架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近处,教育局的卡车满载着崭新的教材和课桌椅缓缓驶入,轮胎碾过新铺的沥青路,发出沉稳的沙沙声;居民们则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苏晓芸的引导下,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权益确认书》,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定与希望。

整个默城,像一台被激活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开始有序地转动,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林诗雨的电话。

“告诉陈志远,他想看的那个‘未来新型社区’,已经活了。”

电话那头传来林诗雨轻快的笑声。

而在市府大楼深处的档案室里,李正南面无表情地,亲手将一份份印着“远南置业”字样的文件送入碎纸机。

细碎的纸屑如一场突兀的冬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无声地掩盖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城市另一头,通往默城的公路上,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正平稳行驶。

陈志远坐在后座,目光锐利地审视着窗外。

他已经听到了风声,但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风,从郊野吹来,掠过城市的边缘,带着一股泥土与新生混杂的气息——湿润的草根味、新漆的木香、还有远处学堂里飘来的朗朗书声。

这股风,似乎正在预示着,一场真正的变革,即将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