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60章 暗流是这么引的

山雨欲来的气息,比窗外的冷空气更先一步渗透进共造集团的顶层办公室。

灰白色的云层低垂,压得整座城市喘不过气,玻璃幕墙映出扭曲的天光,像一张即将撕裂的宣纸。

林诗雨的指尖在冰凉的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指腹触到木纹细微的沟壑,那冷意顺着神经直抵心口。

节奏越来越快,如同她胸腔里那颗被焦虑攥紧的心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发出近乎刺耳的“哒、哒”声。

就在半小时前,她安插在某市教育体系内的线人传来了一份令人不安的“风声”——一份名为《关于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管理的若干办法(草案)》的文件正在小范围内流传。

草案的核心条款像两把锋利的尖刀,直指共造教育联盟的命脉:所有非编制教师必须登记备案,所有教学内容必须提前报审。

“这是要掐死我们!”林诗雨猛地站起,高跟鞋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鞋跟敲击大理石的回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反复震荡。

她眼中的火焰几乎要喷薄而出,立刻下达指令:“调取六省所有共造教师的授课视频,还有我们追踪了三年的学生成绩对比图!我要让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的官僚们看看,我们的教学质量比他们耗费巨资的样板校高出多少!”

她已经想好了,要用最强硬的数据,打一场漂亮的舆论反击战。

“没用的。”一个沉静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李默走了进来,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仿佛窗外的风暴与他无关。

他的风衣还带着走廊外的微湿气息,袖口沾着一点雨水,却步履沉稳,像一叶穿行于惊涛中的扁舟。

他轻轻摇头,否定了林诗雨那充满对抗性的计划。

“对抗,只会让他们把草案变成正式文件。”李默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车水马龙的城市。

车灯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拖出长长的光带,像一条条流动的熔金。

他声音低缓,却带着金属般的质地:“他们要的是‘管’,那我们就让他们‘管’得舒服,‘管’得有价值。”

林诗雨的怒火被他一句话浇熄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困惑:“什么意思?”

“我们不当挑战者,我们当合作者。”李默转身,目光锐利如鹰,“别去对抗,去申请‘试点合作单位’。”

他看向一旁早已待命的周敏,语速平稳而清晰:“小周,立刻起草一份《共造教育社会服务白皮书》。记住,不要谈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多先进,要谈我们如何‘协助政府’。重点突出两点:一,我们如何用标准化教学模块,有效覆盖他们鞭长莫及的偏远教学点;二,我们的模式如何极大降低财政在单个教学点上的投入成本。”

周敏的眼睛亮了,瞬间领悟了李默的意图。

这不是妥协,而是更高明的进攻!

一周后,周敏亲自带队,奔赴江西铜鼓县——一个在教育资源地图上几乎被遗忘的角落。

清晨的山雾裹着湿气扑在脸上,脚下的泥路吸着鞋底,每一步都发出“噗嗤”的轻响。

她带着团队,在这里开展了首轮为期七天的“标准化教学周”。

她们使用的是刚刚在内部评比中获得金奖的全新教案模板,但周敏并没有生搬硬套。

第一天,她就发现,模板里的“拟人修辞手法”这个术语,孩子们听得云里雾里。

但当助教用当地方言说“门前那棵老樟树,就是会说话的树爷爷”时,所有孩子的眼睛都亮了——那是一种被理解点亮的光,像山涧突然映出晨星。

那天晚上,周敏立刻召集所有老师开了第一场“圆桌会”。

屋外虫鸣窸窣,屋内煤油灯摇曳着暖黄的光晕,映在每个人专注的脸庞上。

她坚持每晚开会,将所有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反馈、以及他们灵光一闪的“土办法”全都记录下来。

“学生听不懂‘拟人修辞’,但知道‘树爷爷会说话’。”

“‘排比句式’太抽象,不如说‘山连着山,水连着水,你连着我’。”

这些鲜活、带着泥土芬芳的笔记,被迅速整理成一本薄薄的册子——《乡土化教学指南(铜鼓县试点版)》。

当这份指南连同那份逻辑严密、数据详实的《共造教育社会服务白皮书》一并递交到两省教委办公室主任的案头时,那位一直对民办教育抱有警惕的官员,罕见地沉默了许久。

他指尖摩挲着纸张边缘,窗外的风掀动窗帘,吹动桌角那份文件的一角,像一次无声的动摇。

与此同时,李默的另一条线,也在悄无声息地编织着一张更大的网。

他授意小周,将联盟在各个偏远地区设立的简陋医疗站,全部升级为“健康-教育数据中心”。

所有联盟内儿童的体检记录,连同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并上报的学生发育异常案例,经过严格的脱敏处理后,全部归档入库。

李默亲自设计了一个数据看板。

这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没有复杂的图表,只有一张巨大的、被染上不同颜色的地图。

他用刺目的红色标注出“营养不良高发区”,用压抑的蓝色勾勒出“语言发育迟缓集中带”。

指尖划过屏幕时,留下一道微弱的光痕,像一道无声的控诉。

这张图,他没有交给任何教育部门。

而是通过陈志远的特殊渠道,匿名提交给了国家卫健委旗下的一个人口战略课题组。

邮件里只有一张图,和一句附言:“这些孩子,也是未来劳动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在白皮书和匿名数据开始发酵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橄榄枝递了过来。

某沿海开发区的招商局主动联系上李默,热情地提出,希望共造集团能在他们规划的新工业园内,“共建一所高标准的民工子弟教学点”。

林诗雨在视频会议上听完对方的介绍,冷笑一声:“好算盘。拿我们的教育品牌当幌子,给他们的工业地产背书,拉高周边配套廉租房的估值。地价一涨,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我们就是个被利用的工具。”

所有人都以为李默会拒绝。

“我答应。”李默的回答让整个会议室一片寂静。

他看着屏幕那头喜出望外的招商局长,语气平静地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教学点可以建,但所有派驻教师的配套宿舍,必须和第一期民工公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

对方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是这个要求,但这点投入和未来的地产增值相比不值一提,立刻满口答应。

签约那天,李默站在一片黄土飞扬的荒地上。

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带着粗粝的触感,远处推土机的轰鸣与记者快门的“咔嚓”声交织成一片。

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他。

他没有谈宏大的教育理想,也没有讲复杂的商业模式,只是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地说道:“孩子有学上,父母才安心做工。我们做的,就是让每一位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的建设者,没有后顾之忧。”

这句话,第二天登上了数个地方媒体的头版。

三个月后,全国首个“教育 民工城”综合项目在绍兴正式破土动工。

奠基仪式盛大空前。

李默亲自挥锹,为奠基石培上第一铲土。

铁锹切入泥土时发出沉闷的“嚓”声,泥土的腥气混着春风扑面而来。

而在他的身后,站着一列列整齐的方队。

他们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商界名流,而是来自全国十二个省份的共造教师代表。

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希望,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在漫天飞舞的彩带和热烈的掌声中,李默的眼前,一抹旁人无法察觉的金光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主线任务3-8:织网,进度97%……100%!】

【任务完成,奖励发放:跨领域人才匹配算法(初级)。

系统可根据区域发展需求,自动推荐‘教师 医生 工程师’的最优组合进行派驻。】

【系统提示:你正在重构这个国家的社会毛细血管。】

李默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抬起头,看向台下那些年轻而坚定的脸庞,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做的,究竟是一番怎样的事业。

仪式尚未结束,在喧闹的后台,林诗雨的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来自陈志远的加密信息,简短得令人心悸。

“部里有人在问,你们这个摊子铺得这么大的教育联盟,到底是谁在管?”

林诗雨看着这条信息,喧嚣的庆典声仿佛在瞬间远去。

她能感觉到,那双来自更高层面的、审视的目光,终于聚焦了过来。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飞快跳动,回复了一句同样简短的话。

“是需要它的人在管。”

发送完毕,她收起手机,脸上露出一抹从容而自信的微笑,重新走入台前,站在李默身边。

阳光下,奠基石熠熠生辉,而远方,一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李默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望向了京城的方向,眼神深邃如海。

新的棋局,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