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6章 三成分成

食卦人 第6章 三成分成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火锅反杀”的硝烟似乎随着那晚的秋风散去,但余烬仍在我心底隐隐发烫。周老板那最后阴沉而复杂的眼神,如同烙印,提醒着我这场博弈远未结束,仅仅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微妙的阶段。

回到我那间充斥着熟悉烟火气的“多多麻辣烫”,恍如隔世。店里的桌椅、灶台、甚至空气中弥漫的骨汤香味,都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踏实感。我贪婪地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方才那火锅包厢里的算计与压抑尽数涤荡干净。

翌日,天光未亮,我便起身。并非全然为了营生,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通过重复熟悉的劳动来平复心绪、重新锚定自身坐标的必要过程。

后厨里,我仔细检视着昨夜浸泡的黄豆。豆粒饱满,在清水中舒展开来,预示着今日的豆浆将醇厚香浓。这挑选黄豆,亦暗合易理,需选“艮卦”沉稳之象者,颗粒坚实,色泽均匀,方能经得起石磨研磨,出浆率高,滋味绵长。那些浮于水面、内里空瘪者,则为“巽风”虚浮之象,弃之不用。

熬制骨汤更是重中之重。我选用的猪大骨,需带三分肥髓,此为“坎水”中之精华,对应肾气,主滋养。焯水去浮沫后,投入鼎锅中,注满山泉水,旺火催沸,旋即转为文火,让时间与耐心将骨髓中的元气一点点逼将出来。期间,加入几片老姜(“离火”驱寒)、数粒白胡椒(“兑金”宣散),却绝不放过多香料,以免夺了汤的本味。这便如为人处世,需有主次,守根本,过犹不及。《道德经》有云:“五味令人口爽”,追求的应是那种“淡乎其无味”却又能“用之不勤”的至高境界。

清晨的第一批客人,多是赶早自习的学生和晨起劳作的人们。他们的点单直接而纯粹,充满了对一日之始的能量需求。我看着他们在热气腾腾中大快朵颐,听着他们或匆忙或闲适的交谈,心中那因周老板而起的波澜,渐渐被这真实的、充满生命力的市井图景所抚平。这里,才是我的根基,是我那“三维坐标轴”得以确立的源泉。

上午约莫十点光景,我正低头核算着前日的流水,手机的短信提示音清脆地响了一声。我随意拿起瞥了一眼,整个人却瞬间僵住。

是银行发来的账户变动通知。

“您尾号xxxx的账户于x月x日10:03存入人民币120,000.00元,当前余额……”

十二万!

纵然在火锅局上,周老板亲口承诺了这三成分成,但当这笔巨款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的账户里时,那种冲击力,依旧远超我的想象。我反复数着那个数字后面的零,确认了一遍又一遍。十二万!这几乎相当于我这小店小半年的纯利!是我昔日守着一锅清汤,算计着每一分成本时,难以企及的数字。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一股混杂着兴奋、难以置信、甚至是一丝惶恐的热流,迅速涌遍全身。这笔钱,意味着太多。它可以立刻改善我的生活,可以让我添置许多以前不敢想的设备,可以……让我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物质上的宽松感。

然而,短暂的眩晕之后,一种更深的不安,如同水底的暗流,悄然涌动。这十二万,是“信息费”,是周老板对我“观察”能力的定价,更是他试图将我捆绑上他利益战车的第一根缰绳。他付钱如此爽快,除了兑现承诺,是否也是一种无声的示威和提醒?提醒我,他掌握着财富的渠道,也提醒我,我们之间已然存在的“交易”关系。

我放下手机,目光扫过这间略显陈旧却充满了自己汗水和心血的店面。墙壁上有些许油污的痕迹,桌椅的边角因常年使用而磨得发亮,那口巨大的汤锅边缘,甚至有一道不易察觉的细纹。这一切,与手机屏幕上那串冰冷的数字,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对比。

“这钱闻着不像熬汤的。”——老陈那日冷峻的话语,毫无征兆地在我耳边响起,如同一声警钟。

恰在此时,店门上的风铃“叮咚”一响,打断了我的思绪。

是王姨。

她手里依旧拎着那个熟悉的透明塑料袋,里面是几块方方正正、冻得硬实的豆腐。她的脸上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以及几分难以言表的感激。

“小张!”她一进门,便快步走到柜台前,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喜悦和后怕,“周老板刚才派人来跟我说了!说那个理财,内部名额没了,买不成了!让我还是老老实实存银行稳妥!”

她将冻豆腐放在柜台上,双手合十,像是拜佛一样对着我拜了拜,眼圈微微发红:“多亏了你啊,小张!多亏你帮姨‘看了’!要不然,姨这五万块……唉,我想想都后怕,这几天都没睡好觉!你可是救了姨的命根子了!”

看着她真情流露的样子,我心中那因十二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瞬间被一种更为踏实、更为温暖的成就感所取代。守护住王姨这半生积蓄所带来的慰藉,远比那十二万的数字更让人心安。这或许,才是我这身“观察”本事,最初的意义所在。

“王姨,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连忙摆手,心中却是一暖,“以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咱得多留个心眼。”

“是是是,再也不敢贪这种便宜了!”王姨连连点头,又像是想起什么,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和与有荣焉的口气,“周老板派来的人还说,你帮他了个大忙,夸你有本事呢!”

我笑了笑,没有接话。周老板的“夸赞”,此刻听来,滋味难明。

王姨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些感激的话,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送走王姨,我看着那几块冻豆腐,心中已有计较。这十二万,是烫手的,却也是我应得的。关键在于,如何用它。

我没有任何犹豫,从柜台里取出两沓崭新的、还带着银行封条的钞票,正好两万元。然后用一张普通的报纸仔细包好。

下午,我抽空去了趟王姨的小卖部。她正在整理货架,见到我来,有些意外。

“王姨,”我将报纸包递给她,“这钱,您收着。”

王姨一愣,打开报纸一看,看到那两沓红艳艳的钞票,吓了一跳,像是被烫到一样就要推回来:“小张,你这是干什么?!这钱姨不能要!你帮了姨天大的忙,姨还没好好谢你,怎么能要你的钱!”

我按住她的手,语气诚恳而坚定:“王姨,您听我说。这钱,不是我的,是周老板给的。他之所以能那么痛快地放过您那五万块,也是因为我在张记那件事上,帮他省了不止这点钱。这钱,本来就有您一份。您要是不收,我心里过意不去。就当是……弥补您这几天担惊受怕,就当是给弟弟(她儿子)将来结婚,多添个彩电钱。”

我将钱硬塞到她手里,继续说道:“而且,这事儿以后谁都别再提了,尤其是周老板那边。您就当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鑫利财富’,这钱,就是您自己攒的。”

王姨看着我,嘴唇翕动,眼眶里泪水直打转,最终还是收下了那两万块钱。她紧紧握着我的手,哽咽着说:“小张……姨……姨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你这孩子,心善,仁义!”

看着她收下钱,我心里才真正踏实下来。这两万块,既是补偿,也是封口,更是切割。我将周老板那十二万中,属于“王姨危机”这部分孽缘,尽可能地剥离和偿还了出去。

回到店里,已是傍晚。晚市渐起,人声鼎沸。我看着那些熟悉的、陌生的食客,心中感慨万千。这十二万的横财,并未让我感到多少喜悦,反而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更多人情冷暖与世路艰险。

忙过一阵,我抽空去了隔壁老陈的包子铺。他正在巨大的案板上揉着面团,手臂稳健有力,每一次推、拉、揉、搓,都蕴含着某种不变的韵律。面团在他手下,渐渐变得光滑而充满弹性。

“老陈,给我来笼肉包子。”我站在门口说道。

老陈头也没抬,只是“嗯”了一声,继续揉着他的面。蒸笼冒着白色的蒸汽,带着面食特有的、令人安心的香气。

我看着他专注的背影,忽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告诉他我得了十二万?还是告诉他我用两万块安抚了王姨?似乎都不合适。这市井之中的情谊,有时比那些巨额的金钱,更加厚重,也更加脆弱。

很快,包子好了。老陈用油纸包了三个热气腾腾的肉包,递给我,依旧没看我,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趁热吃。”

我接过包子,付了钱。转身离开时,听到他在身后,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我耳中:

“路还长,别飘。”

我脚步一顿,没有回头,拿着那三个烫手的包子,走回了自己的店里。

坐在柜台后,我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面皮松软,肉馅鲜美,汁水充盈,是老陈一贯扎实的手艺。这味道,与我账户里那冰冷的十二万,与我方才经历的人情辗转,形成了奇异的对照。

我看着店里袅袅升起的热气,看着食客们满足的神情,心中渐渐明晰。这十二万,或许能改变一些东西,但它改变不了这锅汤需要慢火细熬的道理,改变不了老陈包子铺里那揉面的节奏,也改变不了王姨那冻豆腐里包含的情谊。

我将剩下的十万块钱,暂时封存了起来。它像一颗种子,蕴含着未知的可能,也潜藏着风险。而我,需要在这纷繁复杂的坐标轴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周老板的“三成分成”,打开了一扇门,但门后的风景是锦绣还是荆棘,尚需我步步为营,谨慎前行。这市井江湖,远比我想象的更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