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气流如同无形的巨兽,在娲皇宫外嘶吼翻滚,却被一层柔和却坚韧的霞光稳稳拒之门外。
宫内清冷寂寥,亿万载不变的云霞无声流转,映照得殿内一切事物都蒙上了一层超然物外的光晕,却也透着一股拒人千里的冰冷。
三道流光穿透混沌,略显艰难地落在宫门前的白玉广场上。
光芒敛去,现出帝俊、太一与伏羲的身影。
帝俊深吸一口气,整了整绣有金乌浴日图的皇袍,试图驱散周身沾染的混沌戾气,眉宇间虽尽力维持着沉稳,却难掩一丝深藏的疲惫与焦虑。
太一则下意识地抚过怀中隐现的混沌钟虚影,赤金色的瞳孔扫视着这座圣人道场,眼神锐利依旧,却比往日多了一份审慎与收敛。
伏羲默立一旁,目光扫过熟悉的宫阙,眼底掠过一丝复杂。
沉重的宫门无声无息地向内开启,仿佛亘古便为他们等候。
一名彩衣童子躬身而出,声音清脆却不带丝毫情绪:
“娘娘已知三位道友到来,请随我来。”
穿过笼罩在氤氲霞光中的廊道,三人步入正殿。
只见女娲娘娘端坐于云床之上,周身道韵流转,与整个娲皇宫、乃至外界的混沌气息隐隐相合。
她面容平静,目光扫来,如同映照万物的古镜,清晰倒映出三人的身影,却再无往日妖族娲皇的温度,只余下圣人独有的、令人心生渺茫的威仪与疏离。
“恭喜娘娘证道成圣,万劫不灭!”
帝俊当先一步,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带着由衷的敬畏。
太一与伏羲亦随之行礼。
女娲微微颔首,声音平和淡漠,如同天籁自九霄落下:
“天帝、东皇、兄长,不必多礼。且起身吧。”
帝俊直起身,却没有立刻起身,而是维持着微微躬身的姿态,继续道:
“娘娘圣道得成,实乃我洪荒天地之幸,亦是我妖族无上荣光。只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沉凝了几分,带着难以掩饰的忧愤,
“巫族那群蛮子,仗着实力强大,又有后土开辟轮回,引动地道崛起,气焰愈发嚣张!屡屡挑衅我天庭威严,侵扰我妖族子民!更兼那幽冥地府,吸纳万灵魂魄,隐隐有分薄我天庭权柄之势……”
他越说,语气越是激愤,仿佛要将积压已久的郁垒尽数倾吐:
“我妖族虽据天庭,统御周天星辰,然巫族势大,地道诡异,如今已是举步维艰!长此以往,恐非妖族之福,亦非天地平衡之道!娘娘……”
帝俊抬起头,放下皇者尊严,目光灼灼地望向女娲,带着最后的期盼与试探,
“您乃我妖族娲皇,虽已证道,然香火情分犹在。如今妖族困顿,前途晦暗,还望娘娘能看在昔日情分,念及亿万妖族生灵,给予些许支持,或……指点我等一线前路生机,尤其是那成圣之机,究竟在何处?”
太一虽未开口,但紧抿的嘴唇和灼灼的目光,同样透露出相同的急切与渴望。
伏羲则垂手立于一侧,眉头微锁,静观其变。
女娲静默地听着,绝美的面容上无喜无悲,仿佛在听一段与己无关的故事。
直至帝俊语毕,充满期待地看着她,她才轻轻摇头,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帝俊,太一,兄长。”
她依次看过三人,
“吾已证道成圣,身合天道,超脱万物。族群兴衰,世间纷争,于圣人眼中,不过沧海一粟,纪元流转之常象。妖族之事,吾不会再多插手,此乃天道运转之定数,强加干预,反招不测祸端。”
她的话语如同冰冷的道则,瞬间浇灭了帝俊眼中大半的光彩。
然而,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伏羲身上时,那万古不变的淡漠深处,终究是泛起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柔和与担忧。
“然,”
女娲话音微顿,继续道,
“洪荒生灵,皆出吾手。妖族若真逢倾覆之大劫,吾会出手,为其留存一线血脉生机,不负昔日娲皇之名。此,乃吾之底线。”
帝俊闻言,眼底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又迅速黯淡下去。
留存一线生机?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非要等到妖族被打得濒临灭族,这位圣人才会出手?
这绝非他想要的!
他要的是妖族圣人作靠山!
不至于,真的成为蝼蚁!
他不甘心,再次踏前一步,几乎有些失礼地追问:
“娘娘!那鸿蒙紫气!道祖所赐之鸿蒙紫气,乃成圣之基!为何我等苦苦参悟,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其中奥妙究竟何在?还请娘娘看在……”
女娲敛眸,并未因帝俊的急切而动容。
她纤纤玉指抬起,于身前虚掐道诀,周身那浩瀚如星海的道韵随之流转,无数细微的法则符文在她眼眸深处生灭推演,似乎在沟通冥冥中的天道,窥探那一线天机。
片刻之后,她微微蹙起眉头,周身流转的道韵缓缓平复。
“天机混沌,晦暗不明。”
女娲的声音带着一丝极淡的疑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