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21章 老陈的疏远

食卦人 第21章 老陈的疏远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北风卷地,百草枯折,真正的严冬已然降临。大学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寒意之中,行道树的枝丫光秃秃地指向铅灰色的天空,呵气成霜。我的“多多麻辣烫”店内,虽因那口终日沸腾的汤锅而显得比室外暖融许多,但一种无形的、源于我自身变化的低温,正悄然弥漫开来。

自那日从老郑手中接过五百元“咨询费”后,我心中那扇名为“**”的闸门便再难闭合。陆俊的两千元是意外之喜,老郑的五百元则是主动索求的成功验证。这两笔钱,像两剂猛药,彻底改变了我对这“卦食系统”的看法。它不再仅仅是满足好奇、验证规律的工具,更是一条清晰可见、回报丰厚的“捷径”。

“问事”者的悄然增多

不知是陆俊、老郑他们口耳相传,还是小夏那声“你怎么知道”在某个小圈子里引起了涟漪,亦或是我自己眉宇间那份日渐增长的、异于普通店主的沉静与洞察力吸引了某些有心人,总之,踏入我小店的人,渐渐不再仅仅是为了那一碗麻辣烫。

总有那么一些客人,他们的眼神与其他食客不同。他们点单时心不在焉,目光却像探针一样在我脸上逡巡;他们吃得缓慢,仿佛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他们会选择店里人少的时段,或是像老郑那样,在打烊前匆匆而来。

他们的问题也五花八门:有询问学业考试方向的,有纠结感情选择的,有担忧工作去留的,甚至还有一位阿姨,偷偷问我她家走失的宠物猫可能去了哪个方位。面对这些,我不再像最初那样惶恐排斥,而是开始尝试运用我那套尚在完善中的“三维卦食空间坐标图”进行推演。

我会仔细观察他们的点单组合,在脑海中快速将其映射到坐标轴上,结合他们的神色、语气、乃至穿衣打扮的细微之处,综合判断。我给出的“建议”,往往夹杂着一些似是而非的卦象术语,如“此事恐有坎陷,需以艮土止之”,再转化为“近期不宜冒进,宜守成,多关注身边长辈或稳定资源”之类具体操作。若是问方位,我便根据其点单中“震木”(动)、“巽风”(入)的权重,胡乱指个东南方向。

自然,并非每次都准。但十次里若能蒙对三四次,再加上语言上的模糊性和求问者自身的心理投射,竟也让我在这小范围内博得了一点“小张老板有点神”的虚名。而每一次,无论成与不成,我都会在事后,或坦然或暗示地,收取数额不等的“咨询费”。钱不多,三十、五十,最多不过一二百,但积少成多,竟也成了我收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这种近乎无本的收益,像鸦片一样侵蚀着我的意志。我对熬汤这件事,虽依旧不敢怠慢(毕竟这是明面的招牌和清汤老人警语所在),但那份全神贯注的“诚心”已打了折扣。有时一边看着火候,脑子里却在推演着某位客人的点单卦象;准备食材时,也会下意识地按照八卦属性去归类摆放,仿佛它们不是食物,而是我卜筮用的蓍草铜钱。

老陈的包子与无声的疏远

这种变化,我自己或许浑然不觉,但落在有心人眼里,却清晰得如同白纸上的墨点。

老陈,便是第一个察觉,也是反应最直接的那个人。

以往,我几乎是雷打不动地,在上午客流间隙去他店里买两个包子,顺便蹭一会儿他那份踏实的热闹。可近来,我去得少了。有时是忙着在笔记本上复盘前一日的“案例”,有时是恰好有“问事”的客人来,一来二去,便耽搁了。

偶尔过去,老陈看我的眼神也渐渐有了变化。从前是熟稔的调侃和带着暖意的关怀,如今,那目光里多了审视,多了不解,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记得是腊月里一个特别冷的早晨,寒风像刀子一样。我难得清闲,踱步到老陈的铺子。蒸笼的白气依旧汹涌,面香肉香依旧诱人。

“陈哥,来俩肉包。”我搓着手哈着白气说道。

老陈正在揉面,那“咚咚”的声音依旧沉稳有力。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没像往常那样立刻应声,而是继续用力揉了几下,才直起腰,一边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汗,一边淡淡地说:“今儿不巧,肉包卖完了。”

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看向旁边还在冒热气的蒸笼:“那不是……”

“那是豆沙的,剩几个底儿,不好看。”老陈打断我,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他转过身去,背对着我,继续揉他那仿佛永远也揉不完的面团。

我站在那儿,一时有些尴尬。店里明明飘着浓郁的肉香,那蒸笼缝隙里溢出的,分明是肉馅油脂浸润面皮后特有的香气。他不是卖完了,他是不想卖给我了。

我心里明白了几分,一股混合着窘迫、委屈和一丝不服气的情绪涌了上来。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见老陈那宽厚而沉默的背影,仿佛一堵无形的墙,将所有话都堵了回去。

我默默地站了一会儿,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身后,那“咚咚”的揉面声,第一次让我觉得有些刺耳,像是一种无声的谴责。

自那以后,我去老陈店里的次数更少了。有时在街上迎面遇见,我笑着打招呼,他也只是点点头,“嗯”一声,便算是回应,脚步不停,不再有以往的驻足寒暄。他那张被烟火气熏得发红的脸上,笑容似乎也吝啬了许多。

我知道,我们之间,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那条由肉包子、由凌晨三点的灯光、由那句“把一件事做明白”所连接起来的、带着温度的纽带,正在这寒冷的冬季里,悄然冻结、变脆。

记录与自辩

夜深人静时,我也会在蓝色笔记上记录下这份疏远:

“日期:深冬

关系变化:与隔壁老陈关系明显疏远。

迹象:其以‘售罄’为由拒卖肉包,回避交谈,态度冷淡。

原因推断:彼应已察觉吾近期重心转移,常有神秘客‘问事’,且自身于经营熬汤之事上,专注度有所下降。彼秉持‘踏实’之道,对此等‘虚妄’行径,定然不以为然,乃至心生鄙夷。

内心感受:初觉怅然若失,略有愧疚。然转念一想,道不同不相为谋。彼守其揉面之踏实,吾求吾窥秘之精进,各有所志,强求不得。且吾所得之利,彼又焉能知晓?些许人际疏离,或为求道途中必经之代价耳。”

写到这里,我搁下笔,长长吁出一口气。试图用“道不同”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用“求道代价”来掩盖那份隐隐的不安。我将老陈的疏远,视为一种守旧者对新生事物的不理解,一种必然的阵痛。

然而,当我吹熄灯火,躺在冰冷的床板上,望着窗外凄清的月色时,老陈那沉默揉面的背影,那空荡荡的、不再递给我包子的手,却像这冬夜的寒气一样,丝丝缕缕地渗入骨髓,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与冰凉。

我翻了个身,强迫自己不再去想。

潜龙将涉,鳞爪已显。既已选择踏上这条与众不同的路,又何必在意岸边那些无法同行的目光?

只是不知,这渐行渐远的,仅仅是一份邻里之情,还是……我最初那份纯粹想要“活下去”、“把店开好”的、简单而温暖的本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