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简单的手记

食卦人 简单的手记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在麻辣烫的烟火里,读懂卦象与人心

大家好,我是《食卦人》的作者,也是一家开了快十年麻辣烫小店的店主。白天守着咕嘟冒泡的汤锅,听食客聊家长里短;晚上关店后翻看各种小说,在古老符号里琢磨人间百态——这本书,就是我把这两种生活拧在一起的产物。

写它的初衷,藏在两个“真”里。一是我对卜算推算的“真痴迷”:从《易经》的六十四卦读到《太玄经》的八十一首,连《推背图》的谶语、《烧饼歌》的隐喻都抄在笔记本上反复揣摩,总觉得这些古老智慧不该是束之高阁的“天书”,该能掰碎了揉进柴米油盐里。二是我开店的“真经历”:每天看着食客推门进来,穿西装的白领总点“少油少盐加蔬菜”,刚下班的工人爱要“重辣多麻加肥牛”,失恋的姑娘会盯着菜单半天,最后要一碗清汤面加两颗卤蛋——慢慢发现,从一个人的面相神态、甚至筷子夹菜的习惯里,竟能猜透几分他当下的心境与性格。

现实里没有“掐指一算便知祸福”的神奇,所以我想借小说的艺术手法,写一个把“卦”藏在烟火气里的故事。主角不是飘在云端的术士,就是守着麻辣烫锅的普通人,他的“食卦”从不是超能力,而是对“象”的观察与解读——就像我在店里遇到的那些事:

有位程序员常客,总在深夜十点后来,点一碗特辣麻辣烫,配一瓶冰到冒气的啤酒。看着他通红的眼睛和紧蹙的眉头,再对照他“**配冰饮”的选择,像极了《易经》里的「火泽睽」卦:上卦为离(火),下卦为兑(泽),火性向上、泽性向下,刚柔相济却又相互背离。卦辞说“睽,小事吉”,不是说有好事,是指“矛盾中藏着缓冲的余地”。我猜他心里定有“火”——或许是项目催得紧,或许是跟家人闹了矛盾,却偏要用“冰”(酒精)强行压制,是种既别扭又无奈的宣泄。后来几次闲聊,果然印证他正陷在“赶项目却又担心身体垮掉”的焦灼里,我没跟他提“卦”,只每次多给他加一勺自己熬的酸梅汤,说“解辣又解乏”,他后来总说“你这汤比冰啤酒管用”。

还有段时间,周围写字楼的白领们突然集体换了口味:之前大家总爱点“肥牛卷、午餐肉”的重荤搭配,后来渐渐改成“鸡胸肉、西兰花、豆腐”的轻食组合,连要的辣度都从“中辣”降到了“微辣”。这种群体口味的变化,像极了《太玄经》里的「养」首:“阴弸于野,阳蓲万物”,阴是内敛的气息,阳是生长的力量,合起来是“向内滋养、向外生长”的趋势。我没等顾客提需求,就提前加了“菌菇养生汤底”“番茄轻食汤底”,还把炸丸子换成了蒸山药丸——结果那周的营业额涨了三成,有白领说“你家像知道我们最近想养生似的”,其实我只是顺着“群体之象”,读懂了大家悄悄变化的需求。

就连每天调整汤底,我也会暗合五行五味的节奏:周一早上的顾客多半带着周末后的倦容,眼神发沉、说话没精神,这是“木”行郁结(肝属木,倦容是肝气不舒的外在表现),我就会在汤底里多放些辛香的花椒、生姜(辛味属金,金克木,取“宣散”之意,不是“克制”,是帮着疏解郁结的肝气),让大家吃着能醒神开胃;到了周五傍晚,店里满是放松的笑声,年轻人三五成群来聚餐,说话嗓门都比平时大,这是“火”行太旺(心属火,兴奋是心火旺盛的表现),我就提前熬好甜津津的银耳羹(甘味属土,火生土,用甜味来平和过旺的心火),谁点重辣就送一小碗,没人说“上火”,反而都夸“贴心”。

可写到第四卷,我却突然卡壳了。那时主角凭着“食卦”帮人解决了几个“大事”,故事渐渐飘了:他开始用卦象“推算”商业布局,甚至能“预判”他人的决策,没了麻辣烫店的日常,也没了跟食客的琐碎互动——字里行间全是“卦术”,没了“烟火气”,读起来像一场悬浮的智力游戏。我盯着电脑屏幕,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索性关了文档回了小店。

那天傍晚,我看着锅里翻滚的汤底,看着穿校服的学生跟老板讨价还价,看着工地大叔蹲在门口吃麻辣烫,突然就顿悟了:我把“食卦”的根搞反了。它的根基从来不是“卦”,是“食”,是煮菜时把控的火候,是调味时斟酌的咸淡;是“人”,是食客脸上的笑,是他们没说出口的心事。那些古书——《易经》的卦辞、《太玄经》的首辞,甚至《推背图》《烧饼歌》的隐喻,从不是给“标准答案”的“天书”,而是帮人看懂世界的“框架”。真正的智慧,不是用这个框架去“算”虚无的未来,是用它去理解眼前具体的人、具体的一碗汤,是用它去疼惜那些藏在烟火里的悲欢。

想通这些,后续的故事就清晰了。主角的“跌落”不是失败,是逼着他重新踩回地气的修行:他会因为“只看卦象不看人心”搞砸事情,会因为脱离市井生活而“算不准”食客的需求,最后只能回到麻辣烫店,从切菜、熬汤、跟顾客聊天重新学起——他得在应对“嫌汤底太淡”的阿姨、处理“菜里有花椒”的投诉、帮“忘带钱”的学生垫付饭钱里,重新学会“品尝”生活里的真实滋味,重新懂“卦”从来不是“工具”,是“同理心”的另一种表达。

他后来的“复仇”,也不会是高高在上的卦术碾压:对手想用虚浮的“玄学概念”圈钱,他就用“市井规则”破局——知道打工族爱“性价比”,就推出“加量不加价”的套餐;知道老人信“实在”,就每天熬一锅免费的小米粥;知道年轻人爱“真诚”,就把食材的进货渠道贴在墙上。他不用卦象“预判”对手的动作,只用“人心”赢过“算计”——因为他终于懂了,人间最准的“卦”,从来藏在一碗热汤的温度里,藏在对人的真心实意里。

而我的结局,也不会是“功成名就、受人追捧”,至于结局如何?我现在也不是很清楚!

《食卦人》里的基础卦象科普——读懂“八卦”,看懂生活之“象”

很多读者好奇,书中主角解读的“卦”到底是什么?其实《易经》里的“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从不是玄乎的“算命符号”,而是古人观察天地万物总结出的“自然规律模型”,能对应到我们生活里的人和事——我也把这些基础卦象整理出来,帮大家更懂书中的“食卦逻辑”:

- 乾卦(?):象征“天”,核心是“健”(刚健不息)。对应到人事,是尊贵、有担当的人(比如家里的父亲、团队里的领导者);对应到物象,是马(跑得快、有力量)、人的头部;延伸来看,若一个人常展现出“坚韧、果断”的特质,或遇到“需要持续发力”的事,都可往“乾卦”的思路去理解,就连书中主角遇到的“坚持每天来吃早餐的老教授”,身上也带着“乾卦”的“恒定”感。

- 坤卦(?):象征“地”,核心是“顺”(包容承载)。对应人事,是温柔、有包容心的人(比如母亲、善于倾听的朋友);对应物象,是牛(踏实、能负重)、人的腹部;生活里遇到“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包容他人”的场景,或是看到“默默付出的人”(像店里帮客人打包的服务员),都藏着“坤卦”的影子,书中主角熬汤底时讲究“慢火细炖”,也是暗合“坤卦”的“厚积薄发”。

- 震卦(?):象征“雷”,核心是“动”(激发活力)。对应人事,是有冲劲、敢行动的人(比如家里的长子、爱尝试新事物的年轻人);对应物象,是龙(灵活、有爆发力)、人的足部;生活中“突然发生的变化”(比如食客突然换口味)、“需要立刻行动的事”(像店里临时加单),或是人展现出“热情、有活力”的状态,都和“震卦”相关,书中有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总爱尝试“新出的汤底”,身上就带着“震卦”的“探索欲”。

- 巽卦(?):象征“风”,核心是“入”(顺势灵活)。对应人事,是善于沟通、懂得变通的人(比如家里的长女、做销售的朋友);对应物象,是鸡(清晨啼叫、传递信息)、人的大腿;遇到“需要沟通协调”的事(比如处理顾客投诉)、“需要灵活调整”的场景(像根据季节换汤底),或是人表现出“温和、会换位思考”的特质,都符合“巽卦”的逻辑,书中主角听食客聊天就能懂他们的需求,就是“巽卦”“善入人心”的体现。

- 坎卦(?):象征“水”,核心是“陷”(险难中藏智慧)。对应人事,是内心坚韧、能扛事的人(比如家里的中男、经历过挫折的人);对应物象,是猪(适应力强)、人的耳朵;生活中遇到“有波折的事”(比如主角开店时遇到的食材短缺)、“需要冷静思考”的时刻,或是人展现出“沉稳、不慌不忙”的状态,都和“坎卦”有关,就像店里那位失业后仍每天来吃一碗面的大叔,虽处境难却不抱怨,身上带着“坎卦”的“隐忍智慧”。

- 离卦(?):象征“火”,核心是“丽”(光明依附)。对应人事,是开朗、有感染力的人(比如家里的中女、爱热闹的朋友);对应物象,是雉(羽毛鲜艳、引人注目)、人的眼睛;生活中“充满活力的场景”(比如周五晚上的聚餐)、“需要展现才华的事”(像店里举办试吃活动),或是人表现出“热情、爱分享”的特质,都藏着“离卦”的影子,书中那些结伴来吃麻辣烫的年轻人,身上就有“离卦”的“热闹感”。

- 艮卦(?):象征“山”,核心是“止”(静止中求稳定)。对应人事,是踏实、懂分寸的人(比如家里的少男、做事谨慎的人);对应物象,是狗(忠诚、守边界)、人的手部;遇到“需要停下来思考”的事(比如主角卡壳时的反思)、“需要坚守原则”的场景(像拒绝用不新鲜的食材),或是人展现出“稳重、不冒进”的状态,都符合“艮卦”的逻辑,店里那位总固定点“清汤面加卤蛋”的老人,就带着“艮卦”的“恒定感”。

- 兑卦(?):象征“泽”,核心是“说”(喜悦沟通)。对应人事,是活泼、善表达的人(比如家里的少女、爱聊天的顾客);对应物象,是羊(温顺、讨人喜欢)、人的口舌;生活中“愉快的交流”(比如食客聊家常)、“让人开心的事”(像店里推出新品受欢迎),或是人表现出“友善、爱分享”的特质,都和“兑卦”相关,书中那位总跟主角分享家常菜做法的阿姨,身上就有“兑卦”的“亲和感”。

其实这些卦象,就像我们观察生活的“放大镜”——不是用它来“算”,是用它来“懂”:懂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的心境,懂一件事发展的趋势,就像我在店里用“卦象”的思路去理解食客,最终落回的还是“多给一勺汤”“递一张纸巾”的真心。

我想写的,从不是一个“异能传奇”,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懂的寓言:在这个喧嚣又浮躁的世界里,我们不用靠“超能力”,只用一份真诚的观察、一点体贴的共情,就能找到内心的安宁,就能读懂藏在生活里的“智慧”。

现在,我不仅理清了故事的“卦象”,还把店里遇到的真实“卦例”写进了后续的章节里——有「地天泰」卦的“老少和乐”,有「水火既济」卦的“刚柔平衡”,每一个卦象背后,都是一个藏在烟火里的故事。接下来,我会带着这份“接地气”的真诚,继续把《食卦人》写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