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食卦人 > 第1章 俗愿与沸鼎

食卦人 第1章 俗愿与沸鼎

作者:厨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5 21:19:06

从小算命的就说我小手指过三关,不愁吃也不愁穿。

这话,像一句谶语,更像个甩不掉的牛皮癣。我,大学数学系毕业,同学们都在用微积分和概率论构建金光闪闪的未来,我却一头栽进了“不愁穿”的预言里,妄图用服装生意提前兑现它。

结果呢?预言只兑现了一半。网店就倒闭,那天,我坐在堆满滞销衣物的客厅中央,四周是摞到天花板的纸箱,里面塞满了“韩版爆款”卫衣、“复古港风”衬衫,还有几千条号称“明星同款”的打底裤。空气里弥漫着新布料那股略带刺激性的味道,混合着积尘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我随手翻开一个箱子,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荧光绿色的t恤,当初就是听信了“这个颜色夏天绝对爆”的鬼话,一口气进了五百件,如今它们像一片凝固的、绝望的韭菜田。

“不愁穿……”我喃喃自语,随手扯起一件荧光绿t恤,苦笑着比划了一下,“挺好,这辈子运动服、睡衣、抹布,都齐活了。”

可我不服气啊!胃袋的饥饿感是真实的,房东催租的敲门声是真实的,支付宝里个位数的余额更是真实得刺眼。“不愁吃”这三个字,像个遥不可及的饼,挂在算命先生那张布满褶皱的嘴边。

转机来得充满烟火气。发小赵胖子,就是那个当年高数考了三次才勉强及格,现在体重快赶上他当年高分数值的家伙,开着他那辆浑身乱响的破面包车,把我从“衣服坟墓”里捞了出来。

“瞅瞅你这德行!跟这堆破布殉情呢?”他嗓门洪亮,一身肥肉随着动作乱颤,浑身散发着一股混合了豆瓣酱、牛油和汗水的复杂气味,但这气味,比我这屋里的死气沉沉强了千百倍。

那晚,他把我拽到了他的地盘——大学城后街的“胖子麻辣烫”。晚上九点半,正是夜宵的黄金时段。窄小的门脸前人头攒动,白色的水蒸气从门里汹涌而出,混着辣椒的焦香、骨汤的醇厚、麻酱的浓腻,形成一股强大的、具有吸附力的气场,仿佛能把所有路过的饥肠辘辘的灵魂都卷进去。

店里更是热火朝天。逼仄的空间挤满了穿着随意的大学生,有的趿拉着拖鞋,有的还背着书包,围在那个巨大的、冒着寒气和雾气的选菜柜前,七手八脚地往自己的篮子里夹菜。赵胖子系着一条沾满油渍的围裙,额头亮晶晶的全是汗珠,手里拿着计算器和夹子,眼神像雷达一样扫过每个顾客的菜篮,嘴里报出的价格又快又准:“素菜一块五,丸子两块五,肉三块五……鹌鹑蛋算丸类!豆皮算素菜!你这盆,二十三块五,扫码还是现金?”

“叮咚!微信到账,二十五元!”

“叮咚!支付宝到账,十八元!”

那一声声清脆的电子提示音,在我听来,简直比任何交响乐都悦耳动听。我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围着热气腾腾的麻辣烫碗,嘶嘶哈哈地吃着,聊着课堂趣事、社团活动、懵懂的爱情,生活的压力和未来的迷茫,似乎都被这滚烫的、带着强烈味觉刺激的食物暂时驱散了。

我的心,像被投入了一块烧红的烙铁,滋滋作响。一种强烈的、近乎本能的**涌了上来——我要在这里,我要拥有这样一家店,我要听到那“叮咚”声为我而响!

“胖子,”我抓住他擦汗的间隙,声音因为激动有些沙哑,“教我,带我入行。”

赵胖子抹了把脸上的油汗,上下打量我一番,咧开大嘴笑了,露出被烟渍熏得微黄的牙齿:“咋?咱数学系的高材生,要改行研究流体力学(指熬汤)和组合优化(指配菜)了?成啊!不过哥们儿得给你打预防针,这活儿,可比解偏微分方程累多了!起早贪黑,烟熏火燎,挣的是辛苦钱,沾的是满地油。”

“我不怕辛苦!”我斩钉截铁。在几千件卖不出去的衣服和还不完的平台欠款面前,所谓的“辛苦”显得那么具体,甚至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踏实感。

学徒生涯:汗水与算计

我的学徒生涯就此开始。赵胖子没藏私,但教的东西,完全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这里没有公式定理,只有眼到手到的经验和锱铢必较的算计。

第一课:认识“商品”。

他带我去的不是菜市场,而是城郊的大型批发市场。凌晨四点,天还是墨黑,批发市场里却已是人声鼎沸。赵胖子像个灵活的胖子,在拥挤的摊位间穿梭。

“看蔬菜,别光看水灵不水灵。”他指着一堆菠菜,“得看出成率!叶子太大的,杆子太长的,损耗都大。要这种小叶短杆的,看着不起眼,但实惠。”

走到土豆摊前,他拿起一个,掂了掂:“皮要薄,芽眼要浅,这种好削皮,省工。别小看省这点人工,积少成多!”

来到丸类区,他更是如数家珍:“这个牌子的鱼丸淀粉太多,煮了容易烂,影响口感。那个牌子的牛肉丸虽然贵点,但含肉量高,有嚼劲,能拉拢回头客。还有这种廉价的蟹棒,纯粹是充数的,颜色要选这种橙红自然的,那种亮得不正常的,加了色素,少吃为妙。”

我拿着本子飞快地记录,不是记数学公式,而是记“菠菜损耗率约15%”、“xx牌牛肉丸进货价xx元,性价比最高”……这些,才是生存的法则。

第二课:熬制“灵魂”。

熬汤远不是把骨头扔进水里煮那么简单。赵胖子的汤桶像个小型反应釜。

“猪大骨,一定要选敲开的,骨髓才能熬出来。先冷水下锅,大火烧开,看见这浮沫没?”他指着锅里翻滚的灰色泡沫,“这都是血水和杂质,必须撇干净,不然汤色浑,味道腥。”

撇净浮沫后,放入老姜块、几段大葱,还有他那个秘而不宣的香料包(后来我知道,无非是些常见的草果、八角、白芷,但比例是关键)。然后,转为小火,“咕嘟咕嘟”地慢熬。

“火候是汤的灵魂,”赵胖子盯着那微微翻滚的汤面,眼神像个老道的巫师,“大火滚汤,小火吊鲜。这汤,至少得熬四个钟头,才能把骨头里的精华都逼出来,汤色奶白,味道醇厚。偷不得懒!”

我守着那桶汤,看着它从清澈变得微白,再变得如同玉液琼浆,空气中弥漫的香气越来越浓烈,仿佛在熬煮的不是骨头,而是时间本身。

第三课:洞察“人心”。

赵胖子还是个粗糙的心理学家。他一边抓菜算账,一边给我低声讲解:

“看见那个扎马尾、背画板的姑娘没?每次都点青菜、豆皮,清汤。这种姑娘,不是减肥就是预算紧,你给她抓菜时,手稍微松一点,多片豆皮,她能记你的好。”

“那边几个穿篮球服的,浑身臭汗,正是能吃的时候。多给他们推荐肉和丸子,特别是午餐肉、肥牛卷,单价高,他们舍得花钱。辣度往高了推荐,出汗多,口味重。”

“情侣一起来,一般是男的买单。可以适当推荐点贵的,比如虾滑、乌鸡卷,男的在乎面子,多半会答应。要是女的抢先开口点素菜,那这男的可能就有点悬喽……”

我听着,心里暗暗咋舌。这哪里是卖麻辣烫,这分明是人性观察室。每一个细节,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多卖钱。

自立门户:精打细算的“多多”

一个多月的学徒生涯,我晒黑了,手上添了几个烫伤的水泡和刀口,但心里却前所未有地充实。出师那天,赵胖子拍着我的肩膀:“兄弟,地方我给你物色好了,大学城西侧那个转角,原来是个打印店,位置偏点,但租金便宜,门口还能摆桌子。能不能成,看你的造化。”

我用几乎低于废品价处理掉最后一批“潮升阁”的库存,换来了薄薄一沓钞票,加上我所有的积蓄,开始了“多多麻辣烫”的筹建。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跑断腿的采购:

二手市场是我去得最勤的地方。跟那个精明的、总叼着烟卷的老板为了一个双开门冰柜磨了半小时嘴皮子。

“老板,你看这锈迹,这噪音,肯定用了好多年了,再便宜点!”

“小伙子,这制冷效果杠杠的!要不是那家KtV倒闭,也轮不到你捡漏!”

最终,以一个我认为胜利的价格成交。桌椅也是二手的,塑料凳,有些腿还不平,我用硬纸片仔细垫好。唯一的“大件”是那个厚重的实木柜台,也是在旧货市场淘的,样式老旧,但用料扎实,价格不贵。卖家老头说以前是开杂货铺用的,我根本没往别处想,只觉得它够大,能放东西,能当操作台,划算。

亲力亲为的装修:

店面墙皮剥落得厉害。我没钱请人,自己买了最便宜的白色涂料、滚筒和刷子。调涂料,比例没掌握好,有点稀,刷上去盖不住底色,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刷。粉尘和涂料滴得我满头满身都是,像个滑稽的白脸小丑。刷到高处时,踩着晃晃悠悠的凳子,心惊胆战。但看着斑驳的墙壁一点点变得洁白平整,一种微小的成就感在心里滋生。

招牌是红底黄字,宋体加粗,毫不美观,但足够醒目——“多多麻辣烫”。下面一行小字:“多食材,多口味,多实惠”。这是我的愿景,更是我的营销策略。

琐碎的准备:

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跑街道,跑工商,跑卫生防疫站,盖不完的章,填不完的表。和各种调料供应商、啤酒饮料批发商打交道,比较价格,争取账期。设计菜单和价格牌,反复计算成本,既要看起来有竞争力,又要保证有利润空间。素菜1.5元,丸类2.5元,肉类3.5元……主食、汤底免费。我把价格定得比赵胖子那里普遍低五毛钱,薄利多销,这是我初期唯一的武器。

最繁琐的是清洗和预处理食材。几百斤的蔬菜要一根根摘洗干净,土豆要削皮切薄片,泡在水里防止氧化;菌菇要去根撕开;海带结要反复冲洗去掉泥沙……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手上不是水就是油。

开业前夜:孤注一掷的期待

开业前夜,我独自一人留在店里。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二手冰柜嗡嗡作响,里面分门别类地码放着新鲜的食材,在灯光下泛着水润的光泽。墙上贴着我的手写价目表,字迹工整。消毒柜里,碗筷摆放整齐。门口,几张折叠桌和塑料凳也擦得干干净净。

角落里,那口最大的不锈钢汤桶正咕嘟咕嘟地唱着歌。乳白色的汤汁翻滚着,大骨和鸡架在汤中沉浮,释放出最后一丝精华。浓郁的香气充盈着整个小店,这香气里,有我熬汤时被蒸汽烫红的手臂,有我砍骨头时磨出的水泡,更有我全部的家当和希望。

我靠在那个厚重的旧柜台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凉光滑的台面。口袋里,是仅剩的五百多块现金,那是明天的找零和应急钱。手机屏幕上,是赵胖子的微信:“明天我带几个哥们儿去给你壮声势,挺住!”

窗外,大学城的霓虹闪烁,年轻的学生们三三两两走过,喧闹声隐约传来。而我的小店里,只有汤沸的声音和我自己的心跳。

我拿起抹布,又一次擦拭着已经光可鉴人的选菜柜玻璃。心里反复盘算着:明天骨汤够不够?蔬菜会不会不新鲜?准备的肉丸会不会卖不完?价格定的是否合适?会不会根本没人来?

“多多麻辣烫……”我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像是在进行一场虔诚的祈祷。什么命运公式,什么周易卦象,都遥不可及。此刻,我满脑子都是最世俗、最迫切的愿望:

明天,一定要有人来。

明天,一定要开张。

明天,一定要听到那声“叮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