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16章 离省卦

食卦人 第16章 离省卦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紫檀木食盒已经被我移到了顶层办公室里间,那个只属于我的私人空间。它静静地躺在一张花梨木茶台的中央,像一座沉默的祭坛,供奉着那三串来自北方的、晶莹剔透的“信物”。办公室里间的光线被我刻意调暗,只留一盏孤零零的落地灯,在食盒上方投下一圈昏黄而温暖的光晕,仿佛舞台的追光,聚焦着这决定命运走向的关键道具。

窗外,省城的夜色依旧璀璨,那条蜿蜒的光带依旧在不知疲倦地流淌。但此刻在我眼中,这片由我一手打造、逐渐掌控的疆域,似乎突然失去了几分吸引力。我的目光,我的思绪,都被那食盒,以及它所代表的、北方那座庞大而古老的帝都牢牢牵引。一种久违的、混合着兴奋、警惕与强烈征服欲的情绪,在我胸腔里悄然滋生,如同沉睡的火山苏醒前地壳下涌动的岩浆。

李菩提和李经理已经被我屏退。我需要绝对的安静,来进行这场只关乎我一人,也决定“观澜”未来命运的“问卦”。

我没有选择在“数据心脏”那充满未来感的环境里进行。那里属于理性的、可量化的商业博弈。而此刻,我需要面对的,是更加幽微难测的人心、权势与气运的纠缠,这需要一种更古老、更贴近本源的仪式感。

我走到靠墙的一排顶天立地的书架前,这上面摆放的并非商业书籍,而是我多年来搜集的各类古籍、地方志、以及一些关于传统术数的孤本残卷。在书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取下一个长方形的紫檀木匣,与那食盒的材质相得益彰,只是色泽更为深沉。打开木匣,里面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法器,只有三样简单到极致的东西:

一束用红丝线精心捆扎、色泽暗黄、散发着干燥草木清香的蓍草茎,共五十根,这是最古老的占卜媒介之一,相传源自《周易》本源。

一方色泽沉静、触手冰凉如水的墨玉卦盘,盘面光滑如镜,边缘刻着模糊难辨的先天八卦方位。

还有一本纸页泛黄、边角磨损严重的线装小册,是我早年偶然所得的一本无名氏所着的《卜筮心要》,里面没有神通广大的秘诀,只有一些关于静心、诚意、感应天地的朴素道理。

我将这三样东西轻轻放在茶台上,与那紫檀食盒并列。然后,我走到房间角落的一个小巧的博古架前,从上面取下一只造型古拙的狻猊香炉和一小盒上好的沉水香片。点燃香片,看着一缕青烟从狻猊口中袅袅吐出,那醇厚、宁神、带着一丝甜意的香气缓缓弥漫开来,逐渐驱散了房间里新装修带来的最后一丝化学气味,也仿佛涤荡着我内心翻涌的杂念。

净手,焚香,凝神。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格式化”,一种将自身状态调整到最敏锐、最专注频率的必要准备。如同顶尖的品酒师在品鉴前需要清洁味蕾,我需要一个绝对澄澈的心境,来解读那来自冥冥之中的“卦象”。

我席地而坐,坐在茶台前的蒲团上,背部自然挺直,双手轻轻放在膝上。闭上眼睛,调整呼吸,让每一次吸气都仿佛在吸纳那沉香的宁和,每一次呼气都仿佛在排出内心的浮躁与得失计较。脑海中,关于省城的一切——数据、报表、竞争对手、正在推进的项目——如同退潮般缓缓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清晰的意念,一个简单而沉重的问题:

“此行北上,入京,吉凶如何?利在何方,弊在何处?”

这个问题,我没有诉之于口,只是在心中反复默念,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等待着来自水底的、无形的回响。

感觉心神已然沉淀,如同一杯浊水终于澄清。我缓缓睁开双眼,目光落在那一束蓍草上。我没有采用后世简化的三枚铜钱法,而是决定遵循最古老、也最耗费心神的“大衍筮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专注与修行。

我解开红丝线,将那五十根蓍草茎握在手中。它们的触感干燥而略带韧性,带着植物特有的生命印记。按照《系辞》所载的“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的繁琐步骤,我开始了一次次的分割、计数、归类。我的动作缓慢而庄重,每一个步骤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手指与蓍草摩擦,发出极其细微的“沙沙”声,与香炉中青烟笔直上升的轨迹,构成了一种奇异的和谐。

这不是数学计算,而是一种与某种更深层“秩序”的连接。我的意识仿佛脱离了这具躯壳,悬浮于空,冷静地观察着每一次分合背后所蕴含的数的变化,感受着那看似随机排列组合之下,隐隐流动的规律性。

时间在寂静中悄然流逝。窗外城市的喧嚣被厚厚的玻璃隔绝,房间里只有我平稳的呼吸声、蓍草摩擦声,以及那仿佛凝固在空中的沉香气息。额角,有细微的汗珠渗出,并非因为劳累,而是精神高度集中带来的消耗。

终于,经过十八次复杂的变化演绎,最终的卦象,在我面前清晰地呈现出来。

我看着那由蓍草代表的阴阳爻象,在墨玉卦盘上组合成的图形,瞳孔微微收缩。

「风雷益」。

卦象清晰无比: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震,为雷。风雷激荡,相互助长,声势愈壮。

“益卦。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周易》中的卦辞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这是一个典型的吉卦!象征增益、获得、顺利、有所作为。“利有攸往”,正是鼓励有所行动,积极前行;“利涉大川”,更是明确指出了有利于度过艰难险阻,开拓新局。卦象直指,北上京城,正是“有攸往”,正是“涉大川”,前景一片光明!

一股热流瞬间涌上我的心头,一种被“天命”所眷顾的强烈自信感几乎要破胸而出。果然!连古老的智慧都在告诉我,京城才是我的星辰大海!省城这片池塘,已经容不下我了!金爷的召唤,正是我乘风化龙的最佳时机!

然而,就在这狂喜即将淹没理智的瞬间,我强行将它压了下去。多年的“食卦”经验告诉我,卦象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答案。吉卦,未必全吉;凶卦,也未必全凶。尤其是“益”卦,其《象传》有云:“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风雷激荡,固然声势浩大,利于进取,但风无定形,雷无常势,这何尝不是在提醒我,局势变化迅疾,需时刻保持警觉,见机而作,并且要不断修正自身的不足?

我的目光死死地盯住卦象,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试图穿透这吉兆的表面,去捕捉那些可能隐藏在光影之下的细微裂纹。

巽为风,为入,也为不果,为进退。 这意味着京城的局面可能错综复杂,信息真伪难辨,需要我具备极强的渗透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要做好事情可能出现反复、不能立刻见到成效的心理准备。

震为雷,为动,也为惊,为决躁。这暗示着京城的权力格局可能正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机会与风险都伴随着巨大的震动而来。我必须果断,但不能急躁冒进,否则容易被“雷”所伤。

益卦的卦象,是损上益下。风(巽)在上,雷(震)在下,风行雷上,助长雷势。这是“上”对“下”的增益。这似乎对应着金爷(上)对我的(下)赏识与提携。但反过来想,我是否也会因此受制于人?这“益”处,是否需要我付出相应的、隐形的代价?

我的眉头微微蹙起。内心的狂喜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冷静、更加审慎的权衡。吉兆是肯定的,大势是向好的。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绝非一片坦途。京城不是省城,那里的规则更隐晦,对手更老辣,水更深。金爷的赏识是机遇,也可能是一个更精致、更难以挣脱的旋涡。

我想起了清汤老人那句“满则溢”的告诫,想起了王姨那条“高处不胜寒”的短信。这些来自过往的声音,此刻与卦象中那“风无定形”、“雷有惊变”的暗示隐隐重合。

我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将用于占卜的蓍草一根根拾起,重新用红丝线捆扎好,放回紫檀木匣。然后,我拿起那方墨玉卦盘,指尖感受着那冰凉的触感,仿佛要将卦象的启示烙印进脑海深处。

最后,我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紫檀木食盒,投向了那三串象征着京城召唤的冰糖葫芦。

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风险与机遇并存,这是永恒的真理。“益卦”已经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理由去“涉大川”。那么,我要做的,就不是畏首畏尾,而是如何在这风雷激荡的“益”局之中,最大限度地抓住“利”,同时精准地规避那些潜在的“弊”。

我要去京城。不仅要去了,还要带着绝对的清醒和准备而去。

我站起身,走到窗边,再次俯瞰脚下这片熟悉的城市。心境,却与片刻之前截然不同。少了几分躁动,多了几分沉静;少了几分盲目的乐观,多了几分洞悉风险后的坚定。

“‘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我低声重复着这古老的判词,嘴角最终勾起一抹冷静而锐利的弧度。

“那就……涉它一涉。”

这声音很轻,却带着斩断一切犹豫的决绝,在这弥漫着沉香气息的静谧空间里,清晰地回荡。

我知道,当我下一次回到这个房间时,看到的省城夜景,或许将不再是征服的成果,而只是一个遥远的起点,一个即将被抛在身后的背景。

京华风云,我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