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74章 灯不灭,人就得醒着

那根刺眼的数据链,像一根扎进血肉的毒针,让小周后背发凉——皮肤上泛起一阵阵细密的寒栗,仿佛有冰水顺着脊椎缓缓滑下。

十二天,整整十二天!

在一个拥有超过三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里,一个生命的信号,就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地静默了十二天。

水电冻结,通信记录归零,而社区网格员那份轻飘飘的“敲门无人应答,标记为正常”的记录,此刻看来,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嘲讽他们刚刚完成的壮举。

那纸打印件在她指尖微微颤抖,墨迹边缘泛着冷白的光,像一张无声咧开的嘴。

这份完美的救援故事,根基上竟是一个摇摇欲坠的侥幸。

小周几乎是颤抖着手,将所有异常数据、时间戳和错误的巡查记录整合在一起。

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清脆回响,每一下都像敲在她绷紧的神经上。

她没有去渲染情绪,只是用最冰冷、最客观的数据,构建了一个名为《沉默风险户识别盲区报告》的文件。

报告的最后,她只加了一句话,随后便敲响了李默办公室的门。

“李总,”她将平板递过去,声音里压抑着一丝后怕,指尖触到金属边框时仍有些发麻,“我们能救一次,但我们不能靠运气,去救所有的人。”

李默的目光扫过报告标题,瞳孔骤然一缩。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连空调低沉的嗡鸣也悄然退去。

他没有立刻往下看,而是抬手在虚空中一划,调出了那张覆盖全国、光点闪烁的巨大电子沙盘。

蓝光映在他脸上,忽明忽暗,像风暴来临前的天色。

他的手指在武汉的上空停顿了片刻,仿佛能穿透云层,看到那个刚刚逃离死神魔爪的老人——那扇紧闭的门后,曾有一具身体在黑暗中微弱起伏,无人知晓。

沉默,在办公室里蔓延。

李默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指甲边缘嵌入掌心,留下几道浅浅的月牙痕。

系统是灯,但灯只会照亮靠近它的人。

对于那些已经跌入黑暗、无法发出任何求救信号的人,被动的灯,毫无用处。

“调出【多维民生协同协议】。”他沉声下令。

一道湛蓝色的数据流在屏幕上展开,无数复杂的协议和授权条款如瀑布般流淌,字节飞驰的声音如同细雨敲打铁皮屋顶。

李默的手指在上面飞快地滑动,最终停留在一个尘封已久的次级权限上。

“以我的权限,立刻启动‘7x24小时动态监护机制’。”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试点区域:绍兴、樟木头、武汉。将三地所有高风险独居、失能人员数据并入专线。由教师、协理员、社工组成三班倒,轮值监控系统预警,确保预警发出后,半小时内必须有反馈。我们的目标不是‘人找灯’,而是要做到‘灯亮人醒’!”

命令下达,整个系统仿佛一台被注入了全新燃料的引擎,轰然作响,机房深处传来低频的震动,地板微微震颤。

三天后,绍兴民工子弟学校的家庭支持中心里,气氛有些凝重。

周敏站在会议室前方,身后的大屏幕上,是刚刚草拟出的“三方协同标准作业程序”。

空调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拂过她的后颈,激起一层薄汗。

“我强调一下核心原则,我称之为‘三不原则’,”周敏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十几位教师、社工和社区协理员,声音清晰而坚定,“不等上报、不等指令、不等批复。只要你们面前的监控终端弹出红色最高等级预警,现场轮值人员,就有权在记录仪全程开启的情况下,直接入户核查。”

话音刚落,一名年轻的社工就犹豫地举起了手:“周老师,这个……没有任何书面手续,我们直接破门或者开锁进去,会不会构成非法侵入?到时候家属追究起来,我们……”

他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顾虑。

这是善举,但善举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周敏似乎早有预料。

她不慌不忙地打开自己的平板,将屏幕投射到大屏上,那是一份设计精美的电子文档,标题是——《紧急状况干预授权及免责知情同意书》。

“这是林诗雨团队连夜设计的模板,”周敏解释道,“从今天起,在我们所有服务覆盖的家庭进行信息登记时,这个就是必选项。家长或监护人只需要用手机扫码,阅读条款后点击同意,就意味着授权我们在判定出现极端紧急情况时,可以采取非常规手段介入。所有介入过程,必须由两人以上执行,并全程录像,存档备查。事后,家属依然保留申诉权利,但我们的行为,将有法理依据。”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坚定:“记住,我们不是在越界,我们是在补网。补上那张因为流程、因为规定、因为‘再等等’而可能漏掉任何一个孩子的网。”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原先的疑虑和担忧,被这份周密到极致的方案一扫而空。

他们看着屏幕上那份“同意书”,忽然明白,自己手中掌握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被信任的守护权。

与此同时,远在总部的林诗雨,也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请求。

江西铜鼓县的民政部门发来函件,对“家庭支持积分卡”项目大加赞赏,并恳切希望能将这一模式,扩展到当地的留守老年人群体,让他们也能通过积分,兑换助行器、电子血压计、高蛋白营养品等物资。

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意味着系统的影响力将正式从儿童福利,跨入养老领域。

但林诗雨没有立刻答应。

她将请求压下,转头对自己的数据团队下令:“建立模型,立刻推演。如果将积分池向老年人群体开放,在现有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儿童群体的积分兑换权益是否会受到挤占?模拟最坏情况,计算资源冲突的概率。”

两天后,模型结果出炉。

果然,如果简单地将两个群体并入一个积分池,在资源有限的乡镇,必然会引发“代际争夺”,甚至可能出现子女为了给老人攒积分而忽略孩子教育任务的本末倒置现象。

“不行,不能简单地做加法。”林诗雨看着模型,喃喃自语。

她在大数据图谱上不断地画着逻辑线,指尖划过屏幕,留下淡淡的油渍,仿佛在编织一张无形的网。

突然,她的眼睛一亮。

一个大胆的方案在她脑中成型。

她提笔,在新的设计方案上写下几个字:代际兑换与孝心反哺机制。

具体来说,老年人的基础积分保持独立,但子女可以通过完成针对自家老人的“家访任务”——比如每周上门探望并上传合影、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同体检等——来获得一种特殊的“孝心积分”。

这种积分,不能用来兑换老年物资,却可以直接按一定比例,兑换成自家孩子的“教育积分”。

她将这份附带了详细数据模型的方案回传给铜鼓县,并在邮件的最后,附上了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我们不仅要让爱有回报,更要让孝心,也能积分。”

另一边,李默正亲自督导着“动态监护机制”的首周运行。

他几乎是以办公室为家,双眼紧盯着大屏幕上三地闪烁的数据光点。

咖啡杯搁在桌角,杯壁残留一圈褐色的渍痕,早已凉透。

第三天深夜,系统突然发出了刺耳的蜂鸣!

武汉,一个被标记为“高风险”的独居老人家庭,其床垫下的生命体征传感器,连续十五分钟数据显示为“生命体征静止”!

轮值的协理员心脏几乎跳出胸腔,立刻驱车赶赴现场。

轮胎摩擦路面的尖啸划破夜色,车内对讲机传出急促的呼吸声。

在征得其子女远程视频同意后,用备用钥匙打开了房门——结果发现,老人睡得正香,只是因为翻身,压断了传感器的连接线。

一场虚惊。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空气重新流动,窗外传来几声零星的犬吠。

但李默的脸色却更加凝重了。

他没有丝毫的放松,反而立刻把小周叫了过来。

“这个算法不行,”他指着屏幕上的误报记录,一字一句地说道,“这种‘一刀切’的生命体征判断太脆弱了,一次误报,就是对我们信任的一次透支。立刻重构算法,加入‘行为惯性判断’模块。”

“行为惯性?”小周有些不解。

“对,”李默解释道,“比如,系统记录这位老人习惯每天清晨六点半起床烧水,如果他连续两天没有在这个时间段启动厨房的燃气或电器,这才需要触发一级预警。再比如,他每天下午三点会看电视,如果客厅的用电量连续三天在那个时段为零,触发二级预警。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只会报心跳的机器,而是一个能理解‘生活’的伙伴。”

他用前所未有的严肃语气强调:“宁可让预警慢一点,逻辑更复杂一点,也绝不能让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崩塌一次!”

算法的迭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终于,在试点运行的第七天清晨,真正的考验,不期而至。

系统没有发出任何尖锐的警报,只是在樟木头市的联动界面上,悄无声息地弹出了一个橙色风险提示。

风险标签简洁而致命:【目标家庭:儿童连续三日未上学(数据源:教育局学籍系统),母亲手机通话记录骤减92%(数据源:通信运营商),家庭燃气近72小时未使用(数据源:燃气公司)】。

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负面数据,在新的算法下,被精准地串联成一个指向危机的箭头。

三级联动瞬间触发!

负责该片区的教师第一个接到指令,立刻上门家访。

敲门许久,里面才传来孩子微弱的回应。

门一开,一股酸腐的气味扑面而来,混合着隔夜饭菜的馊味和潮湿的霉气。

八岁的孩子满眼血丝,憔悴不堪,而他的母亲,则面色惨白地蜷缩在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急性阑尾炎!已经出现了腹膜炎的早期症状!

教师当机立断,立刻呼叫支援。

协理员在五分钟内赶到,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楼下冲,脚步在楼梯间回响,楼道灯忽明忽暗。

随之而来的社工则温柔地抱住那个吓坏了的孩子,一边安抚,一边迅速联系临时托育机构,解决了孩子的照料问题。

一场足以摧毁一个家庭的危机,在无声无息中被化解。

事后,参与联动处置的街道办主任主动找上门,紧紧握住周敏的手,激动地说:“周老师,你们这套系统,能不能……能不能把端口,也接入我们的市民服务热线?有了它,我们的工作就不是被动接电话,而是主动去解决了!”

就在那个提议被上报的当晚,李默办公室里那块巨大的电子沙盘中心,一道微不可查的金光,悄然一闪。

【主线任务4 - 3开启:让守护成为本能】

【任务奖励:民生事件连锁反应预测模型(高级权限,可初步预判单一危机事件可能引发的多系统、跨领域崩溃风险)】

【系统提示:你正在把一盏被动的灯,变成一只主动的眼。】

而在绍兴,刚刚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周敏,在自己的工作日志里写下了最后一行字:

“今天,没有人下跪感谢,也没有锦旗。但是,那个孩子在临走时,对他的老师说了一句:‘老师,我妈能活下来,是因为你们一直看着我们’。我想,这就是全部的意义。”

写完,她满意地合上本子,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想看看教师工作群里又有什么新的分享。

她随意地向上滑动着,一条接着一条看过去,脸上还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

突然,她的手指猛地顿住,停留在一条刚刚弹出的消息上。

那条消息不长,来自一个她并不熟悉的,备注为“甘肃 - 协理员”的头像。

周敏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办公室里刚刚因成功而升腾起的暖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瞬间抽空,只剩下刺骨的冰冷。

那张她和团队耗费心血织就的、用以捕捉每一个坠落者的安全网,在遥远的、她目光未及的西北一角,似乎传来了一丝极其微弱,却足以让灵魂战栗的震颤。

像是一根绷紧的弦,在无人听闻的角落里,悄然断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