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38章 能力的极致·心算

食卦人 第38章 能力的极致·心算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维克多留下的那张黑色卡片,像一枚冰冷的火种,落在我内心早已堆满干柴的野心之上。阿尔卑斯思想者峰会——“决定未来十年文明走向的餐桌”,这个名号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战栗的诱惑。它将我从“卦堂”那种被众人仰望的、近乎神坛的满足感中,猛地拽向了一个更宏大、也更未知的维度。

然而,我深知,在踏上那个国际舞台之前,我必须将脚下的根基夯实到无可指摘。维克多的邀请是一张门票,但真正的底气,来源于我在国内已然铸就的、不容置疑的权威。而机会,很快便以另一种形式,降临到我的面前。

邀请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渠道——国家能源战略咨询委员会。这是一次非公开的、级别极高的研讨会,议题关乎一条新规划的、横跨西部数省、连接境外能源动脉的战略级管道项目——“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某个关键支线方案论证。

地点不在任何豪华的酒店或“卦堂”,而是在京郊一座守卫森严、外表毫不起眼的灰色建筑内。通过层层身份验证,雷煌及其手下被礼貌而坚定地要求留在外围区域。我独自一人,跟随一位面无表情的工作人员,穿过一条条光线柔和、寂静无声的走廊,最终被引入一间会议室。

会议室的设计极尽简约与实用。没有窗户,空气依靠顶级的新风系统循环,带着一丝实验室般的洁净与冰冷。正中央是一张巨大的、可以容纳二十余人的环形深色实木会议桌,桌面上除了嵌入式的话筒和简单的名牌,空无一物。四周的墙壁则是整面的高清显示屏,此刻正无声地显示着复杂的地形图、管道走向模拟、以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图表。

与会者不过十余人,但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其中有几位是经常在新闻联播里看到的、面容严肃的部委官员;有头发花白、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的院士;还有几位是掌控着共和国能源命脉的巨型国企的掌门人。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当我这个过于年轻的面孔走进来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射过来,带着审视、好奇,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疑虑。

我被安排在靠近末席的位置,名牌上简单地写着“张观澜 - 特别顾问”。这个头衔在此刻的环境里,显得格外突兀。

会议主持人是一位气质沉稳的中年官员,他简单开场后,争论便迅速白热化。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管道路由的A、b两个方案上。

A方案由首席顾问、德高望重的李院士主导,基于最先进的地质勘探数据、成本模型和宏观经济预测软件,显示出一条最优化的路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程可行性都无可挑剔。李院士逻辑严密,数据翔实,言语间充满了学院派的自信。

“根据我们的模型,A方案的投资回报率比b方案高出百分之一点七,运营成本低百分之五,且避开了所有已知的大型地质活动断裂带。这是科学计算的结果,是风险最低、效益最高的选择。”李院士扶了扶眼镜,语气不容置疑。

而坚持b方案的,是一位常年在边疆一线工作、脸庞被风沙刻满沟壑的国企老总,姓徐。他声音洪亮,带着一股来自现场的粗粝感:“李院士的数据没错,但模型是死的,地是活的!b方案确实多绕了七十公里,成本高一点,但它途经的区域,民情单纯,基层组织得力,几十年来就没出过大的乱子!A方案看着笔直漂亮,可它擦着‘黑水峪’过去!那地方历史上就是……”

他顿了顿,似乎有些难以启齿,最终还是说了出来:“……就是宗族势力复杂,历史上跟外界打交道就少,心眼多,容易被人煽动!而且那边基层的干部,这两年考核压力大,报喜不报忧成了习惯!万一,我是说万一,在建设或者运营期间,出点幺蛾子,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引发的国际影响和战略损失,可不是那点成本差价能弥补的!”

徐总的论据更多是基于几十年的现场经验和一种模糊的“直觉”,他无法像李院士那样拿出精确的数据模型来量化这种“社会稳定性风险”。他的发言引来几位模型派专家轻微的摇头。

会议陷入了僵局。一方是冰冷的、无可辩驳的数据,另一方是灼热的、却难以量化的经验。巨大的环形会议桌,仿佛成了两种思维模式对峙的战场。

我坐在那里,如同一个旁观者。没有人询问我的意见,或许在他们看来,我这个“特别顾问”更多是某种象征性的存在,或者与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无关。

但我的大脑,却并未停歇。从踏入这个会议室,看到那些地图和数据开始,我的“食卦”本能就已经启动。这不是品鉴美食,而是“品味”一场关乎国运的决策博弈。

食卦推演,极致启动——“心卦”建模,洞见无形风险。

我微阖双目,将外界的声音暂时屏蔽,全部心神沉入内部那座庞大的“信息宇宙”。我不再去听那些具体的争论,而是开始疯狂地调取、整合一切与这两个方案相关的、可见与不可见的数据流。

· 维度一:地脉与成本(显性维度)。 我脑中迅速过了一遍A、b两方案的地形高程数据、岩层结构、施工难度预估、材料运输成本曲线……结论与李院士的模型高度一致:单从工程与经济角度看,A方案完胜。 这部分数据坚实、冰冷,构成了决策的“骨架”。

· 维度二:政策与考核(隐性维度一)。 我的意识开始潜入更深层的信息海洋。我调取了“黑水峪”所在地区近五年来县级主要领导的公开行程、工作报告关键词频、以及招商引资的数据变化。我发现了一个微妙的模式:该地区领导在公开场合提及“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频率远高于邻县,但在涉及具体民生投入、尤其是可能触及深层利益分配的数据上,却显得异常“平滑”甚至“保守”。同时,该地区基层公务员系统的餐饮报销数据(通过特定渠道获取的匿名化大数据)显示,用于“内部协调”、“维稳餐叙”的比例显着偏高。这些碎片信息,在我的“心卦”模型中,逐渐勾勒出一种“高压下的表面稳定”态势。 为了考核指标,基层可能倾向于掩盖矛盾,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

· 维度三:人心与暗流(隐性维度二 - 核心)。 这是最复杂,也最耗心力的部分。我的思维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 社情民意: 我分析了该地区社交媒体(局限于本地论坛和某些特定社群)上关于土地、资源分配的历史讨论情绪,发现虽然表面平静,但偶尔会冒出一些极其尖锐、带着强烈被剥夺感的匿名帖子,虽然很快消失,但其用词和情绪烈度异于寻常抱怨。

· 外部关联: 我交叉比对了某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公开的年度活动报告和资金流向,发现其中一个专注于“社区文化与权益”的组织,其活动区域与“黑水峪”地区存在令人不安的、若即若离的重叠。虽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其与该地区有关联,但在我的风险概率模型中,这构成了一个需要警惕的“环境参数”。

· 关键人物行为分析: 我甚至调取了能获取到的、该地区几位关键乡贤、宗族长老近期的公开影像(地方新闻等)。通过分析他们出席活动时的微表情、与其他人的互动距离、乃至餐饮习惯的细微改变(例如,某位长老近期在公开宴请中,拒绝了以往必喝的家乡米酒,这通常可能意味着身体不适或心有郁结,不愿多言),我试图构建他们当前的心理状态和潜在立场。一个模糊的、关于“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潜在裂痕”的意象,逐渐浮现。

海量的、多维度的信息流,如同奔腾的江河,强行汇入我的意识。我的太阳穴开始突突直跳,一种熟悉的、精神被剧烈挤压的痛感开始蔓延。这是在“卦堂”点拨个体命运时从未有过的强度。我在进行的,是对一个复杂社会系统进行瞬间的“ct扫描”和“风险概率评估”。

(关键推演转折) 就在我的精神快要触及负荷极限时,一个此前被所有模型、包括徐总的经验都忽略的、极其微小的变量,突然在我的“心卦”模型中闪烁起来,发出了危险的红色信号——“黑水峪”地区近年来外出务工青年的返乡率异常增高,且主要集中在管道预设路线附近的几个村庄。 这本可以被解读为家乡发展机会增多。但当我将这个数据,与这些青年主要务工地的产业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以及他们返乡后在本地区域社交网络上流露出的、对“分配不公”的抱怨情绪相关联时,一条隐藏的因果链浮现了:经济下行压力 -> 外出青年被迫返乡 -> 无事可做,积聚不满 -> 历史上存在的宗族隔阂与资源分配矛盾,被这个新增的、充满躁动能量的群体放大 -> 一个只需星星之火就能点燃的“火药桶”已然形成。

而这个“星星之火”,可能就是管道施工带来的土地征用、环境补偿等直接利益冲击!那个境外组织的潜在关注,则可能成为引爆的催化剂。

这个风险,在我的整体模型中,概率或许只有10%-15%,远低于工程本身的风险。但一旦触发,其战略破坏性,将是灾难性的!

我猛地睁开了眼睛,额头上已是一片细密的冷汗。脸色可能也有些苍白。巨大的信息处理和推演消耗了我大量的心力。

会议室里,争论还在继续,但已显得有些疲惫。主持官员的目光扫过全场,似乎在寻找打破僵局的可能。

就在这时,我轻轻敲了敲面前的桌面。

声音不大,但在略显沉寂的会议室里,却异常清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我这个一直沉默的“特别顾问”身上。李院士微微皱眉,徐总则投来疑惑而期待的一瞥。

“抱歉,打断一下各位。”我的声音带着一丝精神力透支后的沙哑,但语气却异常平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关于A方案与b方案之争,我想提供一个可能被诸位模型忽略的……观察视角。”

我没有看任何资料,目光平静地直视前方,仿佛在陈述一个既成事实。

“李院士的模型完美无瑕,徐总的担忧情有可原。但无论是模型还是经验,似乎都忽略了一个正在‘黑水峪’地区快速累积的动态风险变量。”

我顿了顿,感受着那些瞬间变得锐利起来的目光,继续说道:

“这个变量,源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外出务工青年被动返乡潮。他们带回来的,不全是建设家乡的热情,更有在外部竞争中受挫的失落感,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这些情绪,与‘黑水峪’地区历史上存在的、并未真正解决的宗族与资源分配矛盾相结合,正在形成一个潜在的社会情绪‘高压区’。”

我清晰地看到,徐总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而李院士的眉头锁得更紧。

“管道建设,意味着大规模的土地征用和利益再分配。”我的话语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它很可能成为点燃这个‘高压区’的导火索。一旦处理不当,引发群体**件,其造成的国际影响、项目延期损失、以及后续无穷无尽的维稳成本……恐怕远非A方案那点经济优势所能覆盖。”

我并没有提及那个境外组织,那属于无法公开验证的敏感信息。但我给出的基于“返乡青年”和“历史矛盾”的分析,已经足够震撼。

“当然,这只是一种基于多维数据交叉分析得出的概率性判断。”我最后补充道,语气恢复了淡然,“这个风险或许只有百分之十几。但我想请问诸位,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底气,用这条战略能源动脉的安全,去赌这百分之十几的概率不会发生?”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之前所有的争论,在这番直指“人心”与“动态社会风险”的分析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我提供的,不是确凿的证据,而是一个全新的、他们从未想过的决策维度。这个维度,无法被传统模型量化,却真实地影响着项目的成败。

徐总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对!就是这么个理儿!我就感觉那里不对劲!张顾问……您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说到根子上了!”

李院士沉默了很久,最终缓缓摘下了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低声道:“……是我们考虑不周。模型,终究是模型啊。”

主持官员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重新评估。他没有多说,只是沉声道:“今天的会议到此为止。方案论证,需要重新评估,加入……社会稳定性动态风险评估模块。”

我知道,我赢了。不是用数据驳倒了数据,而是用“心卦”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并在这个战场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走出那栋灰色建筑,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雷煌立刻迎了上来,看到我略显苍白的脸色,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无妨。”我摆了摆手,坐进车里,闭上眼睛。

精神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但内心的火焰却燃烧得更加炽烈。

这种层级的“心卦”推演,消耗巨大,甚至让我感到一阵阵源自灵魂深处的虚弱。但与之对应的,是那种执掌更宏大命运轨迹的、令人迷醉的权力感。

在国内,在这关乎国运的决策桌上,我已经可以用我的方式,一锤定音。

那么,维克多口中的那个“决定未来十年文明走向的餐桌”呢?

那个阿尔卑斯山深处的舞台,此刻对我而言,散发着无法抗拒的、致命的吸引力。

我的路,果然已超越了五味。

国内,已渐成池塘。

我的征途,当是那星辰激荡、文明交锋的……深空瀚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