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林匹克体育场,如同一个巨大的、燃烧着激情与梦想的熔炉。
八月的南美夜晚,空气湿热,看台上座无虚席,各色旗帜汇成翻涌的海洋,桑巴鼓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呐喊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原始而狂野的竞赛氛围。
男子百米预赛,这顶皇冠上的首颗明珠,即将在这里揭开序幕。
苏昌河(林风)站在热身区的角落,进行着最后的活动。
他的动作舒缓而精准,每一个拉伸,每一次高抬腿,都控制在最适宜的幅度,仿佛在精心调试一件精密仪器。
左腿后侧那处旧伤,像一道隐形的警戒线,时刻提醒着他力量的边界。
他能感受到无数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关切,有审视,有期待,也有毫不掩饰的质疑。媒体的长焦镜头不时扫过他,捕捉着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
解说席上,各国评论员正用不同的语言介绍着这位来自中国的、带着伤病谜团的世锦赛铜牌得主。
“林风,中国短跑的旗帜性人物,莫斯科世锦赛一鸣惊人。
但严重的腿伤让他的里约之旅蒙上了阴影……”
“他的热身看起来非常谨慎,似乎在刻意保护左腿。
这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恢复了足够的竞争力。”
陈光教练最后一次检查了他的钉鞋和号码布,低声叮嘱,语气凝重:
“记住我们的策略!稳定起跑,控制加速,确保晋级!
不要在意道次,不要受旁人干扰!感受自己的身体,把它当成一次高质量的训练课!”
苏昌河(林风)点了点头,目光平静地扫过热身区内那些气势汹汹的对手。
牙买加的新锐、美国的悍将、欧洲的高手……他们大多神情放松,带着一种对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
在他们眼中,这个沉默的东方少年,或许只是一个需要同情的伤兵,而非需要警惕的对手。
他深吸一口湿热粘稠的空气,将杂念排除。
脑海中,不再是复杂的战术推演,而是进入了一种极致的“空明”。
他像一名即将踏入角斗场的古罗马武士,摒弃所有情绪,只留下对胜利最纯粹的渴望和对自身最绝对的掌控。
“运动员入场!”广播响起。
当他踏上通往跑道的通道时,看台上那片属于中国观众的区域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呐喊!
“林风!加油!”的声浪穿透喧嚣,清晰地传入他耳中。
他微微偏头,看到了那一片舞动的红色,看到了父母所在的家属区那两个用力挥舞手臂的身影。
李素华紧紧抓着林建国的胳膊,指甲几乎掐进肉里,嘴唇翕动,无声地祈祷着。
林建国则绷紧了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儿子的背影。
站上第七跑道,苏昌河(林风)熟练地调试着起跑器。
他俯身,双手按在略带湿滑的塑胶跑道上,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
他闭上眼,最后一次将意识沉入身体内部,如同君王巡视疆域,确认每一块肌肉、每一根肌腱都处于最佳临战状态。
左腿伤处传来一丝极其细微的、如同琴弦被轻轻拨动般的酸胀感,这是警告,也是他必须与之共舞的伙伴。
“各就各位——” 发令员拖长了声音,全场瞬间安静。
八名选手如同捕食前的猛兽,缓缓俯低身体,肌肉绷紧,空气凝固。
李素华猛地捂住了嘴,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预备——”
苏昌河(林风)的臀部缓缓抬起,身体重心前移,如同一张拉满的强弓,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起跑器与跑道接触的那几个点上。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死死盯着前方微微反光的跑道表面。
砰!!!
发令枪炸响!
如同点燃了八座沉寂的火山!
八道身影轰然爆发!
苏昌河(林风)的起跑没有追求极致的炸裂,而是快、准、稳!
反应时间排在小组前列,蹬伸力量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足够的启动速度,又完美避开了可能刺激到左腿伤处的瞬间过载!
他的启动如同经过最精密计算的弹射,流畅而迅猛!
加速跑阶段,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强行提升到极限,而是以一种更加经济、更加高效的节奏,将速度稳步提升。他的摆臂幅度收敛了些许,步幅却依旧开阔,核心稳如磐石,整个奔跑过程带着一种举重若轻的从容。
旁边道次的选手如同狂风般掠过,但他丝毫不为所动,牢牢守着自己的节奏和跑道。
三十米、五十米……他的位置处于小组中游,并不突出,但也绝未被甩开。
“林风的起跑不错!加速很稳!”中国解说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后的释然,
“他在控制节奏,保护伤腿!”
看台上,李素华稍稍松了口气,但手依然攥得死紧。
途中跑!林风的速度彻底提了起来!
虽然不如莫斯科时那般摧枯拉朽,却带着一种独特的、如同流水般连绵不绝的韧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