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124章 你没点火,可天已经亮了

海风停了,浪潮的余威却还在一下下地拍打着礁石,像是巨兽疲惫的喘息,沉闷而悠长,每一声都震得脚下的沙砾微微发颤。

李默在一片咸腥的潮气中醒来,鼻腔里塞满了海藻腐烂与盐粒蒸腾的混合气味,舌尖甚至泛起一丝铁锈般的苦涩。

他睁开眼,灰蓝的天光正从东方渗出,像一瓢冷水泼在乌云残破的边缘。

昨夜撕裂天空的狂风暴雨,只在滩涂上留下了满目疮痍的证据——断裂的船桨斜插在泥泞中,像折断的手臂;撕碎的渔网如破旧的裹尸布般缠绕在礁石间;还有几艘被巨浪掀翻、肚皮朝天的渔船,漆黑的船底朝天,像搁浅的死鱼,腹中还咕噜咕噜地吐着残存的海水。

他走出栖身的窝棚,赤脚踩在湿冷的沙地上,脚底被碎贝壳划出细微的刺痛。

预想中的哀嚎与混乱并未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嘈杂却有序的忙碌。

几十个赤着上身的汉子,古铜色的脊背在微光中泛着汗湿的油光,卷着裤腿的女人踩着泥水来回奔走,裤管沾满草屑与泥点。

他们合力将一艘艘渔船扶正,木头摩擦的吱呀声、铁钩刮过船板的刺耳锐响、男人低沉的号子与女人短促的呼喊,混杂成一支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交响,在空旷的滩涂上回荡。

没有人指挥,没有人调度。

然而,李默敏锐地发现,他们自发形成了一套流程。

受损最严重、最急着出海维生的那几家,总能最先得到七八双手的帮助——有人扛起断裂的桅杆,肩膀上立刻留下一道深红压痕;有人递来桐油与麻绳,指尖沾满黏腻的树脂。

而出过力的人家,在修补自家小船时,也能理直气壮地从别处借来绳索和木板,彼此点头,无需多言。

急用优先,劳力置换。

八个字,像一道无形的律法,在这些衣衫褴褛的渔民之间高效运转。

“嘿,我说,谁定的这规矩?”一个刚从外乡过来投亲的年轻人,扛着块木板,满脸困惑地问身边的人,“村长?还是族里哪位长老发的话?”

他问话的声音不小,旁边一个正用麻绳打结的半大少年听见了,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被海风吹得有些发黄的牙齿,手指灵巧地翻飞,麻绳在他掌心发出沙沙的摩擦声:“规矩?啥规矩?”

“就是……就是先帮谁,后帮谁,谁家出了力就能换东西啊。”

“哦,这个啊。”少年手上的活没停,头也不抬地说道,声音混着远处敲打船板的咚咚声,“哪有什么人定。刚才大伙儿抬阿海叔家那艘大船,他看旁边老林叔的船底破了个大洞,急得直跳脚,就把自家备用的桐油先让给了老林叔。后来嘛……后来的事,不就都这么来了?”

少年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在说一件吃饭喝水般自然的事情。

李默的心,却被这几句不经意的话狠狠撞了一下,胸口像被一块礁石猛地顶住,呼吸一滞。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空空如也的口袋。

那里,曾经装着一支炭笔。

一支他以为能画出世间所有秩序的炭笔。

他曾在一个饥荒肆虐的北方小镇,用那支笔在空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完美的圆,试图为流民们建立一个公平分配粮食的秩序。

他站在圆心,声嘶力竭地解释着规则,可换来的,只有麻木的眼神和混乱的哄抢——枯瘦的手臂如乱枝般伸入粮堆,孩子的哭喊被踩在泥泞中,老人倒下时浑浊的眼睛望向他,像在质问一个神明。

最后,那个完美的圆,被无数绝望的脚印踩得不成模样,炭粉被雨水冲成灰黑的溪流,蜿蜒进地缝。

从那天起,他开始流浪,像一个寻找答案的幽魂。

此刻,他缓缓走上村口那块最高的礁石,粗粝的石面磨着脚心,像在提醒他大地的真实。

他像一座沉默的雕像,俯瞰着底下鲜活的一切。

船,基本都修好了。

渔民们没有片刻歇息,又开始处理昨夜风浪里幸存的渔获。

新的争吵爆发了。

“王老三!你家的船是我带人第一个扶正的,凭什么这筐品相最好的带鱼你先挑?”一个黑脸汉子吼道,唾沫星子喷了一地,脖子上的青筋暴起,手里的铁钩在晨光中闪着冷光。

“放你娘的屁!”被叫做王老三的男人毫不示弱,一脚踩在船帮上,裤腿卷到膝盖,小腿上还沾着泥浆,他用手里的铁钩指着对方的鼻子,“你还好意思说!老子帮你把断掉的桅杆扛上船的时候,你怎么不说?我多费了半天劲,多分两条鱼怎么了?”

“我帮你补网了!”

“我还帮你清船舱里的积水了呢!”

争吵声此起彼伏,激烈得仿佛下一秒就要扭打在一起。

有人攥紧拳头,有人涨红了脸,可没人真的动手。

他们没有画好的分割线,没有明确的度量衡,唯一的依据,就是每个人心里那杆模糊却又坚决的秤。

你帮我扛过桅杆,我多分你两条鱼;我让你先用了绳子,你得把那块更大的舱板让给我。

这是一场混乱不堪的“清算”,却又有着一种惊心动魄的“公平”。

李默忽然笑了。

他看着那些在争执中闪烁着精光、寸步不让的眼神,看着他们为了几条鱼、几尺绳索而激烈辩论的模样,心中那座压抑了许久的冰山,轰然碎裂,碎片坠入胸腔,激起一阵久违的暖流。

原来如此。

那个他曾画在地上的炭笔圈,那个冰冷、死寂、被他视为真理的几何图形,其实早就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

它不在地上,而在这些渔民的眼睛里,在他们每一次的争吵、每一次的妥协、每一次的斤斤计较里。

规则,不是被某个“圣人”设计出来,然后恩赐给众生的。

规则,是在无数次的碰撞、争执、试探、博弈中,从人群里自己“活”出来的。

它粗糙,它混乱,它充满了烟火气,甚至夹杂着谩骂和私心,但它坚韧,有效,因为它连接着每一个人最真实的渴望与诉求。

他,错了。错得离谱。

李默缓缓转身,背对着那片喧嚣的海滩,朝着内陆的方向走去。

他口袋里,那最后一粒微不可察的蜡笔碎屑,随着他迈步的动作,悄然滑落。

一阵海风吹过,带着咸湿与微凉,将那点曾经承载着他全部理想的色彩,卷入了翻涌不息的蓝色潮水之中,瞬间消弭无踪。

他没有回头。

脚下的路,从湿滑的礁石,变成了坚实的泥土,脚底传来温润的触感,像是大地在回应他的脚步。

空气里的咸腥味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草木与泥土混合的芬芳,湿润而清新,吸进肺里像饮了一口山泉。

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脚步却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不再是那个试图用画笔规训世界的导师,而是一个谦卑的倾听者,一个见证者。

他要去看,去看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那些由无数个“我们”在争吵与合作中,亲手建立起来的、没有名字的“规矩”。

不知走了多久,当清晨的薄雾再次弥漫在他的眼前时,脚下的土地已经变得湿润而柔软,每一步都留下浅浅的印痕。

空气中,飘来一种清苦的、独特的植物香气,像是揉碎的嫩叶与晨露的交融。

他抬头望去,朦胧的雾气里,连绵的青山若隐若现,一层层整齐的阶梯状田垄,从山脚一直铺到云雾深处,像大地的年轮。

是浙南的茶山。

天色未明,山间却已有了人声。

那声音穿不透浓雾,听不真切,却与海边渔民的粗犷咆哮截然不同。

那是一种被雾气过滤过的、尖锐而压抑的争执声,像是无数根绷紧的琴弦,在共鸣,也在对抗。

李默停下脚步,侧耳倾听,耳廓微动,仿佛能捕捉到每一声低语中的重量。

雾中,几户早起的采茶人,正为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