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 第104章 金流暗涌,大势渐成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第104章 金流暗涌,大势渐成

作者:岳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21:35:02

建安十七年秋,距离“楚元通宝”正式发行已近一年。这张小小的楮皮纸券,如同一种无声的瘟疫,以昆明为中心,沿着商路、随着船队、透过边境,悄然渗透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它所引发的变革,远非简单的交易便利,而是一场深刻重塑权力格局的金融风暴。

楚国,昆明,大楚皇家银行总号。

这是一座新建的、气势恢宏的石质建筑,位于王宫东南角,戒备森严。顶层密室内,银行总督刘巴正手持厚厚的账册,向刘基及核心谋臣们汇报着一年来的“战果”。

“大王,诸位先生,”刘巴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截至上月,‘楚元通宝’发行已逾五千万贯等值,其流通之速,远超预期!境内,大宗贸易、官府税赋、军饷发放,已有七成以上使用宝钞。民间小额交易,虽仍多用铜钱,但宝钞信誉已立,百姓渐习其便。”

他指着账册上的图表:“更可喜者,外流之钞,据各边境关卡及商号估算,已近千万贯!主要流向有三:其一,江东,约占四成,多用于采购我之海盐、精铁、琉璃;其二,中原曹魏辖区,约占三成,多用于购买药材、蜀锦(经我手转口)及边境榷场互市;其三,西域及西南夷道,约占两成,换回玉石、马匹、香料等。剩余一成,零星散入刘备控制的关中、汉中。”

法正抚须笑道:“此乃阳谋。彼等虽知是计,却不得不吞下这饵。江东缺盐铁,中原需货殖,刘备势弱,更需与我通商以维系统治。我钞借商货而行,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徐庶补充道:“且我严格控制盐、铁、茶、琉璃等关键物资的输出配额,与宝钞使用比例挂钩。用钞多者,可得优先进货权及价格优惠。此策,如同扼住其咽喉。”

庞统嘿嘿一笑,小眼睛眯成一条缝:“更妙的是,那些流入外的宝钞,并非死水一潭。许多外国商贾,在我境内赚取宝钞后,并不急于兑换金银带走,反而用其直接采购其他楚国商品,或存入我‘四海通’等大商号生息,或干脆在我境内投资置业!此等于是将彼国之财富,变相留置我境,为我所用!此所谓‘资本吸附’之妙也!”

刘基端坐主位,听着汇报,眼中精光闪烁。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但进展之顺利,仍让他感到满意。这就是降维打击的力量。当对手还在用沉重的金银铜钱进行原始积累时,他已经玩起了信用货币和资本运作。

“然,树大招风。”沮授冷静地提醒,“我观曹魏、东吴,近来已有异动。曹操已严令境内官仓拒收楚钞,并暗中抬高铜钱对楚钞的兑换比率,试图打压。孙权则一面限制楚货入境,一面加紧仿制我钞,虽粗糙不堪,但已显其心。”

刘基冷哼一声:“仿制?孤巴不得他们仿!正好让天下人看看,何谓天壤之别!传令宝钞局,下一批新钞,防伪再升级!加入滇南特有的荧光蝶翼粉,夜间月光下可见幽蓝微光!再以微雕技术,在龙鳞凤羽间暗藏‘大楚永昌’四字密文,非特制水印镜不可见!看他们如何仿!”

“大王英明!”是仪领命。

“至于曹操抬价打压,”刘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传令商部,即日起,对曹魏辖区主要出口商品,如药材、蜀锦转口等,只收楚元通宝,拒收金银铜钱!若曹商欲购,要么用钞,要么通过我指定钱庄,以高于市价两成的比率,用金银兑换我钞!孤倒要看看,是他曹操的禁令硬,还是商人的逐利之心硬!”

“妙计!”法正击掌,“此乃逼其就范!曹操若强行断绝贸易,则其境内盐铁药材价格必然飞涨,民怨沸腾;若放任,则楚钞流通更广,其金融命脉渐操我手!两难之局!”

“对刘备那边呢?”徐庶问。

刘基沉吟片刻:“玄德公处境艰难,诸葛亮非易与之辈。可稍作怀柔,维持现有贸易规模,楚钞兑换比率给予小幅优惠。但原则不变,关键物资,仍以钞结算。可暗中资助其境内心向汉室之士,用楚钞购买粮草军械,既示好,亦加深其内部对我之依赖。”

“诺!”

与此同时,天下各方势力,正深切感受着这场金融风暴的威力。

邺城,魏王府。

曹操看着户部呈上的报告,脸色铁青。报告显示,尽管三令五申,但边境榷场和黑市中,楚钞的交易量不降反升!许多大商贾,甚至一些军中将领,为了能优先买到楚国的紧俏物资(尤其是治疗伤病的特效药材和新式铁甲),都在暗中囤积楚钞!官府强行打压,反而导致黑市钞价飙升,利益驱使下,走私猖獗。

“刘正世……奸诈至此!”曹操将报告摔在地上,“以此虚纸,刮我实利!如之奈何?”

贾诩阴恻恻道:“丞相,堵不如疏。或可……也仿制发行我魏之宝钞?”

荀彧立刻反对:“文和不可!我魏无楚国那般独特纸材、工艺,强行仿制,必粗制滥造,徒增笑耳,反损信誉。当下之计,唯有大力发展自身工坊,减少对楚货依赖,同时……与孙权、刘备加紧联合,共抗此经济侵蚀。”

曹操长叹一声,深感无力。这看不见的战争,比真刀真枪更难应付。

建业,吴侯府。

孙权看着周瑜递上的一真一假两张“楚元通宝”,真钞精美绝伦,荧光暗记俱全;假钞粗糙模糊,一搓就破。他苦笑道:“公瑾,看来仿制之路,行不通啊。”

周瑜剑眉紧锁:“主公,楚钞借商货之利,已渐成江东大宗贸易结算之惯。尤其海盐一项,几乎被楚商垄断,我水师将士、百姓日用,皆赖其供给。若强行断绝,恐生内乱。为今之计,唯有加快我江东自身海盐生产,同时……设法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减少对楚依赖。”

鲁肃补充道:“或可尝试与刘备、曹操协商,建立三国间的易货贸易体系,绕过楚钞。”

然而,谈何容易?楚国掌控的,是盐、铁、茶、琉璃等生活与战略必需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长安,汉中王府。

刘备与诸葛亮对坐,案上同样摆着楚钞和一份清单。

“孔明,楚钞流通日广,虽便利商旅,然长此以往,府库金银外流,恐非善策。”刘备忧心忡忡。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主公所虑极是。然,我汉中、关中,地瘠民贫,需楚之盐铁以安民,需楚之药材以疗伤,更需通过贸易获取财富以养军。完全拒用楚钞,无异自断臂膀。亮之意,可有限度使用,严控规模。同时,鼓励境内桑麻、矿冶,力求自给。待我稳固关中,西通羌氐,或可另辟财源。”

但诸葛亮心中清楚,这需要时间,而时间,并不站在他们这一边。楚国的经济渗透,如同温水煮蛙,正在一点点蚕食他们的根基。

一年多的金融博弈,楚元通宝凭借其技术壁垒、商品霸权和国家信用,已然站稳脚跟,并呈现出成为区域性“硬通货”的强势姿态。 它像一条无形的锁链,开始缠绕在曹、孙、刘三国的经济命脉上。虽然各方都在挣扎、抵制,但在巨大的现实利益和生存需求面前,这种抵抗显得苍白无力。

刘基站在昆明王宫的最高处,俯瞰着日渐繁华的都城,远方码头上,“破浪号”的姊妹舰正在建造。他知道,金融战的初步胜利,为楚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主动权。接下来的目标,将是利用这种经济优势,进一步推动科技发展(石油利用、航海技术),拉大与对手的差距,并在政治上,寻找分化瓦解、最终统一的契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