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19章 冷脸和解

食卦人 第19章 冷脸和解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笔记新页》上那些冰冷的权贵坐标图谱,如同烙印般灼烧着我的意识,加深了我与周遭世界的隔膜。陆俊的贺卡带来的温情提醒,与周老板、钱老板施加的无形压力,在我内心激烈拉锯,让我如同置身于一场无声的风暴中心,外表竭力维持着“多多麻辣烫”的日常运转,内里却已是千疮百孔,疲惫不堪。

然而,生活自有其不容置疑的坚硬逻辑,它不会因个人的内心挣扎而停下脚步,反而常常会在你最猝不及防的时候,掷出新的变数。

这日清晨,天色灰蒙,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带着一股深入骨髓的湿寒。我照例早起熬汤,却发现隔壁老陈的包子铺,不像往日那般早早亮起灯火,更没有那熟悉而富有节奏的揉面声传来。店门紧闭,卷帘门拉下一半,门口零星站着几个显然是老主顾的街坊,正撑着伞,低声议论着什么,脸上带着诧异和惋惜的神情。

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我。老陈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的包子铺就像大学城的生物钟一样准确。这种异常,绝非凡响。

我撑了把伞,走近那些议论的街坊。只听一个提着菜篮的大妈啧啧道:“……说是卫生不达标,要停业整顿!这怎么可能嘛!老陈这人多爱干净,他那面案子擦得比我家饭桌还亮堂!”

另一个晨练的老头接口,压低了声音:“我看呐,是有人眼红他生意好,使坏!听说投诉信直接捅到街道和市场监管所去了,还附了照片!”

“照片?”我心里一紧,“什么照片?”

“说是拍到后厨有蟑螂,面粉袋旁边有老鼠屎……净是胡扯!”大妈忿忿不平,“老陈昨天下午收到通知,脸都气白了,关了半天门,今天这怕是去上面说理去了?”

蟑螂?老鼠屎?我几乎可以肯定这是诬告。老陈的后厨,我不敢说一尘不染,但以他那种近乎偏执的、对待面粉和食材的虔诚态度,绝不可能存在这种低级且严重的卫生问题。这分明是有人恶意构陷!

在我的“三维坐标轴”中,此事瞬间清晰定位:

· x轴(事象): 恶意投诉,构陷同行,属“讼”卦之凶象,且手段卑劣(坎陷)。

· Y轴(施害者心性): 行此阴损之事,其人心性必为“坎卦”之阴险狡诈,且对老陈怀有强烈嫉妒或怨恨(离火攻心)。

· Z轴(目标): 旨在打击老陈生意,破坏其声誉,动机很可能是商业竞争或私人恩怨。

谁会这么做?大学城餐饮竞争虽激烈,但多是良性,老陈为人厚道,鲜少与人结怨。除非……

一个模糊的猜测浮上心头。钱老板?周老板?他们会不会因为我的缘故,迁怒于与我关系密切的老陈?作为一种警告或报复?虽然暂无证据,但这种可能性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得我坐立难安。

无论起因是否与我相关,老陈此刻遭遇的困境是真实的。那个用坚实的臂膀揉搓了半辈子面团、用沉默的背影表达着不认同的汉子,正被人用如此下作的手段欺负。

我不能袖手旁观。

整个上午,我都心神不宁。店里的客人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片街区不同寻常的气氛,议论纷纷。我一边应付着生意,一边竖起耳朵收集着各种零碎信息。有街坊说,看到前几天有个生面孔在包子铺附近转悠,鬼鬼祟祟地拍照;还有人说,好像看到斜对面那家新开不久、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的“王记灌汤包”老板,前几天和老陈因为门口堆放杂物的小事有过几句口角。

“王记灌汤包”?我目光锐利地投向斜对面那家装修比老陈店铺时髦不少的店面。老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外地人,姓王,为人看起来还算活络,但眼神里总带着点急于求成的浮躁。他的店开业半年,生意始终被老陈的包子铺压着一头。

怀疑的焦点初步锁定。

但我需要证据。空口无凭,仅靠猜测和街坊传言,无法帮老陈洗刷冤屈。

下午,我借口去买东西,绕到了老陈包子铺的后巷。这里相对僻静,堆放着一些杂物。我仔细观察着地面、墙角,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雨水冲刷了大部分痕迹,但在一个靠近后厨通风口的潮湿角落里,我眼尖地发现了几粒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颜色过于鲜亮饱满的……米粒?

我蹲下身,小心地用纸巾将它们包裹起来。这些米粒看起来像是某种精心准备的“道具”,而非自然遗落。更让我起疑的是,米粒旁边,还有半个若隐若现的、被雨水泡得发软的脚印,看鞋底花纹,不是老陈常穿的那种老式胶底鞋。

我将这些“证据”小心收好。接着,我又去了附近几家有监控探头的小店,借口说昨天有朋友在附近丢了东西,想看看监控回放。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和隐晦的暗示(动用了些许“张老板”如今在街坊间隐约的“名气”),我终于在一家便利店门口朝向街角的监控录像中,发现了一段关键影像:

就在卫生检查的前两天深夜,一个穿着连帽衫、身形与“王记”老板有七八分相似的男人,曾鬼鬼祟祟地出现在老陈包子铺后巷附近,手里似乎还拿着一个小袋子,行为诡秘。虽然画面模糊,无法百分百确认,但结合那特殊的米粒和脚印,嫌疑已然极大!

我心中有了底。我没有立刻声张,而是通过一些渠道,悄悄打听到“王记”老板的一个远房表亲,正好在负责这片区域卫生检查的那个部门工作!

一切都串联起来了!嫉妒生意(离火),利用关系(巽风),深夜做手脚(坎陷),恶意投诉(讼卦)!一个卑劣却并不算高明的构陷链条,在我的“坐标轴”推演和实地调查下,浮出水面。

我没有直接去找老陈,也没有去质问“王记”老板。我知道,以老陈倔强耿直的性子,他绝不会接受我明面上的帮助,甚至可能因为是我调查出来的而更加抗拒。

我选择了一种更迂回的方式。我将收集到的线索(匿名处理了监控来源)、对米粒来源的怀疑(指出其非本地常食用米种,可能与“王记”老板老家特产有关),以及那条关键的人际关系线,整理成一份简洁明了的匿名材料,通过一个可靠的渠道,直接递送到了街道和市场监管所一位以公正着称的领导手中。

剩下的,就是等待。

两天后,一个阳光重新露脸的早晨。我看到街道和市场监管所的人再次来到了老陈的包子铺,但这次态度截然不同。他们仔细复查了后厨,与老陈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随后,又去斜对面的“王记灌汤包”进行了“例行检查”。

具体过程我不得而知,但当天下午,“王记灌汤包”就悄然挂出了“店面转让”的牌子。而老陈的包子铺,在经过一番彻底的、证明清白的检查后,被允许重新开业。

风波似乎就这样过去了。没有大肆声张,没有当面道歉,一切都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静默中尘埃落定。

重新开业那天,老陈的包子铺似乎比以往更加忙碌,街坊们仿佛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支持。我隔着窗户,看着他那依旧沉默却挺直了许多的背影在蒸腾的热气中忙碌,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傍晚,我忙完店里的活计,正准备收拾打烊。店门被推开,老陈走了进来。他依旧穿着那身沾着面粉的旧衣服,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手里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蒸笼屉,上面盖着白布。

他没有看我,径直走到一张空桌前,将蒸笼屉放下,掀开白布——里面是五六个白白胖胖、散发着诱人面香和肉香的大包子。

他依旧没说话,只是用那双粗糙的大手,将蒸笼往我的方向轻轻推了推。然后,他抬起眼,目光第一次真正地、平静地落在我脸上,既没有之前的冰冷,也没有过多的热情,只有一种历经风波后的、深沉的平静。

他用他那特有的、略带沙哑的嗓音,说了简短的几个字:

“刚蒸好的,趁热吃。”

说完,他不再停留,转身便走出了我的店门,背影融入门外渐沉的暮色里。

我站在原地,看着那笼热气腾腾的包子,白胖松软,每一个褶皱都透着老陈手艺的扎实。空气中弥漫着纯粹而温暖的食物香气。

没有道谢,没有解释,更没有提及任何与调查相关的事情。

但这笼包子,和他那句“趁热吃”,胜过千言万语。

我知道,这并非代表他完全认同了我选择的道路,也并非意味着我们之间因价值观差异而产生的鸿沟就此填平。

但这是一种和解。一种基于最朴素的街坊情谊、一种对在危难时刻悄然伸出援手的无声感激、一种历经风波后对彼此为人的重新确认的,冷脸之下的和解。

我拿起一个包子,入手温热,咬了一口,面皮筋道,肉馅鲜美,汁水恰到好处。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那个代表着踏实、汗水与不变初心的味道。

这“冷脸和解”,解开的不是所有心结,而是在这复杂世相中,保留下来的一份难得的、真实的温暖。它让我知道,无论我未来走向何方,在这片熟悉的市井烟火深处,依然有一份沉默而坚实的守望。

这笼包子的滋味,和我与周老板、张总们周旋时感受到的种种,是如此截然不同。它无法用金钱衡量,却在我此刻充满挣扎与不确定的内心天平上,悄然加上了一块极具分量的、名为“人情”与“根”的砝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