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31章 审计报告里,藏着一座城的命脉

那丝审视,并非怀疑,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带着未来的考量。

评议会的热潮褪去,便民街的秩序井然有序,烟火气重新升腾——油锅爆香的“滋啦”声此起彼伏,巷口蒸笼掀开时腾起一团团白雾,裹挟着包子与米粥的甜香;孩子们光着脚丫在青石板上追逐,笑声清脆如风铃;远处传来缝纫机“哒哒哒”的节奏,像某种不知疲倦的心跳。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如同一片薄云,悄然笼罩在众人心头。

“李默兄弟,”晚饭后,小芳端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绿豆汤找到正在巡视的李默,瓷碗边缘沁出细密水珠,指尖触处微凉滑腻,她身旁还跟着几个女工,脸上带着几分踌躇,“这工分能换饭、能换物,我们心里踏实。可……这工分要是攒多了,会像粮票一样过期作废吗?我们这双手,停了就没饭吃,总想着多攒点,心里才有底。”她的声音轻得几乎被夜风卷走,却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李默的心湖。

一句话,点醒了李默。

他瞬间意识到当前模式的致命短板:如果工分只能作为一种基础的兑换券,那么它的价值天花板就太低了。

一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继续积累工分的动力就会大幅下降,整个体系将陷入停滞,最终失去活力。

这绝不是他想要的民工城。

他眼中精光一闪,意识沉入脑海,迅速调出了系统刚刚奖励的【基础城市运营模型】。

一道虚拟的光幕在他眼前展开,无数数据流如瀑布般刷过,发出细微的电子嗡鸣,仿佛银河倾泻。

他输入了“工分”、“集体资产”、“激励”等关键词,模型开始飞速推演,思维如电光火石,在现实困境与系统逻辑之间反复碰撞——“若将劳动转化为资本,让每一滴汗水都成为可增值的种子呢?”

几分钟后,一个大胆而超前的方案赫然成型——工分入股,利润分红!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大家有饭吃,而是让每个人的劳动,都能成为持续增值的资产!

第二天一早,李默召集了阿强和几个核心骨干,将食堂、刚刚建好的洗衣房、缝纫站等集体资产全部罗列出来。

“从今天起,这些不叫集体资产,它们有一个新名字——‘民工共营体’。”李默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话语落下时,巷口一只麻雀被惊起,扑棱棱飞向灰蓝的天空,“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意!大家可以用手里的工分,认购这些共营体的‘服务股’,年底,我们将按照贡献和持股比例,进行分红!”

众人面面相觑,显然被“股份”、“分红”这些陌生的词汇砸得有些发懵。

空气里弥漫着沉默,只有远处锅铲翻炒的“哐当”声,衬得这份寂静更加凝重。

李默没有过多解释,他选择用事实说话。

食堂,成为了第一个试点单位。

他让阿强牵头,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运营小组”,在食堂门口的小黑板上,用粉笔一笔一划地公布了昨日的营收:“早餐:玉米粥,共售出一百三十七碗,每碗三工分,合计收入四百一十一工分。”

粉笔灰簌簌落下,像一场微型雪,落在围观者粗糙的鞋面上。

数字是冰冷的,但在此刻却带着灼人的温度。

四百一十一!

所有人都没想到,一顿不起眼的早餐,竟然能创造如此惊人的“财富”。

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工分券,纸张粗糙的触感突然变得滚烫。

“这四百一十一工分,”李默指着黑板,声音提振起来,“其中百分之六十,也就是二百四十六点六工分,将作为食堂的运营成本,包括食材采购、水电燃气,以及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奖金。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一百六十四点四工分,将全部纳入‘共营基金’,用于给所有持有食堂股份的股东分红!”

人群中立刻响起一阵骚动,一个声音尖锐地响起:“这不就是换个法子收我们的钱吗?以前是马金花收租子,现在是你李默收‘基金’?”

李默早料到会有此一问。

他微微一笑,看向人群中一个默不作声的老师傅。

那是便民街手艺最好的修鞋匠,老王。

他蹲在墙角,手里摩挲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锥子,指节粗大,布满裂口,像干涸的土地。

“王师傅,”李默扬声道,“我记得您昨天帮后勤队修补了五双巡逻靴,一共获得了一百工分,对吗?”

老王点了点头,喉结动了动,眼神却仍有些犹疑——“入股?这玩意儿靠谱吗?万一亏了,我这一百工分可就打了水漂……可李默从没骗过咱们。”

“好!”李默当场拍板,“现在,我代表共营体,邀请您用这一百工分入股食堂,按照我们初期的估值,您可以占有食堂百分之五的‘服务股’。您愿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老王身上。

他低头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又抬头望向食堂门口那块写着数字的黑板,终于,重重地点了点头。

“很好!”李默转身对阿强说,“记下来,王师傅,持股百分之五。”他随即从口袋里掏出几张崭新的钞票和一叠工分券,高高举起,声音传遍整个街口:“我们做个假设,如果食堂这个月能维持昨天的盈利水平,那么月底,纳入‘共营基金’的总额将是四千九百三十二工分。按照持股比例,王师傅能分到多少?是二百四十六点六工分!其中一部分,比如五十工分,会以工分形式返还,而另一部分,我们将直接兑换成现金,比如,二十三块钱!”

他将那二十三块钱现金和五十工分的票券,模拟着放在老王手里,指尖触到老人颤抖的手掌,那温度,像点燃了某种沉睡已久的东西。

李默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王师傅,这不是施舍,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这是你昨天修补的那五双鞋,正在为你不停地生钱!你的每一锤,每一次穿针引线,都在为自己筑起一个能下金蛋的窝!”

人群彻底炸了。

“用工分还能换钱?”

“我的天,修鞋还能分到食堂的红利?”

“这……这不是跟城里人当老板一样了吗?”

当晚,食堂门口排起了长龙,所有人挥舞着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工分,争抢着认购食堂的股份。

那不再是一张张简单的兑换券,而是希望,是未来,是能“生钱”的种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芳第一个响应,她将自己和姐妹们积攒了许久的全部三百二十八工分,毅然投入到了缝纫站的升级计划中。

她们没有要分红,而是直接用这笔“投资”,换来了一台梦寐以求的二手电动锁边机。

机器运抵的那天,小芳带着五名女工,正式成立了“凤凰女子缝纫组”。

凭借着高效的设备和精湛的手艺,她们竟然接到了附近一所中学积压的校服补丁外包单。

第一个月,纯盈利突破两千元!

李默抓住时机,顺势推出了“女性创业工分贷”计划,由日益充盈的共营基金作为担保,支持更多有想法、有手艺的妇女创业。

一时间,便民街上涌现出小吃摊、洗衣组、手工编织坊……一片欣欣向荣。

就连平日里只知道埋头修水管的老吴头,也将自己几十年的维修经验,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便民街管网养护手册》。

李默看过后如获至宝,当即聘请他为民工城的“特聘技术顾问”,每月享受五十工分的岗位津贴。

“资产增值”这个崭新的概念,如同春雷,第一次在民工城的天空炸响。

劳动,从这一刻起,不再仅仅是为了换取一饭一蔬的生存,而是为了构建一个家的积累。

消息传到马金花的耳朵里时,她正在麻将桌上输得双眼通红。

昏黄的灯光下,烟雾缭绕,劣质香烟的呛人气息混着汗味在狭小的房间里发酵。

她指甲敲着麻将牌,发出“咔哒”脆响,每输一局,心就往下沉一寸。

当她听说自己手下最后一个租户也连夜退租,提着行李搬进了那个“能分红”的民工城时,她彻底崩溃了。

她那条曾经人来人往的巷子,如今门面租金跌去了七成,依旧无人问津。

“反了!都反了!”马金花面目狰狞,将麻将牌猛地推倒,发出一片刺耳的哗啦声,像一场崩塌的预兆。

她拿出自己最后的积蓄,塞给了一个相熟的联防队长,咬牙切齿地说道:“给我拆!就说那里是违章建筑,给我夷为平地!”

月黑风高,一队联防队员手持棍棒,气势汹汹地冲向便民街。

然而,他们还未靠近,就被一排更壮硕的身影拦住了。

为首的,正是如今身板挺直、眼神锐利的阿强。

他身后,是几十名自发组织起来的护卫队员,人人手持钢管,目光如炬,寒风中呼出的白气交织成一片战意腾腾的雾墙。

“你们想干什么!”联防队长色厉内荏地喝道。

阿强还没说话,一束车灯打了过来。

苏晓芸从车上走下,神情严肃,她手中拿着一份文件,直接亮在了联防队长的眼前,那红色的抬头和醒目的公章,刺得他眼睛生疼。

“奉上级通知,青阳路便民街,因其在社会治理与流动人口服务模式上的突出创新,已被正式纳入‘江城市级社会创新示范点’,受市政专项政策保护。”苏晓芸的声音清冷而坚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形式对该区域进行破坏,都将以破坏社会稳定、阻碍改革创新的名义,追究刑事责任!”

联防队长脸上的横肉一抖,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他哪里还敢造次,连连摆手,带着手下灰溜溜地撤走了。

马金花在巷子口目睹了这一切。

她瘫坐在那张冰冷的麻将桌上,木板硌着她的尾椎,寒意直透骨髓。

看着远处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便民街,再看看自己这条死寂、空荡的巷子,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口中喃喃自语:“他们……他们真把自己当人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默的脑海中,一道璀璨的金光轰然炸裂!

【主线任务3-3:构筑内部经济循环体系,完成!】

【任务评价:卓越!工分入股模式远超预期,成功激发内生动力!】

【任务奖励:基础城市运营模型,升级为完整版!】

【新主线任务3-4已发布:以民工城为基点,打造跨区域务工人员服务网络,建立标准化的‘青阳共造模式’输出端口。】

深夜,李默站在食堂二楼的屋顶,微风拂面,带着夜晚特有的湿润与远处炒菜的余香。

他俯瞰着脚下这片由他一手缔造的天地。

灯火如星,将整条便民街照得亮如白昼。

孩子们在路灯下围坐着写作业,纸页被风吹得微微翻动;夫妻俩在自家窗口端着热气腾腾的蛋炒饭说笑,金黄的米饭粒粘在瓷碗边,油光闪闪;巡逻队的脚步声规律而沉稳,踏在青石板上,像这座新生社区的心跳。

这里不再是一个临时的落脚点,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

他掏出手机,指尖划过,拨通了林诗雨的电话。

“诗雨,”电话接通,他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沉静,“帮我个忙,找一家最好、最可靠的会计师事务所。我们需要给民工城——做一次全面的审计。”

而在几公里外的市府大楼,一间灯火通明的会议室里,一份刚刚被反复讨论过的文件,被郑重地放入了标有“深化改革重点议题”的文件夹中。

文件的标题赫然是——《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青阳共造模式”的实施方案》。

电话那头的林诗雨,显然对“审计”这个词用在一个“棚户区”感到无比惊讶,但她没有多问,只是干脆地答应下来。

挂断电话,李默深吸一口气,心中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而他,已经备好了船,只待扬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