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15章 废铁堆里,响起第一声“心跳”

磨床修复的第七天,启航机械厂的车间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铁灰色的天花板上,几盏老旧的荧光灯滋滋作响,投下斑驳的光影,映在李默沉静的脸上。

他站在所有人面前,身后是那台已经焕然一新的德国磨床——银白色的机身泛着冷光,像一头驯服的钢铁巨兽,蛰伏在水泥地面上,只待一声令下便苏醒咆哮。

启航的核心成员——安建国、王建国、周敏、苏晓芸,以及十几个最早加入的技术骨干,目光全都聚焦在他身上。

车间里静得能听见金属冷却时细微的“噼啪”声,还有谁忍不住咽口水的喉结滑动。

“从今天起,启航不接简单加工单了。”

李默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瞬间激起千层浪。

众人哗然,交头接耳声嗡嗡响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与不解。

“不接加工单?那我们吃什么?”

“李默,这可不是开玩笑!我们好不容易才有了点稳定收入!”

“就是啊,这台磨床修好了,不正是我们大展拳脚的时候吗?怎么突然要自断财路?”

质疑声此起彼伏,连一向沉稳的王建国都皱起了眉头,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身旁的工具箱,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放弃唾手可得的利润,去追逐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这不符合一个商人的逻辑。

李默没有立刻解释,只是平静地转身,打开了身后的投影仪。

“咔哒”一声轻响,光束刺破昏暗,投射在白墙上,一份标题醒目的文件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青阳县报废工业设备普查报告》。

“大家先看这个。”

随着他的操作,一页页的数据和图表缓缓展开。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现实:整个青阳县,在工商系统登记在册,但已彻底停产闲置的机床,总数超过二百一十七台。

车床、铣床、刨床、磨床……这些曾经撑起县域工业脊梁的钢铁骨骼,如今都静静地躺在废弃的厂房里,与蛛网和灰尘为伴。

“这份报告是我委托专业机构做的,总估值超过一千万。”李默的声音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指尖在遥控器上微微发颤,“一千万的设备,因为缺技术、缺资金、也缺那么一点点敢想敢干的胆识,尽数沦为了无人问津的废铁!”

他切换到一张青阳县的地图,上面散落着一个个刺眼的红点,每一个红点,都代表着一座沉寂的工厂。

他的手指重重地戳在地图上,金属桌面发出“当”的一声脆响,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们脚下踩着的,不是一片工业废墟,而是一座沉睡的金矿!我们要做的,不是吭哧吭哧地给别人打工,修一台机器,赚一点辛苦钱。而是要让所有‘死掉’的工厂,重新听见自己的心跳!”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众人脑中的迷雾。

他们看着那张地图,眼神从最初的困惑,渐渐变成了震撼,最后燃起了一丝炽热的火苗。

原来,他们每天经过的那些破败厂房里,竟然隐藏着如此巨大的价值。

一直沉默不语的安建国,默默地从怀里掏出那本封面已经磨得发亮的笔记本。

牛皮封面边缘卷起,内页泛黄,指尖划过纸面时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他走到众人面前,翻开写得密密麻麻的第一页,那上面是他亲手绘制的各种机械结构图和原理分析。

他的声音沙哑而有力,像老机床启动时的第一声轰鸣:“机器和人一样,都会生病。病了,就得治。想让它们重新心跳,得先学会怎么看‘病’。从今天起,我来教你们。”

老师傅的表态,如同一剂强心针,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李默趁热打铁,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计划。

他以“青阳县域技改协作联盟”的名义,向县发改委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方案,核心是“三三制”修复模式。

“政府出资30%,作为基础启动资金和政策扶持;有闲置设备的企业,以设备折价或提供场地、零件等资源的方式,作价30%入股;而我们这些参与修复的工人,则自筹30%的入股金。所有修复后的设备,产权归协作社共同所有,未来的运营收益,大家按股分红!”

这个模式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它巧妙地将政府、企业和工人三方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让每个人都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打工者变成了主人。

苏晓芸的执行力极强,她立刻联系了社区,对接了下岗职工的登记系统。

短短三天之内,前来报名希望加入“协作联盟”的人数就突破了二百人。

看着那份长长的名单,苏晓芸却忧心忡忡地找到了李默。

“李默,人是够多了,但问题也来了。”她指着名单上的备注信息,指尖微微发白,“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是纺织厂、食品厂的下岗工人,别说修机床了,很多人连螺丝的型号都分不清。真敢让他们直接上手?”

李默笑了笑,带她走进车间,站到了那台德国磨床前。

他没有多言,只是在操作面板上轻轻一点,启动了自检程序。

磨床内部的传感器开始工作,屏幕上,一行行数据飞速刷新,最终自动生成了一份图文并茂的《主轴磨损趋势预测与维护建议报告》。

“看,”李默指着屏幕上清晰标注出的每一个部件状态和维护步骤,指尖划过冷光屏幕,留下一道淡淡的指纹,“以前,修机器靠的是老师傅的经验和手感。但现在,不用他们懂。系统会一步步地教,它会告诉我们哪里坏了,应该怎么修,用什么型号的零件,甚至连拧螺丝的力矩是多少,都会有明确的提示。”

苏晓芸看着那份比医院体检报告还要详细的诊断书,彻底愣住了。

她这才明白,李默真正的底牌,不是修复一台机器的技术,而是这套能将复杂技术“傻瓜化”的系统!

首批试点项目,选定了城西那家已经废弃多年的纺织机械分厂。

当李默带着队伍开进那座尘封的厂房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八台国产的c620车床整齐地排列着,像一队阵亡的士兵,身上蒙着厚厚的灰尘,锈迹斑斑。

空气里弥漫着铁锈与陈年机油混合的腥味,脚下踩着碎玻璃和剥落的漆皮,每一步都发出“咯吱”的轻响。

经过初步诊断,它们集体瘫痪的主要原因,是核心动力单元——电机,已经严重老化损坏。

就在大家为去哪里寻找替换零件而发愁时,王建国一拍胸脯,主动请缨:“别处不好找,我那儿有!我那个仓库里,堆着我这十几年从各个厂子收来的旧电机,国产的进口的都有,随便挑!”

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李默立刻让安建国带着几个有经验的老师傅去王建国的仓库“淘宝”,自己则留下来,对这八台车床的电机进行更精密的“体检”。

他悄然启动了脑海中的【综合工务精通】技能,双眼仿佛变成了高精度的扫描仪。

他逐一走过每一台车床,看似只是用手触摸着冰冷的电机外壳,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与粗糙的锈蚀感,实际上,一股无形的数据流正在他脑中飞速闪过。

【电机A:线圈绝缘层老化超过85%,修复价值低。】

【电机b:轴承磨损严重,转子动平衡失效,可更换核心组件修复。】

【电机c:碳刷接触不良,换向器积垢,清理更换后可恢复70%性能。】

短短十几分钟,八台电机的“生命体征”就被他尽数掌握。

他站在最后一台电机前,手指在机壳上轻轻敲了两下,听那回音判断内部结构,又低头思索片刻,权衡修复成本与未来稳定性,最终标记出了三台尚有巨大修复价值的电机。

他迅速在脑中构建出了一套“模块化快修流程”:

拆解、清洗、检测、替换核心组件、动态负载测试……他将整个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步骤,并让周敏全程录像,准备制作成第一批标准化的教学影片。

第一批挑选出来的十名工人,几乎都是零基础的门外汉。

他们紧张又兴奋地围在安建国和李默身边,按照视频和两位“总教官”的指导,一步步地操作。

有人负责拆卸,双手因用力而微微发抖;有人负责清洗,喷枪喷出的高压水汽带着铁锈味扑面而来;有人负责在安建国的监督下更换轴承和碳刷,指尖沾满黄油,动作生涩却专注。

整个过程就像在玩一个精密的乐高积木,虽然磕磕绊绊,但在系统的指导和老师傅的把关下,竟然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三个小时后,第一台经过“模块化手术”的电机被重新安装到了c620车床上。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李默亲自上前,合上了电闸。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后,沉寂了近十年的车床,突然发出了“嗡”的一声闷响,随即,主轴开始缓缓转动,越来越快,越来越平稳。

那均匀而有力的“哒哒”声,在空旷的厂房里回荡,如同战鼓,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动了!动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下一秒,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冲天而起!

工人们拥抱在一起,又笑又跳,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工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指尖颤抖地抚摸着还在运转的机床,仿佛在触摸一段重生的岁月。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青阳县。

接下来的几天,周边县市的一些机械厂退休老技工,都闻讯赶来观摩。

他们大多抱着怀疑的态度,围在那群“杂牌军”周围,指指点点。

“胡闹嘛!修机器是门手艺,哪是这些学生娃和家庭妇女能搞的?能持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背着手,连连摇头,声音里带着金属般的冷硬。

李默听见了,他没有争辩,只是让众人让开一片空地,推过来一台刚刚从废品站拉回来的报废铣床。

“各位老师傅,小子献丑了。”

话音未落,他已经动手了。

拆卸、诊断、更换核心部件、组装、调试……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每一个步骤都精准得如同教科书。

仅仅用了四十七分钟,在所有人不敢置信的目光中,这台报废铣床的核心传动系统被更换一新。

“哪位大姨愿意上来试试?”李默笑着看向人群中一位紧张观望的下岗女工。

那名五十八岁的女工,在众人的鼓励下,颤颤巍巍地走上前。

在李默的简单指导下,她按下了启动按钮。

机器发出了平稳的运转声,主轴旋转,刀盘飞舞,精度和稳定性甚至超过了许多在役的同型号机床。

刚刚还议论纷纷的围观者们,此刻鸦雀无声,只剩下倒吸凉气的声音,像风吹过铁皮屋顶。

人群的角落里,周敏悄悄地用手机拍下了这震撼性的一幕。

她没有发朋友圈,而是将视频发到了一个全是教育系统同行的教师群里,并附上了一段文字:“我们总在课堂上说,要理论联系实践,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我们有没有想过,或许是我们的教育,早就脱离了脚下这片火热的土地?”

当晚,县职校的校长亲自登门拜访,握着李默的手,激动地请求合作,希望能在启航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开设一个真正的“实战型技工班”。

系统的提示音,也在李默的脑海中悄然响起:

【主线任务2-2:建立首支民间技术军团】

【当前进度:37%】

夜深了,李默独自一人站在修复完毕的车床前,静静地听着那均匀的“哒哒”声。

这声音对他而言,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是钢铁的心跳,也是一个时代的脉搏。

他掏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过,最终拨通了一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电话接通,那头传来林诗雨清冷而熟悉的声音:“喂?”

“是我。”李默的声音很平静,“我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开发区的最新规划图了,上面预留了很多工业用地。我想知道,在那些空白地块里……哪一块,最怕‘噪音’?”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一声极轻的笑,带着一丝了然和欣赏:“你终于要出手了?”

“嗯。”

“好,我帮你查。”林诗雨顿了顿,在挂断电话前,仿佛不经意地补了一句,“对了,我手里有三台闲置的德国德玛吉五轴数控镗床,是我爸以前那个模具厂剩下的,一直放在仓库里。你要是需要……”

电话挂断了。

李默握着手机,久久没有放下。

德玛吉五轴数控镗床?

那可不是c620这种老古董能比的,那是真正代表着现代精密制造顶尖水平的工业母机!

一台的价值,就足以抵得上他现在所有的家当。

他抬起头,望向厂区外深邃的夜空,仿佛能看见无数沉睡在九州大地上的钢铁巨龙,正在黑暗中睁开眼睛,等待着被唤醒的号角。

林诗雨的这份厚礼,比他想象中来得更快,也更重。

而这份重量,即将为启航的未来,注入一股无可匹敌的强大动力。

李默的嘴角微微上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