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明骗局:我伪造了整个修仙时代 > 第55章 特殊的“蜂群宿主”

自打荣毅开发了“启灵术”,通过向目标输入伪造记忆的方式发展“荣氏族人”,他便在闲暇时断断续续创作了十几份不同的“人物记忆”。

无论这些记忆的主人公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也无论记忆本身是清晰还是朦胧,是翔实还是空洞,荣毅都恪守一个原则:绝不进行任何情绪渲染,不描述一切情感交互场景。

但凡涉及到主人公与其他虚构人物的交谈、日常生活的片段,能不出现就不出现,哪怕因为“剧情”需要,实在绕不开,必须出现,也一定会进行模糊处理,人为“降噪”,务必将这些场景可能引发的情感共鸣压制到最低。

因为人格的形成是基因、环境、经历三重力量交织塑造的结果,植入虚假记忆会有几率重塑人的性格与认知,甚至催生全新人格特征(如实验证明:24%的人可被植入导致性格改变的童年创伤记忆)。

一旦真的出现新人格特征,且其过于强大,影响、甚至是覆盖了原人格,荣毅的所作所为等于是杀死了这名人类,利用他\/她的尸体制造了一个“蜂群宿主”。

荣毅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哪怕在选择目标时特意挑选那些身心不幸之人,打着“改变命运”的旗号行事,荣毅依然坚持着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他们是多了一份阅历,继续自己的人生,而非回望今生宛如隔岸观火,内心再无丝毫波澜。

荣毅深知底线一旦被突破的可怕后果,尤其是像他这般“身怀利器”:今天可以因对方身世凄惨而“助其解脱”,明天就可能因认定人渣不配活将其“灭杀”……到了最后必然是生杀由心,连理由都懒得找。

不论是尤小菊还是张耀坤,他们或是命运悲苦、或是生活乏味,转化为“荣氏族人”后获得了精彩充实的新生活,他们无暇回忆或是不愿想起从前,但本质上他们还是原来那个人。

就好像一个人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阶级跃升,看到了更广阔的风景;历经风雨,获得了更丰富的人生体悟,他的认知水平提高,行事风格有所偏移,甚至连道德水准都会上下波动,但他的本性不会改变。

荣克行、荣雪丰……乃至未来新的“荣氏族人”们,他们都只是因为“额外”的阅历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只不过这些所谓的“风雨历练”,发生在他们的“前世”,而非如常人那样在今生经历罢了。

就比如荣雪丰,“记忆里”她踏入轮回前与先代家主的诀别:高高在上的家主大人设身处地为她着想,亲手送她迈向希望——怕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铭记于心,不但会时不时追忆,每每想起不说痛哭流涕,至少也得眼眶发红、黯然神伤吧?

但事实上,荣雪丰平日里基本不会主动想起“过往”,就算偶尔触发了“回忆”,情绪也非常稳定。

究其缘由,她记忆里那段生离死别的场景太模糊了,除非是情感极其丰沛之人,否则很难对“马赛克”似的画面产生共鸣。

至于荣克行如今对“前世妻儿”的念念不忘,那真的就是个意外。

关于“荣克行的前世记忆”是荣毅从某本扑街仙侠小说里顺手扒过来的。

通篇就几百字,关于其中家庭背景的描述就一行——“妻温柔贤惠、有女承欢膝下”。

关键,这还不是荣毅主动加上去的,他没感觉这话有问题,没有删而已!

就这,都让这位荣氏藏经阁长老兼家族府库总管一涉及到“遗忘的前世记忆”就痛彻心扉,也不知道是张耀坤重视亲情,还是这厮天生情感过剩。

据荣毅平日观察,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为荣克行“不犯病”的时候,对现任妻子刑乐乐也表现得情深意重,体贴入微,完全不像是“心里有人”的样子。

总之,荣老师拥有极高的道德下限,除了偶尔撒点小谎,整些乐子,满足一下恶趣味和虚荣心,从不干伤天害理之事。

……

然而,在李景唐(如今的荣景天)身上,事情发生了变化。

这位新晋“荣氏族人”的“前世记忆”,并非荣毅的库存货,而是那日北医六院归来后,他彻夜未眠、紧急炮制的新作。

其风格与其他“人格记忆”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截然相反。

整份记忆不但事无巨细地绘制了名为“李景天”的荣氏外门弟子完整的一生,其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生重要节点更是极尽笔墨、栩栩如生:入门时的欣喜若狂、被家主荣庭天赏识时的意气风发、欲入内门修习《大衍真经》而不可得时的伤心失望、被家主发配凡尘时的不敢置信、尘世中“向道之心”不改的苦苦坚持,直到垂垂老矣时重回荣氏与家主最后的诀别……

总之,荣毅是怎么真实怎么编、怎么煽情怎么来。

在构筑记忆画面时更是反复推敲打磨,对所有涉及的人物,尤其是那位先代家主的容貌神情、举手投足,刻画得细致入微、力求传神——务必在李景唐的心底,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因为,对于荣毅来说,李景唐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珍稀“样本”,他要把握机会在他身上验证一些猜想。

……

那日,荣毅虽然预警了李景唐的垂危状况,但话其实并没有说完。

或者,也不必说完,在场的专业医护人员都清楚持续超过十天的“无深度睡眠状态”意味着什么。

此种情况下的患者必然已经进入了濒死过程:频繁陷入1-10秒不可控微睡眠(强行关机)——体温紊乱—— 呼吸衰竭\/心脏骤停——死亡。

而在此之前,患者身体其实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损伤:脑组织出现阿尔茨海默症样tau蛋白沉积、心肌纤维断裂、肾上腺皮质大面积出血坏死。

即使找到了解决方案,患者恢复了深度睡眠,但永久损伤已经造成:

认知残疾:前额叶永久萎缩15%,相当于早老性痴呆

代谢系统崩溃:需终身服用胰岛素 降压药维持

精神后遗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合并慢性幻觉

彼时的李景唐其实已经是一名只能依靠维生系统存活的“活死人”。

更何况,对于“死亡焦虑症”这种非器质性的纯心理疾病,除了心理疏导,根本就没有治疗甚至是缓解方法。

北医六院的医护人员并不是疏于职守,没有发觉当时李景唐的危急状况,需要荣毅提醒他们——他们只是束手无策,只能略尽人事,尽可能延缓病人的死亡时间而已。

所以,对于荣毅来说,李景唐其实已经是一具人类尸体,是一具绝佳的实验素材。

……

前面说过,人格的形成是基因、环境、经历三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生存环境可以人为创造;

人体克隆 “蜂群”可以制造基因原体;

那么,到底需要多么复杂、逼真的“记忆”才可以算一个人类的真正人生经历呢?

如果三者皆备,能够诞生一个“真正的灵魂”吗?

荣毅当然不相信创造智慧生命这么简单。

他从来都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报以十二万分的敬畏。

有句话说的好: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科技穷尽的极限不过是复现大自然中本已存在的精彩。

但这不妨碍他向着这个方向尝试。

毕竟,成功的收益实在太大了。

那意味着荣毅从此摆脱了对人类族群根本上的依赖——他最主要的智慧型“蜂群宿主”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人类社会……

有些事情,做不做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做是另一回事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