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 > 第112章 医药知识渐整理,巫医学徒体系成

探索队从死亡沼泽带回的伤员虽经全力救治保住了性命,但后续的康复过程却暴露了联盟医疗知识的散乱与不足。老巫医青叶日夜不休地照料伤员,却仍对岩喘的肺损伤和黑足的伤口溃烂束手无策。

“大首领,我的知识有限。”青叶疲惫地向汪子贤坦言,“这些新伤症,我从未遇到过。用的药方都是猜测,效果不佳。”

汪子贤巡视医疗棚,看到伤员痛苦的模样,心中沉重。联盟的医疗知识完全依靠巫医个人记忆和经验传承,一旦遇到新疾病或伤情,就缺乏系统应对方法。探索队遭遇的毒虫和瘴气更是前所未见,传统疗法收效甚微。

“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汪子贤下定决心,“医疗知识不能只存在于个别巫医的头脑中,而应该被系统整理、共享和发展。”

他立即召集联盟所有医疗相关人员:三位老巫医、他们的助手、以及那些对草药有特殊了解的采集者,共十五人组成了“医药整理小组”。

第一次会议在文字院的偏室举行。汪子贤开门见山:“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全面收集整理所有医药知识;第二,编写一部《巫医手册》;第三,建立巫医学徒制度,培养新一代医疗者。”

老巫医岩花皱眉道:“医药知识神圣复杂,怎能随便传授?历来都是师徒口耳相传,谨慎选择传人。”

“正是因为它神圣重要,才不能冒险让它失传。”汪子贤回应道,“如果只有您一人知道某种救命药方,而您突然病倒,那联盟就失去了这种知识。共享知识不是贬低它的价值,而是增加它的保障。”

经过一番讨论,巫医们最终同意了汪子贤的计划。

第一步是知识收集。这比想象中困难得多。巫医们的知识大多没有系统整理,同一病症不同巫医可能有不同疗法;同一草药在不同部落可能有不同名称;甚至有些知识混杂着迷信成分,难辨真伪。

汪子贤设计了统一的调查方法:对每种草药,记录其形态、生长环境、采集时节、药用部位、制备方法和治疗效果;对每种疾病,记录症状、疗法和预防措施。

文字院学员分派给每位巫医做记录员,详细记录他们的口述。同时,采集者被邀请来协助辨认和采集草药样本。

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一种治疗发热的草药,西山部落叫“凉叶”,南山部落叫“降热草”,而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植物。又比如治疗伤口的一种药膏,有的巫医坚持要加入特定种类的蜂蜜,有的则认为没必要。

汪子贤决定采用实证方法:对于有争议的疗法,在安全前提下进行对比试验。他征得伤员同意后,对相似伤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观察效果差异。

“这是对神灵的冒犯!”老巫医岩花最初反对。

“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汪子贤坚持道,“我们应该采用真正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固守可能错误的认识。”

事实证明,这种实证方法很有价值。他们发现某些传统疗法确实有效,但也有一些效果不佳甚至有害。比如一种常用于退烧的树皮,实际效果微弱且有副作用;而另一种被忽视的苔藓,却对伤口愈合有奇效。

知识收集持续了一个月,积累了丰富但杂乱的信息。接下来是更艰巨的整理工作。

汪子贤将医药知识分为三大类:草药知识、疾病治疗和外科手法。每大类再细分小类,如草药按功效分为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等;疾病按症状部位分为头胸、腹肚、四肢等。

整理过程中,他们创造了大量医药专用符号和术语。如“热”代表发热,“痛”代表疼痛,“肿”代表肿胀,这些符号可以组合使用,如“热 痛”表示炎性疼痛。

最突破性的创新是“药方编码系统”。每种草药被赋予一个专用符号,药方则由这些符号组合而成,标注用量和用法。这样,一个复杂药方可以用极小空间记录,且不易误解。

“以前记一个药方要半天,现在一看符号就明白了!”年轻巫医助手叶脉兴奋地说。

两个月后,《巫医手册》初稿完成。这部巨着被刻在五十块大型陶板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草药图鉴,详细描述每种草药的形态、功效和用法;第二部分是疾病治疗,按病类介绍症状和疗法;第三部分是外科技术,包括伤口处理、骨折固定等。

手册特别增加了“毒物与解毒”章节,记录探索队在死亡沼泽遇到的毒虫和瘴气症状,以及试出的有效治疗方法。

手册完成后,汪子贤组织了隆重的“授书仪式”,将陶板正式交付给巫医们。老巫医青叶抚摸刻满文字的陶板,老泪纵横:“有了这个,我再也不用担心带不进棺材的知识会消失了。”

但汪子贤知道,仅有手册不够,还需要培养能使用手册的人。于是他开始了第三步——建立巫医学徒制度。

与传统师徒制不同,新制度有系统化的培训和考核标准。汪子贤设计了“三级医疗者”体系:初级医护、熟练巫医、高级医者。

初级医护培训为期三个月,学习基本卫生知识、常见草药识别和使用、简单伤口处理等。合格者可协助巫医工作,或在狩猎队、探索队中担任医护。

熟练巫医培训需两年,全面学习《巫医手册》内容,并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者可独立处理大多数常见疾病和外伤。

高级医者则是那些在特定领域有专长或创新者,负责医疗知识的研究和发展。

学徒选拔公开进行,不论出身,只考天赋和品德。首批三十名学徒中,有部落首领之子,也有普通农人后代,甚至包括两名因伤不能再狩猎的前探索队员。

培训在新建的“医道院”进行。这里不仅有教室,还有草药园、病房和实验区。学员们既学习理论,也参与实际诊疗。

教学方法是革命性的。汪子贤引入了“案例教学”——用真实病例让学员分析诊断;“模拟训练”——用动物尸体练习外科技术;“实地考察”——到野外识别采集草药。

老巫医们最初不适应这种系统教学,仍习惯性地“留一手”或强调神秘主义。汪子贤耐心劝导:“知识越分享越丰富,医疗进步关系到每个人安危,不应该被垄断。”

渐渐地,老巫医们看到了系统教学的好处。年轻学徒学得更快更全面,还能提出新想法。比如学徒小溪发现某种苔藓的提取液能预防伤口感染;学徒石手改进了骨折固定方法,使愈合更快。

半年后,第一批初级医护毕业了。正好联盟遭遇一场流感,这批新医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按照手册指导,熬制统一药汤,实施隔离措施,记录病情发展,使疫情得到快速控制。

“以前遇到疫情,各部落巫医各自为政,效果参差不齐。”大长老在总结会上说,“这次新医护们行动统一,方法一致,疫情控制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更令人惊喜的是,医疗知识的系统化促进了新发现。巫医们开始有意识地记录每种疗法的效果,不断调整改进。他们发现了三种新草药的有效用法,两种传统疗法的改良方式,甚至开始尝试简单的外科手术。

汪子贤适时引入了“医疗记录制度”,要求所有诊疗必须记录病例、用药和效果。这些记录成为进一步改进医疗方法宝贵资料。

一年后,联盟医疗体系焕然一新。每个部落都配备了至少一名熟练巫医和数名初级医护;探索队和狩猎队都有专职医疗人员;甚至家庭中也普及了基本卫生和急救知识。

最显着的变化发生在产妇和婴儿护理上。传统接生方法风险很高,现在经过培训的产婆采用新式接生法和卫生标准,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

“我接生四十年,从未见过这么少的意外。”老产婆泪眼婆娑地说,“这些新知识真是神灵的礼物!”

汪子贤没有停步,他推动建立了“医疗研究小组”,专门研究疑难杂症和新疗法。甚至开始探索人体结构知识,虽然这遭到一些保守者反对。

“了解身体如何工作,才能更好治疗疾病。”汪子贤说服大家,“这不是亵渎,而是对生命的尊重。”

又一个春天来临,联盟举行了首次“医道大会”。医疗者们从各地赶来,分享经验,讨论病例,展示新发现。大会评选出年度医疗贡献奖,获奖者竟是那位最初最反对变革的老巫医岩花——她开发出了治疗肺损伤的新药方,正是探索队员岩喘所需的。

岩喘服用新药后,呼吸明显改善,已能从事轻体力劳动。在大会上,他亲自向岩花行礼致谢,场面感人至深。

【智力 1】系统的提示音在汪子贤脑海中响起。他感到自己的思维更加系统化,能够看到知识之间的深层联系,并将碎片信息整合成完整体系。

夜深人静,汪子贤独坐医道院中,翻阅着最新版的《巫医手册》。这版已扩充到七十块陶板,增加了许多新知识和改进疗法。

他想起刚来时联盟医疗的落后状况,想起那些因简单伤病就失去生命的人们,感慨万千。系统化的医疗知识不仅拯救了生命,更改变了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知。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药草园中。那些静静生长的草药,曾经只是野草,现在却被了解、被使用、被珍惜,成为守护生命的力量。

汪子贤拿起刻刀,在新陶板上刻下最新发现的一种解毒剂配方。他知道,这配方将来可能拯救无数遭遇毒瘴的人。

医疗之路漫长,但第一步已经迈出。文明不仅是建造房屋、制定法律、发展农业,更是守护每个生命的健康与尊严。

星火闪烁,映照着陶板上的新字句:“医之道,在护生命;药之用,在解痛苦;知之传,在继往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