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110章 炭笔画圈,可路不问来人

那是一种沉寂许久的战栗,如同深埋地下的古老战鼓,被远方传来的某种共鸣悄然唤醒。

李默垂下眼帘,遮住了那抹一闪而过的精光。

雨丝冰冷,斜斜地刺在皮肤上,带着海风特有的粗粝感,像无数细小的针尖划过面颊。

渔村的空气里满是咸腥与泥土的气息,混着湿木柴燃烧后飘来的淡淡烟味,钻入鼻腔时竟有几分呛人。

远处浪头拍打礁石,发出沉闷的“砰——砰——”声,像是大地的心跳,又似某种远古的节律。

他脚下的沙地湿冷黏重,每一步都留下浅浅的印痕,又被下一波潮水无声抹平。

可他胸膛里那股热流,却仿佛能将这漫天风雨都蒸腾成雾。

他静静地看着那群孩子。

最大的不过十二三岁,最小的还光着脚丫,脚趾缝里嵌着黑泥,裤腿卷到膝盖,露出被海水泡得发白的小腿。

他们用捡来的海螺壳,在湿漉漉的沙滩上费力地摆出一个歪歪扭扭的圆。

海螺壳边缘锋利,在沙地上拖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是某种原始的仪式正在举行。

“不行!绝对不能出海!”一个脸颊被海风吹得通红的男孩大声喊道,他的声音在风雨中显得有些单薄,尾音被风撕碎,散入涛声。

他说话时,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泛白,仿佛在抵御某种看不见的恐惧。

“你阿爹胆子小!”另一个更高更壮的男孩立刻反驳,他指着远处若隐可现的几艘渔船,手臂挥动间溅起水花,“王三叔他们昨天就出去了,今天肯定满载而归!我们再等,连鱼汤都喝不上了!这个月的分红怎么办?”

争吵声越来越激烈,孩子们的小脸涨得通红,呼吸急促,呼出的白气在冷雨中短暂凝成雾团,又迅速消散。

他们的声音混着风声、浪声、远处屋檐滴水的“嗒嗒”声,交织成一片躁动的声浪,仿佛他们讨论的不是一次出海,而是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嘿,一群毛都没长齐的娃娃,懂什么潮汛,议什么大事?”一个靠在屋檐下,正用小刀修补渔网的老渔民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讥诮和不耐烦。

他说话时,刀尖在网绳间来回穿梭,发出“咯吱、咯吱”的摩擦声,“海上的事,轮得到你们吵?回家喝奶去吧!”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得孩子们气势一滞。

那个被叫做“胆小鬼”的男孩涨红了脸,嘴唇微微颤抖,却不敢反驳,只低头盯着自己湿透的脚趾。

就在这时,那个主张出海的壮实男孩猛地一挺胸膛,小小的身子爆发出惊人的气势。

他没有理会老渔民,而是伸出手指,遥遥指向海滩尽头一个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简陋棚子。

那棚子饱经风雨,竹竿早已褪成灰白色,茅草凌乱地垂落,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却依旧顽强地矗立在风中。

“可‘风雨亭’的规矩上写着,”男孩的声音清亮而执拗,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砸在沙地上的石子,清晰可闻,“谁在海上,谁说话!我们马上就要跟船了,凭什么不能说?”

老渔民的冷笑僵在了脸上。

李默的目光也随之投向那个所谓的“风雨亭”。

那不是亭,只是一个简陋的避风所,是渔民们出海前最后整备、归来时最先歇脚的地方。

而那句“谁在海上,谁说话”,更是这片海域用无数生命换来的铁律。

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缓缓蹲下身,目光扫过孩子们用海螺摆成的“议事圈”。

那圈子有一个明显的缺口,仿佛象征着这场争论的悬而未决。

他的指尖在湿沙中轻轻划过,触到了一个坚硬而圆润的东西——冰凉、微滑,带着海水长期冲刷后的细腻质感。

他捻起那东西,放在掌心。

那是一截被海水浸泡得发黑、磨平了所有棱角的半截炭笔。

指尖摩挲着它粗糙又温润的表面,仿佛触摸到了时间的褶皱。

刹那间,一道无形的电流从他的指尖窜遍全身。

三年前,岭南,那个暴雨倾盆的午后,他将一支同样的炭笔折断,半截随手塞进了路边一丛凤尾竹的竹缝里。

他记得那竹叶滴水的声音,记得指尖残留的炭粉黑痕,记得自己当时心中那一声轻叹。

他从未想过,这半截被他遗忘的信物,竟会顺着江河,漂流入海,又被潮水冲刷、裹挟,跨越千里,最终搁浅在这闽东的海滩上,被一群争论着自身命运的孩子无意中捡起,当作议事的道具。

仿佛有一根看不见的线,跨越了时空,将他所有的足迹串联起来。

他以为自己只是个随波逐流的过客,却原来,他扔下的每一颗石子,都在意想不到的远方,激起了圈圈涟泛。

李默没有说话,也没有惊动任何人。

他只是伸出手指,用那截饱含着时光与命运气息的炭笔,在沙地上,轻轻地、笃定地,将那个议事圈的缺口,补全了。

炭笔划过湿沙,发出极轻的“嚓——”声,像一声低语,像一次确认。

他画下的炭痕很淡,几乎与湿沙融为一体。

片刻之后,一排汹涌的浪头扑上沙滩,瞬间将那个海螺圈和那道淡淡的炭痕一同抹去,了无痕迹。

可那些孩子们却都看见了。

他们愣住了,争吵声戛然而止。

他们看着被夷为平地的沙滩,又互相看了看,那个主张出海的男孩默默捡起一个海螺,重新在沙上画线。

这一次,他画下的圆,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完整,更坚定。

其他的孩子也纷纷上前,将自己的海螺壳,严丝合缝地摆在了那道新的圆弧上。

当晚,李默借着夜色,来到村里那座古老的祠堂外。

夜风微凉,吹动他衣角猎猎作响。

远处渔火点点,映在湿漉的地面上,像散落的星子。

祠堂斑驳的木墙在月光下泛着青灰,墙皮剥落处露出深褐色的木纹,像一道道陈年的伤疤。

他在那斑驳的木墙上,贴了一张空白的告示。

告示上没有一个字,只在正中央,用那半截炭笔,印下了一个模糊而清晰的,完整的圆圈。

做完这一切,他便转身,没入了更深的夜色里。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透,祠堂外就炸开了锅。

最初是几个早起的渔民发现了那张奇怪的“无字天书”,他们围着那张纸,好奇又困惑。

有人伸手轻轻触碰那个炭印的圆,指尖留下淡淡的黑痕。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

他们看着那个圆,议论纷纷,猜测着是谁的恶作剧。

“这圈画得,倒像是咱们议事的样子。”一个中年汉子摸着下巴,嘟囔了一句。

这句话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人群中早已积压的干柴。

“议事?正好!我家的渔网前天被礁石刮了个大口子,修补的钱,公中到底出不出?”

“出?凭什么?你家每年分红拿大头,一张网的钱都计较?”

“那船呢?老船主的船传给了大儿子,可他那身子骨能扛几天风浪?这船长的位置,是不是也该议议了?”

人群自发地,以那张无字告示为中心,围成了一个更大、更嘈杂的圈。

议题从最开始的“修网经费”,迅速滑向了“公账管理”,最终,直指村里最敏感、最核心的权力——“船长继承权”。

争吵声、质问声、怒吼声混杂在一起,冲破了渔村清晨的宁静,像一场迟来的风暴。

李默站在村口的山坡上,回头望去。

他听不见具体的词句,只能听到那股混乱而充满生命力的声浪,如潮水般起伏,在山谷间回荡。

风送来一阵阵话语的碎片,夹着愤怒、不甘、希望与觉醒。

他笑了笑,转身,沿着泥泞的小路悄然离去。

身后,是愈演愈烈的争执。

他没有留下任何答案,也没有引导任何方向。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真正的火种,从来不在某个英雄人物的手中,它就蕴藏在争执本身。

当人们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激烈争辩时,权力就不再是墙上的一张画像,而是变成了人人都可以伸手触碰的果实。

他继续前行,脚下的路蜿蜒向前,通往更广阔的内陆。

那股在体内微微沸腾的血液,此刻已经平复下来,化作一股温润而坚定的力量,推动着他走向下一程。

他曾以为自己是在推行一种理念,如今方才明了,他更像一个播种者,将一些看似无用的种子,随意撒向风中。

他无法预知它们将在何处落地,也无法控制它们将如何发芽。

这火种,他不怕风雨,不怕打压,可他怕什么呢?

一个念头如冰冷的雨水,第一次浇在他滚烫的心头:世上最能熄灭火焰的,或许不是洪水,而是精致的灯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