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 第155章 三分鼎立,圣元新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第155章 三分鼎立,圣元新

作者:岳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21:35:02

最终,庞统做最后陈词,语气恳切而锐利:“殿下!孔明兄!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天下大势,已十分明朗。汉天帝陛下据半壁江山,兵精粮足,民心归附,更有天命加持!曹魏日衰,覆灭在即。殿下据守西川一隅,外有强邻,内无强援,能支撑几时?难道真要为了一个虚名,让这锦绣河山再遭战火,让这数百万黎民再受流离之苦吗?归顺新朝,保全宗庙,福泽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若执意不从,待天兵一至,玉石俱焚,届时悔之晚矣!望殿下三思!”

说罢,庞统与邓芝躬身一礼,不再多言。

大殿内一片寂静。刘备面色变幻不定,双手紧握。诸葛亮羽扇轻摇,眼神深邃,已知言语难以动摇对方根基。关羽闭目不语,张飞焦躁地踱步。

良久,刘备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天使之言,备已尽知。然此事关系重大,容备……与臣工们,细细思量。请天使暂回馆驿休息。”

庞统、邓芝知道此事不可能立刻有结果,此行已尽到宣示、施压、辩论之责,便再次行礼:“外臣告退,静候殿下佳音。”

看着庞统、邓芝离去的身影,刘备疲惫地靠在王座上,喃喃道:“朕……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轻叹一声:“主公,庞士元、邓伯苗,乃当世辩才。其所言,虽多为强词,然……大势二字,却难以回避。需从长计议矣。”

庞统、邓芝的汉中之行,虽未能立刻说服刘备归降,但那场朝堂之上的激烈舌战,以及汉天帝刘基不容置疑的实力与“天命”宣称,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汉中王国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和持续的震荡。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北方的邺城。

邺城,魏王宫。

曹操手持细作密报,面色阴沉如水。下方,郭嘉、贾诩、司马懿等心腹谋臣肃立。

“刘基……果然称帝了。汉天帝?圣元?好大的口气!”曹操冷笑一声,将竹简重重拍在案上,“庞统、邓芝竟还敢去汉中游说刘备!他这是要各个击破啊!”

郭嘉轻咳两声,分析道:“大王,刘基此举,意在挟大义之名,行吞并之实。他遣使说刘备,是看准了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难以轻易接受‘新朝’,欲以势压之,乱其心神。若刘备不从,他便有借口兴兵讨伐;若刘备从之,则我军将两面受敌,危矣。”

贾诩阴恻恻地补充:“然,刘备亦非易与之辈,其麾下诸葛亮更是智谋深远。庞统虽辩才无碍,恐也难以动摇其根本。眼下之局,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刘基势大,然其新朝初立,内部需整合,四州之地需消化,短期内未必会大举北伐。此乃我军喘息之机。”

司马懿目光闪烁,低声道:“大王,为今之计,当外示弱,内图强。可遣使往昆明,假意恭贺刘基登基,承认其帝号,以稳住南方,争取时间。同时,加紧整顿河北,屯田练兵,巩固防线。另,可密遣细作,潜入荆州、益州,散播流言,离间其新附臣民,或可寻机策动叛乱,令其后方不宁。”

曹操捻着胡须,眼中精光四射:“奉孝、文和、仲达所言,皆老成谋国之言。刘基小儿,骤登大位,其势虽盛,其基未稳。朕……孤,”他顿了顿,改了口,“孤便暂且忍下这口气,与他虚与委蛇一番!传令,挑选能言善辩之士,备厚礼,出使昆明,恭贺汉天帝登基!同时,加紧备战,广积粮草,深挖壕堑,以待时变!”

与此同时,汉中,南郑王宫。

刘备的心情远比曹操复杂和沉重。庞统、邓芝离去后,他连续数日召集群臣议事,殿内气氛压抑。

“陛下,”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凝重,“刘基称帝,遣使施压,其意已明。我汉中,地狭民寡,虽有关张赵之勇,亮等竭智,然与坐拥四州、带甲百万的汉天帝相比,实力悬殊。硬抗,绝非良策。”

张飞怒吼:“军师何出此言?难道要大哥向那僭越之徒低头不成?俺老张宁可战死,也绝不屈膝!”

关羽丹凤眼开阖,沉声道:“三弟稍安。军师之意,非是屈服,乃是寻万全之策。然,若战,胜算几何?若降,仁义何存?确是为难。”

赵云亦道:“陛下,庞统所言虽利,然背弃汉室正统,恐失天下人心。然若不寻出路,坐困汉中,终非长久之计。”

刘备痛苦地闭上眼:“朕……孤,一生以兴复汉室为志,岂能事二主?然,如孔明所言,若玉石俱焚,岂非更负了追随朕的将士百姓?”他看向诸葛亮,“孔明,可有两全之策?”

诸葛亮沉吟良久,缓缓道:“为今之计,唯有暂避锋芒,徐图后举。可效仿当年高祖据守汉中故事。一方面,外示恭顺,可回书刘基,言明陛下乃汉室宗亲,受先帝厚恩,不敢僭越,然愿尊其为宗室之长,共扶汉室,此举可暂缓其兵锋。另一方面,内修政理,西结羌胡,南抚南中,积蓄力量。同时,遣密使往邺城,联曹抗刘。曹孟德虽为汉贼,然其势亦不容小觑,唇亡齿寒之理,彼必深知。三家互相牵制,或可觅得一线生机。”

刘备长叹一声,已知这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策,虽屈辱,却可保一时安宁。“便依军师之言吧。回书之事,就劳烦孔明斟酌字句。联曹之事,需极其隐秘,派可靠之人前往。”

昆明,未央宫。

刘基很快先后收到了曹操“恭顺”的国书和刘备“委婉”的表态。他坐在龙椅上,看着两份文书,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下方,法正、庞统、徐庶等重臣也在商议。

“陛下,曹操老奸巨猾,遣使恭贺,不过是缓兵之计,其心必异。”法正奏道。

“刘备表面对陛下尊崇,实则含糊其辞,不愿归顺,其联曹之心,恐已暗生。”庞统补充。

徐庶道:“此二人,皆非真心归附。然其表态,亦在情理之中。眼下三国鼎立,相互制衡,确非一举平定之良机。”

刘基放下文书,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扫过天下:“曹操示弱,刘备求存,此乃势使之然。朕岂会不知?然,朕亦不需他们立刻臣服。”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他们需要时间喘息,朕,同样需要时间!圣元新朝,百废待兴!四州之地,需彻底整合;新政法规,需推行落实;军备民生,需大力发展!此乃固本培元之关键时期!”

“传朕旨意!”刘基声音恢宏,下达一连串命令:

“一、厚待魏、汉来使,回赠礼品,彰显天朝气度。对曹操,朕准其魏王之位;对刘备,朕承认其汉中王之号。然,需明告天下,此二人乃朕之臣属,奉新朝正朔!”

“二、加速推行《圣元新政》!丞相法正总揽,太尉庞统、御史大夫徐庶协理!重点在于:清丈田亩,改革税制,兴修水利,鼓励工商,推广新式农具、舟船!格物院(注:此处沿用旧称,实际为新朝设立的类似机构)需加快对海船、弩炮等利器的改进与量产!”

“三、整编军队,强化训练!各军实行精兵政策,淘汰老弱,补充精锐。尤其要加强对军魂凝结术的研究与应用,在‘雷君营’、‘无当飞军’等主力中扩大试点!”

“四、开拓海疆,经略南洋!命甘宁、太史慈加快东海、南海舰队建设,依据新得海图,探索航线,与南洋诸国建立联系,通商贸易,宣扬国威!”

“五、修筑道路,畅通驿传!以昆明为中心,修建通往各州郡的官道,提高政令、军情传递速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刘基的决策,展现出一位开国帝王的远见与沉稳。他并不急于发动灭国之战,而是将重心放在内政建设与国力提升上。他要利用这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将新朝的根基打得牢牢的,让自身的实力远远超过曹、刘,形成绝对的碾压优势。

“曹操、刘备,他们想拖时间,朕便给他们时间!”刘基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但朕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拖延的每一刻,朕的国力都在增强!待朕新政大成,四海富足,兵甲犀利之时,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届时,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资本与朕抗衡!”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拜服,对新朝的未来充满信心。

于是,天下进入了短暂的、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圣元新政”时期。汉天帝刘基埋头内政,励精图治;魏王曹操厉兵秣马,隐忍待发;汉中王刘备则困守西陲,联曹自保。三分天下的格局,暂时稳定下来,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平静的水面下,正酝酿着最终决定华夏命运的惊涛骇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