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 > 第67章 草药图谱初编纂,巫医传承有新篇

汪子贤的建议,如同在巫医苍老的心湖中投下一块巨石,激荡起层层波澜。老巫医青木——这是汪子贤此刻才确切知晓的名字——一生与草药为伴,那些花、叶、根、茎,那些生长在向阳坡地或背阴石缝的植株,就是他全部的世界。他从未想过,这些深植于脑海、凭感觉和经验传递的知识,竟可以“画”出来,“记”下来。

青木巫医颤抖的手指抚过那块表面相对平整的深灰色石板,眼中既有迷茫,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画……下来?”他喃喃道,目光从石板移到汪子贤手持的黑炭条上,“启明者,这……这些草的样子千差万别,有些还随季节变化,画得出来吗?而且,它们的神奇之处,在于配伍和用量,差之毫厘,效果可能就截然相反,甚至……”

“甚至可能救人反成害人。”汪子贤接话道,神情严肃地点头,“我明白您的顾虑,老人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尝试将它记录下来。哪怕最初画得不够精准,记载得不够详尽,但这至少是一个开始。我们可以不断修正、补充。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三代人。总有一天,我们会拥有一部属于岩山部落的、越来越完善的‘草药图谱’。”

“草药……图谱?”青木巫医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浑浊的眼睛里渐渐亮起光芒。他一生最大的担忧,便是自己年事已高,一身本事却找不到合适的传人。仅靠口耳相传,难免会有遗漏和偏差。若真能有一种方法将这些知识固化下来……

“好!”青木巫医终于下定了决心,干瘦的手掌一拍膝盖,“启明者,老朽这把老骨头,就听你的!咱们试试!”

他深吸一口气,指着刚才为战士敷伤口的那些已被捣碎的草叶残渣:“那就从它开始。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止血藤’,也叫‘刀口草’。叶子是长长的,边缘有细密的锯齿,摸起来有点拉手。茎是方的,带点紫色,喜欢趴在地上长,或者绕着石头、树根爬。通常长在林子边缘背阴湿润的石缝或者腐土里,夏天开不起眼的小白花。”

汪子贤凝神静听,手中的黑炭条迅速在石板上移动。他并非专业画师,但胜在观察力敏锐,线条简洁有力。很快,一株具有鲜明特征的藤蔓植物的轮廓出现在石板上,突出了其方茎、锯齿叶和攀援的特性。

“是这样吗?”汪子贤将石板转向青木。

青木巫医凑近了,仔细看了又看,脸上露出惊异的神色:“像!真像!尤其是这叶子的锯齿和方茎,抓得太准了!启明者,您真是有神赐之能啊!”

汪子贤摇摇头:“只是尽力而为。老人家,您继续说,它怎么用?治疗什么样的伤口最好?采摘有什么讲究?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哎,哎,”青木连连点头,思绪完全沉浸到知识的海洋中,“止血藤,顾名思义,最主要就是止血、收敛伤口。新鲜的效果最好,采来捣烂,直接敷在伤口上就行。如果是晒干的,用时需用水稍稍浸湿再捣。它对那种新鲜的、出血多的伤口效果最显着。但要注意,伤口如果已经发烫、流脓水,单用它就不行了,那是邪毒内侵,得配上‘清热草’或者‘地胆头’才行……”

汪子贤一边听,一边快速在图像的旁边,用这个时代文字(由他初步引入并教导部分族人的一些简单符号)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下关键信息:功效、用法、适用情况、禁忌以及采摘注意事项。

第一幅“草药图谱”在两人的协作下初步完成。虽然简陋,却意义非凡。

消息很快在部落里传开。启明者要和青木巫医一起,把巫医的知识“画”在石板上!许多族人好奇地围拢过来,看着那一幅幅逐渐成型的图画和旁边奇怪的符号,议论纷纷。

“看,那是‘腹痛果’,上次我娃肚子疼,巫医就是用这个煮水给他喝好的!” “那个画的是‘退热花’吧?叶子有点像爪子。” “启明者画的真像啊,一看就知道是哪种草。”

苍牙带着灰毛狩猎归来,也好奇地凑过来看。灰毛的伤腿已几乎看不出跛态,它紧紧跟在苍牙脚边,警惕地打量着围观的人群和地上的石板,但对汪子贤和青木巫医,它似乎还记得恩情,眼神温顺了许多。

“启明者,您这是在做什么?”苍牙看着石板上栩栩如生的植物图案,惊讶地问。

“我们在为部落编写一部‘草药书’。”汪子贤解释道,“把青木巫医知道的治病救人的知识都记录下来,这样以后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就算巫医老人家一时想不起来或者不在,我们也能看着石板找到对的草药。”

苍牙瞪大了眼睛,他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巨大价值:“这……这太厉害了!以后我们狩猎队外出,要是受了伤,是不是也能学着辨认几种止血草?”

“正是这个道理。”汪子贤赞许地点头,“不仅是狩猎队,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最常见的草药知识。当然,复杂的诊治还需要跟随巫医深入学习。”

这时,青木巫医的一位年轻学徒——一个名叫阿草的沉默少年,正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晾晒的草药。他听到汪子贤的话,眼中流露出强烈的渴望,忍不住悄悄靠近了几步,目不转睛地盯着石板上的图案和符号。

汪子贤注意到了他。他知道阿草跟着青木巫医学了几年,认得一些草药,但显然还未能得其精髓。

“阿草,”汪子贤招呼他过来,“你过来看看,这些画得对不对?你认不认得?”

阿草有些腼腆地走上前,仔细辨认着石板,然后指着一株画着伞状小白花的植物,小声道:“这是……‘跌打草’,治扭伤和淤血的,要捣烂了加酒敷……”

“没错!”青木巫医欣慰地点点头,“阿草这孩子还算用心,认得不少。就是性子闷,不爱问。”

汪子贤心中一动,对阿草说:“从今天起,你也一起来。青木巫医口述,我来画和记录,你就在旁边学着。不仅要认草,还要学着认这些符号。”他指了指旁边的注释,“它们代表着这种草的功效、用法。以后,你不仅要会认药、采药,还要会看这部‘石板书’,甚至将来由你继续往下记。”

阿草的脸因激动而涨红,他用力地点着头,几乎说不出话来。这意味着,启明者认可了他作为巫医传承者的身份,并且要教给他一种更神奇、更可靠的知识传承方法。

接下来的日子,编纂草药图谱成了部落的一项重要工作。汪子贤每天都会抽出大量时间,与青木巫医和阿草待在一起。他们面前堆放的石板越来越多。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许多植物的形态难以用简单的炭笔线条完美捕捉,尤其是细节特征。汪子贤便要求阿草同时采集实物标本,对照着画,力求精准。关于药效的描述,有时青木巫医也只能说出“感觉”和“经验”,汪子贤则引导他进行更具体的描述,比如“适用于伤口初期的红肿”、“针对高热伴有咽喉肿痛”等。

他还初步引入了一些分类的概念,比如将草药大致区分为“清热类”、“止血类”、“消肿止痛类”、“调理肠胃类”等,方便查找和理解。

阿草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极大的天赋和热情。他不仅快速记忆着各种草药的知识,对汪子贤所教的那些符号也学得飞快。他甚至开始尝试着在汪子贤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些常见草药的绘制和记录工作。

汪子贤还抽空召集了几位对草药感兴趣的妇女和少年,由青木巫医和阿草带领,组织了几次简单的草药辨识活动,就在部落周围,指着实物讲解。族人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至少大家都认识了最常见的几种止血草和退热草。

部落的医疗知识,第一次以一种超越个人记忆的、可见的形式开始积累和传播。青木巫医看着那些摞起来的石板,看着阿草日益自信的神情,看着族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辨认身边的草药,感到无比的欣慰。他毕生所学,终于找到了更稳固的传承之基。

然而,这项工作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石板的笨重、不易携带,以及炭笔画容易被擦拭模糊的缺点,让汪子贤更加渴望找到更合适的书写材料。他心中暗暗记下:造纸,或者寻找更轻便的书写载体,必须提上日程。

这天下午,天气骤变,乌云密布,狂风卷起地上的尘土。正在进行的草药辨识课不得不提前结束。汪子贤帮着阿草将重要的石板搬回专门存放它们的小棚子时,几滴冰冷的雨点已经砸落下来。

很快,暴雨倾盆而下。汪子贤站在棚口,望着外面密集的雨幕。风裹挟着雨水,轻易地穿透了大多数族人居住的茅草棚的缝隙。他看到不远处草芽和她母亲匆匆忙忙地用兽皮和干草堵着自家棚屋的漏缝,灰毛不安地在她们脚边转悠。另一个方向,传来孩童被雷声惊吓的哭声,以及大人匆忙收拾室外物品的声响。

这场雨,比之前浇湿灰毛的那场更为猛烈和持久。

汪子贤微微皱起了眉头。岩山部落的居住条件,大多还停留在简陋的茅草棚阶段,勉强遮风挡雨,但面对恶劣天气,尤其是寒冬,则显得远远不够。他想起之前就有族人因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而患上关节疼痛和呼吸道疾病。

“安居方能乐业兴……”汪子贤低声自语。改善居住条件,让族人住得更温暖、更干燥、更安全,是保障健康、提升部落整体生活质量的基础。医疗知识的系统化固然重要,但预防同样关键。一个坚固、保暖、干爽的住所,本身就是一剂最好的“预防药”。

他心中有了决断。草药图谱的编纂已初步走上正轨,可以由青木巫医和阿草继续主导进行。下一步,他必须着手推动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变革——建造更先进的房屋。

雨幕中,他目光扫过部落里那些在风雨中飘摇的茅草棚,最终落在远处山林里那些挺拔的树木上。

木材,无疑是更好的建筑材料。

如何伐木?需要什么工具?如何设计结构?如何拼接?如何防水防风?……

一系列问题在他脑中飞速盘旋。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岩山部落的土地上,一栋栋坚固的木屋拔地而起,屋内干燥温暖,族人不再为风雨严寒所苦,孩子们能在里面安然入睡,老人不再受风湿之苦。

这将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对部落的未来影响深远。

风雨渐小,汪子贤的目光却愈发坚定。他知道,而这场不期而至的暴雨,正是最好的动员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