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2章 投名状

食卦人 第2章 投名状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金爷那句“后生可畏”的余音,仿佛还萦绕在“漱石”宴客厅的雕梁画栋之间,但现实的冰冷,已如窗外的寒夜,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来。

宴席散后,宾客各怀心思地离去。周老板在车上,一改来时的沉稳,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一丝如释重负:“好!干得漂亮!老弟,你今晚可是给我们长了大脸!金爷那句‘有点意思’,分量不轻啊!”

我却没什么喜悦之情,只是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流光溢彩,轻声道:“周总,金爷最后那句话,恐怕不只是夸奖。”

周老板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他给了我认可,但也立刻给了考验。”我转过头,看着他,“‘投名状’已经下来了,不是吗?”

周老板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缓缓靠回椅背,点了点头,神色变得凝重:“没错。明天,最迟后天,金爷的人就会把资料送过来。是个硬骨头,姓张,叫张大山,在邻省栾川那边有个稀有金属矿,品位很高,但人是出了名的又臭又硬,油盐不进。多少人想动他那矿,都被他拿着猎枪轰出来了。金爷想要那个矿,但不想用强,免得落人口实。他要的是对方‘心甘情愿’地、‘低价’卖给我们。”

他特意加重了“心甘情愿”和“低价”两个词,嘴角露出一丝苦笑:“限期三天。老弟,这第一关,不好过啊。”

我沉默着。三天,让一个视矿如命的顽固矿主,心甘情愿低价出售他的命根子?这与其说是考验,不如说是一个下马威,或者说,是金爷在掂量我到底有几斤几两,值不值得他后续投入资源。

“资料尽快给我。”我只说了这一句。

第二天下午,一份薄薄的档案袋就送到了周老板为我准备的临时办公室。办公室位于市中心一栋高级写字楼的顶层,装修极尽奢华,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半个城市的繁华景象。但我无心欣赏,撕开档案袋,里面只有寥寥几页纸:

张大山,五十二岁,栾川县本地人,早年靠承包小煤窑起家,后来转型做稀有金属矿。性格彪悍、固执、多疑,极重乡土情谊,信奉“熟人好办事”。爱好:喝酒、吃野味、唱梆子戏。家庭情况:有一子,在省城读大学;妻子早逝,未再娶。财务状况:疑似因前几年过度扩张和近期环保投入,资金链非常紧张。

附件里有几张模糊的照片,一张是张大山站在矿洞口,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穿着沾满泥点的旧西装,双手叉腰,眼神像头护崽的豹子;另一张是他和几个当地人在酒桌上,满面红光,举着酒杯吼着什么。

信息少得可怜。尤其是关于他“身体状况”和“内心隐忧”的关键信息,几乎为零。传统的商业调查,在这些草莽出身、行事带着浓厚江湖气和地域色彩的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我知道,坐在这个现代化的办公室里,对着这几张纸,我永远找不到突破口。

“周总,我要去栾川。”我拿起内线电话。

“现在?我派几个人跟你一起去?”周老板有些意外。

“不,就我一个人。”我拒绝道,“人多眼杂,反而坏事。给我配辆车,普通点的,不要司机。”

两个小时后,我开着一辆毫不起眼的黑色大众帕萨特,汇入了出城的车流。导航设定的目的地是——栾川县。

车子驶离繁华的都市,高楼大厦逐渐被低矮的厂房、广阔的田野所取代。深冬的北方原野,一片萧瑟,灰蒙蒙的天空压着光秃秃的枝桠,偶尔掠过几只寒鸦,更添几分苍凉。高速公路像一条灰色的带子,无尽地延伸向前方。

我关掉了车载音乐,让思绪在寂静中沉淀。金爷、周老板、邹帅、杨雪……这些面孔在我脑海中闪过,最终定格在张大山那张模糊而彪悍的脸上。这是一个与我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人,他信奉的是土地、力气、酒量和义气,而不是数据、报表和资本游戏。要打动他,必须进入他的世界,用他能听懂的语言。

傍晚时分,我下了高速,进入栾川县地界。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带着不一样的味道——淡淡的煤灰味、矿石的粉尘味,以及一种粗粝的、属于山野的气息。县城不大,街道不算宽敞,两旁多是五六层的旧楼,招牌做得又大又醒目,什么“兄弟烧烤”、“正宗野味”、“老张钣金”,透着一股直来直去的市井生命力。

我没有直接去找张大山,甚至没有去他矿场所在的镇子。我在县城中心找了一家看起来最普通、生意也最火爆的宾馆住下。这家宾馆名字就叫“迎宾大酒店”,大堂的装修还停留在十年前的金碧辉煌风格,地毯有些褪色,但人来人往,多是些穿着工装或带着大包小包行李的生意人。

融入,是观察的第一步。

放下简单的行李,我走进了宾馆隔壁一家看起来烟火气十足的饭馆——“老味道家常菜”。正是晚饭时间,店里人声鼎沸,划拳声、劝酒声、锅铲碰撞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油烟、辣椒和炖肉的香气。

我选了个靠墙的角落位置坐下,点了一个地皮炒鸡蛋,一个酸菜粉条,一碗米饭。菜很快上来,分量十足,味道粗犷而实在。我慢慢吃着,耳朵却像雷达一样,捕捉着四周的声波。

邻桌是几个穿着矿工服、满身粉尘的汉子,正大声抱怨着矿上安全检查越来越严,干活不如以前痛快。另一桌像是几个本地的小老板,在讨论着年底结款的事情,言语间对某个“张老板”既敬畏又有些微词。

“……张大炮那个矿,可是咱县的纳税大户,就是脾气太爆,上次县里领导去视察,他都差点跟人拍桌子。”

“嗨,人家有底气呗!他那矿,听说快见底了?前阵子还看他到处找人喝酒,估计是想融点资续命?”

“融资?谁敢借给他?他那矿,看着好,听说环保窟窿大着呢,上面盯得紧,投进去搞不好血本无归……”

“不过老张这人,对咱本地人还算仗义,他矿上用的工人,基本都是本乡本土的……”

碎片化的信息,像一块块拼图,在我脑海里慢慢汇聚。资金紧张,环保压力,脾气火爆但对乡邻仗义。这些信息,与周老板提供的资料相互印证,但更加鲜活,也更加具体。

“食”与“卦”的线索,往往就藏在这些市井烟火之中。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开着车,开始在县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我去了县里最大的农贸市场,看那些小贩和顾客讨价还价,看当地人都买些什么菜;我去了几家老字号的药店,在门口徘徊,观察进出的人;我甚至去了县文化馆附近,听那些老人在广场上唱梆子戏,那高亢嘹亮又带着些许苍凉的唱腔,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独特的生命力。

转悠到中午,我根据昨晚听到的零星信息,将车开到了县城边缘一个看起来颇有年头的、专营矿山机械的店铺附近。我注意到,店铺门口停着一辆沾满泥浆的黑色路虎揽胜,车牌号与我资料里记录的张大山常用车辆一致。

目标出现了。

我没有靠近,只是把车停在马路对面一个不显眼的位置,耐心等待。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张大山从店里走了出来,依旧是照片上那副样子,高大,微胖,穿着不合身的西装,脸色有些疲惫,眉头紧锁。他跟店老板大声说了几句什么,然后重重地叹了口气,揉了揉自己的腹部,才拉开车门上车离开。

就是这个细微的动作!揉腹部!

在“鸿门宴”上,我通过观察众人对菜肴的偏好和回避来推断其心理;在这里,张大山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就是最直接的“身体语言”。他身体不适,而且很可能是胃部。

我立刻启动车子,远远地跟了上去。他没有回矿场,而是去了县城一家看起来比较高档的酒楼——“聚仙楼”。看来他中午有饭局。

我没有进去,而是在对面的一家小茶馆要了个靠窗的位置,继续等待。这顿饭吃了很久,直到下午两点多,张大山才和几个人勾肩搭背、满面红光地走出来,显然喝了不少。他站在门口,又习惯性地用手按了按上腹部,虽然醉意朦胧,但这个动作却异常清晰。

再次确认。

等他离开后,我走进了“聚仙楼”。大堂经理是个精明的中年人。我没有直接打听张大山,而是假装成外地来的药材商人。

“老板,打听个事儿。”我递过去一支好烟,用带着点外地口音的普通话说道,“听说咱们这儿盛产几种不错的山货和药材,想找本地的大户合作。刚看出去那位老板,气势不凡,像是个人物,不知是……”

大堂经理接过烟,别在耳朵上,打量了我一下,见我穿着体面,语气也客气了些:“哦,你说张老板啊!张大炮,咱县里的名人,开矿的!”

“开矿的?那生意做得大啊!”我故作惊讶,“不过我看张老板刚才好像有点不舒服,按着肚子,是不是咱们这儿的饭菜……”

“嗨!”大堂经理摆了摆手,压低了声音,“您可别提了。张老板那是老毛病了!胃不好!年轻时候下矿,饥一顿饱一顿落下的根儿。现在虽然有钱了,但应酬多,酒喝得更凶!我们这儿的菜,他其实吃不了多少,就爱喝点我们自酿的、据说能养胃的黄酒,菜嘛,顶多挑点清淡的炖品吃几口,那些油腻的、野味的,也就是摆个样子,给他那些朋友点的。”

关键信息!胃病,老毛病,饮酒加重,偏好清淡炖品和黄酒!

“原来如此。”我点点头,又闲聊了几句关于本地风土人情的话,便告辞离开。

回到宾馆,我闭目凝神。碎片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

1. 财务状况: 资金链紧张,寻求融资困难。(来自市井传闻和周老板资料)

2. 经营压力: 环保要求严格,可能面临巨额整改罚款或停产风险。(来自市井传闻)

3. 性格特点: 彪悍固执,重乡谊,脾气火爆但讲义气。

4. 健康状况: 严重胃病(胃溃疡或更严重?),长期饮酒加重,内心对此有恐惧(下意识按腹),饮食上被迫趋向清淡、养胃之物。

5. 行为模式: 依赖“熟人”,在本地圈子内活动。

那么,他的“命门”在哪里?不仅仅是钱,不仅仅是矿,更是他的健康,以及由健康问题引发的、对未来的恐惧。一个再强悍的人,当身体发出严重警告时,内心都会变得异常脆弱。他拼命守着的矿,可能在他倒下后变得一文不值,甚至成为拖累家庭的负担。他喝酒,可能既是为了应酬,也是为了麻痹自己对病痛的恐惧。

突破口,就在他的“胃”上,以及这胃病背后所代表的、他对生命和传承的深层焦虑。

第三天,限期最后一天。我知道,不能再等了。

我换上了一身更显沉稳的深色夹克,再次来到了那家矿山机械店。这次,我直接走了进去。

店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手上满是油污。我直接表明来意,但不是以金爷或周老板的名义,而是用一个精心准备的、不易被立刻查证的身份——一位“省城来的、专攻企业危机管理和老板健康咨询的独立顾问”。我声称,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张总的企业和身体都面临一些挑战,或许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店老板显然跟张大山很熟,他狐疑地打量着我,尤其是听到“健康咨询”几个字时,眼神动了一下。他走到里面打了个电话,低声说了几句。

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表情复杂地看着我:“张老板说,他没什么危机,身体也好得很,让你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果然吃了闭门羹。

但我并不气馁。我早有准备。我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张提前打印好的、什么具体内容也没有、只印着一个模糊LoGo和“健康风险初步评估”字样的封面,递给店老板。

“麻烦您再跟张总说一句,”我语气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不是来卖药,也不是来贷款的。我只想问张总三个问题,如果他对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感兴趣,我立刻就走,绝不再打扰。”

我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出那三个问题:

“第一,他是不是每天凌晨三四点,会因胃部灼痛醒来,再难入睡?”

“第二,他是不是对以前最爱吃的红烧肉、野味,现在看到就觉得油腻,甚至反胃?”

“第三,他有没有想过,如果他倒下了,他那在省城读大学的儿子,能不能扛得起这个矿,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所有麻烦?”

这三个问题,第一个关于症状(基于胃病共性及严重程度的推断),第二个关于饮食变化(基于“聚仙楼”经历的观察),第三个,则是直击他内心最深的恐惧——健康导致的传承危机!

店老板听完,脸色也变了,显然,我这三个问题,至少前两个,很可能戳中了事实。他再次走进里间打电话。

这一次,他去了很久。

当我几乎以为这次试探彻底失败时,他走了出来,脸上的表情像是见了鬼。

“张老板说……”他咽了口唾沫,“……他在矿上办公室等你。地址我写给你。”

我知道,我敲开了第一道门缝。

接过写着地址的纸条,我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出门,发动汽车,朝着县城外崎岖的山路驶去。

车窗外,是连绵的、在冬季显得格外荒凉的山峦。盘山公路蜿蜒曲折,路况不佳,颠簸不已。路两旁偶尔能看到废弃的矿洞和简陋的工棚,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疯狂与如今的落寞。

开了近一个小时,按照地址,我终于看到了那个位于山坳里的矿场。规模不小,但显得有些破败和陈旧,巨大的碎石机沉默着,只有少数工人在活动,空气中弥漫着矿石和尘土的味道。矿场门口没有任何显眼的标识,只有几间铁皮板房充当办公室。

我把车停在空地,深吸了一口带着矿石粉尘的清冷空气,整了整衣领,走向那间最大的板房。

门口站着一个皮肤黝黑、眼神警惕的年轻矿工,大概是张大山的心腹。他打量了我一下,没有说话,只是推开了板房的门。

里面光线昏暗,烟雾缭绕。张大山就坐在一张巨大的、堆满了各种图纸和账本的办公桌后面。他没有穿西装,只穿了一件旧的军大衣,脸色在烟雾中显得更加晦暗。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

他抬起头,那双像豹子一样的眼睛,死死地盯住我,充满了审视、怀疑,以及一丝被说中心事后无法掩饰的凶悍与……惊疑。

“你,就是那个省城来的?”他的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像砂纸摩擦着石头。

“是,张总。冒昧打扰。”我平静地回答,不卑不亢。

他猛吸了一口烟,然后把烟头狠狠摁灭在烟灰缸里。

“说吧!”他身体前倾,目光如炬,带着巨大的压迫感,“你那三个问题,是怎么回事?今天你要是说不出了子丑寅卯,哼,这大山里,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威胁,**裸的威胁。

但我知道,他越是表现得凶狠,内心可能就越是不安。

我迎着他的目光,缓缓开口。真正的“攻心”,现在才刚刚开始。而我的筹码,就是我这两天所观察到的一切,以及,那玄妙而精准的“食卦”之力,即将在这间充满烟味和矿石味的简陋板房里,展现出它洞穿人心的锋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