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6章 第一个熟客

食卦人 第6章 第一个熟客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王姨的冻豆腐和老陈的肉包子,像两堵矮墙,暂时帮我挡住了些现实的风雨,让我在这条街上勉强立住了脚。但“立住”和“活下去”是两码事。每天早上一睁眼,房租、水电、食材成本就像三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口,算盘珠子在心里拨得噼啪作响,算来算去,都离盈利差着一大截。

店里依旧冷清。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像个木桩子似的杵在柜台后面,看着门外人来人往,他们手里捧着奶茶,咬着煎饼,唯独很少人走进来,看我这一锅熬得越来越醇,却也越来越寂寞的骨汤。这种等待,比当年守着无人问津的网店还要磨人。网店的冷清是虚拟的,关了电脑眼不见心净;而这里的冷清,是物理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空椅子和越来越空的冰柜,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你正在坐吃山空。

李静与她的“两份木耳,不要麻酱”

转机发生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阳光懒洋洋地透过玻璃门,在地面上投下斜斜的光斑。一个女生推门走了进来。

她看起来年纪不大,可能是个研究生,脸上带着长期睡眠不足的疲惫,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很厚。她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浅蓝色羽绒服,背着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双肩包,脚步有些拖沓。

她没像大多数新客那样在选菜柜前犹豫徘徊,而是径直走到柜前,拿起夹子和篮子,动作熟练地夹了些生菜、豆芽、一两片土豆,然后,特别精准地夹了两份黑木耳,最后加了一小撮龙口粉丝。

“老板,微辣,不要麻酱。”她声音不高,语速很快,带着一种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的专注。

我心里微微一动。不要麻酱的客人不是没有,但精准地点“两份木耳”的,她是头一个。而且,她整个点单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犹豫,像是重复了无数遍。

我给她烫煮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她找了个靠墙的角落坐下,从背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封面印着《高等有机化学》的书和一堆打印的资料,摊在桌子上,一边等餐,一边皱着眉头啃读,手指无意识地卷着额前垂下的碎发。

我把麻辣烫端给她时,她头也没抬,只是含糊地说了声“谢谢”,便拿起勺子,一边吃,一边继续看资料。她吃得很慢,不是因为品尝,而是心思显然不在食物上,更像是一种维持体能的机械动作。

那碗麻辣烫,她吃了将近四十分钟。期间有别的客人进来,喧闹一阵又离开,她都毫无反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她合上书,把资料胡乱塞进背包,扫码付款,依旧是那句低低的“老板,走了”,便推门融入外面的阳光里。

我看着她消失的背影,鬼使神差地,从柜台下摸出了那个记“无用数据”的旧本子。翻到新的一页,我写下:

“日期:11月x日,下午3:20

顾客:女,戴厚眼镜,背蓝色背包,常看厚书。

点单:生菜、豆芽、土豆片、两份木耳、粉丝。微辣,不要麻酱。

备注:像是常客,点单固定,可能是在校研究生,学业压力大。”

写完这些,我看着这行字,自己也觉得有点好笑。记这些有什么用呢?难道指望她天天来,就指着这两份木耳盈利吗?我自嘲地摇摇头,把本子塞回原处。这大概就是守店守得太无聊了的后遗症吧。

“买三送一”的冲动与算计

然而,李静——我后来知道了她的名字——并没有天天来。隔了两天,她才再次出现,点了一模一样的东西。这让我更加确认,她可能就是我这家小破店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熟客”。

这点微小的发现,像一颗投入死水里的石子,虽然涟漪不大,却让我那颗被焦虑浸泡的心,活泛了一下。我不能就这么干等下去,得做点什么,吸引更多像李静这样的“熟客”,或者,干脆把生客变成熟客。

一个最直接、最俗套的念头冒了出来:搞促销。

“买三送一”!对,就是这个。听起来多实惠啊!学生们不是最爱凑单、拼团吗?这个活动一定能拉动消费!

我被这个简单的想法激动着,当晚就打烊后,找来一张硬纸板,用红色马克笔粗粗地写上“开业酬宾!买三送一!多买多送!”,下面用小字注明:消费满三份菜品,赠送一份指定素菜(价值1.5元)。我把这张海报贴在玻璃门最显眼的位置,红底黑字,触目惊心。

第二天,效果立竿见影。

海报吸引了不少学生的注意。尤其是中午和晚上饭点,居然破天荒地出现了需要等位的景象。三五成群的学生挤在选菜柜前,七嘴八舌地计算着怎么凑单最划算。

“再加个豆皮就够了!”

“我们三个一起点,是不是可以送三份?”

“老板,海带结算不算赠品?”

店里人声鼎沸,选菜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空下去。我忙得脚不沾地,额头冒汗,心里却涌起一股久违的、近乎虚脱的兴奋。那“叮咚叮咚”的收款声比平时密集了数倍,像一曲欢快的交响乐。对嘛!这才像做生意的样子!看来这促销搞对了!

这种虚假的繁荣持续了三四天。那几天,我每天关店时都累得几乎散架,但看着记账本上明显上扬的营业额数字,觉得一切都值了。

冰冷的算盘与现实的耳光

促销活动搞了一周,我决定暂缓一下。一方面是体力实在有些吃不消,另一方面,那股最初的兴奋劲过去后,我心里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热闹是热闹了,但钱呢?

在一个深夜,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坐在柜台后,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仔细核算这一周“买三送一”的账。

我拿出计算器,把一周的总营业额敲进去,然后开始扣除各项成本。

房租、水电、煤气这些固定成本先放在一边。我重点计算食材成本。我仔细回忆着这一周消耗的各类食材,尤其是作为赠品的那些素菜——豆皮、海带结、青菜……我按照批发价仔细核算着它们的成本。

算着算着,我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后背开始发凉。

因为“买三送一”,客单价确实提高了,很多顾客为了凑单,点的比平时多。但是,我送出去的那一份“免费”素菜,并不是真的免费,它的成本是实实在在的!当大量的赠品送出去后,均摊到每一单的利润,被极大地摊薄了。

计算器上最终显示的数字,像一盆冰水,从我的头顶浇下,瞬间熄灭了所有虚火的兴奋。

这一周,看似红红火火,客流不断,但实际的净利润,比起搞活动前那种半死不活的状态,竟然……没有显着增加!甚至,如果严格计算我额外付出的劳动时间和精力,几乎是亏的!

我瘫坐在椅子上,浑身发冷。原来,这看似聪明的“买三送一”,不过是赔本赚吆喝,是一场我自己导演、自己参演的数字游戏和心理幻觉。我用表面的热闹和短暂的营业额提升,麻痹了自己,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利润。

我盯着那张依旧鲜红的促销海报,它此刻在我眼里,像一个巨大的、嘲讽的鬼脸。我仿佛能听到老陈那沉稳的揉面声,和他那句“把一件事做明白”。我连最基本的利润核算都没搞明白,就盲目跟风搞促销,这哪里是“做明白”?这分明是瞎折腾!

那一刻,我感到了深深的挫败。原来做生意,光有一腔热情和一点小聪明是远远不够的。这里面有太多需要琢磨、需要计算、需要耐心沉淀的东西。捷径,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我默默地起身,走到门口,有些艰难地撕下了那张“买三送一”的海报。红色的纸屑飘落在地上,像破碎的幻想。

第二天,店里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冷清。但我看着那空荡的店堂,心情却与以往不同。少了那份焦躁,多了一丝沉淀下来的冷静。

李静依旧在固定的下午时分出现,点了她的“两份木耳,不要麻酱”。我看着她在角落里边吃边看书的身影,心里忽然觉得,或许,像这样慢慢积累起一个、两个、三个……真正认可你味道的熟客,比任何花里胡哨的促销都来得踏实,也更重要。

只是,这条路,注定会更长,更慢。

我叹了口气,重新拿起了那个记录“无用数据”的本子。至少在等待的日子里,我还能给自己找点事做,证明我还在思考,还没有被这冰冷的现实完全冻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