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 > 第181章 新城规划蓝图展,夯土为基筑高墙

汪子贤关于新城规划和夯土筑城的宏伟蓝图,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炎黄城的高层乃至整个部落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兴奋、期待、疑虑、以及对未知工程的敬畏,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空前高涨的讨论热情和行动力。

议事厅内,那块两面都画满了“神秘符号”的木板,成了最受欢迎的物件。一面是刚刚开始实施的《战俘劳动赎身暂行管理办法》,另一面则是勾勒着未来炎黄城雏形的规划图。汪子贤索性将规划图那一面永久性地立在了议事厅中央,方便随时指点和修改。

“这里,内城区域,我们现有的核心区,需要进一步规整。”汪子贤手持一根细木棍,点在地图中心区域,“议事厅、祖灵石碑(他暗自吐槽这玩意儿的实际功能)、重要的仓储窖穴、以及各位长老和核心战士的居所,都集中于此。内城不仅要安全,更要体现我们炎黄城的秩序和威严。”

他的木棍向外移动,划出几个方块:“内城外围,规划为四个主要的居住坊区。可以暂时以方位命名,东坊、西坊、南坊、北坊。每个坊区内部,要预留出统一宽度的道路,至少能容两人并行。道路两侧开挖排水明沟,连接至主要的地下排水渠,最终汇入河流下游。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污水横流,雨天泥泞不堪。”

苍痕长老听得极为认真,甚至让他的学徒拿来新的、较为平整的木板和炭笔,试图将汪子贤的话更精确地记录下来。“城主,坊区内的民居,是任由族人自行搭建,还是统一规制?”

“问得好!”汪子贤赞许地点头,“现阶段完全统一不现实,但我们必须要设定标准!首先,所有新建住房,必须建在规划的道路网格之内,不得随意侵占道路。其次,结构上要逐步推广‘木骨泥墙’和更结实的‘人’字形屋顶,取代部分过于简陋的窝棚。我们可以先由部落统一建造几间‘样板房’,展示这种新式住房的优越性——更保暖、更防风、更坚固。鼓励族人学习和模仿,甚至可以由部落提供部分技术指导和支持。”

飞羽插言道:“城主,居住区扩大,意味着我们需要防御的范围也增大了。在夯土城墙建成之前,这些外围居住区的安全如何保障?”

“这就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巡逻制度。”汪子贤早有考虑,“内城由岩虎的直属战士负责守卫。外围居住区,可以实行‘民兵轮值’制度。从每个家庭或每个坊区中,抽调适龄青壮,由飞羽你的侦查队队员带领,进行定期巡逻和警戒训练。这样既能加强防御,也能让更多族人参与到部落的保卫工作中,增强归属感。”

岩虎对此表示支持:“这法子不错!让所有能拿得起棍棒的男人都动起来,不能光靠我们几十个战士拼命。”他如今手下虽然有一批服用过灵药的精锐,但总数依旧有限。

接下来是工坊区。汪子贤的木棍指向靠近河流下游、位于主导风下风向的一片开阔地。“这里,将来就是我们炎黄城的‘工业心脏’!制陶、鞣皮、编织、骨器加工、木工作业,乃至未来找到矿源后的冶炼,都要集中到这里。集中管理的好处不言而喻:技术交流方便,原材料和燃料(木柴)供应集中,更重要的是,避免烟火和废弃物污染居住环境,减少火灾风险。”

负责制陶的老匠人乌木眼睛发亮,他早就受够了在居住区旁边烧陶时带来的烟熏火燎和族人的抱怨。“城主英明!集中起来好,集中起来好啊!我们几个老家伙也能常碰头,琢磨怎么把陶器烧得更好!”

汪子贤笑着对乌木说:“乌木叔,不止是集中。工坊区也要规划好,不同的工坊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防火距离。我会设计一种……嗯,效率更高的陶窑,说不定能烧出更坚硬、更漂亮的陶器。到时候还需要您多多费心试验。”

乌木激动得连连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新陶窑出炉的精品。

仓储区的规划相对简单,选择了一处地势略高、排水良好且靠近内城的区域。“所有的粮食、肉干、盐巴、皮毛、石质工具、备用武器……一切重要物资,都必须入库,建立严格的台账制度。由苍痕长老指派专人管理,进出必须有凭证。这是我们部落渡过寒冬、应对危机的根本,绝不能有任何闪失。”汪子贤语气严肃,众人皆知粮食的重要性,纷纷郑重应是。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防御体系,夯土城墙!

汪子贤的木棍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将内城、部分规划中的居住坊区和工坊区都囊括在内的不规则圆圈。“这就是我们第一阶段城墙的走向!它将是我们炎黄城的筋骨,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城主,这夯土筑城之法,具体该如何操作?”苍痕问出了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图纸上的圈圈很容易画,但如何让泥土变成巍峨高墙,众人心中并无概念。

“走!光说不练假把式。”汪子贤大手一挥,“我们去找片空地,我亲自演示一下!”

一行人来到聚居地边缘一处空地。汪子贤早已让几个族人按照他的吩咐,准备了一些材料:两块长约一丈(约三米)、高约两尺(约六十厘米)的厚实木板,数十根一头削尖的木桩,大量混合了碎石子和切断干草的粘土,以及几根头部削平、颇为沉重的粗木棍——这就是原始的“夯杵”。

“看好了,这就是‘版筑法’!”汪子贤撸起袖子,亲自下场指挥。他让族人将两块木板一左一右平行放置,间距约两尺,形成一个长长的“夹腔”。然后指挥他们用木槌将那些一头削尖的木桩,沿着木板外侧紧密地敲入地面,固定住木板,防止其在夯土时向外胀开。

“这固定木板的木桩,叫做‘桢’,这左右两边的木板,叫做‘干’,或者叫‘版’。”汪子贤适时地普及着名词,这些都是胖墩紧急灌输的,“合起来,这结构就叫‘版干’。”

接着,他让族人将混合好的粘土(里面按照他的要求掺入了大约三成比例的碎石和少量切碎的干草,以增强拉结力和抗裂性)用藤筐运来,倒入夹板形成的“版干”之中。

“注意,不要一次倒满!”汪子贤提醒道,“分层填入,每次填土厚度不要超过一尺(约三十厘米)。”

待泥土填到约一尺厚,汪子贤拿起一根夯杵,示范道:“就像这样,双手握紧,举高,用力砸下去!要均匀,要密实!把这松软的泥土,夯得结结实实!”

说着,他用力将夯杵砸下,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泥土表面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凹痕。几个围观的战士觉得有趣,也纷纷拿起夯杵,学着样子开始夯打。

“咚!”“咚!”“咚!”

沉闷而有节奏的夯击声在空地上响起,吸引了越来越多族人的围观。大家好奇地看着这新奇的一幕,看着松散的泥土在反复夯击下,逐渐变得紧密、坚实。

一层泥土夯实后,再填入新土,继续夯打。如此反复三次,直到夯实的土体高度与两侧的夹板顶端平齐。

“好了!停!”汪子贤叫停了夯击。他指挥族人小心地将固定夹板的木桩(桢)拔出,然后慢慢将两侧的夹板(版)卸下。

一堵高度两尺、宽度约两尺、长度一丈的坚实土墙,赫然呈现在众人面前!

这堵土墙表面布满了一层层的夯筑痕迹,质地坚硬,用手用力按压,几乎纹丝不动,与旁边松软的普通泥土形成了鲜明对比!

“成了!”汪子贤拍了拍坚硬的墙体,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虽然这只是最原始版本的版筑夯土,但其强度已经远超他的预期。胖墩提供的配比和工艺,果然有点东西。

“天哪!这泥巴……变得像石头一样硬!”一个族人惊叹道,忍不住也用拳头砸了砸墙体,发出沉闷的响声。

岩虎走上前,运足力气,一拳砸在土墙上,只留下一个淡淡的拳印,墙体岿然不动。他眼中露出震惊之色:“好硬的土!这要是筑成城墙,除非用巨木撞击,否则一般人根本别想撼动!”

苍痕长老抚摸着墙体表面的夯层,感受着那份坚实,喃喃道:“化土为石,近乎道矣……城主此法,真乃神授!”他再次将功劳归到了虚无缥缈的“祖灵”身上,让汪子贤省了不少口舌。

飞羽则更关注细节:“城主,如此筑城,耗时耗力必然巨大。这一小段墙,就动用了我们七八个壮劳力,忙活了近半天。若要筑起环绕我们规划区域的城墙,其长度……”

汪子贤点点头,神色凝重起来:“没错,这将是一项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工程。初步估算,我们规划的这道城墙,周长可能超过两千米(他按照现代单位估算,并做了换算),高度至少要达到一丈五尺(约四米五)以上,底部宽度至少要三到四尺(约一米到一米二),顶部宽度也要保证能容两人交错而行。这需要的土方量、人工、时间,都是天文数字。”

众人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之前只是觉得筑城好,但直到此刻,才真切感受到其背后代表的庞大工作量。

“但是!”汪子贤话锋一转,声音提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再难,我们也必须做!这道城墙,不仅是为了防御野兽和敌人,更是为了凝聚我们炎黄城的人心!它将成为我们文明的象征,告诉所有觊觎我们的人,我们在这里扎根了,我们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欺凌的小部落!我们是在建造一个传承万代的基业!”

他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而且,我们并非没有优势。第一,我们有几乎取之不尽的粘土和黄土。第二,我们有初步成型的组织能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北方采石场的方向,“我们有了三十七个需要‘劳动赎罪’的战俘!他们将是我们筑城工程的主力军!”

用敌人的劳力,筑自己的坚城!还有比这更划算、更解气的买卖吗?

众人的眼神再次变得炽热起来。是啊,有了那些免费(仅需管饭)的劳力,工程的难度似乎降低了不少。

“从明天起,筑城工程,正式启动!”汪子贤下达了命令,“飞羽,你负责总体协调和物资调配,确保粘土、石料(用于墙基和关键部位)、木材(用于制作更多版干和夯杵)、水源的供应。岩虎,你的监管队核心任务转为保障筑城劳役队的秩序和安全,同时也要组织我们本族的战士和青壮,参与到筑城工作中,尤其是技术性较强的立版、夯筑环节,必须由我们的人主导。苍痕长老,您德高望重,负责工分的核算、记录,以及所有参与筑城人员(包括战俘和本族)的伙食、饮水等后勤保障,同时协调居住区的初步改造和工坊区的选址平整工作。”

他将任务分解得更加细致,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找到负责人。

“那我们呢?我们能做什么?”乌木等工坊负责人急切地问道。如此宏大的工程,他们也不想置身事外。

“你们的任务同样重要!”汪子贤看向他们,“乌木叔,你们制陶坊要全力烧制大型的陶制水管,用于未来的地下排水系统。皮匠和编织坊,要制作更多的藤筐、绳索、皮索,这些都是筑城急需的工具。木工组,任务最重,需要制作大量的版干、夯杵、木槌、运土的推车(汪子贤简单描述了独轮车的概念,让他们尝试制作)等等!所有人的工作,都围绕着筑城展开!”

“是!城主!”众人齐声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干劲与豪情。

蓝图已经展开,基石即将奠定。一场围绕“筑城”这个核心目标的全民(全族)动员,在炎黄城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翌日,天刚蒙蒙亮,炎黄城便苏醒了。但与往日狩猎、采集的节奏不同,今天的苏醒,带着一种钢铁般的律动。

北面采石场。第一劳役队在一队五名眼神冷冽、手持包铜长矛的监管队员押送下,来到了这里。阿烈走在队伍中,手脚都戴着沉重的木制枷锁(重体力劳动时临时佩戴,防止暴起伤人),看着眼前裸露的岩壁和散落一地的石器工具,脸色阴沉。

监管队长是一名叫做“石牙”的壮硕战士,岩虎的心腹之一。他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听着!黑齿的崽子们!你们的任务,就是用这些工具,开采出大小合适的石料!看到那边堆着的藤筐了吗?装满一筐符合标准的石料,运到指定堆放点,记1工分!每人每天,最低标准是五筐!完不成,扣工分!偷懒耍滑,扣工分!损坏工具,扣工分!敢反抗或逃跑,死!”

言简意赅,充满了原始规则的冷酷。

战俘们骚动了一下,但在监管队员武器寒光的威慑下,很快安静下来。阿烈咬了咬牙,第一个走上前,拿起一把沉重的石锤,走向岩壁。他知道,在这里,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只会招致更残酷的对待。那个城主承诺的“希望”如同毒药,明知可能是陷阱,却依旧忍不住去渴望。他需要活下去,需要了解这个奇怪的部落,需要……等待机会。

“咚!”“咚!”“咚!”石锤敲击岩壁的声音沉闷而单调,很快在采石场响成一片。监管队员分散四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战俘的动作。偶尔有战俘动作稍慢,便会迎来一声呵斥甚至是一记不轻不重的矛杆抽打。

西边的粘土坑,南边的伐木场,同样上演着类似的情景。战俘们被分散开来,在严密的监视下,从事着繁重而原始的体力劳动。工分制度的魔力初步显现,尽管带着鞭子的威胁,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看得见的奋斗目标。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自由,为了可能存在的未来,他们不得不压下心中的怨恨和恐惧,将力气耗费在为自己“仇敌”筑城的劳动中。

而在规划中的城墙基址上,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炎黄本族的青壮年,在飞羽和岩虎的指挥下,忙碌地进行着前期准备工作。

一部分人拿着绑着彩色布条的木棍,按照汪子贤指示的方位,标定城墙的走向,并用石灰粉(一种偶然发现的白色矿物,被汪子贤命名为石灰,暂无法烧制熟石灰,只能直接用矿物粉)画出了基础的灰线。

另一部分人,则沿着灰线,开挖浅基槽。汪子贤要求,城墙底部必须开挖深度约一尺的基槽,并用碎石混合粘土夯实,作为墙基,以增加承重力和稳定性。

还有一部分人,则在苍痕长老指派的文化学徒指导下,学习制作标准化的“版干”和夯杵。木材被锯成规定的长度,木板被刨平(用烧红的石器烫平并打磨),木桩被削尖。初步的标准化和分工协作,开始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萌芽。

汪子贤也没有闲着,他穿梭在各个工地之间,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

“这里的基槽挖得不够深!再往下挖半尺!”他指着一段基槽对负责的族人说道。

“这批版干的木板厚度不够,容易在夯土时胀开!换更厚的木板!”他检查着刚刚制作好的夹板。

“夯土的时候要均匀!看到没有,这里夯得不够实,颜色都不同!返工!”他指着一段刚刚脱模、但明显有局部松软的土墙,严厉地说道。

质量是城墙的生命线,汪子贤深知这一点。他绝不能允许一道“豆腐渣”城墙建立在炎黄城的周围。为此,他甚至设立了“质量监督岗”,由几个心细且负责的族人担任,专门检查各段城墙的夯筑质量。

几天下来,整个炎黄城仿佛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喧嚣的工地。号子声、夯土声、敲击声、监工的呵斥声、运输物资的车轮(简易拖橇)滚动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原始而雄壮的建设交响乐。

族人们虽然辛苦,但看着那道灰线逐渐被一段段坚实矮壮的土墙填充,看着城市的轮廓一天天清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希望的光芒。这是他们亲手在建造的家园!是祖辈从未想象过的伟业!

战俘们则在日复一日的沉重劳动和严格监管下,逐渐变得麻木,也变得更加“顺从”。工分制度开始发挥作用,偶尔有表现特别卖力、或者主动报告安全隐患(如岩壁松动)的战俘,会得到额外的工分奖励,虽然只是寥寥几点,却像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其他战俘心中泛起了微妙的波澜。分化,在无声无息中进行。

阿烈凭借着过人的体力和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很快在采石场成了“劳动能手”,每天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工分积累速度远超旁人。监管队长石牙虽然依旧对他冷面相对,但呵斥和抽打明显少了。这种变化,阿烈敏锐地感受到了。他心中对汪子贤的那套说辞,怀疑依旧,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奇怪的部落里,努力劳动,似乎真的能换来不同的待遇。

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战俘被押回专用的、简陋且戒备森严的棚区休息。而炎黄城的议事厅内,油灯依旧亮着。

汪子贤、飞羽、苍痕、岩虎几人再次聚首,汇总一天的情况。

“城主,北面采石场今日开采石料五十筐,符合标准。第一劳役队无人违规,战俘阿烈表现突出,超额完成三筐,按例奖励3工分。”飞羽汇报着物资和劳役队情况。

“西边粘土坑供应稳定,但运输距离较远,效率偏低。我已加派了十名族人协助运输。”苍痕补充道。

“妈的,那些黑崽子今天还算老实!就是有几个偷懒的,被抽了几棍子就老实了!”岩虎瓮声瓮气地说道,他对这套精细的管理依旧有些不耐烦,但看到城墙确实在一寸寸“长高”,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汪子贤仔细听着,不时在木板上记录下关键数据。“大家辛苦了。工程刚刚开始,问题肯定不少。飞羽,运输效率低是个大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独轮车的研制要加快!另外,可以规划几条固定的运输路线,派人专门维护,确保畅通。”

“明白。”飞羽点头。

“苍痕长老,战俘的工分记录一定要公开、公正。定期(比如每十天)在劳役队内公布一次工分排行,对积累靠前的,可以给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物质奖励,比如多给一块肉干,或者一件旧衣服。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努力是有回报的,进一步刺激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加深他们内部的分化。”

“老朽记下了。”苍痕抚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越来越体会到这套制度背后的精妙之处。

“岩虎长老,监管队员的纪律也要狠抓。绝不允许有欺压、侮辱战俘的行为(除非对方违规),更不允许克扣工分、中饱私囊!我们的规矩,首先要我们自己人遵守!一旦发现,严惩不贷!”汪子贤语气严厉。他深知执法者的**对制度的破坏是致命的。

岩虎脸色一肃:“城主放心!我手下的人我知道,谁敢乱来,我第一个打断他的腿!”

初步总结完毕,汪子贤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夜色中依稀可见的、一段段新筑的矮墙轮廓,心中充满了感慨。

筑城,不仅仅是建造一道物理的屏障,更是在锻造一个文明的灵魂。它需要纪律,需要协作,需要规划,需要牺牲。在这个过程中,炎黄城本身,也在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

“滴滴!检测到大型集体协作项目‘筑城’已启动,文明火种点数获取效率提升!当前每日自动获取点数 10!‘社会组织度’小幅提升!‘工程技术(初级)’经验缓慢增长中!”胖墩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欢快。

“任重而道远啊……”汪子贤在心中回应,目光却越发坚定,“但至少,我们已经把第一块土,夯实在了地基上。”

新城的蓝图已然展开,夯土为基的高墙正在奠基。劳动赎身的制度埋下了未来的伏笔,而炎黄城的故事,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夯击声中,向着未知而广阔的未来,稳步推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