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33章 条形码贴上去,土作坊变身“代工厂”

混乱,是从第三天下午开始的。

“不对!这单是发往城南服装市场的,怎么打包了城西批发站的货?”

“李哥!快来看!这张单子上的字被水洇了,是三百件还是三百五十件?客户电话也模糊了!”

“完了,我把给‘四季美人’的A款版型错发给‘潮流前线’了!”

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像一盆盆冷水,浇在众人滚烫的心头。

三天,整整三天,因为订单激增,临时搭建的手工记账台已经彻底崩溃。

纸张散落一地,墨迹斑驳的登记本堆在角落,像一座即将坍塌的纸山。

空气里弥漫着油墨与汗味混杂的气息,老旧风扇吱呀作响,吹不散人们额头的焦躁。

三起险些造成根本性违约的错漏,像三记重锤,敲醒了沉浸在喜悦中的李默。

口碑,是他们唯一的生命线,绝不能断在这里!

“必须上系统。”李默的眼神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第一时间拨通了林诗雨的电话。

林诗雨反应很快,半小时内就发来一份资料:“我帮你问了,有家厂子倒闭,一套二手条形码打印贴标机正在处理,性能不错,就是价格……最低也要三万八。”

三万八!

这个数字像一座大山,压得李默喘不过气。

整个“青阳共造”的启动资金,扣除掉必要的开支,账上连一万块都不到。

挂掉电话,李默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烟一根接一根地抽。

烟灰缸很快堆满了焦黑的烟蒂,指尖的灼热感传来,他却浑然不觉。

窗外蝉鸣聒噪,屋内的沉默却更沉重。

钱,还是钱!

难道英雄汉真的要被一分钱难倒?

不!他还有最后的底牌。

“【综合工务精通】启用!”

李默猛地掐灭烟头,火星在水泥地上溅出细微的“嗤”声,大步冲出办公室,声音洪亮如钟:“三斤!老吴头!都过来!”

刘三斤正蹲在院角修理缝纫机脚踏板,听见喊声,手一抖,扳手“当啷”掉在地上;老吴头从电工箱里抬起头,老花镜滑到鼻尖,眼神里满是疑惑。

两人不明所以地跟了过来。

李默指着墙角一台蒙着厚厚灰尘、被当成废品收购回来的旧式收银机,目光灼灼:“三斤,你是修车的好手,手最稳。把这玩意儿给我拆了,我要里面的扫描头模块,小心点,别弄坏了线路板!”

他又转向老吴头,指着一个废弃的电表箱:“吴叔,您是老电工,把这个箱子给我改成控制柜,线路我来画图纸,电源、信号、驱动,一个都不能少!”

两人听得一愣一愣,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能凑到一起?

但看着李默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他们还是选择无条件相信。

刘三斤摸了摸后脑勺,心想:“这小子从没瞎指挥过。”老吴头则默默掏出工具包,铜线在掌心留下一道浅浅的压痕。

接下来的两天,小小的院落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土法炼钢”工坊。

刘三斤用他拆解发动机的精细手法,硬是从复杂的收银机结构里,完整取出了核心的扫描模块——塑料外壳被撬开时发出“咔”的轻响,金属触点在阳光下闪出微光,他屏住呼吸,用镊子轻轻拨开缠绕的线路,指尖微微发颤,生怕一用力就前功尽弃。

老吴头则凭着几十年的经验,按照李默画出的、连他自己都看不太懂的电路图,硬是把一个锈迹斑斑的电表箱,改造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控制中枢。

电钻的嗡鸣、焊枪的“滋啦”声、金属切割的刺耳摩擦,交织成一曲粗粝却充满生命力的工业交响。

焊花四溅,落在他洗得发白的工装裤上,烫出几个小洞,他却浑然不觉。

李默自己则跑遍了电子市场,花了两千多块钱采购了必要的芯片、驱动板和一台最便宜的针式打印机。

他彻夜不眠,将所有零件组装、焊接、调试,再用一套他临时编写的、仅有几百行代码的简易程序,将所有硬件串联了起来。

键盘敲击声在深夜的寂静中格外清晰,屏幕幽蓝的光映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

最终,一套由报废收银机扫描头、旧电表箱控制柜、廉价打印机组成的“土味ERp”系统,奇迹般地诞生了。

总成本,两千七百八十元。

试运行那天,这台怪模怪样的机器被摆在了仓库门口,刘三斤像个护犊子的老母鸡,守在旁边寸步不离,生怕谁给碰坏了。

机器外壳是拼接的铁皮,电线裸露在外,用绝缘胶布层层缠绕,开机时发出“嗡——”的一声低鸣,像一头初醒的野兽。

工人排着队,将缝制好的衣服一件件拿过来扫码。

扫描枪“滴”的一声轻响,仿佛敲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个手脚略慢的女工忍不住抱怨:“这多耽误工夫啊,有这时间,我都多缝两道边了。”

话音未落,一直沉默的刘三斤罕见地发了火,他粗着嗓子吼道:“耽误工夫?你懂个屁!当年我在厂里,那些数据是记给领导看的,领导高兴了,你才有口饭吃!现在,这机器是给我们自己记功的!你干了多少,它就给你记多少,一分一毫都不会差!”

这一吼,让全场都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平时有些油滑的男工拿着一捆衣服过来扫码,机器“滴滴”几声后,打印机“咔嗒咔嗒”吐出了一张凭证。

李默拿起来一看,眉头一皱:“张强,你这捆报的是二十件,系统扫出来只有十八件,还有两件呢?”

名叫张强的男工脸色瞬间涨红,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

他以为神不知鬼觉,想虚报两件多拿点工分,没想到被这台破机器抓了个正着!

全场一片肃然,再看向那台“破铜烂铁”的眼神,已经充满了敬畏。

金属外壳反射着午后阳光,竟透出几分庄严。

李默抓住时机,当众宣布:“从今天起,所有工序全部纳入系统管理!从领料、缝制到入库,全部扫码登记。每个人的工分、产出、合格率,系统会一清二楚地记录下来。连续一周,工序误差超过百分之五的人,暂停接单资格一周!”

此言一出,再无人有异议。

小芳带领的缝纫组最先响应,她们迅速掌握了扫码流程,将每一道工序都精准记录。

一周下来,数据惊人——她们小组的整体效率,在没有任何加班的情况下,凭空提升了百分之四十!

李默趁热打铁,推出了“星级工坊”评定制度。

他将交货准时率、客户评分反馈、以及系统记录的工分流转速度三项数据综合,每月评定一次。

排名前三的,将获得“优先派单权”和下一批缝纫机升级的优先配额!

这一下,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斗志。

一名曾经因为手慢有些消极怠工的女工,为了争那块代表荣誉的“星级”牌匾,竟然连续几个晚上,在家里用纸画的条形码彻夜练习扫码的动作和流程,只为比别人快上零点几秒——指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成了她最熟悉的晚安曲。

然而,有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

马金花虽然倒了,但她在棚户区盘踞多年的势力并未完全消散。

很快,谣言四起。

“那个扫码的机器,就是李默安的眼睛,他天天在办公室里监视我们谁在偷懒!”

“把啥都记上去,以后我们还有啥秘密?以后分的钱还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一些原本打算加入的居民开始疑虑,暂缓了登记。

面对流言蜚语,李默没有去挨家挨户地辩解。

他的做法,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在院子的公告栏上,装了一台淘来的二手投影仪。

每天晚上七点整,准时将系统后台的数据流,以最直观的方式投射在白墙上:谁今天接了什么单,完成了多少件,赚了多少工分,谁又主动捐了多少工分用于院里的公共维修。

苏晓芸更是锦上添花,设计了一个“数据透明日”活动,邀请所有工人的家属前来参观。

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在数据墙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名字,后面跟着一串数字:月度累计工分287.3。

她捂着嘴,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哽咽着对身边的人说:“我总以为他在外面瞎混,原来……原来他每天都在悄悄进步,他没骗我……”声音颤抖,像秋风拂过枯叶。

谣言,在绝对的真实面前,不攻自破。

也就在那一刻,李默的脑海中,冰冷的系统音再次响起。

【主线任务3 - 4:构建社区生产协作体系,进度:61%】

【提示:一个成功的网络节点,必须具备高度的可复制性。】

可复制性……

深夜,万籁俱寂。

李默独自站在堆满货物的仓库里,手里拿着一张刚刚从那台“土味ERp”上打印出的条形码。

纸张微糙的触感从指尖传来,油墨尚未干透,留下淡淡的化学气味。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将它贴在一个即将发往外地的货箱上。

标签上,一行黑色的字符清晰而坚定:【青阳共造·001号协作点】。

做完这一切,他摸出手机,拨通了林诗雨的电话。

“诗雨,帮我联系一下义乌那边的大客户,特别是那些对供应链反应速度要求高的。”李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你告诉他们,我们青阳,能做‘72小时极速返单’,并且,接受任何形式的小批量、多批次柔性定制。”

电话那头,林诗雨为他描绘的宏大蓝图而心潮澎湃。

与此同时,数百公里外的市经信委办公室里,一台打印机正“刷刷”地工作着。

一份刚刚定稿的文件被整齐地打印、装订成册,封面上,一行标题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关于培育新型城市边缘劳动力协作平台,激活民间产能潜力的调研提纲》。

挂断电话,李默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刚刚迈出了将“青阳模式”复制出去的第一步。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又响了,是林诗雨打回来的。

“喂?怎么了?”李默轻松地问。

电话那头的声音却没了刚才的兴奋,反而带着一丝凝重和疲惫。

“李默……我刚从客户那边回来,路过义乌的跨江大桥。”林诗雨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这座城市的霓虹灯很亮,但桥洞底下,是另一种光景。那里……有几十个无家可归的缝纫工,蜷缩在桥洞下,用捡来的布头接零单,靠最原始的手工记账本一笔一笔地记录……他们说,他们也在学‘青阳’。可没人教他们,没人管他们,更没人买他们的货。他们快撑不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