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55章 寻根问祖

食卦人 第55章 寻根问祖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曾几何时京城的春日,空气中浮动着柳絮与某种躁动不安的气息。“卦堂”内部却依旧维持着恒定的温度与湿度,仿佛一个独立于外界的时间胶囊。我正与周鼎探讨一种基于“五行药膳”理念的新式茶点配方,试图将《食卦》理论中的平衡之道,融入更日常的饮食体验。

“老板,‘离’火之味,是否可以用洛神花的微酸与南非红茶的醇厚来模拟,再佐以少量肉桂的辛香引动?”周鼎指着平板电脑上的分子结构图,眼神专注。他已不再是那个仅凭天赋直觉的“小厨神”,在我的引导下,他开始系统地将“食卦”理论与现代食品科学结合。

食卦推演(周鼎): 他气息沉静,目光灼灼,是“离”火(热情)与“坎”水(钻研)的良性结合,卦象「火水未济」正转向「水火既济」,显示他正处于能力突破的关键期。我微微颔首,“思路不错,但肉桂的‘震’雷之气过于外扬,可考虑用少量肉豆蔻替代,其‘巽’风之性更善于内里疏通。”

就在这时,安然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她今日穿着一身月白色香云纱旗袍,气质清冷中透着一丝罕见的凝重。她身后跟着一位约莫六十岁上下、衣着极其考究的老者,以及一位推着轮椅的年轻助理。轮椅上,坐着一位更显年迈、精神却有些萎靡的老妇人。

“老板,这位是陈永仁先生,南洋‘陈氏商贸’的掌舵人。”安然介绍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陈老先生此次专程回国,是经金爷极力引荐,有一件关乎家族根源的紧要事,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陈永仁上前一步,他虽然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定制的西装,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深切的忧思与疲惫。他向我微微躬身,姿态放得很低:“张大师,冒昧打扰。实在是……家母年事已高,近年思乡情切,精神日渐恍惚,医生说是心病,药石无灵。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找到在大陆的祖根,在有生之年……回去看一看。”他的声音带着南洋华人特有的口音,恳切而沉重。

食卦推演(陈永仁): 其气沉滞,“坤”土(思虑)过重,压得“巽”风(生机)难舒。眼底血丝与微微颤抖的指尖,显示其“离”火(心焦)与“坎”水(忧虑)交织,已是身心俱疲之象。卦象「地水师」之困局,为家事所累,需寻明路。

我的目光转向轮椅上的老妇人,陈老夫人。她穿着素雅的锦缎上衣,双手交叠放在膝上,指节因年老而有些变形。她眼神有些涣散,嘴里无意识地念叨着模糊的词语,偶尔,浑浊的眼中会闪过一丝急切的光芒。

“阿母她……最近只反复念叨几个词,”陈永仁苦涩地说,“‘青石板’、‘老榕树’、‘酸笋炒腊肉’……还有一句听不清的童谣,好像有‘月光光,照地堂’……我们查过族谱,只知道祖上大概是从闽粤交界一带下南洋的,具体是哪个村,完全没了记载。几十年了,人海茫茫,这……这要从何找起啊!”

食卦推演(陈老夫人): 其气微弱如风中残烛,“坎”水(肾精)枯竭,“巽”风(魂识)涣散。但当她无意识念叨那些词语时,眉心会有一丝极其微弱的“艮”土之光(执念)闪烁,那是与故土最后的连接点。她的“病”,非药石能医,需“心药”——那味药引,就是故乡的坐标。

“青石板,老榕树,酸笋炒腊肉……”我轻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脑中飞速运转。这不仅是地理寻踪,更是一场通过味觉记忆与碎片信息进行的、逆向的精神考古。

“陈老先生,”我抬眼,目光清明,“令堂的‘根’,未必无处可寻。她的记忆,尤其是关于‘吃’的记忆,是刻在骨子里的密码。请给我一点时间,我需要更具体的东西。”

我让周鼎先去准备几样东西:一碟品质上乘的酸笋,一碗用传统方法熏制的腊肉,以及一壶用老陈皮泡的普洱茶。

“安总,”我转向安然,“动用我们所有的信息网络,重点筛查闽粤交界,特别是客家、潮汕混居的丘陵地带,有哪些村落符合‘村口有大榕树,村内有青石板路’的特征,尤其是那些有制作特色酸笋和腊肉传统的村落。范围可能很大,先做初步筛选。”

“明白。”安然立刻走到一旁,开始通过加密通讯部署任务。她的效率极高,如同精密的仪器。

我又看向陈永仁:“陈老先生,请您仔细回忆,令堂是否对某种特定的‘米’的口感,或者某种‘水’的味道,有过特别的执念或评价?哪怕是最细微的偏好。”

陈永仁陷入沉思,眉头紧锁。这时,他身后的年轻助理,一位看起来精明干练的年轻人,小心翼翼地开口:“张大师,我记得……有一次陪老夫人喝粥,她无意中说过,现在的米都没有‘筋骨’,不如她小时候吃的米,‘一粒粒像小鱼儿在嘴里跳’。”

关键信息! 米有“筋骨”,像“小鱼儿在嘴里跳”——这描述极具画面感,指向的是一种特定的、口感q弹、米粒分明的稻米品种,很可能与当地的水土和古老的稻种有关。

“还有水,”陈永仁经提醒也想起来,“家母泡茶极其讲究,总说外面的水‘软趴趴’,没有‘山骨的力道’。”

“山骨的力道……”我捕捉到这个独特的形容。水硬,带“山骨”之气,这是“艮”土之象,通常与流经花岗岩地貌的山泉水有关。

食卦推演(信息整合):

1. 核心记忆(酸笋炒腊肉): 酸笋,“巽”风发酵,带“酸”收之性;腊肉,“艮”土熏制,经“火”炼之味。这道菜是“风山渐”之象,循序渐进,扎根于山野。其风味组合,在闽粤交界并非遍地开花,有其特定区域。

2. 环境要素(青石板、老榕树): 青石板,“坤”土承载;老榕树,“震”木生发,根系深入“坤”土。这是典型的南方村落景观,但结合“山骨水”和特定稻米,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

3. 口感偏好(米与水): “筋骨米”需特定水土(“坎”水与“坤”土的特殊结合),通常产于山间冷浸田。“山骨水”指向花岗岩地区。这二者结合,将目标区域锁定在了粤东北、闽西一带的客家丘陵区域。

这时,周鼎将准备好的酸笋和腊肉端了上来。我没有让陈老夫人直接吃,而是将酸笋放在一个小炭炉上,用极小的火慢慢烘烤,让那股特有的、带着发酵气息的“酸香”伴随着一丝烟熏味,缓缓释放出来。同时,将腊肉切成薄如蝉翼的片,置于温热的普洱茶上,让茶的热气与蒸汽,激发腊肉深藏的、混合了油脂与烟熏的“咸香”。

两股气味在空气中交织、弥漫。

奇迹发生了。

一直眼神涣散的陈老夫人,鼻翼忽然微微翕动。她浑浊的眼睛里,那点涣散的光芒开始凝聚,她抬起头,茫然地看向空中,嘴唇哆嗦着,用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某种古老韵律的腔调,断断续续地哼唱起来: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跳……鱼仔藏……藏唔住……阿妈喊你返来……食、食碗酸笋炒腊肉……”

是童谣!完整的童谣!

陈永仁激动得几乎要落下泪来:“是它!就是这首!阿母年轻时偶尔会哼,后来就忘了……几十年了!”

食卦推演(气味引动记忆): 酸笋与腊肉的复合气味,如同两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之锁(“艮”土之门)。那首童谣,就是藏于锁后的地图碎片!

“童谣里有‘虾仔’、‘鱼仔’,”我立刻抓住新的线索,“这说明,这个村落不仅在山丘,还应该离河流或溪涧不远,有鱼虾之利!”

安然那边也传来了进展:“初步筛选出三个可能性最高的区域:梅州蕉岭、龙岩永定、漳州南靖。都符合丘陵、青石板路、大榕树、产酸笋腊肉的特征。”

范围已经缩小到三个县!但具体是哪个村?

我闭上眼睛,将所有信息在脑中汇聚,构建“食卦”模型:酸笋(巽风)、腊肉(艮土)、筋骨米(坎水与坤土特殊结合)、山骨水(艮土)、鱼虾(坎水)、童谣(兑泽,传承)……

卦象在脑中激烈碰撞、推演,最终定格——「水山蹇」!蹇者,难也,利西南,不利东北。结合地理方位,蕉岭、永定、南靖三地,蕉岭相对更偏西南!且“蹇”卦上水下山,正合“山骨水”与丘陵地貌!卦象显示,初始艰难,但坚守正道(寻根),终能得助(找到)。

“重点查蕉岭!”我斩钉截铁,“特别是那些有溪流穿村而过,村口有巨大榕树,且以制作风味独特的酸笋和拥有古老稻种闻名的村落!让当地信息员重点采集当地酸笋和腊肉的样本,还有……取一壶当地的井水或山泉水!”

命令被迅速下达。庞大的信息机器在安然的操控下高效运转起来。

等待的时间里,我让周鼎用我们现有的食材,尽可能模拟“筋骨米”和“山骨水”的特性,为陈老夫人熬制了一小碗极清淡的米汤。当她小口啜饮着那碗带着些许不同口感的米汤时,眼神中的茫然似乎又褪去了一分,多了些许安宁。

几个小时后,来自蕉岭的信息和样本通过特殊渠道以最快速度送达。当地的酸笋样品被加热后,其散发出的独特发酵风味,与之前周鼎烘烤的酸笋,有着极其细微、但在我“食卦”感知中清晰可辨的差异——多了一丝当地水土赋予的、更深沉的“土韵”。

最关键的是那瓶取自一个名为“石涧村”的古村落的山泉水。我让人将水分成两杯,一杯递给陈老夫人,一杯我自己端详。

食卦推演(水): 此水清澈,但入手微沉,气息清冽中带着一丝极淡的、属于矿石的“硬气”,正是“山骨的力道”!我浅尝一口,水质清甜,但回味确有独特的“筋骨感”。

陈老夫人接过水杯,手微微颤抖。她没有喝,只是将杯子凑近鼻尖,深深地、贪婪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她闭上眼,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

“……是……是这里的味道……”她哽咽着,声音微弱却无比清晰,“村口……大榕树……下面……石板路……通到……溪边……”

找到了!石涧村!

陈永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这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老人,此刻泣不成声,对着我就要磕头。我连忙示意安然和周鼎将他扶起。

“张大师……大恩……大恩……”他语无伦次,激动得难以自持。

后续的事情顺理成章。陈永仁立刻安排行程,带着恢复了些许精神的陈老夫人,在“食卦资本”人员的协助下,踏上了前往蕉岭石涧村的归途。

几天后,我收到了陈永仁从石涧村发来的视频。视频里,阳光透过巨大的古榕树洒下斑驳的光点,陈老夫人坐在青石板上,穿着崭新的客家蓝衫,手里端着一碗当地人做的、地道的酸笋炒腊肉,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平静与满足。她看着镜头,嘴唇翕动,虽然没有声音,但口型分明是在说:“谢谢……回家了。”

这一幕,被陈永仁小心翼翼地记录下来,后来在某个极小的圈子里流传开来。“食卦”寻根的事迹,被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莫测的色彩。甚至有人开始暗中称我为“当代鬼谷,掌缘生灭”。

站在“卦堂”的露台上,我俯瞰着脚下这片古老而现代的土地,心中并无多少波澜。成功于我,已是常态。

食卦自省: 此次寻根,看似是“食卦”在人文领域的又一次胜利,实则凶险。我以“气”为引,强开他人封闭的心神,虽结果是善,但此法已涉足精神深处最隐秘的领域,如同在悬崖边行走。清汤老人的警告,王姨的疏远,在此刻辉煌的映衬下,更像是一丝不合时宜的杂音。

我抬手,仿佛能触摸到眼前无形的权柄与力量。

“窥天机者……”我低声自语,后面半句,却消散在了京城的夜风里。或许,我早已认为,自己已超越了会被反噬的范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