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175章 棋还没落,局已占了半盘

那条由亿万心跳汇聚而成的巨龙,在他的视野中缓缓搏动,每一次起伏都牵动着这片古老土地最深沉的脉搏。

李默知道,那是“根系系统”在AI神经渲染下的具象化图腾——三亿条语音、呼吸与微表情数据,在量子纠缠算法中凝结出的集体情绪图腾,如龙游于云,无声却撼动山河。

李默深吸一口气,鼻腔里是指挥中心恒温系统散发的淡淡金属凉意,耳畔只有服务器低频运转的嗡鸣。

眼中的震撼与狂热逐渐沉淀为一种冷彻骨髓的平静。

他指尖轻触玻璃窗,仿佛能透过这层透明屏障,触碰到那条巨龙每一次搏动带来的震颤。

“整合全国三百个根系节点数据,发布首期《中国城市情绪韧性指数》。”李默的声音在青阳总部的指挥中心里显得异常清晰,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依旧投向窗外那片由数据构成的无形山河,“维度包括‘倾诉意愿’、‘信任密度’、‘压力传导效率’……记住,我们不是媒体,这份报告不寻求曝光,通过清华大学公共政策实验室的匿名通道,让它自己流进该去的地方。”

命令被迅速执行。

这份凝聚了数亿条声音、数千万个故事的报告,像一滴墨水滴入清水,无声无息地晕开。

它没有出现在任何新闻头条,却在三周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李默面前证明了它的力量。

他翻阅着一份加密传输过来的某省经济工作会议纪要,指尖在其中一行字上停了下来:“……根据一份非公开的民情评估模型显示,我市居民心理承压能力在过去两个季度持续走低,拆迁工作中引发的群体性焦虑情绪已达临界点。经研判,建议适当调整现有拆迁节奏与补偿方案……”

李默缓缓合上文件,皮革封面在掌心留下细微的摩擦感。

他抬起头,看向一旁的苏晓芸,嘴角勾起一抹锋利的弧度:“他们可以不承认我们的存在,但——他们不能假装听不见。”

就在这一刻,另一种“听见”正在发生。

苏晓芸站在国家图书馆的恒温恒湿典藏库里,空气中弥漫着古老纸张泛黄的霉味,混杂着现代紫外线消毒设备散发的微臭氧气息。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一排排特制档案盒,触感冰凉而厚重。

在她面前,第一批经过脱敏处理的“口述贷款”录音磁带,被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放入特制的档案盒中。

它们将作为“当代民生口述史”的首批藏品,被永久封存。

“苏女士,”一旁的馆长,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学者,低声问道,声音在密闭空间中泛起轻微回响,“我们收藏了无数的统计年鉴、地方志、经济数据……这些声音,真的能比那些冰冷的数字更真实吗?”

苏晓芸的目光落在其中一盘磁带的标签上,上面写着:“编号734,张贵发,男,48岁,建筑工人,家庭债务。”她轻声回答,声音像磁带播放时那般低沉而清晰:“馆长,数据告诉我们,这个国家有多少人身处贫困线以下。而这些声音,能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还没有倒下。”

馆长的手微微一颤,指尖触到磁带盒边缘,仿佛被某种无形的重量压住。

他低头看着那行手写编号,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动容。

他明白了,这些不是数据,是支撑一个时代最底层的骨骼。

而在千里之外的陆家嘴金融论坛,另一种声音正在掀起风暴。

林诗雨站在台上,聚光灯灼热地打在她的肩头,耳中是麦克风轻微的电流嗡鸣。

她背后巨大的屏幕上,两条曲线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她深吸一口气,听见自己心跳与演讲节奏同步,像战鼓。

“女士们,先生们,”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清晰而有力,“请看大屏幕。过去五年,A市的Gdp年均增长8.2%,光鲜亮丽。但我们团队研发的‘共益指数’显示,其市民的情绪韧性指数,下降了17%。而另一边的b市,Gdp增速仅为5.1%,看似平平无奇,但他们的情绪韧性指数,却逆势提升了22%。”

她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过台下那些掌管着千亿资本的金融巨鳄。

她想起五年前,自己也曾跪在Excel表格前,为一个dcF模型熬过三个通宵。

如今,那套信仰已如灰烬。

“现在,请问各位投资人,十年之后,哪一座城市,更值得你们下注?”

全场哗然!

质疑、惊愕、沉思,各种情绪在瞬间爆发,像数据洪流冲破堤坝。

第二天,三家顶尖的国际投资银行,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中,一个全新的评估维度被加入到中国城市投资评级模型中——“社会情绪稳定性”。

林诗雨坐在自己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窗外霓虹闪烁,映在玻璃上如同流动的数据河。

她拿起手中最后一份传统财务模型手册,纸张边缘已因翻阅而卷曲。

她双手一撕,清脆的裂纸声在寂静中回荡,纸屑如雪花般飘落,有一片轻轻落在她手背,带着微凉的触感。

她看着窗外林立的摩天大楼,喃喃自语:“钱,永远只会流向最安全的地方。而现在,安全,可以用声音来测量。”

风暴的涟漪,同样扩散到了教育界。

周敏受邀参与编写教育部最新的《新时代教师素养指南》。

在一次审定会议上,气氛有些凝重。

空调出风口发出低沉的嘶嘶声,像某种压抑的呼吸。

一位资深专家指着稿件中“共情力培养”这一独立章节,皱眉道:“周老师,这个提法很好,很有温度。但是,如何评估?如何考核?缺乏量化的标准,在实际推行中很容易变成一句空话。”

周敏没有争辩。她只是平静地打开笔记本电脑,播放了一段视频。

视频画面很普通,是一所小学的课间。

阳光斜照进走廊,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漂浮。

一个瘦小的男孩蹲在角落,鞋带散了,却一动不动,像被世界遗忘的影子。

这时,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走过去,什么也没说,只是自然地蹲下身,为他系好了鞋带。

镜头缓缓拉远,木地板的吱呀声与远处孩童的嬉笑交织,屏幕上出现一行字幕:该学生因家庭重大变故,已三个月未在学校开口说过一句话。

视频播放完毕,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有人轻轻咳嗽,声音显得格外突兀。

之前提出质疑的专家,看着屏幕上那个小小的背影,喉结滚动了一下,最终什么也没说。

最终,该章节全票通过。

走出会议室,周敏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一线教师的短信:“周老师,今天早读课,我第一次试着蹲下来,和那个最调皮的孩子平视着说话。他愣住了,然后小声告诉我自己为什么总是迟到。我忽然明白,我蹲下,不是为了遵守什么教学规定,也不是为了期末的考评——我只是想,听见他的心跳。”

而在遥远的南方,一场更加隐秘的观察正在进行。

陈志远像个普通的游客,混迹在某市一个老旧社区的广场舞人群中。

夜风带着潮湿的桂花香,夹杂着收音机里咿呀的粤剧唱段。

他的目标,是那个每晚八点准时出现,却从不参与任何活动的街道办王主任。

王主任总是一个人,搬个小马扎,默默地坐在被称为“野圈”的社区八卦中心外围,听着大爷大妈们天南海北地抱怨、争论、闲聊。

他从不做记录,也不上前干预,只是安静地听着,直到人群散去。

陈志远找了个机会上前攀谈,递上一根烟。

烟盒在指尖微凉,火光一闪,映出两人沉默的轮廓。

王主任苦笑着接过,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雾模糊了他的脸:“没办法,上面天天要我维稳,开会、写报告,头都大了。后来我发现,堵嘴不如疏导,千百份报告,不如来这儿坐一晚。让他们把话说完,气理顺了,比什么都管用。”

回到青阳后,陈志远将这次暗访以及其他类似的案例,汇编成了一份名为《倾听的权力》的内部报告。

报告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鲜活的案例和当事人的原话。

他没有进行电子分发,仅用内部打印机打印了十册,分送给了李默等核心成员。

当晚,李默读完了报告的最后一章。

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走到办公室的阳台上,俯瞰着脚下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晚风拂过脸颊,带着城市呼吸的温热。

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心跳,一个故事。

那些曾经被忽略、被压抑、被数据化的声音,如今正通过他们的“根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汇聚、共振。

他轻声开口,像是在对这座城市诉说,也像是在对自己宣誓:“他们以为我们在争夺市场,在抢占地盘……可他们不知道,我们是在重新定义,什么是权力。”

话音刚落,他书桌上一台从未使用过的、连接着特殊加密线路的黑色通讯终端,突然发出了一声清脆的、不同于任何常规设备提示音的鸣响。

那声音像古寺钟鸣与电子脉冲的融合,穿透了夜的寂静,仿佛是新时代叩响的第一声门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