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7章 无聊的统计本

食卦人 第7章 无聊的统计本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买三送一”的闹剧收场后,我的小店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泄了气的安静。撕掉那张红得刺眼的海报,像是亲手戳破了一个自己吹起来的、华而不实的肥皂泡。短暂的喧闹退去,留下的不是利润,而是比以往更甚的空寂和一种清晰的认知——赚钱没有捷径,至少,那种不动脑子的捷径没有。

日子又重新回到了原点。每天早上依旧是天不亮就去进货,回来熬汤,打理食材,然后就是漫长到几乎凝固的等待。太阳光斑在店里地面上缓慢移动,从东墙爬到西墙,像一只慵懒而迟钝的爬虫。我看着它,能清楚地感觉到时间正以实体般的重量,一分一秒地压在我的身上,消耗着我的青春,我的积蓄,还有我那点可怜的、关于“不愁吃”的妄想。

这种无所事事的空闲,比体力上的劳累更折磨人。它像一种缓慢的凌迟,让焦虑和怀疑有机会从每一个毛孔钻进来,啃噬你的理智。我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傻坐着了,那样我会疯掉。我得给自己找点事做,哪怕是无用的事,只要能把这难熬的时间填满。

旧本子与“无用”的数据

我在那个从赵胖子店里带过来的、装零碎物品的纸箱里翻找,摸出了一个半旧的硬壳笔记本。封面是深蓝色的,已经磨损得有些发白,里面大部分是空白,只有前面几页记着些当初学艺时写的调料配比和食材特性。

我拿着这个本子,坐在柜台后面,看着窗外和店里寥寥无几的客人,开始发呆。做什么呢?记账?每天的流水简单得可怜,几分钟就算完了。写日记?我哪有那份风花雪月的心情。

就在这时,那个叫李静的研究生又来了。依旧是那个时间点,依旧是那个靠墙的位置,依旧是“两份木耳,不要麻酱”。她像一颗精准的卫星,规律地出现在我这片萧索的“星球”轨道上。

一个念头,像黑暗中划过的微弱火星,突然闪现了一下。

我鬼使神差地翻开本子,在新的一页上写下:

“日期:11月xx日,下午3:15

顾客:李静(推测为化学系研究生)

点单:生菜、豆芽、土豆片、两份木耳、粉丝。微辣,不要麻酱。

状态:边吃边看《高等有机化学》,专注,耗时约40分钟。”

写完,我看着这行字,自己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记这个干嘛?她点两份木耳难道会让我多赚一块钱吗?这跟我数学系学的微积分、概率论有半毛钱关系吗?没有。这纯粹是无聊催生出的怪异行为。

但……至少,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让我感觉自己还在“动”,还没有被这死水般的生活完全同化。

于是,这种无意义的记录,就像一种自我麻痹的瘾,开始了。

我开始记录更多“无用”的数据。我不再只关心谁点了什么,卖了多少钱。我开始观察那些我曾经视而不见的细节。

我看到两个穿着校服的高中女生,总是结伴而来,一个必然点一大把菠菜,另一个则酷爱油麦菜。她们会分享一碗淋满麻酱和辣椒油的汤底,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明星和月考。我在本子上记下:“校服女生A:高频菠菜;校服女生b:高频油麦菜;组合出现概率高。”

我看到几个穿着篮球服,浑身蒸腾着热气的体育生,冲进来点单时,几乎清一色地选择各种肉丸、肥牛和午餐肉,辣度通常直奔“特辣”。他们嗓门洪亮,吃完一抹嘴就走,风风火火。我记下:“运动后男生群体:偏好肉类、丸类;辣度需求高;消费速度快。”

我还注意到那个总是一个人来的、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他每次都点固定的几样:豆皮、腐竹、金针菇,外加一份方便面,永远是“中辣”。他吃饭时很安静,总是戴着耳机,眼神放空,不知道在想什么。我记下:“眼镜男生(孤食):豆制品 菌菇 方便面;固定中辣;就餐时间稳定。”

这些记录杂乱无章,毫无体系。我像是一个蹩脚的、没有明确研究目的的田野调查员,只是机械地、固执地记录着眼前流动的碎片。我把客人们简化成了一个个符号,一组组菜品组合,一行行冰冷的数据。这让我获得了一种奇异的抽离感,仿佛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俯瞰着这个小小的生态圈。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作为“局内人”的焦虑和无力感。

老陈的调侃与内心的自嘲

有一天下午,生意格外清淡,整整两个小时没有一个客人。我正趴在柜台上,对着本子琢磨最近记录的“穿连帽卫衣的顾客点选鱼豆腐概率较高”这一条有没有什么潜在意义(当然,什么意义也没有),老陈端着一杯浓茶,溜达着走了进来。

“哟,张老板,用功呢?”他嗓门一如既往地洪亮,带着笑意,“盘算今天赚了多少大洋?”

我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想合上本子,但已经来不及了。老陈眼尖,已经看到了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和符号。

“嗨,瞎记着玩。”我有些尴尬地想把本子塞到柜台下面。

老陈却好奇地凑过来,就着我的手瞥了几眼。他那双常年和面粉打交道、粗糙却异常灵活的手指,虚点着我本子上的记录:“‘戴眼镜男生,豆制品 菌菇’……‘运动服群体,肉类 特辣’……好家伙,”他抬起头,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的表情,“我说张三,你记这玩意儿干啥?你这比人家会计算账还仔细啊!咋的,准备以后写本书,《大学城麻辣烫食客物种多样性观察报告》?”

我的脸瞬间有点发烫,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被抓了个正着。在他那务实、直接的世界观里,我这种行为确实显得无比怪异且毫无用处。一个麻辣烫老板,不想着怎么把汤熬得更好喝,把店收拾得更干净,反而像个间谍一样记录客人点啥菜,这不是不务正业是什么?

“闲着也是闲着嘛,”我讪讪地笑了笑,自嘲地解释道,“守店太无聊了,总得找点事做,打发时间。发呆也是发呆,记点东西,好歹证明我这脑子还没锈住。”

老陈听了,摇了摇头,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啧啧两声:“你们这些文化人,就是想得多。我们那会儿开店,脑子就一件事:怎么把东西做好,让人吃了下次还想来。没那么多弯弯绕。”

他放下茶杯,拍了拍手上的面粉屑,像是要拍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有这功夫,不如想想明天进啥菜新鲜,或者研究研究你那辣子怎么能更香一点。净整这些没用的!”

他说完,又调侃了我两句,便背着手,回他的包子铺继续忙活了。

店里又剩下我一个人。我看着老陈消失在门口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摊开的本子,上面那些我自以为有点意思的“数据”,在老陈那两句大实话面前,突然变得苍白而可笑。

是啊,这些记录,除了能证明我很无聊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呢?它能帮我多卖出一碗麻辣烫吗?能让我明天交房租时更从容一点吗?都不能。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再次袭来。我合上本子,把它扔回柜台下的抽屉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或许老陈是对的,我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总是试图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在无序中发现规律,指望能靠一点小聪明找到通往成功的密码。却忘了最根本的道理——生意,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不是趴在桌子上算出来的。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学生们的身影依旧充满活力。但我的心里,却因为这一番对话和自省,蒙上了一层灰暗。我的“统计本”,它没能成为我摆脱困境的钥匙,反而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此刻的迷茫和徒劳。

我叹了口气,站起身,开始漫无目的地擦拭着已经光可鉴人的选菜柜玻璃。至少,找点“有用”的事情做吧。虽然,我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